侯勇 发表于 2011-7-30 10:22:41

峨眉毓秀更增光——小记吾友曾昌盛

峨眉毓秀更增光
——小记吾友曾昌盛

文/侯勇

昨天,老友阿盛来电称,近来要做个网展,嘱我写些文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阿盛的书法,而是那些年的记忆。

阿盛,是我们在中江时对曾昌盛的称谓,想来,已经有三年未见。不经意间,时间就这样过去,三年了,离开中江,离开铜山书社,到成都,后来到北京,就这样,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前几天,张守泽老师说,我看了你的博客,看到你写的中江人,这一点,我很赞赏。对,我们都是中江人,零八年,我们中江的八个书友,在县文化馆成立了我们自己的书社——铜山书社。最初,我也不知道铜山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铜山,就是现在的中江县的旧称。自宋就有苏舜钦为首的“铜山三苏”之称。

再后来,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界的朋友,都与中江有关。来北京后,发现许许多多的文化,书法活动,与四川有关,由是,为着四川而自豪,源远流长的文场记忆,与如今人才辈出的巴蜀儿女,自然,阿盛成为其中之一,也不足为奇。所以,这些年来,阿盛的名字,觉得好像有些生疏了,对于友人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愧疚。

也不知道,如今的铜山书社,是否,还像当初那样,一周一活动,一起交流心得,一起心手追摹。一起,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们上书法课,一起,在浪浪河边喝酒,一起,沿杰兴凯江河边,踏步而歌。无疑,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快乐的。而这一切的记忆,都是曾经在中江,在中江的铜山书社,想来,那个时候,在一起的时光,是很快乐的,多少年后,也都无法忘记。

作为铜山书社的头儿,阿盛不仅想尽办法为大家组织活动,同时,还兼了我们社团的老师的作务,为我们讲解,示范,至今,我还记忆犹深。他曾经说,

“笔下去,如你手里拿着一根线,如果你要让这条线觉得有力,那你两只手,就得用力往相返的两边用力。”

“临帖,一定要连气,圣教为集字,在临的时候,一定要着意把气连起来,否则,临帖字字独立,是没有效果的。”

“读帖的效果很明显,地震这几天,没办法写字,我就读,然后手画,好像后来都能记住,临帖,却很久都记不住,我发现,临帖,读帖应该相结合,古人说的没错。”

阿盛,总是这样,把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的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进步,记得,当年县上的一个展览,好像大奖就被铜山书社基本上包干了,后来,陆续有书社同仁入展省书协,中国书协的展览。我想,这一切,跟阿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来巴蜀是文场,坡老黄辉衍绪长。今话斯人成鼎足,峨眉毓秀更增光。

当年,吴丈蜀先生用这首诗来评价谢无量的书法,今天读来,依然觉得,作为一个四川人很自豪,同时也更寄语阿盛,作为四川书法的一员,阿盛,能够“峨眉毓秀更增光”。

2011-7-26
时客京华问莲堂


注释:

中江,汉属广汉郡,三国蜀置五城县,隋开皇3年改为玄武县,13年在东南部(今仓山镇)增设飞乌县,唐调露元年又在中部(今广福镇)增设铜山县。宋大中祥符5年改玄武为中江县,以古中水(今罗江)而得名。元初飞乌、铜山县入并中江县沿袭至今。1950年属遂宁专区,1958年属绵阳专区,1983年属德阳市。

铜山三苏,是梓州铜山(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福)的三个宋代文人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合称为“铜山三苏”。

铜山书社: 2008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属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艺术社团。

曾昌盛 发表于 2011-8-4 14:56:08

谢谢侯哥

曾昌盛 发表于 2011-8-4 15:14:45

曾昌盛 发表于 2011-8-4 15:16:50

发几张我的图片,请各位指教

鸿石 发表于 2011-8-5 23:28:12

写得好啊,学习。
还看见两个影子:刘新德、李春雷。::gif124::gif

曾昌盛 发表于 2011-8-11 14:28:08

写得好啊,学习。
还看见两个影子:刘新德、李春雷。
鸿石 发表于 2011-8-5 23:28 http://www.zgsf.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他们都是我学习的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峨眉毓秀更增光——小记吾友曾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