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有幸认识了新加坡著名书法家邱程光先生,当时他正在北京举办个人书法展。作为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席、国际书道联盟副理事长、国际刻字联盟副会长和新加坡兰亭笔会会长的邱程光先生,多年来在新加坡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同时为推动国际间书法艺术交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邱程光先生祖籍海南省琼海市,自幼遵父教从中国书法范本上描红,渐渐在其幼小心灵上烙上了中国书法线条的民族文化意蕴。据邱先生讲,他青少年时期曾师承书法家台静农和金石书法家王北岳两位大家的弟子廖宝强老师,后得以拜赏新加坡著名书法家陈静昭收藏的大量名人书画真迹和碑帖,自此眼界大开。他说:“书法艺术的根在神州大地,我虽然生活在海外,本身所在国家是我的父亲,但中国又是我的母亲,我的根在这里”。正因为这样,邱程光这些年来经常往来于中国内地,举办过无数次展览,从1991年与同道发起“狮城墨韵”展开始,把推动新加坡书法艺术、推动国际书法交流、弘扬书法艺术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于1994年在新加坡与同道发起成立了“狮城书法篆刻会”,策划举办了共1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名书法家参加的国际书艺大展。此后还组织了一系列重大国际画展,其中包括新世纪国际甲骨文书艺大展巡回展,国际刻字艺术展,国际兰亭笔会展,中、美、新书法巡回交流展等活动。尤其是在推动陕西与新加坡的书法艺术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邱程光先生擅长隶书、行书和甲骨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钟明善在《邱程光书法作品集》序言中感叹:中国书法的点线特质正是人性的体现,点线本身的意蕴正是书家灵魂的表象。程光的隶书,可见汉碑中《华山庙碑》、《曹全碑》、《礼器碑》的韵致,《好大王碑》雄浑的意趣,泰山的沉稳开阔体势。笔法上秀逸而苍劲,集古创新甚有个性。他的行书受“集颜书之大成”的潘受大师的直接影响,所成作品有何绍基的面目,秀中间雄,洒脱而不俗滑,整体书风显出碑的力感,同时又有帖的气韵,宽博放怀、刚柔相济。他对中国书法早期甲骨文的涉猎更为偏爱,以流动的笔意韵味为基调,极力跳出对刀意的模仿。在字形上,力求意象化、抽象化、符号化的表现,章法和空间上大胆夸张,线条疏朗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