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87|回复: 8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 09: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7270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2007年4月2日
20074122214240_117547676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37271
`
                        杨延文:创造并快乐着
`
          ●中西合璧 ●永争第一 ●与时俱进 ●热爱生活 
`
    杨延文,1939年生于河北深县,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敢为天下先的好胜心是艺术创造的动力。杨延文从小就有着要超过别人的强烈欲望。他坦言,做事就得拔尖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一千个第二不如一个第一。
    读小学时,他是班里最小的学生,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经常把考试“状元”奖状领回家。在第一名的荣耀花落别家时,他便非常失落。
    初中毕业后,在老师劝说下,他考取了北京艺术学院预科班。虽然并非是自觉自愿的选择,但他下决心在这行干出个样子。大学杨延文师从吴冠中学习油画,1978年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后,逐渐从油彩转向墨彩,自中西结合的道路上苦苦求索。努力换来了回报,作品不断获奖,尤其是1983年,他创作的山水画《江村蔬雨》一举在意大利曼齐亚诺国际美展上夺魁,荣获金牌奖。又得了第一,杨延文增强了自信,也更坚定了创新进取的道路选择。
    争强好胜使杨延文不屑拾人牙慧,在艺术创造上新招迭出。据说当年老师吴冠中给学生杨延文画画做示范,杨延文未按老师的去做,反而把老师画的画擦掉了,惹得吴冠中大怒。不过老师随后冷静下来,对他的创造精神大加赞赏。
     他是性情中人,先人一步,敢为天下先。不仅事业上要强,生活中也要强。在北京的画家中,他是第一个开奔驰车的。等别人也买名车时,他又开始买别墅了。
    当然,艺术创造光有好胜心还远远不够。“勇”有了,还需要“智”,需要全面的修养。
`

    艺术创造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做后盾。杨延文自小博览群书,中国诗歌、古典戏剧、文学和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的滋养,使他有驾驭中国画的信心;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他不断吸收新知识,作品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杨延文说,做一个一般的美术工作者容易,做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穷其毕生精力,修养全面才可以做到。画家必须始终不断地补充新学识、新思维、新理论,才能不断进取。他说自己现在是“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对新文化、新知识不排斥、不拒绝,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老师吴冠中先生曾这样评价:“杨延文像海绵善于吸收,又像一头猛兽善于进取。”
    杨延文认为,精神思想都跟上了时代,你在绘画的过程中,感情、思想境界、精气神就能展现时代的精神。跟上这个时代的意思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任何知识领域都不要却步。就是思想不老,追求年轻的,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70岁的人40岁的思维。有一个拍卖公司第一次搞网络拍卖,请他去讲。他就讲,希望中国的绘画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和西方的绘画作品平起平坐,站在时代的网络列车上,通向大洋彼岸。他说音乐并不好,但是画香港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的夜色那幅画,却用了《东方之珠》的歌词:“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我的尊严。”杨延文甚至觉得边缘文化对画家来讲都很重要,甚至足球对美术都有用。足球本身的排兵布阵,足球中场、前锋、后卫的关系代表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进展对一个画家作品中的气势必然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
    画家的长期修养,与生活的直线启迪相碰撞、相生发,会像火石一样闪射出光芒,这就是艺术灵感的灵光。而一个画家拥有什么样的题材,是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做出的必然选择。
`

    生活永远是艺术创造的源头活水。杨延文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古训。多年来他不辞辛苦,走南闯北,他到青藏高原,江南水乡,太行山区……餐风沐雨,体验自然。即使是现在,他依然每年都要背起画板,走进山川,走近百姓。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各种现代文艺思潮风起云涌。非理性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波普艺术,达达艺术,颇为流行。正当否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的理论呼声正高之时,杨延文再次公开说明了他的艺术观:想画出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观众的有新意的山水画,必须到生活中去。
    杨延文出生于河北农村,由于不断下乡、下厂的实践,经常接触到广大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很自然,他的感情和艺术的素质总是与土生土长的人民有较深的联系。他的画笔永远也描述不尽的往往是那些颇富诗意的水畔、桥溪、小巷、庭院,还有一些域外风光,大河激流等等;特别那桨声灯影的水畔,支离朦胧的桥溪,幽静蜿蜒的小巷和情趣恬淡、一派生机的庭院,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浮想联翩。
    杨延文的画生动感人,在于他十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鲜活细节。在贵州,他发现老石墙上长着几颗参差不齐地仙人掌,开着美丽的红花,石墙一下有了生气,他找到了古老和现代的结合点,据此画出了名作《老石墙》;在拉卜楞寺体验时,他发现喇嘛们课余时间来到树林里辩经,眉飞色舞,很有乐趣。后来,根据这个场景,他画了《红风》《辩经图》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杨延文的画里处处洋溢着热情、昂扬和浪漫,映照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他心态绝佳,永远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从不失眠,总是一觉到天明。游泳、打高尔夫、逛商场、参加活动、带学生……充实而快乐。早上开着奔驰车到高尔夫球练习场,挥几百杆,累了,回家画画。
    杨延文作品拥有超乎寻常的亲和力,在于题材与表现手法的高度合流,他独特的艺术语汇使他更加与众不同。
`

    艺术创造的目标是“独创”。杨延文用自己具有的西画基础和中国的绘画语汇结合表述东方的境界,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可谓“前无古人”。
    杨延文说自己的艺术追求简单说,就是在中国画与西画两种“语汇”的互融中,创作出本质上属于东方思维、形式和境界的中国画。
    他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放弃油画,而是改变了工具的性质,改变了用油彩和画布表达东方思维、境界的方式。他以中国的艺术精神为他创作的灵魂,又在充分表达内涵的前提下,适度的吸收西方绘画的方法,融会其中。不论是形式结构的方法,色彩的方法,或是造型的、透视的方法,他都经过改造以后为我所用。吴冠中先生赞他:“杨延文结合了块面与线条、虚与实、墨与色,但他偏爱中国的情调与意境,他的画是中国的,充满时代的新意。”
    杨延文认为笔墨技巧在中国画里是必须的,只不过笔墨的运用要不断更新。在绘画中,有了新的追求、新的目标,要达到新的意境,就要运用新的手段和新的笔墨。他十分重视水墨技巧的创造与发挥,在创作中他根据主题情调的要求,手法灵活多变,以笔、墨、色、纸的不同结合方式,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这使他的许多作品像散文诗一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情调和东方文化气息。
    山水人物画是杨延文近年来追求创新的重要领域。他认为,山水人物的组合更加符合东方文化境界的抒发,既不是纯山水,也不是纯人物,两者可以完美结合。山水人物中的人和景是一体的,人是风景中的景,景是风景中的人。例如他画的《老城门》,整个画面用浓墨表现饱经风霜的城门,在门洞内一对身着红色衣服的青年恋人吹着当地传统乐器笙,城门边上一个老妇人手里拎着菜篮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历史的沧桑和生活的情境完美地融合。
    艺术已迈向高峰的杨延文,创造仍是他的主题。他把中国画创作比作拉力赛,作为创作者,必须不停歇地研究艺术的发展取向。
`
                                    晨报记者 杨现富/文 董一鸣/摄

1_11754768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37272
杨延文作品《老石门》 墨彩 123.5cm×123.5cm 2005年
2_11754769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37273
杨延文作品《村妞妞》 墨彩 68.7cm×68.5cm 2005年
3_11754769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37274
`
                    大气磅礴 笔惊风雨
                           ——青年书法家黄坤生作品欣赏
`
黄坤生,1968年生,笔名:笃林,别署风来山馆主人,福建漳浦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根基唐宋,上溯魏晋,下及明清,于真、行、隶、草、篆诸体皆有涉猎,尤致力于宋四家研究,于黄山谷用功最勤,以行草书最得会心处。
    1991年以来,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展、全国展、行草书展、楹联展等国内重大展览.

4_11754770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37275
黄坤生书法:行草横幅
5_11754770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37276
宋雨桂作品《秋声图》
`
                   宋雨桂访友画展在津落幕
`
    晨报讯(记者 杨现富)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今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宋雨桂访友画展”,3月24日至31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举办。
    宋雨桂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以山水画享誉画坛。现为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省美术馆馆长。宋雨桂先生对天津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多次来本市做客,和本市文艺界有着兄弟般的友谊。宋雨桂先生擅长山水、花卉、书法,在当今山水画家群雄并列之中,以雄强博大、狂放自由著称。此次共展出宋雨桂先生书画作品96幅,其作品水墨灵动,一任天然。其山水结构布阵,精微大气,笔墨交融,干湿互施,运笔劲爽,用色淡雅,作品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宋雨桂先生的雄厚实力和作品的独特魅力。
     此次画展为期一周。展览期间,宋雨桂先生还将在天大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为该院研究生示范作画,解析技法,进行广泛的艺术交流。
    冯骥才、姜昆、韩美林、滕矢初、李谷一、关牧村、马书林、江泓、吴裕霞、卢雨舜、詹建俊、刘伯舒、冯大中、贾平西、刘云至、王明明、王成喜、龙瑞、何家英、郁钧剑、刘秀荣、杨少华等众多艺术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出席画展开幕式。(佟一博/摄)
`
37277
宋雨桂作品《寻幽》
6_1175477110.jpg
7_1175477163.jpg
发表于 2007-4-9 21: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图这么小?能不能给个放大镜。
发表于 2007-4-18 1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延文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三十一期]

请问有没有曾来德老师的作品,我想买,有多少,我就买多少,谢谢.如果有的话,请给我留言,我将尽快与你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8 08:38 , Processed in 0.1635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