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49|回复: 4

[新著介绍]书法门诊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13 11: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闻正在 2003/04/27 11:43am 第 6 次编辑]

  
26_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14 1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著介绍]书法门诊室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14 10:40am 第 2 次编辑]


      :em01: 自出新意  落入拗峭村夫气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字香补。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以字行,亦署苍硕、苍石,号缶庐、老缶、老铁、大聋、破荷亭长等。曾从俞越,杨岘习辞章、训诂、书法。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凝炼遒劲,气度恢宏,自出新意。楷书取法颜真卿、钟繇及北碑。行书学王铎、米芾、黄庭坚、李邕,晚年参与篆隶笔法行作草,对近代书坛产生巨大影响。
     吴昌硕的行书有一种寒俭、村夫气。他学李邕书法,夸大结字右高左低的斜势。为了造势,横划向右上斜,结字过分耸右肩。李邕书法结字宽博,字形成方,故不显寒俭。则将字形拉长,骨瘦如乞。他学黄山谷,结字中宫紧收,更显窄峭。黄山谷结字中宫虽紧,但四面开张,形成一种辐射状,劲峭大气。吴则斩左去右,学之不善。试看他的一幅对联,如图:“亦愿人生行乐耳,岂信车中有布乎。”粗看,行笔迅捷,劲利生辣。稍加分析,则满幅习气。上联:“愿、行、耳”,下联:“车、中、布”,竖划一律向右外拓展,“人、信有、亦”的撇划笔路笔势一致,形成一组平行斜线,毫无生气变化。结字耸肩束腰,上大下小,酸味十足,“亦愿”二字映带过粗,带笔的两头顿笔过重,形成竹节,诚为败笔,而“愿”字的“页”旁的右肩转折,如断骨外龇,既非传统,亦非创新,字格里有一种俗态。学吴行书的人不知就里,常被贻误终身。评吴书法,半个多世纪来,人云亦云,大唱赞歌,悲哉!反观吴氏篆书,亦是右高左低,竖画往往出锋,笔在意先,有背石鼓用笔。若是创新,则少敦厚坚实之力。学吴篆书,自当深察。
     
26_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14 1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著介绍]书法门诊室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14 10:41am 第 1 次编辑]


      :em02: 冠绝群伦  胜在生拙  败在生硬
     沈曾植(1850—19252),字子培,晚号寐叟,别署甚多。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刑部、总理全国事务衙门章京、道台、提学、布政使。精金石考据、地理、刑律、文史哲等,是位大学问家。他的行草书法,在清末民初书坛,彪炳显赫,冠绝群伦。
     沈曾植学书自帖入手,后得笔法于包世臣,由帖入碑。中年受张裕钊启迪,悟得“生、拙”笔法,奠定了他的书法走向。晚年亦帖亦碑,碑帖相融。诚如沙孟海所说:“一生功夫,尽工钟繇、索靖,所以变态极多,专用方笔,反复盘旋,游龙舞凤,奇趣横生。”(《近三百年之书学》)沈书特点,世人公认曾熙说得确切:“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
     书法的“拙”,要有天然之趣,拙极正是巧极,人为的刻意为拙,则是弄巧成拙,为陋拙。“生”也含有生硬之意,过分强调笔画的生,则并非妙笔,形成生硬、僵化,则是病态了。如图:此幅自作诗,凡是字画的转折处,都较生硬。草书贵使转,此幅作品用笔使转不灵,笔画转折处或抛筋露骨,或方折如刀凿,留有北碑中工匠刀凿之痕。下笔尖锋、偏锋落笔,虚尖过长,亦如刀削。如“十、雨、落、幕、归”等字,横画起笔虚尖过长,“十”字竖画落笔虚尖更丑。“日、雨、前、落、晖”等字的转折处生硬,筋骨外现。“晖、归”竖画由于偏锋过甚,行笔提不起来,用笔肚硬擦,出现生硬的锯齿状,正面看此笔画,似较生辣,从侧面观察锯齿笔画,单薄锋利有余,沉凝厚实不足。
     细品沈书,篇篇都不同程度沾此习气。学沈书者,慎审之。否则,难得嘉惠。
26_9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14 1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著介绍]书法门诊室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14 10:42am 第 2 次编辑]


      :em02: 放笔自矜  肆而不醇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夏、更生、更牲,号长素、南海,别署西樵山人。近代政治家、学者、书法家。曾推行戊戌变法失败。书法力主北碑,学书出帖入碑,碑帖相融。对《石门铭》、《经石峪》、《六十人造像》、《云峰石刻》用功最勤。他的书法朴茂劲健,逸宕奇肆,神完气足,自成面目。著有《广艺舟双楫》等。
康有为的书法以平正朴拙取境,但一味横肆,放笔自矜,夸张过度,肆而不醇,蹂锋泼墨,以蓬为美,实是康书不足之处。
     如图:“理民葛丞相,敬教魏文侯。”此联结字用笔横平竖直,使转中锋提笔用篆意,无顿挫,结字平正安稳。但由于用笔只知纵不知擒,纵笔出锋处,看似雄健火辣,实是强弩之末。如下联:“敬教 魏文侯”,五字中有四字捺画一扫而过,用笔、用墨、取势如同一笔,毫无变化。出锋太快,飞白虚尖浮飘。上下联中所有撇画用笔轻重、取势又如同一笔。康有为的书学理论讲得恢宏奇瑰,言过其实,其书法实践却在平实朴拙中隐藏圆滑。纵观康字,笔笔尽势,字字欲动,不甘沉寂。晚年所书,横、捺多用颤笔,故作高古。谋篇布局无创意,无情致。如公告,如碑版。作为高品位的艺术鉴赏,缺少隽永韵味。太直、太平、太露、太肆。”“肆而不蓄,矜而益张,不如其言之善也。”(《符铸》)
26_9_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21 15: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著介绍]书法门诊室

        
26_9_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21:21 , Processed in 0.1730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