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李骉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一五九一  万历十九年  辛卯?
七十一岁?
○闰三月,礼部主事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极言诸臣欺蔽误
国,被谪为广东徐闻典史。?
○五月,四川四哨番起事,旋败。○七月,宁、绍、苏、松、常五府海
溢,大水,蠲振有差。○八月,河南饥,振之。○十一月,辽东总兵
官李成梁以欺罔罢任。○李贽出游武昌黄鹤楼,耿定向门徒蔡弘
甫有《焚书辨》攻击之。○董其昌在北京,为韩世能所藏《陆机平复
帖》题签,又在徐州题《颍上本禊帖》,结识冯梦祯,以玄淡超诣为其
赞许。○农学家袁黄刊行《宝坻劝农书》,提出治理盐碱地的方案。?
●《畸谱》:“合家并居王。”?
●正月,在绍兴王家。鸡日(元旦)书《墨花图跋》(上博),跋云:“馀
客岁武林,同友人泛舟至放鹤亭,醉卧小艇中,到寓则已三鼓矣。
起坐无聊,睹侧理在案,乱涂数卉,并题。时万历辛卯春王鸡日
也。”(画亦存上博)。?
秋,汤显祖破贬返乡里养病,闻之,乃作《与汤义仍书》,托乡人寄
到江西,随信附有一诗,乃在万历九年客北京时,读到汤显祖的《问
棘堂集》(即《问棘邮草》)后赞赏不已而作的《读问棘堂集,拟寄汤
君)诗。信中还淡到“兼呈鄙刻二种”(即指他用李如松所赠人参作
资于去年——万历十八年所刻印的《徐文长集》十六卷、《阙编》十
卷),向汤显祖表示敬意;并言及希望看到除《问棘邮草》之外的著
述。亦曾见到汤显祖作《渔乐图),“摹而学之”,有《渔乐图)诗记
之。还曾评过汤的《问棘邮草》。[正成按:汤大约也看到徐评本和
诗,故有《寄越中徐天池渭》诗载于《玉茗堂集》中。然而,徐托人寄
到江西的信、诗、刻本,汤未收到,因已启程赴徐闻了。等两年后汤
调任浙江遂昌县令时,徐已逝世了。]?
●九月,九日,外甥携豆酒河蟹来,乞作画,即煮酒啖蟹,兴酣落笔,
作“泼墨”《花卉杂画卷(藏日本泉屋博古馆),并题《画百花卷与史
甥,题曰漱老谑墨》诗,又接后作《题史甥画后》跋以记之。继之,又
应史甥之索,再画花卉,作(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
○王宗沐(新甫)卒(一五二三——)。


?一五九二  万历二十年  壬辰?
七十二岁?
○二月,宁夏致仕总兵官博拜反,旋为总兵宫李如松所破。○五
月,日本丰臣秀吉侵朝鲜,逼王京;朝鲜王李嗽奔平壤,又走义州,
求援。○七月,日本兵入朝鲜王京,大掠,平逼平壤,败明兵。○十
月,命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边防海御俊总兵官,发兵
援朝。○商人程大位撰《直指教法统宗》成书,为流传最广之珠算
书。○董其昌跋陈继儒藏颜真卿《朱巨川告身帖》,并持节出使武
昌,观吕梁,游赤壁,经黄州而归。作行书《论书画法卷》(故宫)。?
●《畸谱》:“亦居王。”?
●正月,居绍兴儿妇王家。作《新岁壬辰,连雨雪十八日,老晴,袒
而摸虱》诗。?
●二月,四日,过七十岁生日,作《春兴》七首,不径而走。作《与钟
天毓书(四)》,连同《春兴》旧抄寄出。钟天毓请为梅禹金修改所作
《昆仑奴》杂剧,故《与钟天毓书》中多提及,并作《题(昆仑奴)杂剧
后)。?
●三月,于梅花馆作行书《梁武帝等诸字评书卷》(故宫)。?
●八月,醉后于听泉山楼作《花卉卷)(上博),内有花卉八种,并题
八诗其上。?
●十一月,史甥携酒八升来索画,则“连浮三十杯”,然后于樵凤楼
上作《花卉图卷》(故宫),作牡丹、荷花、梅等九种,并题画诗九首。
○王铎(觉斯)生。○王时敏(逊之)生。○孙克宏(允执)生。

?一五九三  万历二十一年  癸巳?
七十三岁?
○正月,李如松援朝之师复平壤、开城,进攻王京,败绩。○二月,
李如松焚日本军粮储。?
○四月,日本兵以乏食,弃王京而退。○五月,日本军据釜山,于是
封贡之议行。○河决单县。○六月,令各省每岁夏月录囚,减释轻
系。○七月,以进行日本封贡事,撤李如松大军还。○八月,江北
大水,振之。○九月朝鲜王李?NFEF7?以三都既复,上表谢恩。○河南叶
县矿工二干馀人攻文马二峒,○叶赫等扈伦回部聚三万众攻努尔
哈赤,大败。○福建旱饥,陈经纶建议多种番薯(番薯系乃父由菲
律宾引种)。?
○利玛窦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是为《四书》最早译
本。○译自西班牙文《自然法的修正与改进》、《无极天主正教真传
实录》于是年以中文刊行于菲律宾。○理学家邓元钧(潜谷)卒
(一五二八一)。○医药学家李时珍卒(一五一八——)。○戏曲作家汪道!
昆(南溟)卒(一五二五——)。○董其昌由江南返京,从朝鲜使臣获流
入高丽之《唐拓怀仁字本兰亭袖珍册》,连题十二跋。○袁宗道、袁
宏道同到黄州龙潭向李贽问学。?
●《畸谱》:“居王。”?
●是年居于绍兴儿妇王家,二子徐枳在李如松幕中,参加东征抗倭
援朝战役。?
●春,得援朝战捷报,作《春兴》(即《文集•春兴之》)一首,以抒爱国
鄙倭情怀。?
●作《畸谱》一卷。?
●陶望龄《徐文长传》:“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帱莞破弊,不能
再易。至籍稿寝,年七十三卒。”无孙(《春兴•五》:“七旬过二是今
年,垂老无孙守墓田。”)。?
●倪元璐(玉汝)生。○孙承泽(耳伯)生。
??

〖HT5”H〗【参考书目】?
《徐渭集》(中华书局一九八三)?
《徐文长全集》(读书坊藏板明刻本,北京图书馆藏)?
《徐文长逸稿》(天启三行刻本,北京图书馆藏)?
《徐文长文集》(袁中郎样点、闵子善校订明刻本,北京图书馆藏)?
《青藤古意》(洪亮吉题清初抄本,绍兴文物局藏)?
《绍兴府志》(北京图书馆藏本)?
《明史》(中华书局一九七九版)?
《明通鉴》(中华书局一九八○)?
《国榷》(中华书局一九八八)?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台湾中央图书馆编)?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华书局一九八○)?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一)?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一)?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一)?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一九八九)?
《明王文成公守仁年谱》(清杨希闵编,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
《明李卓吾先生贽年谱》(容肇祖编,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二)?
《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荣宝斋出版社一九九二)?
《徐文长》(徐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
《徐渭论稿》(张新建,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九九○)?
《历代名人年谱》(清吴荣光主编,上海书店一九八九)?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八三)?
《中外历史外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一九六一)?
《中国文化史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九○)?
《中国历史地图案》(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一九八七)?
《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五)?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一九九○)?
《徐渭》(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九)
??
(原载于《中国书法全集53•徐渭》)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刘正成书法文集(四)
??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赏析辞条????????

1  陈侯?铭??
简介  春秋时期陈侯为姜姓女作媵器。拓本。大篆。凡
四行,共二十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文物
出版社《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陈侯?》铭文拓片成倒扇形,所刻铭文随形而
书,这便造成了章法上的难度。这种形状是对向心凝聚力的
破坏,要能浑然一体,必在章法布曰上有所匠心。此器铭文
的章法非常巧妙。首行右弯左倾,二行左弯右倾,成一拱形
即之三行居中不歪,四行即左弯右倾,五行右弯左倾,四、五
两行互靠互依。左右两边章法完全对立,都非常巧妙地支撑
着全幅,向由左右两组字行的变化组合,凝成了一股向心力,
使作品浑然一气,在变化中取得了统一。它比起许多行、字
对位整齐的作品,体现了丰富多采、变化多端的艺术效果。??


2  乐子敬???铭??
简介  春秋时宋国作。拓本。大篆。六行,三十二字,
上海博物馆藏。《文物》一九五九年十期、一九六四年七期予
以介绍。文物出版社《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大约铸造该器的主人袭了爵位,或是什麽其它
的大事,乃得机会铸此“?NFEF9??”,以求“子子孙孙永保用之”。可
见主人的郑重和虔敬。于是,便有文字记载之,便有书法装
饰之。在这种实用和装饰的双重需要下,这精美如花的文字
便刻制铸造出来了。可以想见,此器主人并非显著人物,不
能与社稷、庙堂重器相比。于是,所作文字,非出于高手,却
更趋于自由、活泼。从榻本看,通篇疏落有致,字之大小全
随笔画多少而定,并皆倾向中心。整齐中间,字与字顾盼有
情,衔接有趣。大约与铸此“?NFEF9??”的主人一样,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先秦金文,览之总能给人形象的奇想。??


3  王子午鼎铭??
简介  春秋晚期楚国器铭。一九七九年五月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二号楚墓。现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一共七件,每
件各铸虫书铭文十四行八十四字。着录于《文物》一九八○年
第十期。文物出版社《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收入。?
赏析  巫文化的神秘主义使楚国的文学和艺术获得了
斑斓的浪漫主义色彩。书法也不例外。此王子午鼎,犹如一
段华彩的乐章,把它的创造者离奇恣肆的想象力,表现得如
此绚丽。纵观其姿态各异的字形,仿佛把你带进了乐鼓齐奏
的祭坛,侧身于巫女们婀娜的舞蹈队列之中,既有感官的愉
悦,又有灵魂的净化。当然,这种夸耀的形式,是带着宫廷
气息的。规范的约束,使这种形式具有相当高度的技巧和匠
心,更是北方质朴美的对应。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这繁文缛
节般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的诱惑力。

??4  楚帛书??
简介  战国中期楚国的作品。一九四二年九月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缯本。真迹影印本(附摹本)。三三厘米×四一厘米。大篆。中间毛笔墨书两组字,一组十三行,一组八行。四周有边文和图画。字迹有漫漶,计约千字。原件今存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书道全集》(一)收入。
?赏析  集宗教、哲学、绘画、文学为一体的楚帛书,给
你的第一印象便是新奇与神秘,随着逐步的辨识和认读,更
令人兴趣盎然,最后,为它精?、活跃的字迹所惊叹。?
在楚文化中心地长沙子弹库出土的这件帛书,比楚帛画
《御龙图》、《夔凤人物图》还要神奇、绚丽、迷人得多,它所
包容的文化价值为世界所侧目。一件小小的东西,你都不能
不为之倾倒。这件帛书,中间两大段文字,四周由十二种图
形组成。大约每一种图形象徵一年中一个月份。然后又从中
分出主司春夏秋冬的四种。司夏的是一只活泼的猴子;司秋
的是一只人头、鸟喙、螃蟹腿的怪兽;司冬的是一个带饰从
腮帮而不是从鼻孔穿过的大耳人;司春的却是一只挂着花
环、似鸡非鸡、似鸟非鸟的、似兽非兽的怪物。在春、夏之
间是一个长着三头的嵩山保护神(参见《山海经》)。在这天体
运行,四季周转的环中,便是宇宙、天命、人事、自然的神
秘规律的译释。这大约应该算是楚人呈在祭坛上顶礼膜拜的
一部圣经——自然辩证法著作。一部不是僵化的,而是充满
生命力,充满人性的神学著作。那麽,在这种认识价值的基
础上,其文字的书写也是充满活力的。它完全不是那种一般
的庙碑、教碑那样刻板、整严的姿态,而是异常轻松,带着
戏谑、欢快的色彩。那些矮小、扁形的字迹,线条流畅,结
体活泼多变,很像那些活跃在宫廷裹的侏儒,滑稽而充满智
慧,毫无一点呆滞、划一、与它同时代的许多铜器铭文那样,
令人敬畏而不可亲近。这件帛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神奇的愉
悦。


??5  冠军帖??
简介  汉•张芝书。刻本,草书。凡六行,三十二字。
刊于宋《淳化阁帖》。?
赏析  张芝为草圣,《冠军帖》可谓草书之“冠军”。刘
熙载云:“文得元气便厚。”展开《冠军帖》,不管是初读,还是
再读,或者熟读,勃然便觉气象雄浑、气势纵横、气血圆润,
元气淋漓,终至拍案称奇叫绝,正所谓“云龙雾豹,出没隐见,
变化无方”。草书易得浮丽,而下易得深厚;易得精巧,而不
易得练达;易得飞动,而不易得变化。书之快者每下沉,沉
者每不快,《冠军帖》乃沉而快;书之隽者每不雄,雄者每不
隽,《冠军帖》乃雄而隽。纵横争析,雄肆狂放,如长河落日,
如大漠孤烟。张芝为草圣,绝非虚妄。?
近年,敦煌新整理出许多汉魏间墨迹,类同张芝《冠军帖》
者很多,而使学者们愈益坚信作为“草圣”的张芝的存在,并
且值得我们作认真的、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但是,我
自信,《冠军帖》不管是否为张芝书,抑或如人所言是张旭书,
它的“冠军”的地位是至今无人可以企及的。曾见王铎所临《冠
军帖》,方知其入圣之难哉!??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6  墓田丙舍帖??
简介  传魏锺繇书。晋王羲之临。小楷。六行,共七
十字,单刻帖。曾刻入《快雪堂》、《墨池堂》等帖。刊入日本
《书道全集》(三)。?
赏析  三国魏锺繇楷书。又名《丙舍帖》、《墓田帖》,历
来视为锺书之名帖。其用笔闲雅,字体风流而不乏古意。且
点画中略见草意,生动流转,饶有天趣。元赵孟瞓评其与王
羲之所书《兰亭帖》有相似之绝妙。(崔尔平)?
王羲之临锺繇书,失其拙厚朴质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
姿,正所谓古质今妍,驰惊沿革之必然也。王之学锺,可谓
善学,而成百代之书圣。观此帖,结体劲健,而用笔温润,正
是创造性临摹所造成的新作。??


7  鲍寄神坐•鲍捐神坐??
简介  三国魏。隶书。《鲍寄神坐》石三○•五厘米×七•八厘米,凡
一行,十一字,《鲍捐神坐》石三四•五厘米×七•八厘米,凡一行,十三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补遗》著录。
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二)。?
赏析  此二神坐拓字,如长枪大戟,舒展自如,极尽
放肆之姿,有《石门颂》摩崖之宏大气魄,为曹魏刻石中精品。
当然,因此神坐为“处士”所作,自是民间气派,虽然鲍捐已
为“仆射”之官,但禁止立碑的曹魏时代,此已为犯禁之作。也
许匆忙之中,也来不及从容顾请书手书丹,只找有经验的刻
工信刀所为。正由于此,此隶书毫无《三体石经》的庙堂整饬、
划一之气,反倒显得生气勃勃,放逸自在,全无一点约束。然
而,却甚为浑厚,线条有力,点画坚劲,转折顿挫自然,颇
有摩崖之野逸气派。《鲍捐神坐》似更见草率,然终不失刚健
畅达,“神坐”二字虽压缩转矮,却毫不见窘迫。反见其天真
和力量。??


8  文武帖??
简介  传吴皇象书。此为《淳化阁帖》刻本。纵二五•五
厘米。章草。六行二十五字。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章草谓之隶草,乃隶之草书。可以推想,隶草
是先于楷、行的。于此《文武帖》可见其已粗具楷法,为楷书
之先导也。亦可以说,章草是隶书与楷书的过渡期产物。此
帖字迹安详平静,点画精?工整,结体颇富匠心,可入于妙
品。欣赏草书最可从中窥见转折之奥妙,点画之顿挫,亦为
习草书者之不二法门。皇象此帖,足可为章草法度之楷则。
??

9  月仪帖??
简介  传晋索靖书。章草,凡十一章。此为《邻苏园法
帖》拓本。竖三二厘米。月仪为书信文例,按月分十二章。此件
缺四至六月。计十八页。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日本东
京书道搏物院藏有唐人真迹的相同的章草,内容少异。?
赏析  唐孙过庭云:“篆贯婉而通,隶欲精而密,章务
简而便,草贵流而畅。“简”与“便”是章草的最基本、也最重
要的审美要素。从技巧的角度去理解,这“简”与“便”二字乃
最见功力处。《月仪》一帖,“简”、“便”二字达到登峰造极之
处。试观该帖,很难挑出一个臃杂之字和一处烦琐之笔。既
简洁:叉易辨识;毫无矫揉造作的炫耀点画,这又叫作“便”。
相传,章草起于汉代的军事文牍之中。军事文件,十万火急,
不便于在行伍中运用工整华丽的隶书书写传递,于是便出现
了这种既简又便的章草。这“便”字就是无意于艺术的心态下
所创造的艺术美。书法是从文字的实用中滋生、发展起来的
一种艺术,潜意识的创造力在其艺术机制中占有无可比拟的
地位。古代流传的大量法书名迹:大多在问世之初仅是一种
实用品,后来,在人们的艺术审美、鉴赏的活动中,成了一
种艺术珍品。这一点,与其它门类的艺术相比较,是相当不
同而奇特的。从艺术的角度看,这种非理性的创作意识所创
造出来的美,使一切矫揉造作,刀劈斧凿的艺术品相形见拙。
所以,书法美的持久性便生之其中。可以作一试验,一幅再
美的画,挂在家中均会久而生厌,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则
可以展现几十年,像唐太宗那样,到棺材坟墓中去,也要把
《兰亭序》带去作伴。当然,这种“便”的审美观念,也包含了
“流便”的含义。《月仪》字字独立,却字字活跃,字字流畅,字
字相衔,浑然一体。这是由“简”“便”二字派生出的绚烂的艺
术境界。??

10  出师颂??
简介  单刻帖。汉史孝山撰,无书者姓名。传为晋索
靖书,章草。十五行,九十七字。真迹宋时在内府。绍兴年
简刻单帖;有高宗押字。元时有重刻本。明时刻入《来禽馆帖》、
《戏鸿堂帖)。清时刻入《三希堂法帖》。?
集评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幼安《出师颂》是退笔
之尤者,结构奇伟可爱。昔人谓能书不择笔,殆非浪说耳。”?
赏析  章草在字体演变和书体演变上,具有双重重要
意义。在字体上,它使隶书过渡到楷书;在书体上,它使隶
书过渡到今草。因之,章草是楷书的母体;也是其后一切草
书的母本,可以说它是草书之祖。时下的各种草书。如小草、
大草、散草、狂草、行草,它们的诸种审美因素,都可以从
章草观其踪迹,循其源流,学草,不可不学章草;鉴赏草书,
不可不懂章草。我以为《出师颂》当推章草第一。其原因在它
把隶书的雍容浑厚与草书的流便简洁融合到了无与伦比的高
度。它无一笔无隶意,无一字是隶体。它亦无一笔见草率,而
无一字不是草。它的用笔是隶,结体似楷,意态是草,它用
笔沉稳,笔势飞动;结体宽博,中宫凝聚;字字独立,气脉
通畅。它流转到了极点,朴素也到了极点。它用笔严谨毫无
苟且,结体却简洁至极,丝丝入扣。试看《出师颂》首页,“出”、
“师”、“天”、“作”、“基”、“开”、“夜”等各字,均乃各种草
书至简的写法,既越千年而为用。学草书,从章草最易入手,
且不得不从章草入手。此是追根溯源的法门。学章草,从《出
师颂》入门,亦是最佳选择之一。馀临习展玩二十馀年,不厌
不倦,常见常新。真是字字珠玑,领略不尽,且难以以语言
形容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11  李柏文书??
简介  晋咸和三年(三二八)楼兰文书三件。纸本墨迹。其
一:竖二四•九厘米,其二:二三•五厘米×二八•三厘米,其三:二三•八厘米×三九•五
厘米。行书。十二行。一九○八一一九○九日本西本院寺探
检队在楼兰发掘出。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
赏析  《李柏文书》在艺术上和学术上均有重大价值。
此作产生于前凉时代,也即是东晋咸和至永和之间。换
句话说,作者李柏与王羲之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因此,其
学术价值首先在于它以实物(虽是唯一的)作了王羲之所创作
的书法的佐证——王羲之作为书法家是存在的,王羲之传世
的墨迹虽然大多属于后人的复制,但这些复制本的祖本必是
王羲之本人的作品,而不是向壁虚构之作。王羲之是其所生
时代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是一个时代所滋养、浇灌出来的。?
当我们有机会细细观赏这件王羲之同时代流传下来的稀
世之宝时,我们同样为其艺术上的魅力所陶醉。《李柏文书》
共有三页,其前页更近王羲之《姨母帖》,即多存隶意。而第
二页,则纯是楷法行书。这不仅反映了变化期的特徵,也反
映了作者李柏自身的丰富修养与创造力。李柏身在西北边陲,
他在书法书体的历代发展过程中,是一位活跃的创造者。以
这两纸来比较,第二页尤其精彩。第二页虽无第一页的厚重
之味,却以其线条的柔韧有力、敏感活跃为其审美特徵。此
一件作品,即使置诸东晋名士尺牍中,也毫无一丝逊色之处,
反之,则更多粗疏、荒率的毫不造作的名士之风。《李柏文书》
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它那柔韧、苍劲的线条,是那麽形象
地飘染着西北边陲动荡生活的苍凉、悲怆、雄健的烟云;它
所创造的形象的力度、深度,使大多东晋名士显得多麽浮丽、
贫弱与造作。

??
12  初月帖??
简介  东晋•王义之书。唐摹本。纸本。草书。尺牍
一则。凡八行,共六十二字。系《万岁通天帖》第二帖。辽宁
省博物馆藏。刻入《真赏斋帖》、《澄清堂帖》等。刊于《辽宁博
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
法》、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六)。?
赏析  此帖想为王羲之晚年所作,并晚于《十七帖》。此
作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观其结体,基本上还是字字独立的
章草体势,论其笔法,已是今草气派。行气已由纵势主导,
并有一些破锋、侧锋和上下牵丝的字。大部分字已不像《十七
帖》呈扁形,而基本上是长形。显得自然、随意,丢掉了一些
华彩的贵族气派,更接近质朴的北朝风规。这在王羲之诸帖
中,具有较为突出的风貌。?
创作的随意性,会给作品增添新鲜的美感和出人意料的
魅力。《初月帖》潦潦草草,在含蓄的主调中所体现的感情的
流动,一种颇受压抑的暮年情怀获得某种任意地抒发,特别
具有感人的力量。一种旷达中蕴含沉郁、忧伤的意态,在字
里行间流畅地凸现出来了。这大约便是“羲之书暮年愈妙”的
佳处罢。


??
13  快雪时晴帖??
简介  晋•王羲之书。历代鉴者几于一致定此为羲之
真迹。麻纸墨迹本。二三厘米×一四•八厘米。行书。四行,二十八字。清
高宗将此与《中秋》、《伯远》同置“三希堂”,为“三希”之一。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宝晋斋法帖》、《快雪堂法帖》
等有摹刻。故宫博物院有影印本。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
集》(九)、日本《书道全集》(四)。?
赏析  《快雪时晴帖》的右前隔水上,乾隆皇帝题有八
个字:“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继而,又在后面跋曰:“龙跃
天门,虎卧凤阁”八字。连同王献之《中秋帖》、王繤《伯远帖》,
称为“三希”,并名自己的书斋为“三希堂”。可见其宝爱之至。
形式的美,是超阶级的。我认为乾隆皇帝的赞词并不虚妄。?
《快雪时晴帖》可以说是王羲之行书中,楷则最为成熟、完
备的一件作品。此作与《十七帖》等一样,也是信札。但不同
的是,此件写给“山阴张候”的信札不是一件草率的家书,而
是社交场合郑重其事的函件。文中意思也许是当时生活中日
常用语,已难于理解,但从王羲之一再“顿首”的客套,可以
想见当时情景。由于这是一件精心郑重之作,作品最大的特
色是它所体现的力量和气势。?
此作是王羲之传世墨迹中最为体现阳刚之美的。其用笔
多用里锋中行,线形圆劲,充满富有弹性的力量。其行气尤
为畅达、爽利,有一泻千里之势。?
东晋时代,好书之风盛行。社交场合的这伯,往往便有
艺术酬唱之意,极为认真,并以此炫耀。王义之其馀诸帖,或
近于草率(如《梦切帖》),或近于简约(如《十七帖》),并大多
是行草,或草书。而此件是行楷,已全去掉了章草笔意和
结体。此帖几乎无一隶笔,其结体微左倾,亦完全改变隶书
的平正之势。并在章法上有刻意处,即“山阴张侯”四字多类
元明卷轴的下款,使整个章法在对比中构成了力的平衡。这
一点,也体现了作为“书圣”王羲之的“中和美”。也许正是从
这样的出发点看问题,乾隆皇帝将《快雪时晴帖》放在王羲之
诸帖之首,是合情合理的。?
《快雪时晴帖》宜于反复玩赏。每一翻阅。其神完气足的
精神风貌会使你受到感染与激励。“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何
其轩昂雄健乃尔!??


14  大道帖??
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摹本。硬黄纸。行书。凡二
行,共十字。二七•七厘米×七•九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
宫历代法书全集》(一)。?
集评  元赵孟瞓跋:“梁武帝评书至右军,谓‘龙跳天
门,虎卧凤阙’,此帖是也。”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老笔纷
披,所谓一笔书也。”朱之蕃跋:“书家化境难窥测,天际行云
峡注泉。想见新毫飞舞处,心随大道手通玄。”?
赏析  此帖与王献之
《中秋帖》一样,大约均属宋人
摹本,但此帖属双勾填墨,不
如《中秋帖》的神气,但亦属妙
品。赵孟瞓所跋梁武帝语,恐
有所据。当时曾谓,张芝今草
“一笔书”仅传王献之,而此作
则证实未为确实。《大道帖》可
谓真正的“一笔书”。?
按王羲之主体风格来看,
此《大道帖》似不符合主流,故
人们评此为伪作不无道理。但
是,凡有艺术创作实践的人,是
会理解在探索中的各种尝试
的。既然王羲之以前早已有了
“草圣”张芝的“一笔书”,王羲
之未必就不能一试身手。艺术
史有这种现象,某位作家或艺
术家,是很难断定他的艺术流
派的。如法国的大作家雨果,德
国的大作家歌德,是很难用现
实主义、浪漫主义,或其它什
麽主义去界定他们的。艺术实
践是远远大于后人对其研究的
理论范畴的。因此,赵孟瞓去
肯定《大道帖)为王羲之所书,
并充分体现了梁武帝的评语,
是合乎情理的。?
倘若,当我们完全摆脱考
证的纠缠来欣赏《大道帖)时,
也许我们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大道帖)中十字,可称千古雄
笔,气压群芳。其意象如庐山瀑布,一落万丈;又如长枪大
戟,驰骋风云。竭其力,尽其势,藐视一切规范的约束,末
尾“耶”字,唱出了雄壮的最高音,把情感的抒发推向了高潮。
除了力与气的感受外,它所留给你的独特的造型,是难以磨
灭的。??


15  十七帖??
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单刻帖,以第一帖首“十七”
名之。草书,凡二十七(或作二十九)帖。百三十四行,千一
百六十六字。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十七帖》长一丈二尺,
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烦赫著名帖也。”
此载略与今传本异。摹刻本甚多,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
侗藏本(今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徵明朱释本(今在上海),吴
宽藏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影印本),姜宸英藏本(今在日
本,日本博文堂有影印本),另外,河南开封博物馆今藏有宋
拓一本。上海图书馆藏宋拓馆本为最善本。此本为明代吴宽
所藏,清嘉庆年间(一七九六—一八二○)入内府。此本较《法书要录》
所记多六帖。?
集评  唐蔡希综《法书论):“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
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十七帖》
是也。”?
赏析  刘熙载云:“右军书‘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所谓‘中和诚可经’也。”“中和”二字,道尽王羲之书法的审
美极则,也道尽传统儒家审美学说的极则。此《十七帖》,便
是王羲之审美原则的集中体现。?
孙过庭曾把王羲之与张艺、锺繇二人作了一个比较,这
个比较似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比起雄放恣肆的张芝来
说,王羲之稳重有馀,比起稳重平和的锺繇来说,王羲之是
恣肆开张的。换句话说,在保守和开放之间,王羲之居其中。
“中也者,天下之定理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因之,王
羲之被独尊为“圣”。?
《十七帖》,“书中之龙也”。换句话说,叫书中之“圣”也。
正所谓“力届万夫,韵高千古”。?
“力”,是《十七帖》的阳刚之美。《十七帖》以方笔方折为
主调,左冲右突,有切金断玉之力。其圆转处,不作任何姿
媚之态以取妍。比之前此的皇象、史游、索靖来说,《十七帖》
使章草的结体、用笔产生一个突破与飞跃,使章草的圆转游
动所难以避免的浮丽之气得到扫除。如果说《十七帖》是章草,
那麽这是一种革新后的章草。?
“韵”,是《十七帖》的阴柔之美。《十七帖》字字独立,不;
作牵丝之形,不作任何夸张之形,不取任何荒诞之态,极尽
含蓄蕴藉之意。比之张芝《冠军帖》,献之《中秋帖》,尤见练
达、诚挚之美。“力屈万夫”的“力”,是包含在朴实的传统形
态之中的。细细检点一下此帖,其笔法之丰富,其形态之多
样,堪称集大成。?
千百年来,《十七帖》被奉为草书圭臬,帖中神品,是从
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审美原则所决定的。因之,无论从创作和
理论的左翼或右翼来观照,都难以和不必要给予排斥。?
历来认为《十七帖》最近羲之真面,是有道理的。这不仅
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书体、审美习惯的有机联系,也为它本身
的艺术内涵、艺术价值所决定。??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16  中秋帖??
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宋米芾临墨迹纸本。二八厘米×一二
厘米。行草书。凡三行,二十二字。前后皆有缺文。《宣和书谱)、
《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等着录,刻入《戏鸿堂帖》、《宝
斋帖》。清乾隆三希堂“三希”之一,《三希堂法帖》有摹刻。?
集评  明董其昌跋:“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
清吴升《大观录》:“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
虽非钩填,此帖曾见于米氏《书史》,自为元章新临无疑。”?
赏析  《中秋帖》可以说是宋人米芾对王献之作品创造
性临摹的杰作。目前传世的二王真迹的唐人摹本,尤其是宫
廷书手摹本均是写实性临写,即临摹从形和质,貌和神两方
面均极力追踪古人足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摹本留给
后人的最大效益即在其历史感和生活的真实感。当然。他们
能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的真实,即把握住其精神气质则不得
而知。但作为极富个性的米芾去仿古、去模拟王献之的作品,
必然地更富有创造性。米芾所临的祖本,也许便是唐人摹本,
那麽它显然比唐人走得更远。但是,在这里我主要观赏的却
不是这一方面,我所感觉到的是米芾与王献之的相通之处。?
世传张芝的“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因之
便有《中秋》、《鹅群》、《鸭头丸》诸帖。孙过庭将羲献父子作
过比较,称为“古质今妍”。二王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他们
均各自都是时代的创新者。如果说王羲之比锺繇更为开放,那
麽,王献之较之王羲之则是一种标新立异,甚或称为破坏。试
观此帖与王羲之诸帖,很难找到时代的扣环。很奇怪,艺术
的跳跃是很快很大的。从艺术史来看,不说不同的创作主体,
就是同一个人,他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也大相径庭。由
此,我们在肯定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的王献之之存在的基础上,
我们看到,王献之又是“反传统”的大艺术家。“中秋不复不得”
六字已把喜好饮酒服药、淡泊人世的超逸之气荡涤乾净,而
以一种豪健、有为、暴露无遗的感情渲泄体现出来。“庆等大
军”四字,使感情渲泄达到了高峰,一切典雅之美,在如此磅礴气概之下,均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人们称此帖为“一笔书”之祖。作为“一笔书”,来说,它所
体现的“表现主义”的审美持质,是书法美的魅力所在。不管
在任何时候,当你翻阅《中秋帖》时.你都不能不为它的气势
和精神所动,要忍不住用心灵的触觉,去追踪书法家创造的
脚迹,去体会书家痛快淋漓的创作心态,并为它所创造的字
形美、章法美、神态美所慑服。可以杜撰一种美学术语来比
喻的话,王羲之是现实主义者,王献之是浪漫主义者;王羲
之为“圣”,王献之则为“仙”。在这一点上,米芾对王献之的
追寻,实现了最大的艺术真实。此正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
矣。??


17  石门铭??
简介  北魏王远书。摩崖书。北魏永平二年(五○九)正月
刻。在陕西汉中石门东壁。武阿仁凿字。楷书,二十八行,满
行二十二字。文系记汉、梁二州刺史羊祉重开褒斜道事。碑
石现已移汉中博物馆保存。旧拓本第二行首“此门”之“此”字
未损。有翻刻本。有正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单行本。《集
古录跋尾》、《金石录》、《金石萃编》均著录。赵万里辑入《汉
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集评  清毕沅《关中金石记》云:“远无书名,而《石门
铭》字超逸可爱”。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石列为“神品”,
评其书云:“《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扇扇欲仙,若瑶
岛散仙,骖鹤跨鸾。”欧阳辅《集古求真》:“此铭《关中金石记》
亦称碑字超逸可爱。康有为尤极推崇。标为飞逸之宗。馀窃
不敢附和。字体参差若无行列,即以为佳,亦太羹元酒,无
味之味。若以为不佳,直似童稚信笔所为。馀不能书,不敢
评其高下。惟此等笔法,决非后生所宜学,则可断言。”梁启
超《碑帖跋》:“《石门铭》笔意多与《石门颂》相近,彼以草作
隶,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
赏析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爨龙颜碑》、《石门铭)、
《灵庙碑阴》列为三大“神品”,为之布上了一道神秘的光环。除
此三碑外,其馀千百种碑无非精能之辈。这不能不逼使你去
探玄觅奥,不可等闲视之,不可贸然语之。二十馀年来,不
时观之,赏之,终觉康氏之语无半点虚妄。?
“传神”,乃中国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石门铭》之神,
康氏云“如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康氏之语,亦为“传神”之语。
此八字为我们的鉴赏插上了非凡的翅膀,可以藉以翱翔想象
的空间。我自觉很难用更好更多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感觉了。
姑妄注之:??
其一:无一俗笔,无一俗姿,无一书家着意卤。由是观
之,书家的创作心态已达最自由、最无碍挂、忘我的最佳状
态,它使一切搔首弄姿、拳打足跌辈相形见绌,无地自容。这
是现代艺术需要皈依之地。?
其二:处处平凡之笔,处处惊人之举,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能得其形,难得其意;能得其二、三字,难得其完璧。
既谓其“神”,则难得以笔墨获之。临池之际,最须惊觉。?
其三:最难在飞动之意。这是形式为我们造成的最巧妙
绝伦的时空感觉。此碑之外,很难找到为创造运动美而不弄
巧成拙之作。?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勉强“道”之,道之末也。愿
与诸君默而赏之。??


18  阴符经??
简介  唐褚遂良书,疑伪。墨迹本,纸本。楷书九十
六行,四百六十一字。钤有“建业文房之印”、“河东南路转运
使印”鉴藏印。帖后有升元四年邵周重装,王熔复校题字。李
惠、罗绍威、苏耆、徐倬、姜宸英等观款。杨无咎、夏原吉、
宋荦、魏家枢等跋。?
集评  元杨无咎跋:“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
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
言中其一。”?
赏析  世称大字《阴符经》系赝作,但又确信此作代表
了褚遂良的风格。这就迫使我们去追究它在多大程度上属于
褚遂良。此作最大特色即是内鉧笔法发挥到了极致。褚遂良
欹侧之势,首先体现在笔法上。细观之,你可以发现,很难
在字中找到平直之划,一横一竖,均在寻求力量的变化和姿
态上的冲突。他用萧散恬淡的笔法,却创造出了中宫凝聚的
结体,以致散而不松,疏而不稀。其间,在笔法上的曲尽意
态,用内鉧以求含蓄,可谓竭尽风流。褚遂良在初唐,是二
王法则的集大成者,在同时代人中间,他对晋人韵度的理解
算是最深刻者。同时,也是东晋风流直接绵延的最后一位大
师,其后不久,盛唐气派的时代潮流便把古典主义大师们抛
在后面了。文以时变。在现代工业社会环境下所发展的艺术,
追求个性充分表达的审美需要驱使书法家们回头去寻找灵
感,他们必然会发现,褚遂良含蓄细腻的艺术手段,为他们
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古典主义的审美启发。
??


19  书谱??
简介  墨迹本。唐孙过庭书。纸本。草书。二七•二厘米×八九二•
二四厘米。三百五十一行,凡三千五百馀字。衍文七十馀字:“汉
末伯英”下阙一百六十六字:“心不厌精”下阙三十字。钤有
“宣和”、“政和”、“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梁清标印”、“安
岐之印”、“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曾经
宋王巩、王铣、宣和内府、元焦达卿、明严嵩、韩世能、清
孙承泽、粱清标、安岐、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湾故宫博物
院。宋《宣和书谱》、米芾《书史》、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等著
录。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本二玄社有影印本。?
集评  宋米芾《书史》:“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
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
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又有《千文》
一本,是少年书,不逮《书谱》。”明王世贞《?州山人稿》:“此
帖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细
玩之则所谓一字万同者,美璧之微瑕,故不能掩也。”明汪纄
玉《珊瑚网》:“昔人谓孙参军《书谱》如食多骨鱼,不偿失,以
草书难读也。又谓千字—律,如风偃草短之,盖落笔喜急速,
要是其自得趣耳。董荄云,陈留孙虔礼好古博雅,工文词,作
草书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
积习所能。”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无论言辞精妙,尤是笔势
纵横,墨法清润,极得右军遗法。今世所傅二王帖,皆过庭
为之者。”清刘熙载《艺概》:“孙过庭草书,在唐为善宗晋法。
其行书《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著,婀
娜愈刚健。”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唐初诸人无一不摹右
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挥臂
独行,无意求全,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清吴升《大
观录》:“首有痕如琴之断纹,古气奕奕。草书指顶大,墨彩
沉厚,而结体运笔俱得山阴正脉。”?
赏析  孙过庭《书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
合璧之作。其文,是中国中古时期书法美学、艺术哲学的高
峰,这在当时全世界也是一种最先进的艺术理论;其艺,是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古典书法美在唐代的最高体现和最新发
展。欣赏《书谱》,与其它名作很不一样,我是首先从欣赏其
文开始的。?
《书谱》其文,前所未有地为我掀开了一个书法的意象世
界:“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
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
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
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孙过庭为开拓了一个立体的,充满运动,有时间的空间。在
这个空间裹,欣赏文体可以尽情尽性地遨游其中,使人和自
然融化而同一。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它为刚刚步
入书法的学子,撕开了“永字八法”的帷帐,引你走向一个真
正艺术的而不是艺匠的世界。?
继观《书谱》其艺,竟是一个能手可得的奇异境界。这是
一个用千奇百怪的法度,所编织起来的一个迷人之境。?
画用术,书用法。画则具象,书则抽象。离开具象的书
法,就在于运用一种手段,去体现具象,体现运动、时间和
空间,这种手段,就是能体现规律的法则。《书谱》备一切从
王羲之而下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笔法、墨法、章法。可以说
是“法”之大全。以笔法而论:有中锋,有侧锋,有逆锋,筑
锋,藏锋,吐锋;其横、其竖各具姿态,如论其点,则无点
不备;篆笔、隶笔,无一无源,无一无变。有人论其“一字万
同”,乃浅见也。《书谱》结字,最具姿态。漫不经心处,最见
奇堀。平平淡淡之间,诡异惊绝。其章法看似散散漫漫,随
遇而安,这却是“浓后之淡”,最淳最厚之味,含苞待放之蕾,
无一丝一毫安排布置之迹,林林总总,斑斓绚丽。?
《书谱》——书法家崇高理性所创造出的古典美。王羲之,
书圣;孙过庭,圣之时者也。《书谱》是学草书的入门之径,又
是草书美的崇高之境。它使你玩味终生而不厌,学其终生而
不绝,读其终生而后快。美哉,《书谱》!??


20  孝经??
简介  唐•贺知章书。纸本,草书,文一则。凡三十
二行,共四百一十七字。高二六•二厘米。日本皇宫藏。《宣和书
谱》著录。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八)。?
赏析  贺知章是开元、天宝之间的大诗人和大书家。他
与李白一样,其书名多为诗名所掩。仅就此一卷草书《孝经》,
足见其书家的地位。?
贺知章与李白为诗友,为酒友,亦为书友。同为:“酒中
八仙”,醉后为诗,为书,可以想见当时情景。于是,李白有
《上阳台》,贺知章便有《孝经》。贺知章的诗讲求规炬,多应
制之作,李白的诗狂放、标新立异。同样奇怪的是,贺知章
的书作与诗一样,也讲求法度,而李白《上阳台》却是不羁任
性之作。这又应和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之理。?
此卷《孝经》纯是晋人法度。二王一脉。基本上字字独立,
并追求章草隶意,以求高古。当然,这并非是二王翻版,它
是有其自己的特色的。这个特色就是其变革期的产物。盛唐
艺术已经冲破初唐四王的旧制,标榜新体、诉诸个性的艺术
主张已经为大批艺术家的实践所体现出来。贺知章便是一个
开拓者。请看这卷《孝经》,前半部分还是一派名士的儒雅之
风,温文尔雅,到了后半段,便狂了起来。字字独立的章草
笔法已经演变成了一笔书,潦潦草草,牵丝萦回,一气呵成。
他已经把一些笔法上的起承转合置诸脑后,尽情宣泄自己的
诗情。这种书写中的情致已经离开“孝道”之谨严了。看得出
来,书家在有所追求,有一种首鼠两端的纵欲感和窘迫感。一
种也许已经了然于胸的艺术模式在眼前升起,然而,他还没
有把它捕捉到,一种新的形式还未完全在他笔底蹦现出来。他
的目标为他的另一位酒友、诗友和书友实现了,那就是草书
大家张旭的惊世骇俗的创作。??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21  自叙帖??
简介  唐•释怀素书。墨迹本。纸本。草书。二八•三厘米×
七五五厘米。凡一百六十二行,六百九十八字。钤有“建业文房之
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
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
“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
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
岐、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此帖前六行为宋
苏舜钦补书。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
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
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
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
点不合轨范。东坡谓如后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复起
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憾。”元项穆《书法雅
言》:“独其《自叙》一帖,粗鲁诡异,且过郁浊,酷非平日意
态。”清乾隆题:“藏真字画豪迈中有淳穆之气,此其所以神
也。”清安岐《墨绿汇观》:“大草书,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
纵横变化发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清张廷济
《清仪阁题跋》:“素书《自叙帖》年四十一,究以狂怪取憎。”?
赏析  西方人论艺术有“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
说。中国书法,可以说是人的心态的表现艺术,理性倾向和
非理性倾向,均可以造成艺术的杰作。前者可称王羲之《十七
帖)、孙过庭《书谱》,后者可推张芝《冠军帖》、张旭《肚痛帖》。
而怀素《自叙帖》可以说把书家非理性倾向,即西方人所谓的
“酒神精神”推到空前的表现高度,即进入颠狂状态的创造美、
人性美的淋漓尽致的表现。?
《自叙帖》书于怀素中年。文中记叙了他的学书经历和创
作经历,后半版大量篇幅是记载了“当代名公”,即当时的著
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赞颂的诗作。怀素早
年学书于陵零,即湖南衡山一带,虽负有盛名,并据称得到
李白的赞颂。但是,他的艺术得社会肯定,则是在他负笈长
安期间,与当代著名书家、诗人的交往中,尤其是得到当时
书坛巨擘颜尚卿的奖掖和肯定之后。怀素在长安不仅得到了
上流社会重要的肯定,也得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试观
《自叙帖》全幅,后半版是全幅最精彩的部分。这最精彩部分,
正是上述两种肯定,即社会肯定和自我肯定的最完美、最暴
露无遗的表现。正是这两种肯定,造就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
最辉煌的艺术珍品和最崇高的艺术理想。?
世人云:唐人尚法,造成精妙绝伦的唐楷:竟不言唐人
尚意,所造就的唐草——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唐代草书,而
这种“唐草”却是真正的唐代精神。君不信,试阅一遍《全唐
诗》,能找到—篇赞颂唐阶的诗歌?虽然奇怪,然而恰恰是事
实的,所有赞美书法的诗歌,如杜甫,如李白,都是赞美草
书。?
《自叙帖》是对尚法书风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正是书法
艺术、书法观念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站在今天的
历史角度来看,《自叙帖》所创造的就是今天所标榜的“现代精
神”,一种充满个性创造力和藐视前人审美原则的人格力量。
如果我们用《草诀百韵歌》这样一些草书规范去观赏《自叙
帖》,或者用《十七帖》的典雅书风去比附《自叙帖》的话,我们
将发现一个全新的书法形象世界,和绚丽斑斓的艺术想象力
的迹化。我读《自叙帖》二十年,初则惊奇莫名,叹为观止;继
而又觉简单粗糙,点画无形,有失雅丽;再之,便觉浩浩茫
茫,神秘莫测,笔意纵横,气势恢宏,境界升腾,不知其所
止,不可望其项背。西方美学家加洛荻说过:“艺术对人来说
是一种叫他超越自己的呼唤,一种他具有超验性的不断的提
示。”《伯叙帖》所赐与我的就是这不断递进的“呼唤”与“提
示”。??

22  食鱼帖??
简介  亦称《食鱼肉帖》。唐•怀素书。墨迹本。古摹
本。纸本。草书。八行,五十六字。二九厘米×五一•五厘米。钤有“希
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现
藏青岛市博物馆。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
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着录。上海神州国光社、北京文物
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宋吴?跋:“素公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
在当时以为独步。虽流散人间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馀年,士
大夫家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又跋:“东
坡先生评藏真书云:此公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
之工也。然其为人倘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
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于有道
者耶?今观此帖,有食鱼食肉之语,盖倘蔼者也。至于行笔
遒劲,如屋漏,如届铁,非工其能如是乎!”元沉右跋:“怀素
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
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清
吴其贞《书画记》:“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
书。”?
赏析  一个和尚,不守清规戒律,大食鱼肉,并且毫
不隐瞒,并大言不惭地书写出来,自我标榜,这种行为如何
解释?完全地酒醉是没法作字的。怀素有“醉素”之称,我想
应该是在即将失去理智而还未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所为。在这
种情况下,一切违背他的本性、他的深层意识的东西,必然
要流露、以至宣泄出来。按照这种解释来阅赏《食鱼帖》,我
们得出一个结论:怀素是反传统的。这个传统有二:一是佛
教禁食酒肉的教规:二是二王以来书法的审美习惯。正是这
二者,又正好构成了怀素的“完人”——从生活到艺术的统一
论者。正是这种非双重性,使怀素的作品,尤其是这件《食鱼
帖》,完成了最强烈的个性,和最有代表性的“酒神精神”。?
《食鱼帖》是不太像《自叙帖》,尤其不像《小草千字文》那
样讲究法度、那样精心设计、精心完成的。他大约是在书写
一封信札,或者随便的一张便条一般,不作过多思考,信笔
书来。因之,其笔法粗疏,随便,且多用方转和直笔,五、六
两行尤其显得荒率,这在以力和气取胜的怀素诸帖中,可谓
特殊。怀素对自己的作品是十分爱惜和赞赏的,他在技巧上
的功夫和自我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因之,无论如何狂放皆能
下失法则,诚为难得。但他也许曾为自己融为非自觉状态的
法规恼火过,他想彻底抛弃他,完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如果
这种假设是成立的,那麽,《贪鱼帖》便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
试。??

23  韭花帖??
简介  五代•杨疑式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
七行,共六十三字。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
集评  明董其昌《容台集》:“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此
杨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醇古淡雅,实足为三唐之殿,李西台
未足以相拟也。”?
赏析  黄庭坚有一诗:“世人竞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
金丹。谁知洛下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此诗可谓《韭花帖》
最佳之注脚。《韭花帖》实可谓五代一《兰亭》也。
《韭花帖》最大的风格待徵就是“萧散”。此帖乃杨凝式一
封信札。信中所述他午睡醒来,腹味舒适,恰逢人馈赠韭花
所作食品,非常可口,执笔以示谢意。正是闲适之极的光景,
提笔作书,是否能接近王羲之兰亭雅集之后的心情、兴致呢?
玩味《韭花帖》之间,实有“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之感会。?
捕捉《兰亭》的意态,是《韭花帖》对晋唐传统最为深刻的
理解和表现。也是开启两宋书风的桥梁。苏东坡、黄庭坚等
对杨凝式推祟备至,必有这种对传薪者的敬重。《韭花帖》对
后世的影响是超越了两宋,直到明代董其昌,亦是其热心的
追寻者。?
回过头来,我们再欣赏一下《韭花帖》的萧散之处。除了
它的意态而外,最大的特色乃是它的章法的奇特。唐以来,书
作均讲气舆力,唐人严格的法规,创造了大批神完气足的巨
制。杨凝式此帖着意在行气上的变化,它并不用浪潮似的行
气之法,而是用闲庭信步似的悠闲,有意无意,走走停停,以
至字与字之间拉开了不等的远距离,最后在章法上造成了行
距和字距的倒挂,即行距小于字距。这都是《兰亭》所未有的
格局,然而却是创造性地捕捉到了那种旷达、高远的情怀韵
致。这一点,却是董其昌“东施效颦”,但得其形所难企及的。
??

24  神仙起居法??
简介  五代•杨凝式书于乾皊元年(九八四)。纸本。草书。
口诀一则。凡八行,共五十九字。二七•九厘米×二五•五厘米。日本东京
书道博物馆藏。《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刊
于日本《书道全集》(十)等。?
集评  《停云馆帖》留梦炎跋:“米元章元,杨凝式,字
景度,书天真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余家收楮纸上书,
纷披老笔,王荆公少尝学,人不知也。”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脱胎怀素,虽极纵横,而不伤雅道。”?
赏析  雄浑与典雅,是两种颇为对立的风格特徵。这
两种风格的素质,是否可以寻求到某种统一呢?杨凝式《神仙
起居法》作了这样的艺术实践,并产生了奇特的效果。?
米芾看到它如《争座位帖》,杨守敬看他“脱胎怀素”,这
是此帖雄浑争折之处,也是唐人恢宏、任性的浪漫主义气概。
杨凝式能传唐人法度,这是关键处。然而,《神仙起居法》却
无论如何不能谈它是雄浑、刚健的风格,它所透露的还是杨
凝式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养成的颇为颓废、闲适的情调。“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乃其审美目标所建基的心源。
它所宣泄的不是力量和信心,而是力量、信心产生变异以后
不无紊乱的意绪,抑扬顿挫的心理流程,和异常敏感的精神
触觉。此正所谓“浓后之淡也”。非真淡,乃浓极之后的清淡。
无比醇厚、含蓄的激情,在字里行者暴露无遗。这种士大
夫所谓的“用则行,?则藏”,“志于道,游于艺”的自我调节功
夫所创造的“雅”,是为宋以后相当多的书家所倾服,所发展,
创造了类似“文人画”的简牍书风。
??

25  思咏帖??
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草书。信札一则。凡十行,
共一零七字。三○•四厘米×四一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珊瑚网》、《墨
缘汇观》、《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
赏析  苏东坡推重蔡君谟,谓为“当代第一”,而自认
不如其书。我认为这是一种“情语”。苏东坡书烂漫天成,恣
肆放浪,是新时代书风的开拓者。然而,他又最好古,这种
好古是对“远古”的企慕,对“近古”的否定。这个“近古”应是
唐人森严的法度,这个“远古”应是魏晋名士雅好老庄的气度。
因之,他推重蔡襄。蔡襄此帖最有二王韵致。并最似《十七帖》
的用笔,结字以及行气。因之,此帖迥异于宋人其它书札的
姿态。苏东坡推其为“当代第一”,我认为是蔡襄这方面优点
的极而言之语,既是的评,又非的评。蔡襄的好古之风,练
就了一套纯熟的技法。然而这又成了一种束缚,使他成了宋
四大家中最少创造性的一家。他在学习、运用晋人书法方面,
应该说是远逊于米芾的。继承、借鉴是为了创造。离开了创
造性的继承,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思咏帖》并非没有时代的
创造性,如在用笔上,是远较晋人开放、恣肆和流转,而面
目终类古人。必须注意这里的“类”字。此帖逼似王羲之《十七
帖》,然而却没有其浑厚之气,雄肆之笔,终觉份量轻多了。
此叫“类”,而非真。只有对传统深刻地把握,?能获得艺术
的真实,获得其创造的生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26  脚氮帖??
简介  宋•蔡襄书。纸本。行草书。高二六•九厘米。现藏
台湾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刊于《中国美术全
集•宋金元书法》。?
赏析  蔡襄书盎然东晋名士,翩翩自得,蕴藉风流,置
北宋诸贤中,可谓古衣冠人士。观蔡襄诸帖,可谓古法森森,
无一苟且之笔,有人论之为宋之鲁公,亦有一定道理,然而,
观蔡襄书不时有板滞之感。泥古之态,时而见之。终不如北
宋诸贤的自由奔放,争奇斗艳那样可爱可亲。但此《脚气帖》
却有别致处,即在于它有一些难得的散漫。此幅既行既草,多
不存隶意,笔姿变化,情态杂出。其中一“约”字,一“耳”字,
可谓热情奔放,一泻千里。这在谦谦君子的蔡襄来说,已属
有些越轨。然而,正是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从束缚中奔放
的姿态,反映了一个书家,无论他如何好古,如何不愿“随俗”,
他也难以超脱时代总的审美风尚的影响。蔡襄虽然以晋人法
度为准则,但后人览之,一眼便能看出此非晋人书也。
??

27  黄州寒食诗帖??
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五言诗二首。凡十
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二零七字。三三•五厘米×一一八厘米。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
《石渠随笔》等着录。刻入《戏鸿堂法帖》、《三希堂法帖》。刊
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集评  黄山谷《黄州寒食诗跋》云:“东坡此诗似李太
自,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
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
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赏析  苏东坡遭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前,其诗名、书名均未与其
弟苏辙有高下之分。居黄州四年,苏东坡先后创作前、后《赤
壁赋》、《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词,其诗文之名大噪。而《黄
州寒食诗》正是苏东坡贬居黄州第三年(“已过三寒食”),即元
丰五年之作。这正是诗书俱佳的左证。其诗,被黄山谷称为
“似李太白,犹恐太曰有未到处”;其书,则是“合作”,“试使
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山谷《黄州寒食诗跋》可谓书法鉴
赏、书法批评的一个楷则。?
首先从作品的文字内容入手,品其诗,得到“似李太白”
之感觉。这是两首五言古风,苍劲沉郁,叙其在黄州的艰苦
生活,和作者悲凉的心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以为,以
其痛国哀世之心观之,与其说此诗“似李太白”,莫如说似杜
工部。观书人大多不及文字,但观东坡《黄州寒食诗》者,未
有不诵其诗,品其韵,而后及书者也。是诗的境界,非常自
然地引入书的境界。?
论其书,山谷谓“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由
是观之,果然有颜鲁公的沉雄,杨凝式的颠逸,李建中的丰
润。颜鲁公,圣之时者也,为一代开山之祖;杨凝式继之,承
鲁公之法,又得二王之意,是颜的最成功的发展;而李建中
是宋代学颜的先导,延传颜字的桥梁。《黄州寒食诗》则兼而
有之,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成功,是由唐到宋的最合乎
逻辑的发展。如果说《兰亭序》重韵,《祭侄稿》重气的话,那
麽《黄洲寒食诗》是尚意书风最先起的、最成功的代表作。它
与前二者,均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这种“意”,不
仅在于其诗文之意,还在于它把观赏者所带入的波澜起伏的
创造性的书法意识。据岳珂《实真斋法书赞》记载,苏东坡作
字往往不满意则重写,以至已发出的信札,也要再写一遍送
到受信人手裹,可见“期于传世”。这正是书法艺术发展到宋
代,在苏轼这样文人手裹的诗稿、信札,已经是具有相当独
立的审美价值的书法作品了。这尚意书风,正是如苏东坡这
样创作意识非常强的书家所倡导、实践而形成的。如果用今
天形式构成的创作意识来分析,其字形的欹侧,其行气的错
落,其章法的高潮迭起,均是匠心独运。“看似寻常却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自然,就难免有不少人在哀叹,古法自宋
代已荡然无存了。然而,却不知书法已经必然性地发展到一
个新的天地里去了。失去的已经必然地失去了,得到的则不
应该轻视它,而应该珍视它,发展它。这就是艺术发展的辩
证法。
??

28  李白仙诗卷??
简介  宋•苏轼书。书于元皊八年(一○九三)七月十日。蜡
笺本。行书。三四•五厘米×一○八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刊于《中
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赏析  此作苏轼书于五十八岁时,是其重要的代表作
之一。苏轼的很多作品因注重创造意识,透过它们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可以多少领会到作者的苦心孤诣,换句话说,是
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
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这当然是一种美,但
这种美中的形式因素相对要多一些。试观此《李白仙诗卷》,却
大有“粗服乱头”之感。据载是由汴都道士丹元子口诵李白诗
二首,由苏轼录之而成的。毫无安排、设计的馀地,便只好
露出了“马脚”,这“马脚”便是苏轼的真性格,真情感。?
刚举笔时,作者还很从容落墨,不失平日书卷时的雅致。
因之,起首一行半,均仍由横势展开,肥阔之笔,不失俏媚
风姿,正有诗中“巧妍”之意。及至第二行“只知雨露食”起,用
笔遂趋重厚,诗的意境已把作者带入了一种悲凉、旷远的心
境。作者想必一边耳听丹元子的诵诗声,一边在追寻先贤李
白心灵的辙迹。这时,他已忘情于笔墨,心性的脚步不断加
快,到“青松霭朝霞,缥渺山下村”时,笔势起伏,左突右撞,
滚滚草草,不顾左右。及至到“无复玻璃魂”,已经完全失去
了平日的优雅韵致了。到了最后两行“今此一脱洒,长啸登昆
仑,醉著鸾凤衣……”时,已变行书为行草,感情迸发,有一
发而不可收拾之状。笔墨随着情感的宣泄,达到了非常流畅
的“共振”状态。古人与今人,诗意与笔墨已经浑然一体,兴
许达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追求的“净化”之境。??

29  答谢民师论文帖??
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论文一则。凡三十
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三百六十字,帖首脱失十数行。二七厘米×
九六•五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过云楼书画记》著录。刊于《上海博
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集评  明娄坚跋:“坡公书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
藏巧于拙,特为淳古。公诗有云‘守骏莫如跛’,盖言其所自
得于书者如此。此卷为北归时答谢书,予所见公遗迹,独楚
颂帖用笔与此相类。彼似少纵,而此则稳重。皆可想见,纯
绵裹铁也。”明陈继儒跋:“东坡碑版照四裔,不如尺牍书天真
烂漫。所谓吾写字觉元气十指间拂拂飞出,此卷等是也。辰
玉生平临仿不去手,偶展一过,如笛弦咽绝时也。”董其昌跋:
“东坡书学徐季海、王僧虔,间为李北海、颜鲁公,皆奇崛萧
疏似其人品。山?所谓‘挟以忠义贯日月,文章妙千古之气’,
此卷是矣。”清夏艮庵跋:“……王履道云,东坡尺牍狎书,姿
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二公之言,足为
此卷定评。”?
赏析  苏东坡为书如为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于是,“姿态横生”。观此
帖,正得此理。?
苏东坡出于颜,而毫无颜的身影。苏东坡尊崇二王,却
决不做二王的翻版。苏东坡,宋之名士也。他的生活环境,当
然与二王有所不同,但他们作为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思想、政
治观念、文化传统方面均极为相似。东晋人士尚老庄,苏东
坡亦尚老庄和佛。他们在追求人的个性存在价值,在书法中
得到了最成功的体现。观苏东坡的字,他的文稿、信札所创
造的书法美,在宋代所开创的文人艺术中,其影响显然超出
了书法的范围。常言道,“苏黄米蔡”,这个排列的顺序也许
含有这种先驱的意味吧。?
站在这样一个基点上,我们再回头欣赏苏东坡《答谢民师
论文帖》,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兰亭叙》。《兰亭》言情,《答
谢民师论文帖》谈理,却又有那麽多共同之处。从幅式、章法、
气韵、趣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也许这话武断,苏东坡此
帖是足与《兰亭》媲美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苏东坡对书
法传统的继承与创造,不仅为宋代人树立了榜样,也为千百
年后之师。匆忙的生活,使我难以细细地去鉴赏这两个名帖
的异同,我仅仅捕住了把它们忽然之间联系起来的这一点艺
术感觉,作为另一个审美主体在欣赏这件作品时的参考,兴
许不是完全无用的。
??

30  苕溪诗卷??
简介  宋•米芾书于元皊戊辰(一○八八)八月八日。行书。
墨迹。纸本。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三○•二厘米×一八九•五厘米。钤
有“绍兴”、“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印,帖后有
米友仁、李东阳跋。现藏故宫博物院。《戏鸿堂法帖》、《三希
堂法帖》摹刻。《珊瑚网》、《大观录》等著录。刊于《中国美术
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书道全集》(十五)刊入。?
赏析  《苕溪诗》与《蜀素帖》是米芾书法成就巅峰上的
双璧。两帖均为米芾技能精熟的刚近中年之作。如果这两帖
是米芾创作的分水岭,那麽,“集古字”的复古主义者米芾,最
终达到了“托古改制”的目的。“托古”是米芾的前期准备,“改
制”则实现了其大改革的独立风格。此二帖,奠定了米芾在中
国书法史中不可代替的地位。下面,试从《苕溪诗》来简析一
下米芾的艺术创建。?
米芾在对传统的继承与破坏中,最大之处即在于笔法。后
世对米非议最多的也即是他的笔法,《苕溪诗》来简析一
下米芾的艺术创建。?
米芾在对传统的继承与破坏中,最大之处即在于笔法。后
世对米非议最多的也即是他的笔法,《苕溪诗》的笔法纯从二
王简牍中来。其用笔意态最近《兰亭叙》。米芾潜心研究二王,
甚至可以说用他自己的笔,重新塑造了二王。传说中二王墨
迹的《快雪时晴帖》、《大道帖》、《中秋帖》等都属米芾作伪。由
此可见其对传统理解的深度。然而,他又破坏了二王笔法。他
学习了褚遂良、更往前迈了重要的步伐。《苕溪诗》用笔最特
出的就是侧锋取势。宋以前书,侧锋仅是书法作品中非常次
要的笔法,某种意义讲,大多的作者的无心之处。“万毫齐立,
笔在中行”是定则。米芾却特意反这样的传统、蓄意八面出锋,
运其匠心,使用侧锋。侧锋的使用,给米芾的字平添了千般
风流,万种仪态。那种爽健、潇洒、超逸的意志,就在笔锋
任意播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变幻无穷的意绪、情思,在
《苕溪诗》里如此得心应手宜泄出来,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如
果人们说米芾是“集古字”的学究,那麽,我说米芾在笔法上
对传统的破坏,也就是所谓“刷”字法,远远超过了他对传统
的继承。?
书法技法基础的另一大支持,即是结构。米芾在结构上
肯定是继承传统的高手。他可以做二王真迹,即证明他对造
型的敏感与功力。正在从这一基础上,米芾从其结构的核心,
即平衡、对称处开刀,创建了“欹侧”的结体之法。试观《苕溪
诗》,你很难找出几个平正,端庄的字来。他的一味左倾的结
字法,体现了书写时笔在右侧手握的自然状态,但是他的美
学目标则是取飞动跳宕之姿。试观《石门铭》。其字则右倾,便
有“骖鸾跨鹤”之态。米芾“欹侧”结构,取得了最好的活跃的
生命力,及其对书家心灵、性情的最敏感的反映。?
最后,如果还有兴致对米芾《苕溪诗》和《蜀素帖》作一个
比较的话,那麽,可以说,在上述所有方面,时间稍晚于一
个多月的《蜀素帖》,则往前多跨了半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31  洛神赋??
简介  宋•赵构书于绍兴三十三年(一二六二)。草书。绢
本。二七•三厘米×二七七厘米。《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刊于《中国美术全
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
赏析  一个偏安一隅的帝王,又以“清逸”之笔来书《洛
神赋》,呈现出的是一种什麽样的境界呢?矫饰。《洛神赋》书
于绍兴三十三年,这一年正是赵构去世前夕的垂暮之年。金
兵压境,苟安升平,而书曹子建的至真至纯的爱情诗篇,是
决不能表达辞赋中热烈,真挚,悲剧的爱的情愫的。因之,无
论古人论其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也好,还是“六朝风骨,
自成一家”也好,均得其形,得其能,而不能得其情,得其意。
因之,其书尽管多含章草笔意,却无一点质样、浑厚之意;虽
然也多有二王笔法,但实在少有古意,终觉有些浅
薄。
??

32  自书诗卷??
简介  宋•陆游书于嘉泰四年。行草。纸本。三一厘米×七○一
厘米。后有郭畀、俞庸、程郇、陈琏、沈周等跋。《石渠宝笈初
编》著录。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
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九)。?
集评  元郭畀跋:“此卷字画遒劲,实先生得意书。”元
俞庸跋:“字划遒劲,犹龙跃凤翥,鹏搏鲲运。对之精爽飞越,
诚见所未见也。”明程敏政跋:“于翁此诗甚流丽,而字亦清劲
可爱。”明周经跋:“放翁诗意字划,皆如其所自号。匏奄谨身
饬行,诵法程朱者也,于兹明取焉。”?
清何绍基《〈陆放翁瘗鹤铭后题名〉拓本跋》:“放翁此书
雄伟厚重以蔡君谟,而非君谟所能及。尝疑东坡推重君谟,谓
为当代第一。盖东坡实自信其书无与匹敌,而不肯漫然任之,
故为是论。如昌黎于文推柳州,香山于诗推微之耳。使放翁
得与同时,东坡许之岂在山谷少游下哉!”?
赏析  梁騋称:陆放翁书,有别致。“别致”者,乃
有别一番情致也。陆放翁,中国第一等诗人、词人。诗,是
人类情感的最高升华。一切伟大的艺术家,甚或第一流的科
学家,均应具备有诗的情感,诗的情致,和诗的想像力。陆
游以诗人而兼书法家,他在情感的表现上,必然别具一种风
貌。由是观之,陆游的书法,在宋人书法中,确实有极易辨
识的特徵。试观此自书诗卷,无论用笔、结字、行气、布白
上,都非常轻松,无一点刻意造作处。既不自我作古,又不
新态别出。而似无意为书,自然流畅地把自己的诗抄写出来。
当然,这种“抄写”,是一种情感的记录,而非书匠的抄写。因
之,这种“抄写”是诗的情感和意境的外拓。如诗云“一缕云”,
“数点风”,镜花水月般,生出一种清明、高远的境界来。在
这中间,你决然看不出书家的技巧来,一切技巧的运用,均
掩饰在意境的创造中去了。因之在重“法”的书法来说,没有
把陆游推入第一流书家,是有其独特的、传统的审美规范的
制约。但是,如果我们从别一番境界去欣赏它,实在可以感
受到其中的别一番情致。
??

33  紫沟帖??
简介  宋•张孝祥书。行草书。信札。纸本。三三•五厘米×三六•九
厘米。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
集评  《宋史•张孝祥传》:“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
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宋朱熹《朱子文集》:
“安国天资敏妙,文章政事,过人远甚。其作字多得古人用
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宋曹勋《松隐集》:“安
国此字,尤为清劲。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趋然自放于笔
墨之外。”?
赏析  我非常赞同曹勋的评语:“安国此字,尤为清
劲。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超然自放于笔墨之外。”当世人
评当世事,难免褒溢过之,但此话确是的评。后人,特别是
清人,多评宋人乃“无法”,“无规矩”,“放荡”,正是清朝人
的局限。南北二宋,国事弱,而文事盛。从帝王、大臣到一
般的文人雅士,无不言艺事。诗称唐宋,画称宋元。各种艺
术的繁荣,则审美视野必然广阔,审美规范有机会互相交融。
张孝祥是诗人,是否会画,我没有考证过。但据闻,宋代的
书家,无有不会昼两笔的,而文人画家又无不晓通书法。所
以,从书法作品中,在用笔、谋篇、意境上,受到了绘画的
影响是显然的。“枯松”、“折竹”这既是一种外部形象的联想,
也是对前人的笔法、笔意的丰富和发展。所谓自放于笔墨之
外者,有法、有意,有对传统审美规范的拓出之处。宋人曹
勋的鉴赏感受越几百年而与今人同构,正在于张孝祥《柴沟
帖》本身艺术形象的强大感染力所在。??

34  文向帖??
简介  宋•魏了翁书于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时年四十八
岁。纸本。行草书。二八•四厘米×一六一•六厘米。后有赵孟瞓、龚?NFEFA?、陈复、刘玖、白?、何绍基、许乃钉、吴云等跋。《吴氏书画记》、
《平生壮观》、《过云楼书画记》等著录。上海博物馆藏。刊于
《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日本《中国书道全集》
(六)。?
赏析  同代人方岳评其书“健笔”。此亦的评。当代人
胡小石先生云,昼法的线条“要似钟?之发条,不要似汤锅之
面条”。这非常形象地谈到了书法线条力的美。魏了翁此《文
向帖》力量则直,线条有很大的强力。而“气”又生于“力”,所
以其气势很雄健。同代人陈賧谓其“率用尖笔”。用尖硬的笔
毫所书,易得力得气,然而也易暴露笔意,久含蓄。此帖之
长在于其力量和气势,是不能批评其欠含蓄的。因为力量的
驾驭和行气的速度、连接并非易事、是与其高超的技巧相联
系的。魏了翁并非完美的大家,如果要强调其弱点的话,是
可以批评其“欠含蓄”的。但是,这种批评的意义仅在于欣赏
之中,而非其艺术实践上的意义。??

35  送刘满诗卷??
简介  元•耶律楚材书。纸本,行楷,书七言绝句一
首。藏于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刊于傅申编著《欧美藏中国
法书名迹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局部)。?
赏析  如果说,元代的赵孟瞓、鲜于枢、康里?NFEFB??NFEFB?等
书家受晋人影响多,形成了元人尚古的书风;那麽可以说,耶
律楚材作为元代的开国大臣,他受的影响主要还是去之不远
的宋人书风,可以说他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从他此幅《送
刘满诗卷》看,可说是黄山谷的嫡传一脉。其结体中宫收紧,
四体开张;其用笔峻利、爽快,一副矫健的身手。当然,耶
律之于黄山谷,也并非依样画瓢,他是有其自己独特的个性
和感受的。黄山谷作为一个命运多舛的诗人,他的字更显得
蕴藉、奇怪。虽然黄山谷主导性的特点是劲健开朗,但他露
而不大,仍有一丝柔韧之气。而耶律氏的作品如同他的山风
海涛般的生活一般,没有一丝犹疑,没有一笔有怯弱之气,溢
出一股生气勃勃,毫不左顾右盼,一往直前的豪杰之气。黄
山谷用横笔故作许多曲折,而耶律氏则左突右冲,毫无顾忌,
显得痛快、坚定。其撇笔之锋如长剑,如利锥。确实显出其
不同凡响的、奋发有为气概和生机。当然,可以细细地推敲,
或者指出其作品欠含蓄、少风雅的疵病,但疵不掩玉。作为
元代初年,蒙百民族以一代天骄的气势,征服世界,开辟疆
域,其在文化艺术上所留下的痕迹,是必然显露出其时代的
精神的,把耶律氏书法的审美引到社会学的范畴内,也许有
些牵强,但是,他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特
别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人物来看,他不仅开了风气之先,而
且以其杰出的书法成就,在接受、融合汉文化方面,为创造
其九十年元代的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来看,他的地位是应
该引起更大的重视的。他存世的作品不多,此幅又流传于海
外,因之,其书法是应引起更充分地研究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36  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帖??
简介  元•鲜于枢书。纸本。草书。书论一则。凡十
行,每行字数下一,共五十八字,二六•九厘米×五三•三厘米。台北故宫
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刊于《故宫周刊》、台湾《故
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四),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集评  元上官伯堂父跋:“长于行草,楷不多见,与子
昂齐名一时。……后一帖(指该帖)独论张长史、怀素、高闲
草书之妙,末云‘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亦讥子昂草书
之不已也。……二公(赵、鲜)……书法各宗其长,颉颃当世;
如林下秋风,令人可爱复可畏也。”?
赏析  明王世贞云,鲜于枢“往往以骨力胜而乏姿态”,
评得有一定道理。然而此帖却另当别论。此书极似晋唐名贤
草书之大家气象。不仅有张长史、怀素、高闲等遗意,竟直
接二王和张伯英神韵,非赵孟瞓能办到的。鲜于枢作书有力
有胆,此帖又兼有法,故为鲜于氏之草书上品。以此观之,他
讥笑黄山谷‘乃六坏,不可复理’,这是有他矫矜的理由。如
果照上官伯室父之言,“亦讥子昂”,也决不是狂妄自大,毫
无根据。此帖可谓,行行精妙,字字精妙,通篇亦无可指疵
处。可谓力作。细论之,后三行尤佳,大有张芝《冠军帖》之
浩然雄健之气,阅之令人不忍掩卷。
??


37  苏轼海棠诗卷??
简介  元•鲜于枢书。纸本。行草书。三四•五厘米×五八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藏历代法书选集》(三)、日本《中国
书道全集)(六)。?
集评  元秋桂跋:“鲜于翁草书修六义,无一笔苟置。
人皆知其豪健遒劲,而不知其备六义于中也。盖可知者易,而
不可知者实难。如赵松雪尝题其书,自谓‘无佛处称尊’,虽
谦己之辞,其实非过誉也。”元仇远跋:“坡翁谪守黄州郡,感
慨长吟对海棠。困学仙人复挥扫,墨形诗句总生春。”明董其
昌跋:“盖东坡先生屡书海棠诗,不下数十本。伯机亦欲附名
贤之诗以传其书。故当以全力赴之也。”明张弘至跋:“胜国以
书名者不多,得赵松雪、鲜于困学,其表表者也。松雪翁又
每推让之。评者谓伯机之书如‘春花带露’,又曰‘孤松悬岩’,是亦足以成一家矣。予旧亦有藏,与此卷用笔不甚类,
其各有得也。”?
赏析  董其昌指出:“伯机亦欲附名贤之诗以传其
书”,而书此苏轼海棠诗。此着意之作也。故得其形,得其法,
而不得其韵,得其意。此卷用笔,以意挟力,冲突急行,故
点画间铿锵有力。并可猜测鲜于氏曾书过多次,故通篇极圆
熟,毫无生涩之感。这样,充分表达了鲜于氏重骨力,重气
势的优势。初学行草者,可以以此为法。然而,从另一个欣
赏面来看,此卷实在是“乏姿态”。书家在创作中,其自身情
感,潜意识受到了某种压力,不能自然地流露,便不能生出
许多神来之笔。用当今的体育用语来比喻,可称“竞技状态”
不放松,太紧张,动作可以说是都做完了,但没有任何特出
之处,“印象分”也许很低。书家作字,虽云“胸有成竹”,“意
在笔先”。但是,胸中之竹非笔底之作,意在笔先却不可“执
着”,一执着,神韵荡然矣。非理性的创作状态,在行草书中
应占相当的份量。
鲜于枢是一个优点明显的书家,然缺点亦明显也。此作
可以佐证。??

38  李白诗卷??
简介  元•康里?NFEFB??NFEFB?书。纸本。行草书。三五•三厘米×六三•八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刊于《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赏析  作者康里?NFEFB??NFEFB?祖籍为西域色目人,作为少数民
族,在当时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如同元初的耶律楚材
一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康里在书法上的成就,足以说明他
对汉文化的研究是达到了相当高度的。?
康里的书法和元朝的尚古书风是一致的,在崇尚晋唐法
书传统上,不仅功力深厚,而且富有一定创造性。试观此幅
草书《李白诗卷》,其中不仅有史游、皇象一派章草笔意,而
且有两汉竹简写经爽利、劲健的气派。这种气派不同于同时
代如赵孟瞓这样温柔的南派书风,而大有刀砍斧斫般痛快、豪
爽的北派遗意。就从章草的角度来分析,赵孟瞓所临史游《急
就章》就显得臃而滑,转而浮,缺乏康里氏的这种质朴、刚健、
毫无造作之意的气质。此卷作者末纪年,但此起他至顺四年,
即三十九岁时所作的草书《述笔法卷》来说,显得更成熟,更
有个性,可以说是康里?NFEFB??NFEFB?的代表作品。??


39  苏轼赤壁赋卷??
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纸本。草
书。书苏轼前后《赤壁赋》二文。前赋七十行,后赋七十四行。
长卷。高二三•二厘米,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刊于日本《书
道全集》(十七)。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著录。?
赏析  此为祝允明六十二岁时书,乃守法之作。任何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都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有主
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有内心中保守与超越的矛盾,在矛盾
的某一个环节上,将会产生出看起来是那麽戴然不同的东西,
你甚至会怀疑它们是出自一人之手。此事,可从祝氏本人在
书写《赤坚赋》的两件作品作一比较。?
祝允明晚年所作,现藏在上海博物院的大草《赤壁赋》,是
一件蔑视古法的狂放之作,而这一件小草《赤壁赋》却严守古
法。此卷不仅有元人尚古之风,与怀素小草《文字文》王羲
之《十七帖》亦有许多共同之处,甚至置于晋唐人作品中,仍
难以辨真伪。这件作品对祝允明来说,亦是其代表作,不过,
所代表的不是祝允明在大草《赤壁赋》所创造的“自我”,而是
其“非我”的体现。当然,我这里并非是指祝允明在临摹古人,
毫无新鲜之处。而是站在个性化原则上,对他的开拓精神的
独特要求。如果我们不站在这个立场上看问题,这卷《赤壁赋》
倒实在如同一首抒情小夜曲,或如一泓清清的流泉,把人
带入一个流转自如,清新温柔的的境界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相同的作品,在不同的审美经验观照下,会
生出多麽不同的艺术境界啊!??

40  前后赤壁赋卷??
简介  明•祝允明晚年书。大草。书苏东坡前后《赤壁
赋》两文。前赋八十六行,后赋六十三行,识语七行。三一•三厘米×一○○○厘米。金粟山藏经纸十七页粘合成长卷。藏于上海博物馆。刊于《中国明清书法名品图册》等。有单行本。?
集评  明文徵明跋:“昔人评张长史书,回眸而壁无全
粉、挥笔而气有馀兴,盖极其狂怪怒张之态也。然郎官壁记
则楷正方严、略无纵诞,今观希哲书者,往往赏其草圣之妙
而尤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
而徒以草圣名,所谓无本之学也、余往与希哲论书颇合,每
相推让,而余实不及其万一。自希哲没,吴人乃谓余为能书,
过矣。昔赵文敏言: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
称尊,盖谦言耳。若余则问敢望吾希哲哉”。明文嘉跋云:“枝
山此书,点画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
所谓屋漏痕、折股钗、担夫争道、长年荡桨等,法意咸备。盖
其晚年用意之书也”。明文从简跋云:“张伯高性嗜酒,每作
书叫呼疾走方落笔。一日大醉,濡墨作字,既醒观之,自以
为神。不知枝指翁于?生何如。?笔时当亦有神耶。王?州评翁书云:‘一展视间太行诸山勿若奔动。余阅此卷亦然。
明文震亭跋云:“……!盖先公(文徵明——引者注)于准绳
中全露生动;京兆于动之中不失准绳。离则双美,合尤竞
者也。”清黄省曾跋:“祝子希哲神契永和时以三昧妙作旭素
此卷乃书赠汪了西山者、龙回凤翥,幻变奇化,尤多前彦
未发。”罗振玉跋云:“祝京兆丰考功习旭素书,真能升堂
室,而京兆此卷尤为精悍绝伦,虽考功遇之,下能不为敛。
百年来殆无继踵者也。”?
赏析  祝允明草书在明代是大家,置之整个书法史,
堪称其为大家。而此幅大草又是他的得意之作,亦可称为中
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文徵明、王世贞等在评点此卷
大草时,均提到张旭、怀素的草书,可见,祝允明此幅大草
在他们眼中,是可以和张旭、怀素相提并论的。?
张旭、怀素的狂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尤其是草
书创作的高峰。熊秉明先生把其譬之为“酒神精神”为主导下
的浪漫主义杰作。张旭、怀素的狂草与“唐人尚法”的书风是
并道而驰的。但是,这种“酒神精神”并非中国书法史上的主
流派,甚至可以说只是某些天才人物慧星般地偶尔露峥嵘而
已。张、素以后,历五代、宋、元,仅仅有一位黄山谷。元
人尚古,康里?NFEFB??NFEFB?、鲜于枢,仍不敢离藩篱梢远。到祝允明
可以说是奇峰乍起。其“酒神精神”得到了嫡传。所以,此卷
是可从中看出张旭、怀素、黄山谷的笔意。这在明代当时的
书坛想必会引起惊恐。但是,如果没有祝允明的开拓精神,其
后的王铎、博山是会经过更为艰苦地奋斗的。故百年之后的
清人粱騋仍评其为“落笔太易,微失过硬,不如香光之柔和腴
韵,故逊香光。”可见其冲击力是巨大的。?
我不想囿于技巧的范畴去比较祝允明与同时代温柔书
风,加赵孟瞓、董其昌的高下、得失,而只想通过与张旭的
《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黄山谷的《诸上座》、《李白忆
旧游诗》作简单的比较看一看它在书法发展史上的特徵。史
称“显张醉素”,比较起来,张旭的《古诗四帖》充满更多的非
理性因素,而怀素虽然爱酒,山《自叙帖》是技法淳熟的。这
种法虽然不是刻意求工,但其理性的因素则相对多一些。黄
山谷《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狂放王羁,但其笔墨技法充
满理想精神,而祝允明此卷,技法有一种超越,这就是对技
法方面的刻意排斥。虽然真“颠狂”的程度,也就是说其非理
性因素还不如张旭《古诗四帖》的话,但较怀素、山谷要更接
近高度的“酒神精神”。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们在技
法方面的训练是必须强调的基本功,在这一基础之上,其非
理性地表现,却能将人性、人情、人格的力量,更充分、完
美地,更富有形象魅力地塑造出来。也许你有这种体验:你
可以检索一下,在你所看过、欣赏过的历代书法作品中,你
能较为清晰地记忆哪几幅?当你如同看过《古诗四帖》、《怀素
自叙帖》、《诸上座》而不能忘怀外,你能忘记祝允明的这幅大
草《赤壁赋》吗?因为它的特徵太突出了,其艺术的穿透力是
巨大的,它使你难以忘怀。不容讳言,这幅大草在点画上、结
字上确有定量分析上的失误,但我作为一个观赏者,已经为
它恢宏的气度、精神和力量所折服了。我有意忽略和忘记它
的缺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法文库]文集四(未出版) 

41  千字文卷??
简介  明•王宠书。纸本。行草书。书千字文。凡一
○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一五字。二八厘米×四六三•六厘米。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宝蕴楼书画记》著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
书全集》(四),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一。?
集评  乾隆跋:“明王宠行楷全法右军,此卷尤极熟之
候。晴窗载展,犹睹瓣香。予向爱临阁帖,愧未津逮也。”詹
景凤跋:“明兴,弘正而下,书法莫盛于吴。然求其能入晋人
格辙,则王履吉一人已矣。是卷遒劲疏爽,翩翩几为大令。而
行草千字文又希有矣。”黎惟敬跋:“晋人真迹,世所罕见。所
传者,仿书耳。诸体混浠,若出一手,不辨其为谁也。近世
吴人王履吉氏独能追大令,萧散俊逸,賘出流辈,虽不见
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
赏析  晋人真迹,尤其是草书,形意最为真切的,首
推“敕”字本《十七帖》,王羲之草书之最为传真者。透过《十七
帖》看晋人风貌,最得嫡传,当首推王宠。而王宠诸书,此《千
字文》也最近其神貌。有明一代,古典主义大师应首推王宠。
王宠此卷,系硬笔所书,纯以《十七帖》为法,字字独立,多
有章草笔意。其点画极为爽健,力量坚实,乾净利落,无丝
毫畏缩处。因之,笔意峻厚,最耐玩味。其行气和章法,无
丝毫卖弄之笔,看似寻常,平铺直叙,然而气势流畅,气宇
轩昂,矫健如龙。学习晋人莫书,这应该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自然,明人入晋,谁也摆不脱《阅帖》影响,其追逐斧斫之痕,
造成了一种帖学中所难得的“金石气”。对于文徵明、董其昌
那种柔媚的帖学风规显然是一种抗衡,给人一种清新刚健的
气息。自然,这较之于孙过《书谱》对二王的追,又算是
富于创造性了。古典主义的作品,其本身并非古典,它仅仅
是古典作品在后时代中的复活。这种复活的生命力是依附在
后时代书家的艺术生命之中的。因之,乾隆皇帝亦云,王宠
行楷“全法右军”,然“晴窗载展,犹睹瓣香。”可见其艺术魅力
之一斑。

??
42  致小泉品卓信札??
简介  近代•孙中山书于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行书,纸
本。凡三页。页六行款另行,共十九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
(中)。?
赏析  中山此札有敦厚之韵,逶抚之势。其形取横式,
有《宣示表》、《荐季直表》之宽厚舒博,其笔意有《出师颂》、《争
座位》之凝重流便。常言书如其人。中山为人有泰山之重,为
书有沉毅之风,此帖足以体其心,感其情。此札写于一九二
四年,国事纷忧,战事重开,笔锋里风云之气。云及“死生”
之处,令人又忆及颜鲁公《祭侄稿》之悲壮勇烈之氛围,内心
惊警而沉重。
??

43  致季子尺牍??
简介  近代•梁启超书。纸本。行书。凡三行,共果
十七字,每行字数不一。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梁启超有康有为北魏笔法,却毫无一点霸悍之气。徇佝
儒雅,大有宋人信札的遗风。尤其左下空白,古风盎然,大
家手法。再施之方折之笔,横向取势,峻洁中具有许多姿态。
细观此札,足可以入近代之上品无碍。
??


44  孙文诗轴??
简介  现代•章士钊书于一九一七年元月。行书。纸
本。七律一首。凡六行,共六十七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
赏析  章士钊此书有智永气象。智永得二王嫡传,又
鼓以俊美之态,为唐人开了风气之先。其真书千字文为唐人
规模点画,精?之极。此帖录诗,以恭谨之心态为之,点画
中用法极工,然又无半点匠作之气。细细察之,儒雅之中,时
时透出骠悍俊逸之风貌,令人击节。


??
45  卜算子诗稿??
简介  现代•朱德书。纸本。行书。凡十四行。刊于
《民国时期书法》(上)。?
赏析  这幅诗稿以柳体笔法写行书,中锋圆浑中含骨,
点画遒劲而多姿。笔力坚实,书如其人。不足之处是笔势欠
连贯,单字尚可,字与字之间缺少必要的呼应,整幅字如同
一盘散珠。这件作品似乎不是他的代表作。(乃栋)?
此作如斜风细雨,萧萧散散;又如落英遍地,馨香暗飞。
极尽自然,又极有韵致。非事事洞明者不能为也。


??
46  论书札??
简介  现代•李灏书。纸本,行书。语一则。凡六行
共四十三字。北京八方斋主藏。?
赏析  此帖得意于谢无量,得形于阁帖款字。点画精
美,意态萧散。有“细碎玲珑,金花遍地”之境界。?
李灏力倡北碑,尊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之主张。然在
书法实践中,并不?弃帖之温雅。曾评蜀中二大家云:“谢无
量写帖,写得朴;张大千写碑,写得雅,可谓善取。”观此帖
既有北碑刚健金石之气,一点一画,斩金切铁,无一含糊畏
缩之笔;然而,又兼得书卷之气,行气布白,自然天成,篱
落有致,决无弄姿作态之嫌。笔生草草,浑金璞玉。帖中论
书之语,亦颇有心传。??
(以上赏析辞条原载于《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上、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4:25 , Processed in 0.14545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