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25|回复: 0

关于证明——给于明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6 1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证明
——给于明诠
今天,明诠发给我的他近期的书法作品,并王白桥先生给他的一篇文章《卧龙岗上庄稼汉》和他自己的一篇文章《我感知,可无法证明》,我都在中国书法网上发表了。晚上,明诠手机短信说要我砸一下,我说,我可别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认为王白桥先生的文章对明诠是有益的。他希望明诠“这个卧龙岗上的庄稼汉,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一种智性、有趣的生活而战斗”,而不是要“承担起一种非常明晰的责任”。因为就有人当面问过我:“于明诠是很多人的偶像。他这样的字,是要把这些崇拜者带到哪里去呢?”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大家首先还是要站在于明诠的立场来认识于明诠,而不是首先站在别人的立场、为着别人的需求来认识于明诠,要他“承担起一种非常明晰的责任”。如果是站在于明诠的立场来认识于明诠,这反倒对于大家是有益的。
明诠短信又说:“我一直在琢磨书法艺术究竟在毛笔字的哪个部位。我总是想用我的字证明我的思考和理解。难题是总不能证明啊!”
是的,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证明的或者是无需证明的——我的意思是说那种理性的证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列举了三种特种本能——“杜鹃在别的鸟巢里下蛋的本能;某些蚂蚁养奴隶的本能;以及蜜蜂造蜂房的本能。”杜鹃要把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巢这已经够让我们感到奇怪的了,但更奇怪的是,刚被别的鸟孵出的小杜鹃,居然在还没有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把其义兄排挤出鸟巢,让它摔死或者饿死!在蚂蚁养奴隶的例子里,让人们感到困惑的是,奴蚁和其双亲——雄蚁及能生育的雌蚁——之间在外貌上差异极大,并且奴蚁是不能生育的,亦即是不能通过奴蚁本身遗传其外貌的,那这个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呢?而蜜蜂营造蜂房的本能,达尔文说“我们听数学家说蜜蜂已实际解决了深奥的问题,它们把蜂房造成适当的形状,来容纳最大可能容量的蜜,而在建造中则用最小限度的贵重蜡质。曾有这样的说法,一个熟练的工人,用合适的工具和计算器,也很难造出真正形状的蜡质蜂房来,但是一群蜜蜂却能在黑暗的蜂箱内把它造成。”所以我说,就这样做!无需证明。世界上的事情,大多不是证明在先,而是行动在先。
需要证明的是什么呢?杜鹃、蚂蚁、蜜蜂的这些行为当然不需要理性的证明了,但它们的行为可以反过来证明达尔文所谓的“自然选择”的伟大力量。它们能否感知这种伟大的力量?我觉得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总是有了很多的感受才慢慢地使那些有益的行为成为了本能。就书法的实践和认知来说,于明诠说“我总是想用我的字证明我的思考和理解”,我觉得这个证明是可以的,因为它不是理性的证明,更不是从于明诠他自己的字来对书法作个什么定义。他说得很清楚“什么是书法呢?我不知道。或许,我们能知道的只是什么不是书法。”奥古斯特•孔德说:“不应当从人出发来给人类下定义,相反的,应当从人类出发给人下定义。”这话也可以应用到书法上来——不应当从某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来定义书法,而应当从历史的角度来定义个人的书法作品。再伟大的书法家也不会根据自己的书法作品来给书法下一个定义,而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是否算是在书法的范围内,他人总是可以在一种历史的大背景下、在一个更大的群体背景下予以辨别。这个更大的背景应该就是“集体表象”了吧。
“用我的字证明我的思考和理解”,我认为,关键在于实践着的这个人,虽然不能以定义的方式,但能够并且只能够以实践的方式来回答什么是书法。这是最直截了当的事情。母亲生了孩子,一些年过去了,在她还不知道怎样给“生孩子”下定义的情况下,她的女儿也生了孩子。
当然,这样一来答案就不止一个。母亲和她的女儿所生的孩子当然不能是同一个,甚至还很不一样。也许,只有那些能够通过理性证明的答案才是唯一的,艺术的答案应该很多很多。回答得对不对,就看“好不好听”。我不很相信所谓的美学家的眼光,我最信得过的恰恰是实践着的艺术家本人。我认为人也好,动物也好,总是知道自己的实践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否则,人类也不会进化到成为这个世界的最具有智慧的高级动物,刚出世的杜鹃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似乎无一例外地要从鸟巢中挤出他们的义兄。
相信自己好了,否则就没有什么意思!也是古人说的话——“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2008年2月1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8 08:58 , Processed in 0.1259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