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78|回复: 7

[刘正成]感会风骨:再读徐寒诗书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6 0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会风骨:再读徐寒诗书画

——代序         

刘正成

       纵观诗史,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歌功颂德的文字,如李白有《清平调》三首,杜甫有《三大礼赋》,苏东坡有《春帖》若干,严嵩有《青词》无数,除了在他们的诗文集中登载以外,有几首被文学史所记忆?即使如李白的《清平调》,杜甫的《三大礼赋》,除了华美的词藻外,往往成了文人无行的反面教材。当然,这些词章在当时高高的被拱之于“主流”之中,享盛名于庙堂之上,但毕竟无法像《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吏》、《三别》这些旷世名篇一样千古流芳。即使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杨雄《羽猎赋》,辉煌豪华如此,又岂可与屈子之《离骚》,贾生之《吊屈原赋》同日而语。历史往往要开一个玩笑:大多数当日的“主流”,后来都成了边缘;许多当日的“边缘”,后来都成了真正的主流。

      再论画史,中国自唐代已设待诏、侍奉,五代时,西蜀、南唐均设置画院,遴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宋代又置翰林图画院,搜罗宫廷画家,按帝王需要发展艺术生产力,可谓辉煌于当世,但是,画史上却独称道“文人画”,而把上述皇帝喜好的“主流”画家贬称为“院体画”,或“院画”。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有《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云:“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这可谓对“院画”公允的结论。即使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清廷四王的山水,工细堂皇到了极致,似也难与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吴镇的《渔父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及徐渭的《榴实图》、八大的《孤禽图》、龚贤的《云壑松清图》相媲美。何哉?“文人画”乃中国艺术的文脉也。论绘画艺术,阎立本、王时敏辈均乃高手中的高手。但中国人论画,从来不取唯技术论。


       论到书史,则更是“字因人贵”。不过,这个“人”绝非论其官职大小的“官人”,而是品节高尚的“高人”。我仍然要引用苏东坡的那句千古名言:“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这个“工”就是技术。有技术,倘若人品不高,却不令人宝贵之。远的不论,就拿明清时代的“馆阁体”来说,能在“馆阁”中任职写给皇帝看的字,岂非大官僚所为?但“馆阁体”书家传世者几何?倒是“七品官耳”郑板桥,“完白山人”邓石如书名垂青史。在康、乾盛世,郑板桥、邓石如当然是“边缘”人物,是见不到皇上,轮不到为皇天后土歌功颂德的“非主流”,但他们才是艺术历史座标式人物。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才说到石竹山人徐寒先生,何哉?论徐寒的诗,他不是中国作协的会员;论徐寒的画,他不是中国美协的会员;论徐寒的书,他不是中国书协的会员。在今天这个吃官饭,讲身份,论地位,争头衔的文艺界,徐寒当然是一个“非主流”的“边缘”人物了,我们有必要来谈论他吗?---徐寒学经济,玩金融,当然他完全有财力、有能力、有机会从这些基本商业化的协会腐败官员手中“买”到一个会员证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那么徐寒的诗、画、书的排行在那里?

        徐寒自己说:“对画,我只是喜欢;对书,我只是爱好;对诗,仅有点感觉,却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所以,自己从不轻言自称书家画家诗家。”(见本书作者《后记》)以我观之,这“喜欢”、“爱好”、“感觉”倒真真正正是艺术的“门坎”和“入场券”。有“喜欢”便有爱恶,形之于诗,便是诗心。“诗心”其实就是“无地之心”。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解释“复”卦的彖辞云“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提出了运动观的命题。程颐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无一息停留。而“心”者,正是这天地变化运动的“象”,是其表征和反映。陈传席先生在为本书作《序》时说:“徐寒以道德当身,不可以物惑,不愿损气节而就时运,遂折翅而陨殁。”这里说的很清楚,徐寒的诗、画、书并非无病呻吟之物,也非求名求禄之物,乃是其在“折肢而陨殁”后“涵咏”“道德”与“气节”之物。太史公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论及的“风骨”。刘勰云: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文心雕龙•风骨篇》)

徐寒是生活的奋进者,他曾驰骋风云;徐寒是政坛的失意者,他曾历经艰辛。故他有《高节青云》,有《岁寒幽意》,有《金英寂寞》,也有《犯颜开》,《冰心情》。他以石竹、秋菊、雪梅、幽兰作比兴以赋其志。请听:

                六月飘雪树木青,
            不在人前说生平。
            新诗吟得书画后,
            月明寒石竹有声。(《石竹知己》)


“生平”际遇引人入胜,“六月飘雪”催人泪下,“新诗”与“书画”令人深思!有景有情,有色有声,风骨嶙峋,令人动容!试想,一百年之后,人们翻开此书,想见其人其文其艺,岂不令人领略到郑所南、龚半千的孤怀?能不让人感受到八大、傅山的遗恨?

         你的画也许比四王还工细堂皇,但没有自拟的题画诗,意境何出?你的字似可以乱真《圣教序》、《争座位》,但你抄的是古董唐诗,这与你自已的生活何干?要知道,此时、此地、此人、此事,方才是百年之后的历史记忆与艺术记忆。

        今年初,《美术报》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文抄体:书法的终结》,并转入了中国书法在线网上。这是一篇好文章,文章起首就引用了刘熙载《艺概•书概》中的一段话:“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徐寒之诗,之画,之书可当此意。在今天书坛的“文抄体”时代,徐寒的意义是不是被显现出来了?古人云“下笔作千秋之想”。倘百年之后有人论其诗、其画、其书时,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有技术不工之憾,但实在有徐寒其人其文其心其迹在!这就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关于《城市姑娘》的信中所论述的“典型环境中的典现性格”的“这一个”。这一段时间,我在看湖南卫视“快乐女声”比赛。参加决赛的“快乐女声”们个个都身怀绝技,资深评委们总爱对冲着大山唱歌的黄英和自写自弹自唱的曾轶可反复强调一句话:“你的声音辨识度很高!”黄英唱《映山红》,与曾轶可唱《狮子座》,总能激起粉丝们跟着大声齐唱和疯狂吆喝,因为她们的声音与众不同,只要你听过,你就不会忘记它,哪怕还有许多缺点,甚至她们也没有当上冠军!可以说,徐寒就是这样一个“辨识度”很高的艺术家。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不可“转”,不可“卷”的,就是徐寒的诗、画、书的风骨所在。论诗有“赋、比、兴”三法,徐寒之诗、画、书往往多“赋”而直抒心意,确实少了些“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比”、“兴”之法,而恰恰“肖乎”其人的骨骾豪放与直白。它像一潭清水,清澈见底;又像一弯明月,玉臂挥寒。“斗酒犯来放笔行,半是青山半是云。日暮竹下清风起,举杯石上呼明月!”(《石竹醉月》)。徐寒好酒,且饮酒放怀从不“踩假水”,尤见其人个性。朱中原称:“徐寒其诗书画文一如其人,虽在闹市,却无闹市之浮华,不落时人之俗,有文人奇士之风,堪于古人汇通。”可谓的评。

        癸未中秋,我曾为《徐寒作品集》做过一序,题目叫《竹下石上有奇观》,曾引蓝玉崧先生生前称评徐寒的话而论之,云:“清才独标,具见性灵。”蓝先生可谓有知人之明,知事之明也。“高节不随霜雪变,石上清影如故人。”这是徐寒的自许,亦是徐寒的自励,它具有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批判价值。人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这个超越了激情之后的年代,是一个犬儒主义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销尽,他们的兴奋点已从人文领域伸向了商业领域、仕途领域,而成了峨冠博带争宠“主流”的侏儒,堪称“高节已随霜雪变”了。徐寒仍然如蓝先生的预见,“清才独标,具见性灵”,风骨蕴于内心,激情溢于纸面。论其诗,观其画,品其书,岂不受之感染而嗟叹之?!

        值此新著杀青之际,我且借用徐寒之诗《催春图》中的春风春花以贺徐寒吾友。诗云:

                    南窗北望月烘霞,
               一夜吹香到我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
               东涂西抹开满花。


        且代为序。
                           己丑处暑于二味石榴堂灯下
发表于 2009-8-26 16: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先生好文高论,文人相亲,令人感佩!据悉,徐寒先生这本名为<石竹行吟>的诗文集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陈传席、刘墨、朱中原先生也有撰文序跋,每每有高论。
发表于 2009-8-26 17: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公高才,“不让古人让今人”,刘公高论,嬉笑怒骂皆成文,可为今世一观也!
发表于 2009-8-26 1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发表于 2009-8-26 23: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gif92::gif ::gif92::gif
徐寒下次不要为难刘公啦。
发表于 2009-8-27 13: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读得徐寒<石竹行吟>书稿,现将其后记转发于次,以飨读者。

                                                                     
          <石竹行吟> 后      记                                                                                                                                            

     我女儿若昭高考,而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辞应酬、不远行,在京中寓所呆上几个月。侍读之暇,偶然翻阅近几年的题画诗书,行吟卷怀、随笔赋文,便索性整理出来了。与癸未年初出版的《石竹话语》、《石竹韵语》相续接,此辑名曰《石竹行吟》,权当这几年心绪、心境的写照记录。

     每作书画,我喜欢自题诗书跋语,以尽余兴。中国文人画历来多见题画诗,或格物言志,即景抒情,一吐胸中真言;或聊作画外之音,言画境未及之意;或诠释一种人文品格,袒露一种人文情怀;或追求一种闲情逸趣,寻世外幽乐。。。。。这己成为中国文人绘画的传统,也是我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我看来,即便是涂鸦,这也会使之书画多了几分思想内涵和精神生命,能让作品所体现的诗意画境、诗意书貌,唤起某种缺失或淡忘的人文记忆。

    对画,我只是喜欢;对书,我只是爱好;对诗,仅有点感觉,都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所以,自己从不轻言自称书家画家诗家。但也可以因此而没有什么约束,也不受什么约束,心也轻松,书画起来也轻松,画题书咏也是信口来。每每兴之所至,率性而求自然,又何必斤斤于工拙而为其所囿呢?真是自由得很。不怀邀赏之心,不去低眉事人,不唯权势是从,当然也不愿去迎合什么而去创作。行艺文之途,而应尽量减少得失之念,这精神是解放的,思想是自由的,人格是独立的。在我看来,艺术在本质上就是自由的象征,是对自由的确认。艺术的重要作用,恰恰正是它作为主体的自由的希求,从压抑和危难中恢复人的生命力。换一句话说,没有心灵的自由,没有艺术的自由,这艺术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了。所以,这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成为我认识世界,忘怀世界,或自我满足的一种“神游”。书为心画,画为心迹,秉笔直书,胸臆直抒,又不为生计所困忧,是自由生命的体现,我因此而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当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等于说不去学习、不去思考、不去感悟。近二十年来,我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整理和编撰,应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也有了一些了解,多有见闻,而有点心得。对当世名贤,也多有识见。世人多言评我之书画得之聪明。不笨或可以为是,聪明却从不敢苟同。摆脱名索,更当以弃聪明而就智慧。于艺言,聪明人还须下笨功夫。尝求己自谓,平时多读古贤书,不可无古人也;创作时则不应受束缚,落笔则可无古人。有古人,学问方可益增,而无古人,自己的精神才出得来。路途云遮眼,不能登高望,只好不在此山中了。

      此时,女儿正在参加高考,是最后一门英语考试。考场外,我坐在车中写这篇后记, 以打发等待的时间,消除期盼中的些许焦虑。车窗外,斜风细雨,车内则湿热气闷。于是打开车窗,一任雨湿衣衫,虽有寒意,亦觉清爽。女儿说,高考后她要读读这本陪她复习期间而整理辑选的诗文书稿,我说,好!但不知女儿能否从中读出一点她所需要或有用的东西,不知能否从中加深对她父亲的认识和理解。无论天晴天雨、天热天寒,我只愿那双隐形的翅膀永远载着她飞向她向往的地方。。。。。。

                                             
                                                                                                                                                                                    徐  寒
                                                                                                                                                                                       

                                                                                                                                                                2009年6月8日下午记
                                                                                                                                                               于北方交大附中高考会场外车中
发表于 2009-8-30 2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拜读,灼见真知!!
发表于 2009-8-31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拜读::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4 23:30 , Processed in 0.1425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