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43|回复: 3

清代进士贡生信札考 杭州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4 1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进士贡生信札考
高伟
       最近从一个收藏界的朋友处看到一批书信册页,这是我所未曾见的,主要是清末一些考官、名臣和当时他们的世交门生亲属的的一些书信往来,涉及的人有陆嵩、张观藜、陈用光、陈桂生、徐衡、吴文铸、王正谊,贾瑚、刘溎年、汪文绶、祁寯藻、祁世长、豫山等,这对于研究清代中后期的官场交往谱系、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史、诗代的诗歌和书法、以及个别人物的生平思想提供了了第一手的资料。征得朋友的同意,我对册页作了拍摄和初步的研究,  我认为这个册页的发现,可说是继盛宣怀档案的开放和研 究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的发现。
     经过我的初步研究,书信中的一些人物当是清中晚期的人。但是收信人和写信人并不是一个人,也不一定是同一代人,时间有几十年的差别,这些信札并没有装裱,这其中的一大部分是从山西的祁家流出的。
      沈毓寅(1793——1848)字宾谷,清新泰县(今新泰市汶南镇沈家庄)人。十三岁居父丧,事母至孝。道光辛卯(1831年)乡试中举,明年(1832年)联捷中进士。即授知县于广西。沈以祖母李氏年高,呈请在家终养,得到恩准,在泰安、禹城、博山书院主讲。门下士子造就极多。待祖母逝后服除,即赴官广西,丁未(1847年),补镇安府天保县知县。下车伊始即除与民不便之弊,受到一县士民爱戴。次年三月归。时顺州盗匪黄天宋等屡犯县境,毓寅亲自率众赴剿,十九日遇贼于多乃村,毓寅所部寡不敌众,杀死数贼后被贼所害,年五十五岁。其事迹上报朝廷,朱批“闻信先往,奋不顾身,以致遇害,可嘉可悯”,赠四品职,恤荫入昭忠祠。县人闻沈县令之丧,巷哭罢市。毓寅之子庆祜、孙子屏,后皆以御贼阵亡,为一门忠烈。新泰籍清道光举人、禹城教谕李清濂有《闻宾谷殉难粤西知县任诗以哭之》诗,载清《新泰县志》。泰山普照寺筛月亭留有“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得三分”对联。
陆嵩(1791——1860)近代诗人。字希孙,号方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文之子,陆润庠为其孙。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卒于文宗咸丰十年,享年七十岁。出身寒素之家,廪贡生。道光八年(1828)以贡生赴顺天(今北京市)乡试,不中,游浙、皖幕府作客。道光十九年(1839)官镇江府学训导。京口之乱,募乡勇随官军克复镇江城。操守廉洁,罢官后,不名一钱。
陆嵩今存诗1200多首,起嘉庆十三年(1808)迄同治十年(1860)。他关心现实,推崇杜甫、元结忧时悯民的创作,反对诗歌脱离现实。他生活地位较低,动乱中又曾流走民间,所以他的诗作中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较多,而且能做到具体深切。如《鬻儿行》、《寓孥吴江以避兵书此志感》等,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情景。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如《江州述感》、《赠龚蓝生照琪大令》、《京江都护行》等,或讴歌抗敌英烈,表彰人民抗敌精神;或抨击、讽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都表现了作者激昂的爱国热情。《追思》一组诗则似魏源的《寰海》,对鸦片战争中一系列情事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陆嵩诗宗汉魏唐,尤其喜爱杜甫与李商隐,曾著《读杜一得》和《玉溪生诗解义》。他的七律喜用典,明显受李商隐的影响;其反映现实而有乐府风调的诗篇,朴质自然,则是走杜甫“三吏”、“三别”的道路。所以张肇辰说他“实学杜而得其质厚一体者”(《意苕山馆诗稿》张序)。他的一些山水风物小诗,则诗思挺秀,清逸隽永。
陆嵩诗文著作有《意苕山馆诗稿》16卷,光绪刻本。据《苏州府志》卷一百三十七《艺文二》著录,尚有《续集》1卷,《古文》2卷等。
金陵
  崔巍稚堞尚前朝,形胜东南第一标。 惊见羽书传昨夜,忽闻和议出崇朝。
  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 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江潮。
       陈桂生(?——1840),字坚木,号云柯,又号芗谷,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兆仑之孙,清朝官吏。优贡生。官至江苏巡抚。嘉庆初,自优贡生授知县,拣发湖北。时教匪为乱,桂生从广州将军明亮击贼,破孝感,歼鲁惟志;战归州,御齐王氏:屡有功。授大冶知县,再迁安陆知府。九年,遭母丧,湖北巡抚章煦疏请留军。丧终,除荆州知府。三迁,再转为江宁布政使,署江苏巡抚。初彭龄劾桂生徵赋不力,夺职;复劾察库帑不实,上命大学士托津、户部尚书景安按治,疏言:“桂生察库帑无弊,征赋亦逾十之七。”召诣京师,旋授甘肃布政使。再转,复迁江苏巡抚。上六十万寿,蠲各行省民间逋赋。桂生疏言:“旷典殊施,当令泽及於民。请自嘉庆元年起至二十二年,详察民间逋赋,毋令官吏因缘为奸。二十二年漕项,例至二十四年奏销,民逋请并蠲除。”又言:“民间逋赋有由州县移他款代纳者,今既蠲逋,当令现任州县期十年偿所移款。”皆议行。命署苏州织造,兼领浒墅关,兼署两江总督。宣宗即位,召诣京师,以三品京堂待缺,旋命休致。道光二十年,卒。桂生子宪曾,进士,官至詹事。
陈桂生曾题江苏浦口东城门楼:“地轴转洪涛,月涌星垂,三楚江声分浦溆;天关开重镇,烟霏雾敛,六朝山色拥台隍。”联语生动地描绘浦口城的地位和风物特征,突现长江景色的壮丽。“地轴转洪涛”、“江声分浦溆”形象比喻大江东去的气势;“天关开重镇”、“山色拥台隍”抒写浦口城的重要地位。全联起句突兀,结句有力,气势宏大,值得一读。
      陈桂生的家信中详细说了他的家人参加科举而没有成功,以及对后辈文章的点评,是难得的科举史料。陈的书法出于二王,中正雅致,很有特色。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又字石士、实思。江西(今黎川)钟贤人。陈道之孙,清代文学家。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他虚心好学,出言有识,颇受姚、翁器重。与陈希曾、陈希祖同为鲁九皋得意门生。嘉庆六年(1801)进士,历任中允侍讲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代理户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还曾任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国史馆纂修总纂,文颖馆《明鉴》总纂,乡会试同考官,河南、江南乡试正考官,福建、浙江学政,壬辰科(1832)会试复试阅卷大臣,武会试总裁等职。为道光皇帝所器重,曾被钦命为“文魁”。 在方苞以后的桐城派文人中,陈用光是最为官运亨通的一个。为宣南诗社成员。著有《太乙舟文集》。陈系林则徐密友,曾与林则徐相和诗,林《云左山房诗钞》卷五有《题陈石士侍郎用光韬步竹图遗照》诗。林则徐赠陈用光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此联1985年发现于福建省南平市炉下乡炉下村农民陈昌祥、陈兆喜住宅客厅内,为木质抱联,黑底阳塑金字。
     陈用光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他在浙时,劾罢奸佞,以儒学规训学子。在江南乡试中,他认真选拔人才,上元(今南京)籍考生梅曾亮、管同皆为其所选拔。此后,他们互为知友,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赋诗撰文,均为桐城派得意门生。陈用光不愿趋炎附势,对达官贵人的邀约,总是借口推辞谢绝。对贫寒之士,则慷慨赠与周济,还曾为老师鲁九皋、姚鼐设置祭田,被称为荣师爱才的典范。居官30余年而家无余财。
      陈用光工古文,学于舅父鲁九皋,兼有姚鼐、翁方纲之长,“理道宽博朴雅”,文笔浑厚精深,为当时文人所推服。为学宗汉儒而不背程朱。桐城派后起之秀管同、梅曾亮等多出其门。作诗始学于蒋士铨,后效姚鼐方法。
       一生著述甚多,传之于世的有《太乙舟文集》8卷,《衲被录》等。其中《太乙舟文集》8卷,影响较大。该集为梅曾亮编次,于道光十六年(1835)刊刻出版。还有《诗集》12卷及《衲被录》等。《春秋属辞会议》一书尚未完成,即病卒。《清史稿》有传。
陈用光出身名门望族。陈道(1707——1760,字绍洙,号凝斋,清代文学家、理学家)是其祖父。民国《江西通志》记载:“清进士陈道,子守中、守誉,乾隆年间同举乡试,孙观、用光、椿冠,曾孙希祖、希曾、兰祥,乾嘉道年间,一门七进士,九乡榜,为邑之冠,称望族”。父守治。均系进士。曾捐巨资修建南城盱江书院与本县黎川书院。
     他的这一封信札,信是写给女婿祁隽藻的。
      张观藜,北方大儒,祁隽藻的老师,少年隽藻曾无意科举入仕,后来结识张观藜后,他的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祁隽藻(1793——1866),字叔颖,号淳甫,后避清穆宗载淳之讳改为实甫,又号春圃,自号息翁、息道人,晚号观斋。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卒于同治五年,享年七十四岁,谥文端。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从书信看祁隽藻是陈用光的女婿。嘉庆十九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兼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累官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会试同考官,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署国子监祭酒,通政使司副使,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兵部左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提督江苏学政,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上书房总师傅,协办大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文渊阁领阁事查仓大臣,实录馆总裁监修总裁,管理工部事务,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诰授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祁隽藻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寿阳相国”。是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代朝臣,是晋人在清三百年间居官最高最久者,有“半副銮驾祁相国”之称。政绩卓著、举能荐贤,蔚为一代贤相。亦是道光、咸丰、同治三个皇帝的老师堪称“三代帝王师”。道光、咸丰、同治时历朝正直宰相,文人贤吏视为风范,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他提倡学术宋词,书法,工诗词古文,亦通训诂,明义理,著作颇丰,为道光、咸丰年间巨公工诗者、素讲朴学,故根柢深厚,非从事吟咏者所及,在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他殖学稽古,蔚为一代儒宗,更是世人楷模,清廉典范,蔚为一代圭杲,诗坛推他为领袖主持。一生作诗3000余首,“诗以言志、言以心声”、“诗人之诗、学人之诗”,集诗书于一身。他的书法艺术造诣更深,学书由小篆入真行,悉宗柳公权,又学颜鲁公,参以黄庭坚,笔意直追魏晋,师法“二王”,探索书法之韵味,形成了潇洒练达、舒逸遒健的风格。善榜书、对联,长短篇无一不精,用笔和结体得力于柳、颜,筋骨具备,遒健端凝,楷书中偶夹行意,得颜、柳之精髓。在运笔的顿挫上,严遵柳法,给人以筋骨劲健之美感,且中心紧收、四旁开展的结体,又显示出一种潇洒的旷士之风,练达的高人韵致,向帖学的高度攀登。他精研“二王”,博览博学,书外修养甚深,使书法艺术日臻化境,故得“二王”之韵致,不流于柔媚,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熔众家于一炉,开祁派独特书风的先河。人谓:“大书深刻之绝诣为一时之最,人共宝之。”、“祁相国书法冠以当代。”祁隽藻是我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革新派、对联家、农学家、宋词派、史学家,是我国清代晚期文大臣中的佼佼者。是晚清集政治家、艺术家于一身的重要人物。
祁宿藻,字幼章,山西寿阳人,大学士俊藻弟也。道光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以召对受宣宗知,特简授湖北黄州知府,调武昌。连年大水,城几没,堵御获全。治急赈,煮粥施钱及衣棺药饵,全活灾民甚众,政声最。超擢广东盐运使,迁按察使,又迁湖南布政使。会韶州数县土匪起,诏留宿藻督兵往剿,七战皆捷,匪首就擒。事平,赐花翎。调江宁布政使。咸丰元年,河决丰北,山东、江北皆被水。大学士杜受田奉命临赈,疏请以宿藻督办江北赈务,章程出其手定,奏颁两省行之。
  及粤匪将东下,宿藻驰返江宁,括库储治军械,尽移兵糈及南门外商市囤米入城,号召义勇之士备战守。见督抚仓皇失措,各存意见,劝谏不听,乃偕祥厚等密疏上闻。建瀛既被罪失众心,宿藻独任事,贼至,力疾登陴指挥,历三昼夜,城大兵单,援师不至,知事不可为,在城上呕血数升,卒。文宗悼惜,加等优血卩,赠右都御史,廕一子以知州用。同治初,江南平,兄俊藻遣寻其遗榇,得之城北僻地。曾国籓以闻,请附祀祥厚专祠,追谥文节。当城陷时,署布政使盐巡道涂文钧、江安粮道陈克让、江宁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程文荣、上元知县刘同缨、江宁知县张行澍同死之。
      祁世长 (1825——1892)山西寿阳人,字子禾、念慈,一字子和,号敏斋,室名思复堂,谥号“文恪”。咸丰十年庚申(1860)二甲30名进士,授编修,数任乡试,会试主考官,督学直隶、安徽、浙江,历官侍讲学士、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习儒学,信宋儒义理之说。光绪中,先后督、顺天、浙江学政,两次主持会试。光绪十年(1884)勘察山东河工,主张疏浚海口以泄盛涨,修防民埝以保大堤。八年后卒。 著有《思复堂集》、《翰林书法要决》、《祁文瑞公年谱》等。父祁隽藻,宗法颜、柳和苏东坡,劲穆淳雅。其叔祁宿藻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
       王正谊,字筱佺,号小泉。达县人。道光壬辰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河南按察使,有《惜心书屋诗钞》。
书红楼梦传奇
人但多情便会痴,别离生死可怜儿。请君莫漫怜才貌,算到夫妻白发时。
花落花飞共一春,如云如梦百年身。看来时事浑无著,那有闲愁到美人。
富贵荣华享太平,蜃楼烟气有无中。只今东郭荒凉里,啼鸟年年血泪红。
光阴来去疾如校,几见神仙上大罗。可惜廿年皮受了,良辰一半客中过。
与笏丞同年夜坐
  回头北斗与南辰,十二年来宠辱身。捷径每闻求狗监,早朝曾忆听鸡人。樽浮竹叶间评酒,岸有桃花远问津。山下薄田山上屋,莱衣一领正娱亲。
春夜闺词
  久别霓裳曲,春情一半灰。不堪镫下坐,重检旧罗衣。
  镫市朱门女,香熏绣袜浓。归来偷看镜,渠貌不如侬。
过兴龙店
  行来柳外又沙间,坐上篮舆饱看山。国语乍繙牛录堡,乡心重过马家湾。艰难草昧开王业,冷落城闉叩故关。气象万千长郁郁,小臣翘首望孱颜。
      贾瑚,字小乔,吴恭亨《对联话卷十四 谐谑》载:居京师时,或嘲以联云:“姓名疑入红楼梦;夫婿曾鏖赤壁兵。”按,措语可谓无中生有,思想锐入。
1862年(同治壬戍)春,学使贾瑚以“燕语廉栊静”赋题试,李士彬有“落花飞絮之天,画栋雕梁之院,忆可人兮不来,抚孤琴而不倦”之句,贾甚赏之。录入州学。贾瑚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曾登州知府。信札内容为他写给祁世长的三首唱和读诗词。
       雷春沼生平不详,现在只知他是祁宿藻的门生,曾参与编写,《施南府志续编》 十卷,(清)王庭桢、(清)李谦修; (清)雷春沼、(清)尹寿衡纂影印,清光绪十年(1884) ,见《施南府新旧志合编本》;《鹤峰州志续修艺文志》 一卷 / 雷春沼辑 ;1865年撰写过〈《新心别馆印存》序〉一文。可见雷春沼为这一时期的一位较为有名的文化人。这次信札是他写给祁隽藻的诗札,信中所说幼章,是祁宿藻的字,祁俊藻弟也。
       端方(1861——1911)中国清末金石学家。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托活洛氏。由荫生中举,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曾赴欧美考察政治,兴办新政,并为清政府开办警察、新式陆军等事宜,还以侍郎衔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宣统三年(1911)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在资州因兵变被杀,清室追赠太子太保,谥忠敏。
豫山(?——1891),字东屏,满正黄旗人,是死难谥壮敏的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之子,1889年十月至1890年闰二月)曾任山西巡抚,一生历任登州守备,山西按察司豫山,东泰武临道豫山, 据史载:在镇压捻军时,当时豫山率兵至,恩寿欲救妇孺,对豫山讲明实情,并商定计策。豫山乃于众中大呼曰:“大人明令勿妄淫杀,为何抗而不遵!长清县令安在?”恩寿应声而出,半跪请示。豫山授以禁兵妄杀的令箭,恩寿始引被困妇孺得出。官兵又在灰烬中寻找出积中的尸体,枭其首级。《肥城县志》称:“乱平,尸骸枕藉,巡抚檄地方官掩埋,乃于祭祀堂前之二池,分男左女右攒埋”。 此信当在其当山西按察司任上,豫山据《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太原王氏世系》载。王靖,字温云,偀公子,曾任云南运使,不知是否是此人。
       刘溎年,字蜀生,字树君,顺天大城人(今属河北)。咸丰10年庚申恩科二甲19名进士(1860),改庶吉士,授编修,同治4年,任顺天同考官。历官惠州知府、潮州知府广州知府。有《三十二兰亭室诗存》,《约园词》 四卷,《寄渔词话》4卷,另总编《惠州府志》45卷等。刘雅好金石收藏,书法更是名世,至今在惠州的合江楼仍存刘溎年撰写的楹联:此是东坡旧居,应有文光射牛斗;恰与西湖并美,长留诗境在南州。白鹤峰东坡故居撰联:小谪住神仙,感身世茫茫,谁代写当年笠屐;大江流日夜,叹英雄滚滚,可留得几处亭台。扬州瘦西湖由月观北行十数步的垣门上嵌“梅岭春深”四字额,为刘溎年所书。光绪间,刘溎年太守罢官后,卜居于此。溎年字树君,直隶大城县籍,咸丰庚申进士,由翰林侍读外简广东惠州知府,移知潮州、广州。解组来扬,购黄氏故园。见园内石刻黄帖,园门题曰“约园”。
吴文铸,安徽广德人,字子襄,斋堂为琴东小室。寄寓禾城(浙江嘉兴市)。工刻印,善篆隶书,工铁笔分隶,喜好结交画家,能画花果,濡染有致,有相当成就。
       赖先传(1877——1945) 字声初,乳名用才,明溪城关人,清末廪生。宣统二年(1910年),赖先传考入全闽优级师范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回乡,先后任高等小学堂长、两等小学校长等职。民国16年以前,明溪县内无中学,许多小学毕业的少年儿童因经济困难,无法到外地求学,只好失学在家。赖先传联络地方知名士绅呼吁县当局创办中学,发展教育事业。经多方努力,民国16年,归化县立培英中学终于诞生,他被聘为首任校长。因时局不靖,3年后该校停办。民国27年在赖先传的倡议下,明溪、清流、宁化3县合办宁明清联立中学。民国29年,他以临时参议长身份,提议县内自办中学。翌年春,明溪县立初级中学诞生。因一时缺少教师,他主动兼授国文课。他教育学生是采取说理感化,从不粗鲁地体罚学生。他还热心公益事业,除倡办学校、重建白沙桥外,还积极参与编纂《明溪县志》等。民国34年,赖先传在县参议长任中病逝,享年69岁。明溪县政府为其治丧,福建省主席刘建绪送来“绛帐清寒”挽幛,盛赞他毕生教书育人,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
       汪文绶(1864——1930年),字佩丞,族中排行老三,官至内阁中书、淮安府知府、二品顶戴。晚年回归故里,任民国政府的县教育会会长、地方财政局局长,主持了民国期间的《全椒县志》的编修工作。筑宅第南园,内悬有光绪皇帝为他御笔亲题写的“进士及第”横匾。汪文绶与汪文鼎弟兄俩一生最大作为是于1904年共同创办了南京的上江公学,兄弟俩分任校长和学监,该校后来由陶行知先生接手继办,改名为南京安徽公学(现南京市立六中前身),至今仍是一所名校。上江公学所招募教授和所教学生中人才辈出,不乏社会贤达。汪文授后又协助张之洞在江苏江宁创办南京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任提调(教务主任)。晚年返归故里,为县里著名乡绅。汪氏兄弟在地方名望颇高。晚年落叶归根后,筑邸县城南门附近,又在府邸之南筑园,称“南园”(现莲花宾馆处,即县招待所)。弟兄俩在南园集地方名士成立了“南屏诗社”,地方上的读书人经常聚会在那个大花园里,饮酒、赋诗、对弈。近年家乡还出版发行了“全椒名人诗词楹联存选”其中收录了文绶、文鼎弟兄共诗词八首。
      黄国俊,生平不详。广东连州石兰寨黄氏的开山祖叫黄积元,因此东边的第一个门楼上的石匾额上刻着“积元首著”四个大字。“积元首著” 的石匾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清代古匾,木匾四周以双龙戏珠的图案装饰,匾上写着“咸丰九年、旨赏顶戴蓝翎、六品即补把总黄国俊恭承”。据史载咸丰九年至十二年太平军曾占据连州,后来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将领张运兰率军来连,不少连州的勇武之人都跟着参加了湘军。石兰寨黄氏的第九代孙黄国俊就是在那时,跟随在湘军张运兰麾下,以军功荣获了“旨赏顶戴蓝翎”而且还被提升为“六品即补把总”。
      刘溎年,号树君。直隶大城人。咸丰十年(1860)2甲19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外官至广东惠州知府,后移知潮州、广州。光绪间,刘溎年太守罢官后,卜居杨州。 王振世的《扬州览胜录》中记载,“约园在东关街疏理道安家巷,清乾隆间为鹾商安麓村之宅,后鬻于黄个园……光绪中,大城刘溎年太史侨居扬州,获见园内石刻黄帖,即为购家园。园门题曰‘约园’……今园毁,改为富春花局种花处。”着有《三十二兰亭室诗存》。
      王靖,字温云,偀公子,云南运使,配李氏汤《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太原王氏世系》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2: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图片
gaoweiqdcy 40601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2: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图片二
gaoweiqdcy 353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2: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图片三
gaoweiqdcy 3660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03:35 , Processed in 0.1375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