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31|回复: 0

刘正成;周昔非先生书法略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5 1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6/10/28 11:15am 第 6 次编辑]

10310.
.
                            金石长不朽  丹青本无双
.
                                —-  代   序
                                                              刘正成
.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
    杜甫与李白存世二十多首寄怀诗,感天恸地,首首皆称精绝,而杜甫作于天宝五载的这首《春日忆李白》所云“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尤见其砥砺切磋之渴望。
.
    十多年前,经刘彦湖君引荐,《中国书法》杂志曾专题介绍了吉林书法家周昔非先生。当年的《中国书法》杂志在书界影响很大,颇有“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之慨,不知什么原因,周先生似乎不在此例。第二年,大约是1995年,中国书协首庙扇面展评选会在长春召开,已从《中国书法》编辑部回去攻读吉林大学博士课程的彦湖君召集吉林中青年开了一个看稿会,在会上见到了我所倾慕的东北地区难得一见的实力派老书家周昔非先生。当年,周先生尚未满七十岁,目光如炬,相貌堂堂,然精神未见振奋,并非有一般当世名家志得意满的“富贵相”。他是吉林一班实力派青年书家的“教主”,会上说话很精辟但又很低调。我很想与他细细交谈,可是行色匆匆而未得。谁知一别近十年,2003年“文字江山—刘彦湖书法展”在中央美院举办,周先生专程来北京“助威”,才得以又见一面。当时,范迪安院长和我主持学术座谈会,我点名请周先生发言。周先生发言亦非长篇大论,他评价刘彦湖书法的来龙去脉却十分精到。那天人很多,没有机会与周先生单独攀谈,分手之后犹有憾意。当然,首都书法界的名流们也大多不识周昔非这个名号,周先生也显然不善于在热闹的场合巴结交友,自然显得存些孤寂。
.
    几天前,彦湖君来访,携来周先生的一些作品复印件示之,让我又想起这位隐逸高士,很高兴他要来北京办展览,兴许这次有了“重与细论文”的机会。坦率地说,当年刘彦湖君少年老成,以翩翩少年之资特立独行于东北书坛,曾引起我对他源出何处的怀疑。当然,吉林大学乃一代学术之渊源,虽有于醒吾、罗继祖等老一辈学人在,但终与艺术有隔。周昔非先生虽出生于电影制片厂之字幕美工,但确是书法家当年“大隐于市”之地。周先生延续包安吴、康南海的碑学余绪,在书法界传薪布道,刘彦湖君法乳于兹便有了脉胳。近现代以来,写北碑能得体式面貌者夥,得性情变自然者渺矣!有之,康有为、于右任、刘孟伉数家而巳。周昔非先生之奇,在写北碑写出了书卷气!周先生以《云峰山刻石》为本相,却弃其圆转甜俗之态,而辅之以《龙门造像》之生涩与锐利。周先生又以北魏之法写两汉之隶草,亦摒圆熟而生老辣。这次让我得见的《大字杜甫饮中八仙歌》册页尤使我动容处,则在以北魏之楷揉入黄山谷的逶迤与洒脱而不落痕迹,浑然不知是魏是宋而生趣盎然。周先生入北魏之堂奥,则在一个“化”字:能随心所欲出入各家而自然不羁。当世青年书家有讲究“构成”者,竟将一幅“创作”作品悬于室内半年,数易其稿再三装饰以成“获奖作品”的范例并宣讲于课堂,这于“书”之道真南辕而北辙哉!周昔非先生取汉魏之法的可贵处,则在持“万物皆备于我”的大气局,以求书迹得大自由为圭臬。这一点,又与康有为、刘孟伉等大师有共同处。为书之道,力有强弱,功有粗细,最关要处便在落落而自然地。
.
    当代人往往引述徐悲鸿先生“独持己见,一意孤行”之名言,但能践行此言,长年独造于一隅,不求“闻达于诸侯”如周昔非先生者,实在少之又少。故当代名家“近亲繁殖”立名扬万病害书坛之现状中,更显得周昔非先生“闭门造车”穷且益坚独标高洁的可贵。以我的浅见,周昔非的意义,即在于嘎嘎独造而不经营于市场不喧哗于庙堂的不“名”之“家”。据说有一回,吉林省要物色周先生做文史馆馆员,这是一个尊崇而有实惠的名位,竟遭到周先生拒绝,原因是他不愿意时下的潮流在其位而不用谋其政的虚誉。这一次,周先生以八十高龄而欲展示艺迹于京城,显然是出于刘彦湖君这一班后学好心的“鼓捣”。
.
    一门艺术的发展,当然得益于并世艺友的交流切磋,竟如李杜之倾慕与讨论。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艺术的频繁“交流”似乎又走到了它的反面。于是,就难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如美欧国家有砸掉电视机拒绝信息的事发生。窃以为,“周昔非书法展”在首都的举办,其意义不仅在于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其艺术高妙的机会,而更在于让书法界得以有机会见识这个如“出士文物”般的艺术生命状态,领略其有别于京城中车水马尤摩肩擦踵“你方唱罢我登场”展览现象之外的启示意义。周先生如长白山上偶然一现的百年野山参,或许看起来技条细弱,但其深味绝非市上那些堆积如山白胖光鲜的养殖参可以同日而语也!
.
    某得周先生之宠而撰此一文以代序,并抄录杜诗为引首,除了以示敬仰祝贺之外,实有我的心声欲献芹于当世书友,愿周先生勿罪某之陋也。
.
                                                 丙戌孟秋于二味石榴堂

zrTDMP7_vS3rZVUQ_116200530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7:07 , Processed in 0.1326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