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51|回复: 0

王铎《书赠王屋年兄轴》小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8 0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6/11/01 11:12am 第 5 次编辑]

10311

                        王铎《书赠王屋年兄轴》小考

                                                             刘正成

  
    王铎自署书于明祟祯五年(1632)。绫本,自书随笔一则,行书。327cm--72。5cm。现藏于养晦书塾。

    此轴款署“壬申夏”,即书于明崇祯五年。王铎于天启二年(1622)与黄道周、倪元璐同进士及第后,一直任职翰林院检讨、侍讲。当年夏,王铎奉旨出使山西潞安府,封潞安六合王,抵潞安时在六月十九日。事毕,经太行而返里。王铎故里在河南孟津,从潞安府去孟津县正途经太行山之南部的王屋山。上款所称“王屋老年兄社坛”者,应为以郡望为号的同僚。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以同科登榜者为同年,此处以“老”称之,料为书赠同辈官绅的应酬之作。轴中起首所称“东崖”,似应为“王屋老年兄”故里所居之所。由是观之,此轴所书文字内容与王铎本事合。

    此轴所书乃王铎的一段随笔,描写在“东崖双桂”树下乘凉,潇洒自得阅读道家的《阴符经》,而忘记达官贵胄的酒色之乐。这里所谓“五侯池馆笙歌”,即泛指的公、侯、伯、子、男贵族的享乐生活。其实,王铎所处的晚明时代,一方面是朝廷腐败官员享乐,另一方面百姓哀鸿遍野而被不时进关的清军掠夺和农民义军的烧杀。王铎常常被外派南下,也不时返里省亲,常常以杜诗为典范,悲叹仕途民生的艰难。崇祯五年夏秋,农民义军高迎祥、李自成率七万人马正在山西、河南之间争夺太行、石城之际,王铎的厌世欲仙的思想是非常自然和真实的。王铎作草书多以二王《阁帖》文字,行书则多书自家诗歌。而此轴乃一则随笔短语,更有六朝小品遗韵。

    而王铎此轴最奇者,不仅在其诗意的生活与性情写照,更在于此轴的硕大惊人。此作应该是丈二匹的对开条福,为我所见王铎生平最大书轴。不仅尺幅大,而且单字大。其中“数”、“物”、“清”、“拂”等字大几乎逾尺。王铎存世仅有“宦冷怀高”一联有此大字,余皆远不及此。此幅正文仅三十六字,第五行六字其实是半行,足见其字大。此轴的最大的风格特色,即非常真实地体观了他前期的米字字法。王铎于崇祯元年编纂《拟山园初集》,黄道周为之作《序》有“观其五十自化”之说,显然是对年未及四十尚未完全成热的王铎之书的期待。后来,年过五十,王铎对这个“五十自化”之说尤为首肯。我在《中国书法全集-王铎-王铎书法评传》中,将王铎书法的高峰期,即“自化”的风格成熟期定在崇祯十五年至崇祯十七年之间的《赠张抱一草书卷》等作品上,也正应了黄道周的“五十自化”之说。此幅除少数狂草字外,所有的行书从结字到点划均是米家法则。其中行十多字几可与米芾乱真。所不同者,米芾存世作品尚未有此等大字。有个别网友从网络上看过此轴局部者,称其为“伪”,大略只看到其中大字点画似有粗糙处。一方面大笔大字自然没有小笔小字精致,一但得观原作,其神采气息已咄咄逼人了!某云,自王铎生虽已快到五百年了,天下尚无第二人能作此书者,即天下无王铎霸气且从容的大手笔再世也。正因为我初见此书,即被其神完气足云龙雾豹的奇特景象给震慑住了,当着画廊老板的面忍不住连呼“好书”,害得张铁林先生多花了几十万元人民币才将此作留在箧中。

    此轴王铎自用三印:上为白文“王铎之印”,下为朱文“字觉斯”,中间一印乃下面朱文印盖倒之后所废。此二印经日本已故书法家和王铎研究专家村上三岛在查阅大量王铎原单作后,录入五卷本《王铎的书法》中,并注明为崇祯五年前后所用印。我细加对照,与村上三岛先生所录无误,更证明其真实不虚。左下角尚有一枚清人朱文收藏印,某匆匆无考也。

    释文:东崖双桂,苍然数百年物,根石骨如铁。持《阴符》坐于其下,清风时拂衣,不知五侯池馆笙歌矣!  王屋老年兄社坛。壬申夏。王铎。

                                   06年10月28日凌晨草于二味石榴堂
11111_116196934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23:15 , Processed in 0.1510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