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42|回复: 0

二十一世纪东亚书法的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4 2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一世纪东亚书法的前瞻
           (刘正成)
2003年9月25日 高中语文在线

           一 书法是东亚文化认同的纽带
  21世纪,我们生存的地球在全球化趋势下,将面临一个进步和一个危机:信息在迅速传播,人类在失去个性。空间在迅速变小,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文化变得单调而毫无色彩。信息的占有者和传播者,将以震耳欲聋的“独唱”驱赶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一切艺术想象力。世界的文化将由“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变成“亿人一腔,亿人一面”。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文化前景啊!
  大家知道,世界有四大古文化,即以西亚两河流域为标识的古巴比伦文明,以北非尼罗河为标识的古埃及文明,以南亚印度河为标识的古印度文明,和以东亚黄河流域为标识的华夏文明。四大古文明中的三大古文明早已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倏然而逝,惟有漫延在东亚的华夏文明香火不断,绵延至今。当然,华夏文明也存在多个文化中心,在中国土地上,除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尚有东南的良渚文化、西南的巴蜀文化、西北的马家窑文化, 以至于中国之外,在韩国,在日本,亦有不少人类古文化的中心区。从时空的观念看,在东亚土地上的各个古文化,均存在富有特征的共同点,这共同点培育出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这是东亚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在这些贡献中,尤其值得提到的是汉字及其汉字的艺术——书法的形成与使用。
  最近,饶宗颐教授发表了一部重要的论著,其书名曰《符号?;初文与字母——汉树》。①“汉字树”,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和深刻。他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历代统治者施行以文字控制语言的政策——“书同文”,致使语、文分离,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汉字演进到甲骨文,走上一形一音的规范化道路,与文字结合书、画艺术与文学上的形文,形声的高度美化,造成汉字这一大树,枝叶繁茂,风华独绝。文字、文学、艺术(书法)三者的连锁关系,构成汉文化最大特色和引人入胜的魅力。饶教授在书中画了一个图式,论证上述的连锁关系,成为“不死的文字”的优势。而相反, 走上字母化、拼音化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拉丁文字则因为方音的制约,而终于走向死亡。汉字这株生命力旺盛的大树,又因解决了计算机录入的优势,再次在世界上展示了无限的魅力。可以看一看,在中国、韩国、日本的古文献中汉字记载,不仅记录了共同的文化特征,也记录共同的汉字——书法的审美历程。但是,作为外来文字和外来语——汉字在其本国文字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由古而来,由汉字而来的书法艺术的存在,仍将成为东亚文明中独一无二,并能骄傲于整个世界的文化艺术特征。如果我们要挽救21世纪人类将失去文化个性的危机,我们都必将会审慎地抓住这株“汉字树”,并借助于它由数千年所凝聚的生命力而渡过危机,走向新生。书法艺术是东亚文化认同的纽带,在我们东亚各国、各地区书法家的努力下,这条纽带会越来越粗,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鲜明个性作出独特的贡献。
          二 考古大发现将拓展传统的领域
  20世纪,是华夏文明考古大发现的时代。考古大发现不仅改变了本世纪的学术观念、古代史的观念,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书法艺术的观念。这些观念中,最重要的是对书法传统观念的几乎是无限的拓展。
  自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左右焚书坑儒以来,两千余年中,中国在考古学上有三大发现,第一是公元前150年左右,即西汉景帝时期鲁恭王破孔子宅,发现古文《尚书》等“古文”文献;第二是公元279年,即西晋武帝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掘战国魏襄王冢,得《竹书纪年》等小篆古书十余万言;第三则是100年前,即公元1899年王懿荣在北京发现甲骨文。今年,我国学术界正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发现,安阳殷墟发掘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学者, 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成就为一代大历史学家,再加上与此同时的敦煌汉晋竹木简的发现,现代考古学建立起来,开创了20世纪学术新局面。除了历史学以外,书法艺术是受赐于这第三次考古大发现的最大学科之一。
? 甲骨文的历史起码在3000年以上,但是,中国人在其后的2500年之间,没有记载有人看见过甲骨文。在本世纪以前的1500年之间,中国人也没有看见过汉晋人墨书在竹木简帛上的文字,他们看见的汉魏以前的文字均是从青铜器和碑刻摩崖上镌刻的。除了青铜器的各种铭文外,甲骨文这样轻松活泼、最具书写意味的书法使人们对篆书文字有了全新的理解。于是罗振玉、董作宾、黄宾虹的甲骨文篆书,完全打破了李斯《泰山刻石》和唐代李阳冰篆书以来的铭石篆书的呆板格局。对隶书来说,本世纪以前的书家是仅仅从东汉200年中的铭石八分书中学隶书,可以说从唐代史惟则、唐玄宗的隶书,直到邓石如、何绍基,尽管用笔结字均有变化,均不脱八分铭石书窠臼。汉晋简牍的发现,人们看见了400年隶变过程中,从古隶到八分的字体、字形的丰富多采的面貌,人们知道,不是从秦小篆一下子跳到东汉末期的八分书的。本世纪6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的隶书书家创作中,均脱离不开汉简书体、笔法的影响。刚刚去世的钱君?B051?先生是个典型。甚至在楷书、行草书中,也出现了大量融入汉简笔法的作品。我将之称为“诸体杂揉”现象?②。我曾说过,如果撰写中国书法史,在描述20世纪中国书法的特点时,毫无疑义,汉简古隶与甲骨文融入书法创作,是20世纪书法的最大标征。
? 中国国内书法界每论及当代书法,均只是注意了碑学书风的影响。其实,从清代乾嘉时代以来,即从邓石如到赵之谦是碑学书风的全盛时代,康有为在19世纪末所撰写的《广艺舟双楫》,其实是清代200年碑学书风的理论总结。20世纪是碑学书风的余绪,而不是20世纪书法的最主要的特色。
  那么,21世纪呢?当代考古学为我们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境界。这表现在书法观念上。在阮元、康有为以前,中国书法的传统是惟二王、颜柳、苏黄米蔡为正宗的;阮、康以后,汉魏铭石摩崖书成为了正宗的二分天下有其一,即学书者不仅仅学二王一路,以墨迹为主的经典书家的经典书作了。而且可以将非经典书家的作品列为经典书作,如康有为所列举的魏碑中无名书家所作的《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灵庙碑阴》、《石门铭》、《龙门二十品》。均可以作为典范来取法。到了今天,除了经典书作,即从甲骨、金文、秦砖汉瓦、汉晋简牍,均可以从书法的一切造型和写意的视角去学习和取裁。20世纪是考古发现大爆炸的世纪。随着考古学者、历史学者和书法史学者的进一步整理、研究,人们对书法历史的视野将更为广大了。可以说,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从东亚人类最初的审美追求中,就可以发现和延伸其汉文字和书法艺术的美的追求。我认为,本世纪考古大发现对书法艺术的影响还仅仅是近50来年的事情,在未来的50年,或者未来的100年,才最有可能是真正开花结果的时代。

?          三 代表性大师将产生在新世纪
代表性大师即是一个时代艺术高峰的标志。如果说,魏晋是锺、王,唐代是颜、柳、旭、素,宋代是苏、黄、米、蔡,元明是赵、董、文、祝、王铎、傅山的话,清末以来,将在两百年中筛选出新的领袖群伦的书法大师。从现在开始即将进入的新世纪,将是东亚文明中一个全新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师将具有什么特色呢?
? 文化价值 书法不是亚文化,按熊秉明先生的说法,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③。在高丽民族和大和民族的文化历史上,书法也从来是精英层次的精英文化。从韩国新罗时代知瑞金生(711—791),朝鲜中宗时代的石峰韩 (1543—1605),直到韩国近代书法之父的秋史金正喜(1786—1856),均是韩国历史和文化史的精英人物。从日本来说,从平安时代的嵯峨天皇、光明皇后,以空海为代表的三笔和三迹,均是日本历史文化中的精粹。这些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样是国家政治、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从书法艺术这个侧面,能反映出他们所在的历史时代的文化特征。书法家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深入和干预他所在的时代的,从而获得他们作品的文化价值。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尤为突出的。如东汉的蔡邕(133—192)的《三体石经》,东晋王羲之(151—361)的《兰亭序》,唐颜真卿(709—785)的《祭侄稿》,宋苏东坡的(1037—1101)的《黄州寒食诗帖》,均是他们时代的文化价值的体现物,而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品。
? 20世纪是欧风美雨浸淫的时代,与其政治和经济形势一样,也是东亚文化弱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东亚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先进和积极的因素,从而使自己有被激活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又有感染西方文化的消极面,使东亚传统文化的价值被严重削弱和有可能被取代的现实危险。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东亚文化随着东亚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重新站立起来,改变弱势地位,而占据优势的位置。那么,这一个时代的文化价值将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东亚民族书法艺术家所追求和体现的目标。富强的经济目标,和平的政治目标,人文关怀的文化目标,将选择新时代书法艺术家,去独领一代新风。
? 本土价值 新世纪的到来,世界文化将处于更为频繁交流的状态。书法艺术作为东亚中、韩、日三国甚至更多国家、地区的文化价值体现物,将面临两种选择:一、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选择;二、与东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与选择。在这两种选择中,我们东亚各国书法家都应该持“以我为本,以外为用”的原则,从而维护和发展本土价值。我们不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是不合理的,但我们必须保持东方的本色主调;我们不吸收外国的艺术经验是不合理的,但我们必须保持本土的优势。这不是我们一般的文化观,而是我们作为东亚的民族和东亚的国家的生存现实所决定。没有民族的观念,没有国家的观念,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生活根基的优秀艺术家的。
? 近10年来,甚至近20年来,中国与韩国、与日本的书法交流已日益频繁。其中包括交流展览、交流书籍出版物、交换留学生、学术交流会,已经呈现了一个可喜的状态。中国书法家向韩国和日本书法家学到了不少好东西。这可以说是东亚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所有的书法家都在追求着艺术的共同价值,然而,这些共同的艺术价值又体现在各自生活的土壤里面。王羲之、颜真卿、金秋史、空海是属于我们所有书法家的,但是,我们又是从不同的国土上去获取这种共同价值的。我们是通过多样化去体现东亚文化的共同价值的。就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书法领域来说,我们也在强调各区域的艺术审美特色。这个要求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把艺术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书法不仅是文人的玩物,也是我们体现、表现思想、情感、习俗的工具。汉代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法言》云:“书,心画也。”书法艺术的共同价值,是通过每一个书家的每一颗“心”去实现的。民族的、区域的、个人的艺术风格将构成新世纪绚丽的书法百花园。
? 我在10多年书法史学工作中,一再提出“时空定位”的治史观念。我深深感到,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的位置上的关系,是无法真正感受和理解其全部的美学意义的。把这个观念置换到我们的现实中来,我也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书家,只有在自己生根其中的每一个具体时间、每一个具体环境的真实的生活追求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艺术和审美价值。这就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所说的“这一个”?④。只有“这一个”,才能真正体现“全体”。这就是我所说的“本土价值”之所在。这样,才能避免书法艺术成为形式主义的抽象物,而最终失去人生的激情。 创新价值 20世纪的考古大发现,拓展了我们取法传统的广阔领域,然而,我们继承的目的却在于创造。书法艺术由其悠久的历史积累,决定了其价值的高度与深度,甚至可以说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它绝不是一般的现代艺术,如昙花般璀璨而转瞬即逝。这项艺术就要求我们要十分小心地处理好继承与创造、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作为书法家,不管你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倘若你处理不好继承与创造的关系,你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 现代的许多艺术都是可以把其母体摧毁掉,而诞生为新艺术的,如同电影之于戏剧,电视之于电影,装置之于雕塑一样。书法这门艺术却不一样,在其至少3000年以上的历史上,它只存在积累式发展,而决没有取消式发展。正如3000年以前的甲骨文,仍然具有无穷的现实的艺术魅力,而为现代的书法家所追求着。正因其这门艺术的历史悠久,它所积累的审美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才如此崇高;同样,正因为其高不可攀和深不可测的高度与深度,才使这门艺术的创新——即新的积累变得如此困难。同时,正因其无比的困难度,我们在下一个世纪的要实现的“创新价值”才具有无穷的魅力。
? 书法家在自己的每一幅书作创造中,是不可能去区别和界定与唐代书法、宋元书法、明清书法关系的,但是,其总的追求,却是确立自己的在审美历程中的新座标。我们要在寻求与历史上无数经典书家与经典作品审美价值的共同点中,去实现自己作品中审美价值的不同点,即新的创造。这就是我所说的“两难命题的选择与追求”?⑤。我们要在一片平坦的田地里垒几个石块是容易的,但要我们在金字塔尖上去垒上几个石块,是绝不容易的。当然,因为其难,我们仅止在金字塔旁边逛悠逛悠,我们就绝不是有作为的艺术家,至多只是一个艺匠而已。
? 当然,我们是无法说清新世纪里,创新价值的所在,但我们却有必然的信心,去追求实现它。
  
          1999年5月20日为6月5日在汉城演讲稿撰于松竹草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0 13:36 , Processed in 0.1181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