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九斤老太:“陇上鸿泥”采风行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读少陵集,击掌上仇池

晚饭后,怕影响先生休息,我没让任何人去打搅。我们几个人聚集在我的房间,吹牛、喝茶、抽烟。第二天上午八点,侯勇喊我吃饭,他嘴里乐滋滋得说:今日可以轻松一下了,哈哈。我们进入餐厅不见先生,侯勇说喊喊老师来吃饭。我说别打搅让多休息会儿。这时我打开手机发现有条未读信息:“我想明日还是去仇池山,恐以后难有机会。你看如何?”,一看信息是先生昨晚夜里两点四十发来的。原来先生哪里是在休息?昨晚他在宾馆聚精会神的,夜读杜少陵集,诵秦州杂诗廿首“万古仇池穴”,时发现杜少陵与苏东坡皆神往于仇池山,而未往也!遥想少陵当年,由秦州入蜀过西河,与仇池擦肩而过。自己几回路过没去成,恐日后难来。于是 连夜发信息与我 。   

先生分明是“一定要去。”哪里是和我协商?于是大家匆匆吃完早餐,各自收拾行装去了。等先生用餐后,一行七八人向一百六十公里外的“仇池山”开拔了。陇南地区山大沟深,一路上翻山越岭,七拐八绕不说,路面不是“单行道”胜似“单行道”,每次会车都得停靠悬崖边,无不叫人冷汗飕飕。走到大桥乡,吕公派人在那里迎候。大家喝水、抽烟,借机放松、放松。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吕公问我:先吃饭?还是先上“’仇池山”?没等我回答,先生抢先说:当然先去“仇池山”了。通往仇池山只有一条简易公路,又窄又陡,车跑不起来。一小时后,终于绕出八盘岭,再走一段路才到仇池。

1.jpg
                        (去仇池山的八盘岭)
历史传说, “仇池山”是人文始祖三皇伏羲、神农、轩辕的诞生地。仇池山神殿里有三皇塑像。(原伏羲塑像是一个童子像,兽头人脸,头上有两个角,眼睛是向上立起的,全身是毛,脖子和腰上有树叶,左手撑着日月、右手撑着太极九宫八卦。)仇池山也是伏羲、女娲的祖母仇池金母、母亲华胥和父亲雷公诞生之地,后人称伏羲的祖母、母亲和女娲为无敌三母。《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太平御览》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密牺。”密牺即伏羲也。学者研究认为,伏羲生于仇夷(仇池),长于成纪(汉水)。当地百姓传记的《原始天神人祖宝卷》、《羊麻城之战——媳妇溜天降神龙》、《人皇出野湾——母望儿雄关》中有对人文始祖三皇诞生、修炼于仇池山有详细记载。每年正月十五仇池山雷公河(西汉水)举行<太极九宫八卦祭坛>。
2.jpg
(快到仇池山了)
3.jpg
(仇池国遗址)
登上仇池山,这是一个四周陡峭绝壁,中间隆起的台地。方圆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面积。远视:其形如舟,南北狭长,两端微翘,如船舱般的低洼处,散乱的居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居中凹陷处有一凸起的山包,杜甫谓之“滚龙珠”。离村不远处见一池清泉(想必仇池山因此得名)。伏羲庙就在村庄背后的最高处的伏羲崖。较之西汉水沿岸,仇池山的草木刚刚返青,唯有黄色的迎春花在微风中向路人招手示意。车停靠在仇池小学边的“仇池国遗址”。先生下车后疾呼:哇,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仇池仙境!不是吗?仇池山像一位村姑,显得是那样的宁静朴素,而又于羞怯中掩饰不住她的神秘。摄像机、汽车、来人——惹来村人围观。没有导游,当地人的话音听不清,众人里有个青年站出来自作翻译。一问方知,原来他是仇池小学的老师。
4.jpg
(刘正成先生与随行人员在仇池国遗址合影)
在这位业余翻译的指引下,我们缓步向仇池山走去。一路上先生不断的问这问那,“翻译”老师也尽其所知全力解答。说话间到了仇池崖顶的伏羲庙,见铁将军冰冷的把守着庙门。吕公派人找来看庙的道姑。她嘴里吱吱哇哇的说着什么?听不清楚。老师翻译说:她问是干什么的?当道姑得知是一位大书法家从北京专程来拜祭始祖伏羲时,她说钥匙没带。先生掏出一百元递过去,她扭捏不要,先生硬塞于她。她又置若罔闻的说:钥匙找不到了。大伙急得七嘴八舌:咋办?咋办?道姑闭着眼依然视若不见。有人灵机一动,又拿出三百元塞于道姑。道姑这才不慌不忙的从兜里掏出钥匙,打开铁锁。
5.jpg
(刘正成先生給伏羲庙道姑给钱)

推开庙门:殿堂中央有泥塑伏羲像,其余女娲、神农、轩辕、雷公、华胥等塑像左右排开。先生环视一周,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然后焚香三炷,叩头拜祭——道姑敲磬三声。我想此刻,先生心中一定在说:杜公、坡翁——我带你们向伏羲及其他先祖们行礼了。
6.jpg
(刘正成先生将镜头对准仇池崖)
先生在“翻译老师’的引领下绕伏羲庙周围走了一圈,拍了许多风景照。先生突然问道:村里人平时不来庙里?老师说:当地人不拜庙,平时偶有来客,道姑一人接待;但每年正月十五,村里要杀猪、宰羊,这天全村人各自带着各家备好的食品,携老系幼一起来叩头祭奠,然后全村老少聚餐;还要搭台唱戏,四邻五舍的乡人也来看戏。村里人对这一活动不称“庙会”,而叫“吃会”。

我猜想:这“吃会”是否就是从原始祭祀演绎而来?
7.jpg
(刘正成先生在仇池山)
从伏羲庙下来,先生执意要去看看杜甫笔下的“滚龙珠”,其他人累得蹲在车旁喘息,只有先生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老师的陪同下前往。路边见一池清泉,先生说:大概这就是“仇池”吧。临别前,先生说:好不容易来到仇池山,我要带些仇池山的沃土回去,以作纪念。老师说:中华世纪坛奠基土,也从这里取的土,他记得当时还举行了“取土仪式”。不知是巧合还是心灵感应?建造“中华世纪坛”者想到了,先生也想到了。岂不是一个不谋而合的好玩吗?下得山已是下午三点半,我们又是一顿饥肠辘辘的午餐。回到成县已经下午六点多了,先生说太累,他不吃晚饭,回去倒头便睡。睡醒后先生吟诗一首:
三寻仇池穴,汉水悬周天。
秦公簋鼎现,氐王神话传。
杜陵叹万古,东坡梦饮泉。
村人不拜庙,道姑要纸钱。

我们到成县已经是第三天,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第四天先生睡了个懒觉,上午九点半起来,随意吃过早点。侯勇、王峰、王毅三人裁纸的裁纸,破墨的破墨,倒水的倒水,为先生创作做准备。电视台的秦晋和伊斯迈尔也早早架好摄像机,在边上等待。这时吕公和他们工会主席来了,我带他们回房间闲聊,没看到先生开笔。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法在线 于 2013-6-9 15:18 编辑

采风激情飞扬挥毫酣畅淋漓

约莫一个时辰,王峰过来说:老师已经写完六尺对开四条屏草书,这会儿在喝茶休息。吕公问我:看看刘先生书法创作行不?没问题,我带他们走进先生住的“总统套间”(其实就是宾馆里最大的房间),先生正在挥笔书作苏东坡《泥上鸿飞》草书联。大家静静地注视着没一点声音。我瞅准先生收笔停顿的刹那,突然大喊“好!”猛烈的鼓掌,先生抬头道:你这“好”来的恰到好处。在场的所有人如梦初醒,立刻跟着鼓起掌来。先生写字不避讳吵闹,无须刻意制造幽静,只要想写,提笔就书。平日,不管是作拔或是写记,先生略作思考就落笔直书,只要你不撞到他,随你聊天喧哗。尤其是写草书时,像台上演员那样一定要有气氛,否则似乎没劲。本来打算休笔了下午再写,我这一来,先生让侯勇铺开长卷,在大家掌声和叫好中,先生清清嗓门喊声:“写”!

瞅见,一行行墨迹在宣纸上,时而如游龙过江,时而像闪电撕裂,时而似天鹅飘逸,时而同飞流直下…….看着先生全身心忘我地投入,谁不激动?谁不心潮起伏?在尽情的享受中,你能看出笔动划过的流光溢彩,也能听到笔动掀起的风吼涛啸……不到十分钟,一副十米长卷的杜少陵诗草——干净利落的跃然纸上。全过程,摄像机滴水不漏的刻录其中。
1.jpg 2.jpg 3.jpg
(刘正成先生创作的苏东坡雪泥鸿爪联)
4.jpg
(作品摆满地)
午饭后休息。下午四点钟,先生起来品茶,待侯勇他们准备好纸墨,四点二十分开始写《陇南四记》。没有底稿,没有成文,先生用手铺平四尺斗方宣纸,压上镇尺,坐定,动笔……不到六点《再登麦积山行记》、《过祁山堡行记》、《西汉水行记》、《登仇池山行记》四副行书屏圆满书就,细细品之——字美文也美,大家赞不绝口!计划中还要写诸葛《出师表》,侯勇打好格子后,天色已晚没时间了,只待回京补写。其余创作作品是:
《苏东坡雪泥鸿爪诗句》草书联
《左宗棠题兰州澄清阁》行书联
《杜甫梦李白二首》大草卷
《杜甫立秋后题》草书轴
《杜甫秦州杂诗其一》草书轴
《杜甫秦州杂诗其五》草书轴
《杜甫秦州杂诗十四》草书轴
《登仇池山步杜少陵韵》草书轴
陇南四记四-《登仇池山记》行书屏
陇南四记二《-过祁山堡记》行书屏
陇南四记三《-西汉水行记》行书屏
陇南四记一-《再游麦积山记》行书屏
5.jpg

(陇上采风陇南结束,离开成县去北银的路上)
我们从3月19日到天水以来,已经圆满的完成天水、陇南的采风创作活动。
3月25日上午,我们乘车离开成县。吕公夫人和吕公的司机,各驾一辆车载着我们一行六人,经西和、礼县、天水、秦安,中午一点多到达通渭。通渭县县委书记令续鹏接待了我们。令书记带我们到温泉酒店用餐后,又带我们参观了通渭书画一条街的画廊,然后在中心广场“中国书画之乡”刻石前,电视台就“通渭书画风靡千家万户”的现象现场采访了先生。
下午四点,我们换乘汽车去白银。陇南出发,一路向北,随着纬度的增高,气候渐渐变凉。半路上先生添加了秋裤,并有些咳嗽,到通渭后正好刮起大风,午饭时他没有吃饭,仅仅喝杯茶。离开通渭后,半路上先生咳嗽加剧,过定西后开始发烧。先生说:我病了,是否直接回京?我也担心,上次也是这样,先是咳嗽后又发烧,晚上十一点发烧至38度5,吓得我们立刻送往医院。那次,病了一周多方得痊愈。今又发烧,又在途中,我建议先生去兰州看病再说。这时白银的人不断打电话非要我们赶回去,并声称联系好医院,一到就直接上医院。听起来也是个办法,先生坚持到白银已是晚上八点,等待我们的白银市发改委副主任赵志道没让我们下车,让司机直接拉到一家职工妇幼保健医院。还好,喊来值班医生经检查,先生发烧38度2,没有耽搁,立马输液治疗。夜里十一点,我们才回到宾馆,无一充饥,我跑上大街寻得一小店,买了两包方便面。没想到,第二天,随先生来的其他五个人全都胃痛、拉肚子,我还伴有低烧。先生幽默地说:我们到白银后,全军覆没了。先生接连输液三天,病情有所好转。到白银后原先计划拍摄外景未能实施,先生在病中先后会见了白银市市委书记张智全和老朋友常务副市长袁崇俊。并分别书写了书记、市长等人为莲花禅寺撰写的三副楹联,之前还题写一副牌匾“莲花禅寺”。在白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缘于先生的一场病。
6.jpg
(刘正成先生带病给白银市市委书记张智全书作撰联)

7.jpg
3月28日下午,等先生输完最后一瓶液体,我们直接到兰州中川机场,乘下午六点的飞机回京了。秦晋、伊斯迈尔也乘车到兰州,又连夜坐火车回了酒泉,“陇上鸿泥”采风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就这样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陇上鸿泥”采风第三单元河西之旅(总第三部分)


   北京--敦煌--瓜州--酒泉--嘉峪关--张掖--兰州--北京

行程路线:北京——西安——敦煌——瓜州——酒泉——嘉峪关——兰州——上海——北京
这次出行队伍中增加了李骉、小谢二人以及山东孙同德和女儿四人。我们从北京出发兵分两路。侯勇和李骉、小谢4月6日下午乘火车从北京出发,4月8日上午到达柳园,然后取道敦煌;孙同德携女于4月7日从济南飞来西安,然后转机4月8日到敦煌;先生4月7日从北京飞至西安,4月8日上午与我同机飞抵敦煌。

敦煌赠书.阳关吊古

甘肃和陕西是邻居,可是西安到敦煌在空中飞行了两小时四十分。当我们在敦煌机场走下悬梯,酒泉电视台的秦晋和伊斯迈尔扛着摄像机——早就瞄准先生迎了上来。我在后边拖着行李,夹在行色匆匆的旅人中,走出到达厅,见酒泉电视台的副台长秦川和敦煌市的不少朋友前来迎接先生。
1.jpg
(刘正成先生到达敦煌机场)

2.jpg
(刘正成先生向到大厅走去)
3.jpg
(敦煌的朋友来迎接刘正成先生)
我们下榻于一家香港人投资的山庄式酒店。当晚,酒泉的各界朋友们为先生一行接风洗尘。“河西酒廊(河西走廊的戏称)”的人——大气好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壮士风度一览无余,李骉和侯勇哪里抵挡得住,哈哈。
4月9日。按照行程计划,我们先去敦煌莫高窟,顺便先生把新近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两晋南北朝写经本》赠送敦煌研究院。上午九点半,在秦川的带引下我们到了莫高窟停车场。大家都在停车场周围拍照。先生和侯勇随秦川直接去敦煌研究院赠书。这本写经卷历时三年,为收集写经资料,先生二度上大英博物馆,又到日本京都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全书收集的资料即是目前存世的敦煌写经。岂知先生派人前往敦煌研究院收集资料,结果无功而返。书中唯一收集到敦煌研究院藏的三幅写经图片,那是从甘肃省博物馆花钱买来的。先生今日来赠书,不是来炫耀与奚落,而是告诉他们《中国书法全集》是在研究和宣传敦煌写经。资料显示:大英博物馆馆长吴淑芳(译音)第一次见到先生时说,自从她在博物馆以来,大英博物馆只来过两个中国的书法家,一个是启功先生,第二个就是刘正成先生。
先生回忆说:大英博物馆馆藏敦煌写经一万余件,人家见我来是为编辑《中国书法全集》收集资料,很支持,也很热情,并且全部打开,任你挑选,任你拍照。馆长吴淑芳表示,研究敦煌写经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只要是关于学术方面的需求他们很愿意服务。而我们国内却紧锁闺中,秘不示人。先生调侃的说:我能编出这本敦煌写经来,我得感谢一百年前的王道士,假如没有王道士,说不准敦煌的珍贵文物依旧尘封于藏经洞或者别遭厄运;同样得感谢国际文物大盗伯希和,不是大英博物馆慷慨提供资料,这“两晋南北朝写经本”将何以完成?为了感谢大英博物馆的支持,先生托女儿和女婿也赠送了《中国书法全集(两晋南北朝写经本)》。
敦煌研究院的同仁们在接到赠书时,不无遗憾的连连摇头!有什么办法呢?博物馆的管理机制就是这样!最后博物馆的同仁要求先生书题纪念,并与先生一起抱着《中国书法全集——两晋南北朝写经本》合影留念。
4.jpg
(刘正成先生向敦煌研究院赠送《中国书法全集》两晋南北朝写经本)
随后秦川他们带着先生在莫高窟拍摄外景,我同侯勇随游客进入参观队列。敦煌莫高窟为了保护壁画,只开放少许洞窟,供游客参观。跟着参观队伍看过几个洞窟,里面没有灯光,觉得十分昏暗。讲解员手中紫外线光束射出的光点,在壁画上跳动着,没等你看清什么,光点晃来晃去,但讲解员似乎闭着眼,丝毫察觉不到游客的疑惑,仍旧滔滔不绝的背着程式化的解说词。参观完三个洞窟,我的视线和听力怎么也协调不起来。侯勇还不时地向讲解员提问,可是讲解员没有反应,或者她就根本不会反应,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不断地的重复,只想着完成任务。当我们走进第四个洞窟时,正好秦川打电话说外景拍摄完了。侯勇说,其实这种参观与不参观都一个样——没有收获,唯独一点,拍张照片以示到过莫高窟,不如我们去书店买些相关莫高窟的资料细细阅读。出来,在莫高窟门口的旅游书店,侯勇的确进去买了好几本有关莫高窟的书籍,边走边翻看着。
见到先生后,我们拍照合影留念。
敦煌,先生来过好几回。记得,那是2001年由先生组织的“中韩——敦煌书法考察团”一行十多人到敦煌,正好我也在其中。那次先生一行破例参观了几乎所有的洞窟,而且还到敦煌展览馆和甘肃省博物馆,看过不少馆藏汉简与写经。考察团由甘肃省书协副主席翟万益和甘肃省博物馆的徐祖番老先生一路作陪。考察团回到兰州,由时任甘肃书协主席的张改琴女士主持召开了“中韩敦煌书法国际考察研讨会”。这次采风到敦煌,先生主要是想去未曾到过的“阳关遗址”,然后根据电视台拍摄需要,只在相关的景区拍摄外景,其它地方不在计划之列。所以在莫高窟用时不是太多。侯勇吆喝齐大队人马,秦川带队,我们又一路直奔阳关遗址。路上由于车辆检查耽误一些时间,我们赶到目的地已是中午一点多。阳关博物馆的正、副馆长早早于路边“阳关人家”备好农家酒菜,在门口迎候。
5.jpg
(刘正成先生在阳关人家门口拍摄)
阳关,是古代中原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在王维“渭城别诗”中,一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似乎“阳关”与萧瑟、凄凉分不开了。而今天,先生举起酒杯道: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不是老朋友摆下的宴席在迎接我们吗。原来,阳关博物馆的纪馆长,是先生早就相识的老朋友。午餐后略作休息,我们在纪馆长的带领下,将车停在阳关博物馆前的停车坪。远远望见“阳关博物馆”五个大字悬挂于古朴沧桑的门楼上。走进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在门口列队欢迎。副馆长亲自做讲解,展柜中从烽燧台的砖瓦、土坯,到戈、矛、剑、戟各式兵器;从草鞋、皮甲到丝织绸缎;从笔、墨、简、牍,到边关文书;从西汉铜币到欧亚各国金银货币……摆放的琳琅满目。先生紧跟着副馆长的讲解,听得仔细,看得入迷,还不时地举起相机拍下一副副珍贵的资料。最后,纪馆长说,门楼上“阳关博物馆”是他集字而成,一直想找个大家题写,而终未如愿,今天先生来了,这“阳关博物馆”题写非你莫属。先生也是慷慨,不仅题写了“阳关博物馆”馆名,余外又书“汉唐风韵”“阳关吊古”赠送阳关博物馆。这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嘛!秦川在一边插言。纪馆长和全体工作人员鼓掌致谢,合影留念。
6.jpg
(刘正成先生在阳关博物馆参观)

7.jpg 8.jpg
(刘正成先生为阳关博物馆题写的馆名及阳关吊古)
接下来要去两公里的外烽燧台下参观“阳关遗址”。先生作为远道而来的贵客,博物馆接待处特意举行了嘉宾迎送仪式!首先由纪馆长引领先生入“阳关都尉府”,“都尉”(秦川扮演),互礼让座,问明缘由,“都尉”拿出“通关文牒”提笔签发。先生接过“通关文牒”,“都尉”敬酒三杯,语重心长的嘱托:前去路途遥远,盼望先生早去早回!随后乐舞响起,“都尉”带一班人马,送先生至关口,依依道别…….一切演绎的情真意切,惟妙惟肖。
9.jpg
(刘正成先生与相送他出关的美女们合影)
11.jpg
(刘正成先生与阳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阳关遗址合影)
13.jpg
(阳关博物馆工作人员搀扶刘正成先生)

乘五分钟的景区电瓶车,到达阳关遗址。烽燧台,被岁月剥蚀的只剩下半截残垣断壁,尽管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但依旧颇具一夫当关万人莫进的威风。烽燧台南是蜿蜒逶迤的的祁连山,西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先生独自站在一个沙梁上,瞩目远眺茫茫大漠,心想:脚下的这片掩埋在沙土中的废墟,一度是何等的重要?又是何等的繁荣与辉煌?曾经多少商贾徍旅从这里走出走入,当年多少出征将士从这里出关入关,如今且废墟一片。先生静静的沉思良久,直到副馆长前去将先生搀扶回来,夕阳下两人的倒影拉得很长很长。
秦川建议,回头赶去鸣沙山,拍摄夕阳下的“水月中天”。
14.jpg
(刘正成先生为敦煌月牙泉阁楼书“水月中天”)
“水月中天”是先生六年前来敦煌,为鸣沙山月牙泉阁楼题写的匾额。隔壁大漠的落日没有内地那样步履匆匆,在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上夕阳漫不经心的移动着。我们跑到鸣沙山时,夕阳余晖把鸣沙山浸染得一片金黄,摄相机抓住时机对着“水月中天”拍下了先生潇洒飘逸的墨迹。随后秦川要先生,乘兴在洒满余晖的沙坡上来段“沙书”。先生略作思考,握住相机把柄,举手在平静的沙地上写下“惊沙坐飞”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在场人鼓掌叫好。秦川称赞道:先生妙手神笔,无论纸上地上,统统一挥而就。不愧大师也!先生连连说:不敢!不敢!你是导演,我是群众演员。
15.jpg
(刘正成先生在沙地上书写“惊沙坐飞”)
从鸣沙山出来,秦川突然叫停前面的车,让先生下来,他发现对面的沙梁上夕阳很美,想要先生配合拍一段夕阳剪影的镜头。我担心先生累了爬不上去,先生说:听导演的呵呵。天幕湛蓝,沙缘金线,夕阳余晖下沙梁与天空切割的层次分明。五分钟后,先生出现在天地间金色的流线上,先是停顿片刻,然后缓缓地走向前方……此时,洁净的天空与金色的沙丘,
连同先生漫步的身影一起——构成一副远离尘嚣的超然画面。秦川狂呼:美极了!这个镜头实在美伦绝妙!!!大大出乎预料。先生从山丘上下来,秦川竖起大拇指:由于距离太远,我无法指挥你,当你的剪影渐渐露出地平线时,我担心你累得蹲下腰,岂不完了,没想到你自然地停顿片刻,接着如我所愿的缓缓行走起来,真是心有灵犀不点也自通,先生是真正的艺术家。先生笑对:莫要瞎说,都是导演你的功劳。
16.jpg
(刘正成先生夕阳剪影)


这一天匆匆忙忙。按秦川的话说:马不停蹄,硕果累累。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洞窟抄经思空心静

4月10日吃过早饭,电视台要求先生在洞窟抄经,理由是敦煌莫高窟是佛国世界,在这里抄经有其不言的意义,而且至少自从发现敦煌写经以来,至少没有人在洞窟抄经。先生又笑道:秦台是导演,你说了算。我们到了洞窟现场,一看洞窟光线昏暗,地方狭小,身后壁画,面前塑像,还伴有阴冷潮湿。先生有点犹豫:这儿能写好吗?
1.jpg
(刘正成先生在洞窟抄经)
考虑到现场实际问题,我们协商,干脆只取个镜头,回宾馆再写。这里首先光线不好,其次里面太冷,担心先生受凉感冒。秦川答应了。摆好桌凳,我让小谢给先生披上风衣。光线不好,电视摄制组点燃三支蜡烛。准备就绪,我就出了洞窟,与敦煌书法家丁永明聊起天来。心想,反正是做做样子,又不真写。约莫二十多分钟时,电视台的伊斯迈尔走出来,我问写的怎么样,先生为啥没出来?他说:第一条快写完了。真的?有这么快!我有点怀疑。进去一看,第一条六尺对开泥金楷书心经已经顺利完成。接着开始第二条书写。我问先生:冷吗?不行剩余的回宾馆接着写。先生既没有回答也没有反应,继续低头书写。直到第二条写好,先生只是喝了口水,接着第三条开始了…….

先生说过,抄写佛经时,必须要心静如水。原来先生大多数抄经,不是去山东德州或者就是北京燕郊,在家里干扰的无法抄写。今天这是怎么了?不仅条件差,光线昏暗,而且电视摄像对着,还有来回走动的脚步,以及不断地切切私语,反而没有任何的影响?倒是,目中无物、心中无事的完全沉浸于抄经之中。

最后一条书写好,大家掌声响彻洞窟。四条泥金六尺对开的《般若菠萝蜜多心经》260字的楷书,不到两个小时,顺利完成。此副作品,通篇:字迹工整,笔力遒劲,沉稳疏朗,一气呵成。一句话,先生定力超群——功德无量。敦煌的采风就这样圆满得画上句号。
2.jpg
(刘正成先生在洞窟抄经)
4月11日上午,我们一行十一人,乘两部汽车从敦煌出发,朝着草圣张芝故里——瓜州驶去。朝谒张芝,这是先生多年的愿望,十三年前先生从敦煌考察回兰州,在路上徐祖蕃先生远远地指着一个方向告诉他,那里就是瓜州悬泉——草圣张芝的故乡。从那时起先生心中一直期待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前去探访。先生回忆说:记得我的老师曾给我一本《淳化阁帖》的第二卷,翻开第一页,就是张芝的《冠军帖》;打那时起《冠军帖》和张芝一同成为我书法道路上的坐标和追求;张芝距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他那“池水尽墨”的精神永远是书法人的楷模;他那精湛绝伦的草书一直是书法人追逐的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瓜州逸梦几多留恋几多情

那是2012年的秋季,酒泉书法家协会主席(酒泉电视台副台长)秦川,带着瓜州人民的嘱托到北京,恳请先生亲书《草圣张芝碑记》。今天瓜州人民能为张芝树碑纪念,这是文化之盛事、书法之大幸。先生想:我一个普通书法人岂敢冒昧与草圣班门弄斧?秦川一再请求:这不是我个人之见,是瓜州县政府和瓜州人民的请求。如此,先生接受了这一重任。不久,先生怀揣虔诚之心写就了《草圣张芝碑记》托人带去。今日正好去瓜州,大家都想一睹为快。上午十一点到达瓜州——张芝文化产业园。先期到达的秦川和电视台的安丘导演在哪里等候。
1.jpg
(刘正成先生书“草圣张芝碑记”刻石)
张芝文化产业园占地上千公顷,设计和建造很有特色。在园区中心,建有气势恢宏、典雅古朴的汉式建筑——张芝纪念馆。馆前花岗岩张芝雕像目视前方,挥笔欲书。张芝雕像前,墨玉丹书的《冠军帖》从脚下一直延伸于,遥相对应的《草圣张芝碑记》。秦川向先生介绍了,前来迎接他的瓜州县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以及县文化局长等人后,开始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象征着祁连山的彩色巨石,巨石下的红色花岗岩底座上金书《草圣张芝故里》,落款——沈鹏。转过去,不用问,彩色巨石上刻着先生书写有四百多字的楷书——《草圣张芝碑记》。那苍劲凝重的字迹与层叠起伏的彩色石纹,交相辉映地构成一幅动与静的艺术画面,无不叫人惊叹!有人突然喊:怎么没有先生的落款?!
2.jpg
(刘正成先生与秦川在“草圣张芝碑记”前)
落款?落款?落款?哪里去了?几乎是每个人都问着同一个问题。
这时秦川指着那位副县长:怎么搞得,先生的名字都丢了?是不是文字太多,刻工累得刻不动偷懒了?副县长面带尴尬,呵呵无语。先生见状,话锋一转:古人很多作品都未留名,留名未必是好事,不然后人一看,“谁的字这么差?”想骂也找不到主,哈哈。
据说执意要求《草圣张芝碑记》去掉“刘正成”属名的是——甘肃书协某秘书长。
话到此,暂不说参观之事,我先啰嗦几句。在下敢问主事者:同样一块碑石,背面“草圣张芝故里”和正面数百字的“草圣张芝碑记”一个署名一个不署名,是从视觉角度考虑还是从书法水平考虑?是从头衔职务方面考虑还是从名气威望考虑?何故?何意?如果真是某位秘书长为之,不妨给你看看——中国书协秘书长陈洪武在刘正成《江山寻绎》开幕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来自书界和各方的朋友齐聚是古老的荣宝斋,参加期待
已久的“江山寻绎——刘正成书法作品展”。值此,我受张海主席、赵长青书记委托,谨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展览的隆重开幕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刘正成先生是当代书坛学者型的著名书法家,集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编辑出版、书法组织活动于一身。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刘正成先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期间,精心筹划组织的全国中青展等大型展览和一系列书法活动,成为那一时期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样式这一,为当代书法的复兴注入了勃勃生机。
     刘正成先生在书学研究上,秉持独立的学术思想,勤于笔耕,成果丰硕。他出版的三卷本《刘正成书法文集》,其中对苏东坡、徐渭的研究,影响甚远。他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材料翔实,议论深刻,广为流传。他主编的卷帙浩大的百卷《中国书法全集》,更具有开创先河的胆略与见识。特别是他以开放的胸襟,广泛聚集了当代书坛一批实力派书法理论家、学者作为分卷主编,最大限度调动各方智慧、能量和资源,有效地提升了全集的学术性、史料性和代表性。他这种对历史、对当代、对书法艺术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同时也为大家所称道。
     刘正成先生在书法艺术上追求丰厚的人生积淀和全面的艺术修养。他在繁忙的书法主业之余,坚持诗歌、散文、小说等创作,以及哲学上的思辨,以求不断地吸纳与融通,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不断地开拓与升华。这使得他的书法不单单在传统上寻求源头与血脉,而且更加注重个性风格的陶铸,更在意去呈现文人情怀和时代精神。让我们惊讶的是,近年来,刘正成先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沉潜于书法艺术之中,有得江山之助,其激昂与浪漫丝毫不逊于他英气风发的青年时代。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幅气势苍浑、奇崛雄健的作品,见证了刘正成先生在书法创作上的新的心路历程,表明了他对书法艺术别样的强悍的生命体验。
    让我们一同在刘正成先生的书法世界里作一次美的巡游吧!
最后,衷心的祝福刘正成先生!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陈洪武
再给你看看,2013年陈洪武代表中国书协,给刘正成先生春节拜年时讲的:
刘老师的作品越来越显得淳厚,悠游,宁静。对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十几年前,有一副草书长卷,有十几米长,在老文化部后面的院子里。刘老师现在的作品在跳跃,关联,虚实,空灵的处理上都非常到位,个性把文采自然的联在一起,繁复和简约把握得非常好,关系处理非常到位。希望刘老师多搞一些研究和展览,也希望在学术上和创作上,能够更多的听到刘老师的声音。
再说,这是瓜州县人民政府所立,即是有想法,也轮不着民间群众社会团的秘书长来“执意”。是刘正成书艺不精,不配在《草圣张芝碑记》留名?那么十多年前,原甘肃省委组织部长流萤,为了“兰州碑林”组稿,亲自上北京,向刘正成请赐墨宝,难道只是为了留给后人嘲笑?敝人是书法圈外之野夫,与书法界官员素昧平生,想来刘先生也未必识君。因此谈不上新仇旧恨,故不敢妄加指责,随意评论,抑或是另有隐情?总之,这是一个百思不解的大“?”;这是一个蹩脚的笑话,也是一个不难解的迷团。不知道“草圣张芝”的雕像直视着面前这块“碑记”,作何之想?然而离开官场的刘正成先生早已释怀大义,一笑了之。
呵呵扯远了,继续说正事。大家正围着《草圣张芝碑记》拍照留念,瓜州县县长方学贵等领导来了。方县长向先生介绍了,县上打造“张芝文化产业园”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文化价值,并对先生亲书《草圣张芝碑记》表示由衷的感谢。秦川和安秋导演抓住这个良机,立马导演了一段“书法家与县长的对话”。随后,县长要求先生为产业园正在筹建中的“玄娤取经博物馆”题写了馆名,顺便又题写了张芝当年朝出暮归的“伯英桥”碑书。先生逗笑地问,要不要落款?县长忙不迭地的说:要!要!要!一定要落上先生大名!
3.jpg
(瓜州县县长方学贵与刘正成先生亲切交谈)
4.jpg
(刘正成先生在张芝雕像前)
5.jpg
(刘正成先生给瓜州题写“瓜州县玄奘取经博物馆”)
中午方县长设宴,感谢先生,对草圣张芝文化产业园的大力支持与慷慨赐墨。宾客,谈笑风生(瓜州人好客热情,先生也幽默风趣),交杯换盏(大家手中大多数端的是白开水和菊花茶)。临行前,方县长再次邀请先生:今后,一定要多来瓜州,瓜州人民永远是你的朋友!
离开瓜州,一路向酒泉行去。路上,所有人都睡着了,唯有两个驾驶员全神贯注的劳动着。下午六点到达酒泉。晚饭是“肥牛火锅”。次日计划:上午先生室内创作,下午去嘉峪关野外创作。暂无他事,大家早早休息了。一夜无话。
4月12日早上,我和侯勇八点半起床,发现:勤快的孙同德七点就出门去欣赏西北边陲的晨光了;小谢自己在酒店吃过早餐,等候先生起来好准备笔墨纸张;李骉没有吃饭,他在等先生起来后一起吃。我和侯勇跟着伊斯梅尔,在马路对面过瘾地吃了一顿酒泉拉面。上午九点半先生起来,同李骉一起吃过早点后,十点开始创作。房间的桌子嫌小,让服务员又搬来六张条桌,拼接起来。孙同德铺好垫毯,拉开丈二宣纸,先生略作思忖。饱蘸浓墨书下了——癸巳春又过凉州有怀步韵林少穆凉州词四章之四:
   
                 (步韵林少穆四章之四草书)
这是一幅笔墨奔放,气势磅礴,直抒胸臆之力作。先生几过凉州,时夜又读林少穆凉州诗作:
弃璞何须惜卞和,门庭转喜雀堪罗。
频搔白发惭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
忆昔逢君怜宦薄,而今依旧患才多。
鸾凰枳棘无栖处,七载磋跎奈尔何!

6.jpg
先生,不由得勾思起,他数十年来的人生轨迹: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人,失学后挎起竹篮,成为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贩;一个普通工人,本可以安心的在车间,做一回新时代的“鲁班”梦,却又转身在文坛耕耘;剧本上演了,小说获奖了,却走出巴蜀北上京华,一头扎进书协一干就是二十年;有人说塞翁失马,也有人说败走麦城。荣辱辛酸,人生几多幽梦……可谓是“弃璞也曾惜卞和?门庭旧雨雀堪罗/频搔白发惭虚名,犹剩紫笔耐摧磨/卖字陇上怜足软,挥毫城下患才多/百卷全集马迁史,廿载磋跎奈尔何!”如今一把年纪,梦仍在心中。先生为了夫人治病,为了女儿求学,为了“百卷全集”的完成,曾经卖字陇上,腿脚都走软了,但依旧挥毫城下壮心不已。今日,《中国书法全集》百卷本已经完成七十卷本,剩余三十卷再干二十年又有何妨?从这副作品的字里行间,清晰地读出先生这数十年,经历过风雨雪霜,从门堪罗雀中站起来,功名利禄置于身后,鸿鹄之志远在苍穹的人生境界。
作为酒泉书协主席的(秦川),反复欣赏这副作品之后,不无敬佩的说:这使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高山仰止之意是什么了!
7.jpg
(孙同德说先生作品气势浩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河梦断气壮雄关

先生下午要去嘉峪关城楼现场创作。午饭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侯勇他们直接去做前期准备,我和先生留下来休息会儿,随后再去。原因,导演的创意,主要是拍摄夕阳下挥毫雄关的苍凉壮怀画面,所以给先生暂留休息时间。酒泉到嘉峪关有二十多公里,由于嘉峪关周围正在开发建设,我们从西南边绕道而至。远远望见雄伟的嘉峪关城平地拔起,城垛箭楼上的旌旗在晚风吹拂下,向我们不停地招手。城下拍摄组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安装摇臂拍摄架,更多的是围观的游人。
1.jpg
(电视台正在安装拍摄摇臂)
-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险要关隘,也是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关
城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总占地约3.35万平方米。 嘉峪关城雄居祁连山与黑山之间,地势险要,扼守咽喉。关城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部分组成,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形成重城并守之势,构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坐西朝东的关城正门,门额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清同治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笔题“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高悬关楼。登上关城——南望祁连山,雪峰如玉,绵亘千里;北有黑山,石壁嶙峋,如铸铜色。两山对峙,关踞其间,素有“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之称。1961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jpg
(刘正成先生在嘉峪关城下挥毫“关河梦断”)
就是这样一个边关城池门口的戈壁滩上,先生作为创作“几案”,岂不是一大奇观吗,难怪过往路人驻足翘望。摄像机摇臂和其他准备工作就绪,地上摆放着拓好的五张八尺斗方宣纸于木板中。先生解开风衣,习习漠风掀起了衣襟、吹乱了头发。随着秦川一声“开始”:摄像机启动了,先生疾步沿地上木板环视一周,检查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然后收腹吸气,接着一手端盘,一手提笔,“关——河——梦——断”迎着夕阳,披着漠风,在嘉峪关柔远楼的注视下,在围观者的惊讶中不到十分钟,一气呵成。后跋:陆放翁曰关河梦断何处,林则徐曰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去国怀乡千古同心。癸巳春于嘉峪关,正成
先生直起腰来,大口喘气,额头冒汗!嘉峪关市文化馆馆长、作家、诗人胡杨在《嘉峪关下的刘正成》中写道:刘正成写字,是用心在写,饱蘸的是身体里奔流的血与激情,虽然是四个大字,虽然是短短的十多分钟,但刚刚结束,他就筋疲力尽了。
原计划接下来要书写“诗留万古”“斧冠三军”只得回去续写了。
3.jpg
(与“关河梦断”合影)

最后所有工作人员与先生一同,扶着“关河梦断”在夕阳余晖下,以关城柔远楼为背景,集体合影留念。正是,戈壁夕阳中,塞外莫风里,奔放苍劲,气势磅礴的“关河梦断”与嘉峪关城楼交相辉映。看着它,遥想当年林则徐经过此处,“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的情景;看着它,呼出了陆放翁“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报国无门之心;看着它,先生又是怎样的心情!
我问先生,为何“关河梦断”于嘉峪关?先生说:
我来过嘉峪关好几次,每次走到这个地方,眼前就浮现出一副历史的画面。嘉峪关在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国门。历史上,不管是东西往来的商旅,还是出境入关的使者,都要从这里经过。因此历史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人间戏剧。
我读了很多人的诗,一位是陆放翁的诗,“关河梦断何处”,陆放翁当年有保家卫国之心,但是他是不是来过这里,我不知道。有一位诗人确确实实从这里路过,那就是林则徐,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把他贬到新疆,路过嘉峪关,他写了一首诗,他说,“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他就觉得走到这个地方就是去国怀乡,回望中原,城门给关了,这个门关住的是他保家卫国的情怀,所以在这里,感慨万千,所以我就在这里想写“关河梦断”。我觉得“关河梦断”,就是在这个地方梦断的,不管是陆放翁也好,林则徐也好,你、我、他也好。
    嘉峪关这个地方,既是一个关口,是中西文化的汇集之处,这个地方不仅有军事战争,也有文化战争,所以我想到左宗棠走过嘉峪关,他写道“提诗留万古,执斧冠三军”。要带着军事和文化去远征,才能够巩固我们的国防。所以他把文化的安全也看得很重要,所以他在平凉建柳湖书院,在这个地方留下很多题诗。就是要告诫后人,我们在这个地方,不仅要建立我们的军事防御,还要建立我们的文化根基。同时也可以说,文化要走出这个关门,西方的文化也要走进这个关,所以这个关,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汇集之地。这三个人,既是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们这种双重的文化的关照和文化的情怀激励着我,所以我在这里奋笔挥毫,我觉得写了“关河梦断”,就筋疲力尽了,把我所想的发挥殆尽。今天我精神来了,我还要写这个对联,左宗棠是“题诗留万古”,我把“题”字去掉,“执斧冠三军”,我把“执”字去掉,就是“诗留万古,斧冠三军”。这也是三个伟大诗人形象的表征,他们就是这样文兼武备,为我们国家繁荣作出了双重的建设。
    文艺总是来源于生活,生活可以激起我们的激情,好像是歌德说过,历史可以激起我们的激情,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感昭,我们的创作就会显得苍白,虽然我羡慕他们的诗,但是我感悟,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创作我还比较满意。
    作为一个书法家,就立即想起书斋几案,但是你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行吟的方式,到诗句的园地,到历史的园地去写,去创作。那是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你要了解此事,增加自己的艺术境界,必须身临其境。用这样的方式来感悟我们的历史的原貌,这比纸上读来,肯定感受更深刻,更能够让人信服和激起自己的艺术激情。
    这次河西之行,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敦煌到嘉峪关,到了酒泉,还要走张掖,这次河西之行,就是躬行之路,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行走的治学从艺之路。
我们扶着《关河梦断》书作,照完相已经六点了,先生说赶快回去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决赛。于是先生前边乘车先走一步,我们随收拾摄像设备的工作人员在后面。在路上一看时间不多了,先生不打算吃饭要回去看电视。秦川建议,大家围坐于餐桌,边吃边看,岂不两全其美。先生一听:好主意。于是直接去了酒店。等我们到了,秦川从台里带来数码调节器和有线电视机顶盒,已经调试准备就绪。
开始前,先生同安秋导演、小谢打赌:谁是冠军?嘉峪关市文化馆馆长胡杨惊叹先生竟然有如此兴致。可不是吗,自从《我是歌手》拉开序幕,先生一场未拉的看过来了,今日之“花落谁家”岂能放过?说到此不得不啰嗦几句:先生不仅喜欢音乐,有时还能放喉高歌的来几曲。不只是这一点点,看电影先生也是积极的观众,所有新片预告他都了如指掌,尤其是国际大片,他一场不落,当然其他电视剧选择性的也看,有时儿童动画、卡通类也瞧。当然先生对足球、网球更是超级球迷,大小球星能如数家珍,每逢赛事,各场赛况,各队成绩他会娓娓道来。有意思的是棋术不胜精湛,但先生敢和你厮杀叫阵。年轻时先生练过武术,如有谁不经意提起来,他会踢腿握拳的亮出几招。还有自学的中医理论,望、闻、问、切,道来也是一套一套。先生虽很少下厨,但南北大菜,只要你肯做,他会悉数指导……。提起先生的爱好实在是太多了!
决赛开始了,先生带头举杯,秦川一声“耶!”,宣布:先生猜黄绮珊胜出,安导和小谢猜林志炫胜出。从八点开始直播,大家碰了无数次杯,干过无数回酒,其结果大跌眼镜:“羽泉组合”从背后杀出来,林志炫的歌迷——安秋美女和小谢,满含泪水的喊:不公平!太不公平!秦川嚷道:美女们,哭什么?哪来那么多泪!瞧先生的笑容里写着——黄绮珊——虽败犹荣……哈哈,干杯。
这是我们河西之旅,比较轻松愉快的一个夜晚。
4.jpg
(刘正成先生回到宾馆挥书:诗留万古、斧冠三军)
5.jpg
(刘正成先生榜书“诗留万古、斧冠三军”)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了朋友

4月13日上午,在酒泉大酒店的三楼会议室里,先生续写了嘉峪关城下未书的“诗留万古”“斧冠三军”对联。如此:“关河梦断”,“诗留万古、斧冠三军”,与苍凉悲壮,的嘉峪关浑然一体地形成交相辉映,荡气回肠的边城意境。胡杨说:先生不介意的话,我们先期预约,这三幅力作将属于嘉峪关,假如说有人来争,我们会坚决竞拍。我们嘉峪关正在如火如荼的搞文化建设,先生此次来嘉峪关真是天赐良机。随后,先生又为酒泉电视台和嘉峪关文化馆分别题写了招牌。至此,我们圆满的结束了敦煌、瓜州、酒泉、嘉峪关采风之行,下一站将去张掖。
午饭后,在农家生态园,秦川,安秋导演,胡杨馆长及夫人和众多的朋友们为我们送行,那正是:
天山惊愕问祁连,
谁道杨柳羌笛怨;
阳关古道八千里,
一路春风胜故园。
秦川和安秋导演、秦晋三人因台里有事走不了,只派摄像师伊斯迈尔带着摄像器材与我们一路同行。我们离开酒泉,沿连霍(大连到新疆霍尔果斯)高速,经高台、临泽,下午五点刚过,我们与半路迎接先生的韩红伟(带张掖电视台的朋友)汇合与黑水河畔,然后径直去黑水国遗址。这次到张掖(甘州)的任务,一是重游“黑水国”,二是去“大佛寺”参观写经。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法在线 于 2013-6-9 15:50 编辑

重游黑水国再进大佛寺

甘州,即今天的张掖。 据史料记载,甘州已有5000年的历史。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北凉沮渠蒙逊建郡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为甘州。甘州——南望祁连北指龙首,两山之中的甘州凭借祁连山雪水:沃野千里,清泉潺潺,是河西走廊为数不多的绿洲宝地,素有“金张掖”之称。
“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市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月氏(读:肉支)国。“黑水国”遗址,先生两年前来过,因这里出土过大批汉简,先生上次是为增补《书艺概论》后十章而来。今天旧地重游,先生仍然兴致勃勃,津津乐道。虽然眼前的“黑水国”只剩下残垣断壁,破砖瓦砾&not;。只要你用心,你就会透过被沙海淹没了的古国遗址,看见街上车水马龙的身影,听见推车挑担的市井声,还有时起时落的犬吠鸡鸣。试想,当年祥和宁静的黑水河畔,在逝去的岁月里,曾经:几度“月氏”聚牧,牛羊如云;几度汉匈争霸,尸横遍野。而今只留给我们不羁的遐思遥想,这就是历史上演的一幕幕戏剧,需要我们来静心竭力的细细品味。先生,一遍又一遍行走在繁荣与衰败的历史中,他在阅读上下数千年祖先创造的文明。
夕阳西下,摄像机的镜头里——“黑水国”的废墟上透过逆光,显现出先生渐渐远去的背影…….。
6.jpg
(刘正成先生在黑水国遗址)

到达酒店时分,已是华灯初上。饭后,把次日的采风计划从新调整,把全天的时间安排好,早早休息了。每个人都喊着累。
4月14日。吃过早饭,我们如约到了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即公元1098年,已经900多年了。大佛寺也几度更名,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民间俗称“卧佛寺”、或“大佛寺”。进得大佛寺,走近大佛殿,门口的圆柱上左右挂着先生十三年前书写的对联:

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

大佛寺文物所的领导接待了我们,在参观完大佛殿后,破例为先生展示了确认为国宝级的金书《大般若经》,以及唐咸亨元年以来的各种经文七千余卷。看完大佛寺的藏经,先生说:这次出行看到唐以来抄本写经后,发现每个时代的写经风格既相联系,又有不同,因此我对写经体书风的演变有了新的认识,从历代写经风格的变化可以看到,各个时期书法风格演变的变化过程,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重视。最后,应大佛寺之邀,先生又题写了《张掖大佛寺》、《宝觉宏仁》匾牌。
下午,伊斯梅尔完成张掖的拍摄,和司机回酒泉了。先生休息到四点多,接受了张掖电视台的采访。张掖之行,简单明了,没费多少时间。先生谢绝了朋友王红伟的盛情挽留。李骉晚饭时分从火车站,买了次日上午九点十分张掖至兰州的卧铺票。
4月15日。早上午九点,韩红伟夫妇开车送我们上车。火车徐徐开动了,随着一声鸣笛,我们才感到整个“陇上鸿泥”第三单元——河西之旅终于圆满顺利结束。一路途经山丹、武威,金昌、古浪、乌鞘岭、天祝、永登,于下午五点到达兰州。当晚,下榻于兰州阳光大酒店。先生的老朋友何林为我们慰劳洗尘。我们借酒开怀畅饮,大家述说着河西走廊的风光人情,回味着先生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豪迈,体会和感受了历史、自然、山川带给艺术创作的灵感和使命。第二日,李骉、侯勇、小谢将要回京,孙同德和女儿去济南,我要陪先生去上海,参加日本已故书坛泰斗——青山杉雨先生的收藏与书法作品展——《汉韵和风》。于是大家共同举杯,共祝各位一路顺利。
河西之旅采风现场创作作品为:
《心经》大楷四条屏
《关河梦断》榜书大草五屏
《陆游诉衷情》草书轴
《左宗棠诗留斧冠》榜书巨联
《林则徐塞外杂咏》草书轴
《癸巳春步林则徐凉州四章韵》大草丈二屏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取道上海太湖小憩

4月16日早上九点,吃过早饭,孙同德乘坐的飞机正好与我们的起飞时间差不多,我们四人同路同车到机场挥手告别。上午十一点四十分飞机正点起飞。在飞机上吃过午餐,我睡着了。先生叫醒我时,已经落地与虹桥机场。走出到达厅,看见,先我们前一小时到达的我太太黄芳与苏州赶来的李总在出口等待我们。一小时后,我们到达苏州,下榻太湖边上的东山宾馆。刚从大西北回来,住在烟波浩渺的太湖边,用心旷神怡来形容已是没有丝毫的意义了。

在苏州呆了三天。19日早上,先生休息没去打扰。早饭后,李总把我们带进不远的“启园”,他回宾馆陪伴先生喝茶去了。我和太太在启园里随意乱逛。这也是典型的园林建筑,有清池荷花,小桥假山,回廊亭榭,靠北的庭院一式三进,第一道院落,堂屋雕梁画栋,朱漆红门。所有木料全是清一色红木,所有砖石,非雕即磨,院子走道菱形青石板铺就。从堂屋两侧是围栏回廊,另一边的回廊又有偏门,进去又是什么样子?门上牌子告示“里面维修施工游人免进”,堂屋也锁着,我们只在院子里看看,猜想二进,三进院又是如何的富丽堂皇?只能想象。从左侧绕过去,是一片竹林,朝前再走指示牌上写着“梅园”。可是走进去,觅遍左右不见一朵“梅”,倒是四周盛开着多姿多艳的山茶花。穿过梅园,走过石拱桥,又是一曲溜拐弯的回廊,沿着回廊走到尽头,见一开阔地,,南边矗立一座牌坊,牌坊南北是两米见宽的笔直通道。北面直接通往我们去过的“三进院”,南面是一直伸向太湖的码头。走近一看牌坊石刻“御道”二字,原来这是一条皇帝从码头下来走的通道。据说这是当年苏州富豪启氏为六下江南的乾隆爷专门建造的御园。我们从左边进去从右边绕回去,周围同样亭榭楼阁,回廊花木,我感觉没多少兴趣。我喊太太回去,担心先生找我。可是她要拍照,我们边走边拍,走出启园大门,没看到皇上乾隆爷的半个字,唯独大门石碑上有启功的题书“启园”。

先生这次到苏州名为“休息”,实为让我带夫人游览苏州。在苏州一共呆了两天,先生除了会客,其余时间都陪着我们绕太湖游览、拍照、根本就没有好好休息。

19日上午,我们离开苏州,下午要参加《汉韵和风》开幕式,先生为让我们在上海一览外滩风光,提前叫李骉预定了,位于苏州河口距黄浦大桥咫尺之遥的上海大酒店的特景房(窗临黄浦江,视野开阔清析,房价比其他的房间高处三分之一)。我们上午十一点到上海大酒店,中午就在酒店餐厅吃过午饭,两点前赶到上海博物馆《汉韵和风》开幕式现场。开幕式就在博物馆一楼大厅,人很。,更多的是青山杉雨生前的同道、学生和友人。据翻译介绍,这次日本来了五百多人。先生一进场,有人立即认出来,一会儿维了一大圈,握手、照相……我被挤出来,几乎没拍到比较像样的一张照片。由于离开幕式尚有一些时间,几个主事日方工作人员,带先生提前进入展厅。展厅保安把门很严,我们是特许进入的。展厅不算很大,展出的都是青山杉雨生前收藏的部分清中晚期到民国的中国书、画藏品和他的部分遗作。日本书法家的汉语都说得不错,没有翻译,他们给先生讲解和交流很流畅。

大约一刻钟后,通知开幕式即将开始。在下楼的时候,先生遇见青山杉雨的儿子,他同先生握手致谢,并合影留念。在开幕式现场先生又遇见朱关田和周志高先生,好久不见,互致安好,很是热情。开幕式结束,刘老师看望了坐在轮椅中的青山杉雨的遗孀(先生和张铁林去过他们家),她想起来了:你是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她握住先生的手,还邀请先生下次去日本与张铁林来一起来,她非常想听张铁林唱的京剧。其实先生了解夫人的要求,之前发来邀请函,其中就有张铁林,但张先生走不开,先生按照日方要求在上海京剧院早就安排到时演出。老妇人了解后非常感激,同先生握手拍照留念,以期待于日本再见。从展览会场出来,我们走进博物馆书店,逛着逛着,我忽然发现书架上摆放着《中国书法全集》,我好奇的拿相机拍照,营业员问我是否想要?我顺势了解全集的销售情况和读者的反映,营业员告诉我:《中国书法全集》销路还好,就是不全,很多热销卷本早就断档,新近到的“南北朝隋唐写经”由于是彩板,也销路很好;销售对象大多是从事书法的人,还有老师,也有企业老板等等。(回京后,我们立即决定再版断档卷本,全部采用彩板,此处不再赘述)。在上海的一天又匆匆过去了。

回到宾馆,临窗眺望——灯火辉煌的外滩尽收眼底:楼下苏州河游轮缓缓而过,黄埔江大桥车水马伦,交织如梭;远处的电视塔矗立在拥挤的楼林间——鹤立鸡群;周围各式建筑彩灯高悬霓虹闪烁——象一座变色的水晶宫;夹在中间的黄浦江船来船往,不时的传来几声汽笛,——勾起人,出发和到达时的激动。啊!外滩,你是上海的心脏吗?世人说你是东方明珠,而我说你是过客眼中的梦。

4月20日,原计划我们登电视塔,岂料天不作美,下起了雨。我们只好打车去南京路陪夫人想买几件衣服。南京路比想象的失望,所有商场与西安南大街毫无两样,据太太感言:这里的东西除了贵再体现不出什么好来。于是东看看,西逛逛啥也没有买到。正好先生打电话叫我们回去。原来中波轮船公司孙敏总经理来看望先生,并在上海大酒店观光厅宴请我们。难得孙总一片盛情,只是室外烟雨霏霏,云雾蒙蒙。下午我们应邀去童英强先生家做客,雨一直下着,潮湿阴冷的梅雨天气使先生咳嗽起来,我太太也冷得穿起我的夹克衫,还不觉暖和。童先生很客气,带我们参观所藏物件,大多是奇石和家具,最后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美术馆(尚在装修之中)。六点半我们在童先生家吃的馄饨,身子稍有暖和。童先生、李总、还有郭阳夫妇(先生北京邻居家的孩子,现在上海京剧院工作)。我们办完登记手续,进入候机楼,听见广播通知,我们所乘航班延误。这一延误,让我们从八点一直等到十点四十分才登机。我们到达北京,已是4月21日凌晨。先生病了,一连多日咳嗽不止。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5: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陇上鸿泥”采风第一单元(补充)(总第四部分)


重游平凉、泾川

行走路线:北京——兰州——定西——会宁——静宁——隆德——平凉——泾川——西安——北京

结束河西之旅后,先生回到北京,在家呆了一周时间。这期间不仅感冒咳嗽不止,而且还于4月27日在松竹草堂召开:《中国书法在线》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付淑群基金会给曹宝鳞颁发学术贡献奖;并组织李学勤先生《清华简与古代中国》讲座和曹宝麟演讲《志在破案——谈谈我的碑帖考证》体会。28日,休整准备二次陇东之行。本来陇东采风我们去年冬天已经结束,因当时酒泉电视台没有参加,我们自行拍摄的资料,与他们“陇上行吟”的要求不同,所以要求重新再去。正好先生上次去,时间仓促,好几个地方都没去成,而且还答应给平凉书法界讲课。这就有了“平凉”、“泾川”二度游。

4月29日出发前,先生因手头事务稍稍耽误,加上放假出行车辆拥塞,我和先生、小谢乘坐的车刚刚赶到机场,已经停办登机手续了,在我们再三解释下,才勉强通过。而侯勇、黄芳乘坐的车,却阻在半路,等他们到达,飞机已经关闭了机舱。无奈,他们只得改签到下午五点多的航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19 12:08 , Processed in 0.1631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