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侯勇

刘正成:甘肃古代文明与书法 (陇上鸿泥——刘正成书法作品展“学术报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幻灯片23.jpg
2132133453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幻灯片25.jpg
幻灯片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幻灯片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3、秦公大墓与西周青铜器铭文

    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南伏羲儒家文化区域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在这里发生,就是礼县秦公大墓与西周的青铜器,这是秦代文明在西汉水上游的发祥地。秦代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的国家虽然发展了两千多年了,我们历来三、四十个州、省的行政区划,以及实行两千年而至今的中央任命地方官的体制,实际上也是秦代给我们建立起来的。秦代的文明就发源于甘肃陇南礼县的西汉水地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地方盗墓成风,疯抢秦公大墓器物,大量西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被挖走了。我去看那个遗址的时候,那上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考古探方。
    西汉水从天水南边盐官镇往西流,然后向东南,一直流到成县,然后向南进入嘉陵江。西汉水是秦代文明的发源地,秦代的民族是怎么来的?商代灭亡的时候,山东地区的东夷人迁到这个地区来为周王养马。西汉水狭长的河谷平原水草丰茂,盐官镇又产盐,方国就建立起来了。秦人在这里养了许多优良的战马提供给周王,周王封其为秦公。从民间回收在上海博物馆的《秦公鼎》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秦公簋》,其制作精美和铭文规整,比同时期中原地区的西周青铜器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其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度。正因为东夷民族有重新恢复中原的大志,所以最后统一了中国。
昨天有朋友在兰州请我吃饭,装水煮鱼的大陶盆上有描有鱼形花纹,我一看笑起来了,我说画这个彩陶比大地湾的差远了,大地湾的人画的鱼纹真好。这是《秦公鼎》上的铭文是西周时期的。秦代文明在礼县一代发生的,慢慢往东移,移到天水,移到宝鸡,最后进入咸阳,再出函谷关,统一了六国,这个文明就是从西汉水发源的。礼县新建了一个征漂完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里面的展品丰富,陈列讲究,可惜平时大门关闭,想来是这里没有什么旅游业没有人来看的缘故。如今的礼县是农业县,没有矿藏资源,但文化的矿藏可丰富了,它有侍于我们进一步地开发。

345224432124.jpg
幻灯片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435533434543.jpg
2131244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111
幻灯片34.jpg
45335434354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11
3244232424423243.jpg
5y63455235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幻灯片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4、祁山堡武侯祠与《出师表》

    在礼县还有一个重要的跟儒家文化有关的就是祁山堡。从天水到礼县县城还有十公里的祁山南麓,有一个几十丈高们突兀孤耸的小山头,那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兵营。以前我读《三国演义》,想当然以为祁山是在汉中一带,其实不是。中国的古入蜀道恰恰在甘肃,而不在汉中。
汉唐时代中原与蜀地的交通要道,都是出宝鸡后再西行经过天水、礼县、西和、武都、成县,然后南行进入四川的广元。前面提到的杜甫《秦州杂诗》“但见王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中所谓“鸟道”,便是这条入蜀之道,也应是李白从甘肃入蜀为之叹息而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指。诸葛亮出兵北伐,所谓“六出祁山”其实是两次走祁山,占领祁山堡这个地方屯兵,再北取天水,以关陇为基地西进中原。祁山堡上有一个武侯祠,武侯祠门口刻着岳飞书的前后《出师表》石碑。成都刘咸荣有一联曰“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这是从诸葛亮到岳飞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塑造的国家观念的结晶。这种不惜牺牲穷极心力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就是诸葛亮的价值观,也是杜甫的价值观,也是苏东坡的价值观,也是岳飞的价值观。这些历史地理文物诗文所负载的正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

幻灯片35.jpg
幻灯片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3: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5、四大汉简之甘谷简

    中国有“四大汉简”,这四大汉简都在甘肃。汉简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我们在秦到以前的一千八百年的时间,即东汉末年以后,后人看不见汉和汉以前的墨书文字,也就是说不知道汉朝人怎么写字的。研习书法只能在《礼器碑》、《曹全碑》这些东汉末年的汉碑铭石书上临摹汉代人写字。直到一百年前,在甘肃发现了汉代长城烽燧地下发现墨书汉简后,才看到汉代人的墨书文字的。从战国晚期到东汉末年有五百年的“隶变”时期,篆书怎么样变成东汉末年铭石书的隶书?这五百年人是怎么写字的,书体是怎么演变的?都是问号。最近一百年才发现,由“四大汉简”为代表的汉代文字与书法中,第一个要讲的就是甘谷汉简。
    甘谷汉简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在天水甘谷县出土,共有二十三枚,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7)宗正府卿刘柜关於宗室事务上书给皇帝的奏章,经批准后转发给各州郡的官方文书。
甘谷汉简是东汉晚期的,又因其是官方文书,故非常精美,有别于居延汉简的篆书意味,有别于敦煌汉简草书的率意,更有别于武威汉简的纯章草,因为武威汉简更早,是西汉早期的。甘谷汉简虽然数量不大,其意义就在于规范的八分书,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山东曲阜的十几个汉碑,水平毫不逊色。甘谷简是墨写东汉隶书的典型范本,与其晚10年的《史晨碑》(169)相似,极像晚其5年的《孔宙碑》(164)。这足以说明,东汉碑刻隶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墨写隶书是一致的。它代表一个时代的书法水平。
35435435435.jpg
8687687678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19 12:53 , Processed in 0.1600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