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36|回复: 1

徐寒谈中国书画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3 1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5/30 11:04pm 第 5 次编辑]

                    徐寒谈中国书画市场
   
     辛巳岁末,曾客访徐寓,适听徐寒先生就中国书画市场问题与部分收藏家、画商和部分学生的一番谈话,获益良多。现据谈话录音整理成文,并经徐寒先生审阅同意,现登载于后,以飨读者。
   
    徐寒,著名学者,经济学家。著有《城市经济学》、《东西方劳动关系比较》、《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与祖国的文明共命运》等15部著作;主编有《城市经济学辞典》、《中华百家姓》(全四卷)、《全唐文精编》(全四卷)、《中华私家藏书》(全40卷)、《四库全书精编》(60卷)、《中国酒文化通典》(6卷)、《中国丑史》(10卷)等30余部。此外还出版有《竹下艺语》、《世纪伟人书法赏析》、《徐寒书法作品集》等著作。

    当前,书画的市场化走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加速了书画艺术的市场化商品化。现在,各种艺术品的收藏热空前高涨,一个接一个的艺术品拍卖会火爆各地;五花八门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和行为,搅得人眼花缭乱。一方面,书画家的劳动要在市场中得到价值体现,或者说要通过市场以获得生存和艺术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艺术市场化程度和条件远不成熟,许多书画家也可能往往对之漠然,或不熟悉。当书画艺术品进入市场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众多买者与卖者的决策),也就往往搞得人意慌乱,不知所措。于是,对于当前在书画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艺术价值的误读与背离、审美标准的畸变与错位,致使雅俗难分,真伪不辨。如果我们仅仅归于诸如人心不古之类的道德说教则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济于事。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说得通俗一点,资本总是长眼睛的,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拉都拉不住。因此,在艺术与商品、投资与收益、机会与代价,在这“资本说了算”的年代,大家都得花费心思,算尽利弊得失。
   
    艺术家的劳动,创造出艺术品,一旦进入了市场,就成为了商品,或者说是艺术商品。是商品就有一个交换和货币的体现形态问题。除非我就是不卖,放在家里,怎么说也行,说它价值连城也可以,但它的价值却难以得到社会承认,并没有得到或者说没有完全得到价值体现。艺术原来是无价的,自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走向市场后,市场反过来则用价格来衡量艺术。在商品社会,市场(主要是通过交换)无疑成为实现和体现艺术品价值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当然,艺术品应当是一种特殊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其价值,即凝结在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也不同于一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常常还包含有“天才”、“天赋”性的创造所体现的艺术水准。艺术品价值的因素也就很多,包括艺术水平、作者名望地位、存世数量、保存现状、市场需求、横向比较、专家评价等等。可见,要完全认识艺术商品的价值就要复杂得多,甚至有一个被发现和认识、重新发现和认识、逐渐发现和认识的过程。因此,这就决定了艺术品的收藏也就必然带有一种历险的生涯,常常带有明显地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反映在市场上,价格和价值背离,价格波动就会是经常出现的了。
   
    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中国书画市场上,确实存在着懂艺术人的常常缺少钱,买字画的人又多不懂艺术;买字画的人也多是用来送礼,或附庸风雅等状况。一方面,不少书画家的艺术作品,甚至是很具艺术水准的艺术作品,低于其价值的货币表现,甚至根本上难以得到价值的货币体现。“笔下明珠无人买”呀,只得“闲抛闲掷野藤中”;另一方面,大量的劣书、俗书、伪作充斥市场。有的书画作品,可能还称不上什么“艺术”,却被人炒得很高。如果谋上一个“官”,谋上某个“位”,其书画的价位也可以上去了。现在,在书画市场上,就流行着“排名次论”,其结果,也就必然出现“废纸论”。这个“名次”,大致是指书画价格的高低,不是根据艺术水准,而是主要依“官”、依“位”而定。当然,如果你的“官”、“位”是凭本事、靠作品,众望所归,也还说得过去。问题是,现在我们的官吏体制和人事制度具有严重的缺陷性,甚至大量腐败因素的困扰,加上谋“官”争“位”,不是为了多做事,而是为了“谋利”。这个“官”、“位”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因此,要“官”、要“位”、要“著名”,就要靠“活动”、要有“机遇”,于是就把精力用于拉关系,做“活动”上。比如,时下也有一些名人,本身就是二十年“书法热”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又成为这二十年书法发展最大的否定者、反对者,往往以“主旋律”为幌子,以“正统”自居,唯我自大,唯我独尊,否定其它流派,排斥异己,以我划线,以势压人,以势欺人,这些却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扼杀了书法艺术的创造。
   
    这些现象的存在和泛滥,确实影响了当前书画市场上艺术价值和艺术观念的混乱,影响了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难怪南京的林鹏逸先生、陈传席先生要反复告诫大家对当代的书画作品“千万不要上当”。当然,他们所谓的“废纸论”,有其情绪化的成分,但必须承认它的提出无疑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市场又是很无情的,价格虽有波动,但价格规律总要发挥作用,使价值回归的。你不妨看看,当年京城书画行里多少抢手货不正是渐渐被冷落在如今的行货堆中了吗?价格狂降不说,有些甚至成为不折不扣的“废纸”。因此,是劣书、俗书、伪作,无论炒的有多高,价格泡沫总要破灭的。所以,劝诸君千万慎“追高”,一旦套牢,到时逃都逃不脱。在股市中就有一条经验,慎买“高价股”。因为价已被炒高,就几乎没什么升值空间了。高手都是在低价股中善于发现“潜力股”,寻找“黑马股”。有潜力而价低,投资风险就低,还有无穷的增值空间和想象空间。我们不妨去多寻找和发现象陈子庄、黄秋园,更远的如石涛、徐文长这些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认可或当时默默无闻,无名无气、一生落魄,历经磨难,但确是有成就、有才华、有学问的艺术家。此一时彼一时,时间之于艺术家实在是残酷得很,对于书画收藏来说也是风险大得很,当各自思量。
   
    我们说,艺术收藏是一种文化,也应是一种乐趣。文化的收藏是历史,投资的收藏是产业,但两种收藏又往往不可分。艺术价值的误读与错位,审美标准的畸变与错位,反映到书画市场上必然产生混乱,容易误导艺术的创作,也容易引导艺术作品的“媚俗”、“趋同”、“仿伪风”等等,使艺术失去最可贵的东西,即艺术的“真”、鲜明的个性表现、潇洒的自由精神、空灵的艺术趣味、高蹈的人生意识和人格精神。所以,对于书画家也好,还是书画爱好者、收藏者也好,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具有历史眼光,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提高书画的“鉴真”和“藏识”能力。这个“真”,不仅是“真假”的“真”,还有一个“真好”、“真值得”的真,更包括艺术所追求的“本真”。这个“识”,是指对艺术作品的“见识”、“理解”、“认识”,也包括“艺术观念”、“艺术态度”等等。要有其“识”与“真”,就应当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爱好,进而去研究去学习。应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此言与书画艺术的学习、创作与收藏之道是相通的。唯此,才能借你一双“慧眼”,把这书画界的“烦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发表于 2003-5-14 16: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寒谈中国书画市场

       学者谈书画,别有启发;
      
       经济学家看市场,叫人多思。

             希望这样的帖子能多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7:25 , Processed in 0.1514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