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00|回复: 94

刘正成绍兴访碑讲学记(拜会沈定庵、朱关田、鲍贤伦、马桠桢,观谢无量手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4 1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绍兴访碑讲学记

绍兴访碑讲学、拜会沈定庵
杭州晤朱关田、鲍贤伦、马桠桢,观谢无量手札

文/侯勇




_DSC0155.jpg



今年,由刘正成老师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张旭怀素卷》即将出炉,刘正成老师在写《张旭怀素评传》过程中,有提到贺知章的部分,意外发现贺知章存世作品除了《孝经》墨迹外,还有一件楷书作品摩崖刻石《龙瑞宫记》,据相关资料记载,这件楷书摩崖刻石就在绍兴,而朱关田先生曾经说看到过拓本,但是他并没有见到原石,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巧的是,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张炎兴先生曾经就这件《龙瑞宫记》写过一篇文章,于是,刘正成老师决定只身前往绍兴,要去亲眼一睹这件楷书摩崖的真容。此次行程计划是:27日晚七点半,在兰亭艺术学院开讲《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28日上午,禹陵宛委山访碑《龙瑞宫记》,下午拜访沈定庵先生。29日,晤朱关田、鲍贤伦,30日,晤马世晓先生夫人马桠桢女士。返京。

一、5月27日 兰亭学院讲学《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讲座全文另发)


5月27日,刘正成老师一行从北京出发,前往绍兴。下午两点抵达杭州,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先生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并送我们到绍兴咸亨住下。晚上七点半,应兰亭艺术学院副院长沈伟先生邀请,开讲《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全校师生参加了听课,同时,刘正成先生向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现场捐赠《书法艺术概论》十册。讲座完毕后,在沈伟院长及全校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兰亭学院书法专业毕业汇报展,并近然题词:群贤毕至,梦笔生花。并跋:甲午来绍兴观贺知章摩崖,因在兰亭书法学院讲演后拜观毕业展。随后,与学院师生合影。

《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的演讲提纲是在2011年6月22日为中国书法院学员讲课后,在2012年《中国书画》《名师讲坛》栏目刊发表的基础上形成。此次为兰亭学院讲座,主要分为


绪论:绪论十七世纪书法转折点不是清初与傅山一、第一个转点:中、晚明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二、第二个转折点:清代乾、嘉时期碑学书风成为主流;三、第三个转折点:当代破体书风成为主流四个部份。

刘老师提出“近古以来”的概念,他说,
沙孟海先生在24岁的时候写了本书,叫《近三百年书学史》,他就是从晚明开始的,祝允明生于1460年,徐渭生于1521年,明亡于1644年,上延一百年就是四百年书学史了,加上二十世纪一百年,基车上是五百年了。因此我讲的“近古以来书法史”就是五百年书法史。

在讲到中晚明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时提到,1、社会生态的两大变化

民居建筑变化出现了挂轴书法;书画市场。
2、书法创作的两大变化,一是作品幅式的变化;二是创作心理的变化。

二、第二个转折点:清代乾、嘉时期碑学书风成为主流

   碑学兴起的两个原因:其一是晚明和清初大幅挂轴书法作品主流地位确立后,小字刻帖的视觉局限性,导致拓宽艺术取法范围的内在需求;其二是乾嘉时期金石学兴起,对大量汉、魏时期摩崖石刻遗存的发现、整理、研究,从而打开了书法艺术取法的新视野。
碑学理论巅复了晋唐以来独尊二王的帖学价值观。

三、第三个转折点:当代破体书风成为主流

什么叫“破体”?
1、商周甲骨文、战国秦汉简牍、敦煌写经的取法

商周甲骨文、战国秦汉简牍、敦煌写经的取法,改变了各种书体的点画与结体模式:同时,这些书体演变过程中无以计数的第一手资料,也打破了篆、隶、楷、行、草的书体界限。

现代考古学资料对现代书法的影响,形成了当代破体书法的主流形式,也许我们在两百年以后,对这个时代会看得更清楚。

2、现代展览会对视觉审美的凸显

现代展览会,是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才在中国出现的,王一亭他们于1929年2月搞了一个金石书法展,徐悲鸿在1932年到德国、法国搞过书画展览会。
徐渭和晚明六家形成一个新的书法潮流,高堂大轴,淡墨作书,章法变化,这个时代正是我们今天时代书法创作的发韧。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书法创作的基本格局,是由中、晚明书法所塑造的。
如果说中、晚明时代书法作品从手中把玩,转换成堂壁悬挂,那么,现在是把小厅堂悬挂变成展览大厅悬挂,把小厅堂挂一两件作品变成展览大厅挂几十件、几百件作品。
饶宗颐先生曾大声地时我说:“书法不是视觉艺术!”但是,展览会已成为书法审美的主流形式的今天,视觉因素无疑成了书法艺术的第一个审美要素!



二、5月28日上午访碑、与贺知章玩自拍

刘正成老师在其微信中提到,

贺知章乃盛唐草书大家,存世墨迹仅有《孝经》,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今编撰《中国书法全集-张旭怀素卷》,忽见有摩岩楷书《龙瑞宫记》,朱关田先生说是宋刻,但他未寻见。鲍贤伦先生说他见过,就在禹陵完宛山上。于是便有今天的禹陵访碑行。

28日早上九点,由苏晓敏先生驾车,在市委党校与沈伟院长、张炎兴馆长一起,前往宛委山,一睹《龙瑞宫记》的真容。在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张炎兴先生的陪同和讲解下,刘正成老师一行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宛委山,步行前往龙瑞宫,只间绿树丛中,一巨石映入眼前,因其石质迥异,乡间称之为飞来石,石上有贺知章楷书及北宋以来诸多题跋,绍兴市文管所相关资料显示:


绍兴市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1963年3月11日公布)
    贺知章《龙瑞宫记》雕刻在绍兴市东南宛委山南坡的飞来石上,距县城二十五里。从绍兴南门口乘船,顺水往东,迤望仙桥登岸,越小溪,披丛莽,约行二里,即可到达。
    此地山重峰叠,吐纳云雾,潭消溪澈,清流泻注,绿树翠藤,交结掩映,飞来石在半山腰中。古代乡谚云:“晴禹祠,雨龙瑞”,道出此处佳景,须在春雨蒙笼之时,但晴朗天已置人于画图之中了。   
    飞来石形状突兀,其势欲倾,苔渍斑斑,少有锋棱。世传此石从安息飞来,上有索痕三条,故有“飞来石”之称。石高4米,长8.8米,不规则。南面石壁如削,约在唐天宝年间,贺知章欣然书丹,命工雕刻石壁上。
    贺知章,宇季真,会稽永兴(肖山)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卒。他年少时,以文词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开元十年(722年),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文纂》等典籍。后来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工
部侍郎等职。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玄宗降诏,投贺知章为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上表辞官,次年回乡。临走的时候,玄宗赐诗,皇太子和百官在京都长乐坡为他饯行。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冀毛衰”,难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回乡后,舍宅为千秋观,自己做丁道士。
    贺知章平日喜欢饮酒,善谈笑,性格旷达,清淡风流,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杜甫称他为酒八仙中的第一仙。他的好友李白作过一首《对酒忆贺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坐。金黾换酒处,却亿泪沾巾”。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但诗不多,除应制之作以外,都写得洒脱自然,清新可喜。《全唐诗》录存他的诗一卷,共十九首。工书法,尤善草隶,可惜墨迹流传极少。据《宜和书谱》载,北宋末年的时候,还藏有他的草书十二幅,其中二幅《孝经》,二幅《洛神》,一幅《胡桃帖》,二幅《上日》等帖,五幅《千字文》。《康熙鄞县志记载,丰氏万卷楼藏有贺知章的《千字文》,《孝经》和《龙瑞宫记》,后来楼毁,三帖不知所终。现在只在《书道全集》中,还可以见到他写的《孝经》一帖。这样,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就显得非常珍贵了。
    贺知章《龙瑞宫记》雕刻在石壁近中部的高处。题刻高0.76米,宽0.69米,阴刻楷字十二行:
宫记
    秘书监贺知章
    宫自    黄帝建候神馆,  宋尚书孔
    灵产入道奏改怀仙馆,神龙元年再置,
    开元二年  敕叶天师醮,龙现,敕改
    龙瑞宫。管山界至:东秦皇酒瓮射的
    山,西石箦山,南望悔,五笥,香炉峰,
    北禹陵内射的潭、五云溪水府,白鹤山、
    淘砂径、茗坞。宫山鹿迹潭、葑田茭池。
    洞天第十,本名  天帝阳明紫府一真仙
    会处,黄帝藏书,石盖门封  穴,
    禹至开,得书治水,封禹穴。
    文中第一句,“黄帝建侯神馆”(《嘉泰会稽志》作“栖神馆”),纯属传说,不足为信。
    下一句“宋尚书孔灵产入道,奏改怀仙馆”,那应该是真的。孔灵产是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1年)的晋安太守,精笃道学,颇有隐遁之志,曾于禹井山立馆。齐高帝时(479—482年)辅政,擢为光禄大夫。
    再下一句讲的叶天师,大概指的是叶法善。此人字道元,唐代括苍(浙江临海)人,世为道士,善于符术。高宗李治和中宗李显,时时召他入禁内。睿宗李旦时,拜为鸿胪卿,封越国公。开元年间卒,相传享年一百另七。文中说开元二年(714年)皇帝命他设醮祭神,可见这年他还没有死。当然,所谓神龙显现,那是道家虚弄出来的,不过,“龙瑞宫”的名称由此而来,那是没有问题的。以下内容为龙瑞宫的界止。
    《龙瑞宫记》结宇疏密匀称,端庄中寓俊秀,雄浑间透姿媚,与贺知章的另一杰作《孝经》的风格一致,说明不是伪作。至于写作的年代,宫记中没有写明。既然是开元二年“敕叶天师醮,“龙现”,因而改宫名,又据《唐书》载,贺知章于“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那么撰写题记当在归里之后。记录《龙瑞宫记》时代最早的,大约要推北宋中期钱公辅的《禹穴诗》:“洞府闲来何寂寞,龙髯(音然,两颊上的长须)垂处认盘叁。近岩更剖知章字,漫识寄纵意自甘。”其后,南宋《嘉泰会稽志》和陈思《宝刻丛编》,都有记载。
    飞来石上,“除了《龙瑞宫记》之外,还有宋代以来的摩崖题记二十多处,可惜漫漶不清。

刘正成老师微信称此访碑之行为“大有益行也!全文如下:

与贺知章玩自拍。贺知章乃盛唐草书大家,存世墨迹仅有《孝经》,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今编撰《中国书法全集-张旭怀素卷》,忽见有摩岩楷书《龙瑞宫记》,朱关田先生说是宋刻,但他未寻见。鲍贤伦先生说他见过,就在禹陵完宛山上。于是便有今天的禹陵访碑行。此摩岩四围皆有北宋人题跋皆在,应是唐刻无疑。访碑同行者有沈伟、张炎兴、苏晓敏、侯勇等。大有益之行也!

访碑结束,回市区,在兰亭书会倪七一秘书长的盛情邀请下,参观了兰亭书法活动中心。


三、5月28日下午拜会沈定庵先生,聊徐文长观徐生翁巨幅画作。

下午三点,由北居洪忠良先生接洽,刘正成老师一行与兰亭书会倪七一、兰亭学院苏晓敏前往沈老府第,拜会沈定庵先生。
北居洪忠良先生称,沈老执意要下楼来接我们,在我们的劝说下,沈老在家等候,并在结束拜访返杭时,沈老执意将我们送下楼,并亲眼见我们上车,想来,87岁高龄的沈老,真是令我们后生晚辈们汗颜一把。

沈老的方言确实有点难点,我隐约听见四个字”先生坟头“四个字,知道是讲他发现徐渭墓的故事,他说,徐渭墓碑原来刻的是”有明一代才人文长徐先生之墓“,现在的碑文是”明徐文长先和墓“,并说原来的碑文”有明一代才人文长徐先生之墓“出于袁宏道之手。并提起在上世纪90年代,由时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的刘正成先生倡仪,由刘正成(40件)、朱关田(30件)、沈定庵(30件)共同捐赠书法百幅给绍兴县文保所,作为修复徐渭墓的故事。

沈先生还提到他现在还在做一个巨大的工程,那就是在有生之年,编撰《徐生翁全集》,其时,他已经八十七岁了,我们饶有兴趣的问他,你都87岁了,又没有助手,你哪来的精力啊,他说,我老婆,儿子,女儿都是我的助手!他给我们讲徐生翁的故事,他说当年徐先生不收弟子,在友人的撮合下,徐先生收他为入室弟子,徐先生曾经送给他父亲的作品,在收他为弟子的时候,说要把这几件作品收回去,重新换新的,他没答应,因为父亲已不在人世,这见作品能见证徐生公翁与其父的友谊。沈老说,徐生翁先生不仅书画首屈一指,他的画和印及诗文也是一绝,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后,把《徐生翁全集》编出来。并出示一幅八尺大画给我们看。刘正成老师微信如下:

与沈定庵先生聊徐文长和徐生翁。沈先生给我讲“先生墳头”故事已是第二回了,讲徐生翁以新画新书换他的旧书旧画故事也是第二回了!今天出示一张徐生翁大画却是第一回!此画乃八尺整幅,墨气郁勃,松柏奇崛,令人惊异!沈翁今年初曾寄赠新著《定庵随笔》命我作序,我赴英伦而忘怀,今日幸好陪罪。又来一个自拍,高兴!与首任兰亭书会会长沈翁相约,来一次民间的兰亭雅集玩一玩!哈!

5月29日上午 晤朱关田、鲍贤伦,

28日晚,兰亭书会倪七一先生送我们回杭州,赵金勇先生为我们接风,29日中午,在赵雁娇君先生的陪同下晤朱关田、鲍贤伦,刘正成老师首先预祝鲍贤伦先生6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圆满成功,并一起讨论相关展览的事宜。刘正成老师饶有趣味的与朱关田先生研讨生活助手的事情。

5月29日下午  观民间藏家所藏谢无量手札
刘正成老师在其微信中用了一个词:令人耳目一新的谢无量。足见刘正成老师对于此批手札的评价之高。在方爱龙的联系下,一浙江藏家拿出数十张谢无量手札与我们欣赏,其中,有谢无量临十七帖,有谢无量写剧本,写文章,写信的原稿。从中,我们看到谢无量临帖的影子,以及他写的居本,文稿,让我第一次发现,谢无量给友人所写的手札也是需要经过滕录的。刘正成老师微信原文如下:

令人耳目一新的谢无量!四十多年前,我老师李灏给我讲书法说:“我们四川谢无量写帖,但写得朴;张大千写碑,但写得秀。”我也晚、知也晩,无缘见大师。后来,见到曾与谢无量先生在重庆办过展览的吴丈蜀老,他说谢无量不临帖!这种说法好像李行百先生也说过。现在眼前就有三张谢无量临帖的手迹!谢无量不仅写过中国文学史,还写剧本,眼前就有他写川剧卓文君的手稿!更有奇者,我自号“泥龟梦蝶堂主”,无量先生戏文中借司马相如之口曰:“自甘愿曳尾泥间!”真真令某会心一笑!谢无量还为四川省博物馆写备展文章,论书法论及简牍书,又及于埃及、巴比伦象形文字,亦获灵犀相通之大喜!又见一与马一浮唱和之函,更有一印,当然非马公所刻,但是难得一见之物!杭州之行,爱龙君举荐一慧眼藏家徐相忠先生,其人花巨资收此一堆文字“垃圾”,化腐朽为神奇,让我辈大开眼界也![呲牙]

晚上,在山居陈建东先生的安排下,与徐清、方爱龙在金镛先生所建云间书舍聚餐。

30日 看望马世晓先生夫人马桠桢女士

刘正成老师说,马世晓先生去世,因为事务繁忙,没有前往吊唁,所以,借到杭州的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小马老师。在方爱龙的安排下,29日上午,我们前往浙大华家池校区,看望小马老师。并约定今年十月,参加马世晓先生骨灰下葬仪式。

30日下午,回京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5月27日 兰亭学院讲学《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讲座全文另发)
_DSC0006.jpg


5月27日,刘正成老师一行从北京出发,前往绍兴。下午两点抵达杭州,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先生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并送我们到绍兴咸亨住下。晚上七点半,应兰亭艺术学院副院长沈伟先生邀请,开讲《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全校师生参加了听课,同时,刘正成先生向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现场捐赠《书法艺术概论》十册。讲座完毕后,在沈伟院长及全校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兰亭学院书法专业毕业汇报展,并近然题词:群贤毕至,梦笔生花。并跋:甲午来绍兴观贺知章摩崖,因在兰亭书法学院讲演后拜观毕业展。随后,与学院师生合影。

《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的演讲提纲是在2011年6月22日为中国书法院学员讲课后,在2012年《中国书画》《名师讲坛》栏目刊发表的基础上形成。此次为兰亭学院讲座,主要分为


绪论:绪论十七世纪书法转折点不是清初与傅山一、第一个转点:中、晚明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二、第二个转折点:清代乾、嘉时期碑学书风成为主流;三、第三个转折点:当代破体书风成为主流四个部份。

刘老师提出“近古以来”的概念,他说,
沙孟海先生在24岁的时候写了本书,叫《近三百年书学史》,他就是从晚明开始的,祝允明生于1460年,徐渭生于1521年,明亡于1644年,上延一百年就是四百年书学史了,加上二十世纪一百年,基车上是五百年了。因此我讲的“近古以来书法史”就是五百年书法史。

在讲到中晚明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时提到,1、社会生态的两大变化

民居建筑变化出现了挂轴书法;书画市场。
2、书法创作的两大变化,一是作品幅式的变化;二是创作心理的变化。

二、第二个转折点:清代乾、嘉时期碑学书风成为主流

   碑学兴起的两个原因:其一是晚明和清初大幅挂轴书法作品主流地位确立后,小字刻帖的视觉局限性,导致拓宽艺术取法范围的内在需求;其二是乾嘉时期金石学兴起,对大量汉、魏时期摩崖石刻遗存的发现、整理、研究,从而打开了书法艺术取法的新视野。
碑学理论巅复了晋唐以来独尊二王的帖学价值观。

三、第三个转折点:当代破体书风成为主流

什么叫“破体”?
1、商周甲骨文、战国秦汉简牍、敦煌写经的取法

商周甲骨文、战国秦汉简牍、敦煌写经的取法,改变了各种书体的点画与结体模式:同时,这些书体演变过程中无以计数的第一手资料,也打破了篆、隶、楷、行、草的书体界限。

现代考古学资料对现代书法的影响,形成了当代破体书法的主流形式,也许我们在两百年以后,对这个时代会看得更清楚。

2、现代展览会对视觉审美的凸显

现代展览会,是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才在中国出现的,王一亭他们于1929年2月搞了一个金石书法展,徐悲鸿在1932年到德国、法国搞过书画展览会。
徐渭和晚明六家形成一个新的书法潮流,高堂大轴,淡墨作书,章法变化,这个时代正是我们今天时代书法创作的发韧。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书法创作的基本格局,是由中、晚明书法所塑造的。
如果说中、晚明时代书法作品从手中把玩,转换成堂壁悬挂,那么,现在是把小厅堂悬挂变成展览大厅悬挂,把小厅堂挂一两件作品变成展览大厅挂几十件、几百件作品。
饶宗颐先生曾大声地时我说:“书法不是视觉艺术!”但是,展览会已成为书法审美的主流形式的今天,视觉因素无疑成了书法艺术的第一个审美要素!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沈伟哥院长向同学们介绍刘正成老师,并称刘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兰亭学院讲学,非常不容易,对刘正成老师的此次讲学充满期待并表示感谢!
_DSC0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校师生热烈欢迎!
_DSC0004.jpg
_DSC00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老师在讲学中
_DSC00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校师生参加听讲
_DSC00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校师生参加听讲
_DSC00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校师生参加听讲
_DSC00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11
_DSC00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_DSC00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06:44 , Processed in 0.1757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