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4|回复: 2

刘正成:风气之先——魏启后是破体书风的先驱者(纪念魏启后诞辰95周年发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0: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气之先——魏启后是破体书风的先驱者
——在纪念魏启后诞辰95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刘正成
102513szo6a5zoe0ao7d7w.jpg


今天大家坐在这里纪念魏老,济济一堂,纪念魏老,而且是民间组织的,李先生他们夫妇举办了魏启后纪念馆,办这件事,我非常感动。而且在我们前排就坐的,有很多是魏老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共同地纪念魏老,我觉得这件事是做的非常不容易。

你想,魏老生前没有特别耀眼的光环,他没有做过山东省书协主席,也没有做过中国书协主席。那么他在去世以后,差不多有五年时间了,我们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坐在这里来纪念他,可见这个人物他的重要性——在我们当代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性。那么很多比他名声大、地位高的书法家,他们去世以后,就没有受到这种多自发的朋友来纪念他,这一点说明魏老他的地位。

另外,今天这个地方也是文化市场,那么文化市场他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它也是重要的标准。魏老生前他的作品卖的很便宜,去世后就涨价了;而我们今天很多很重要的人物,他生前作品或者在位的时候,他的作品卖的很高,他去世后或者不在位的时候,价格就降下来了,这也反映了民心。特别是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反腐以后,我们书画市场没有礼品市场了,或者礼品市场减少了很大程度了,而我们魏老的书法作品还在看涨,这说明这个人的价值啊。

我们很多人啊,他的作品,现在是卖不动了,李德生先生这个纪念馆接受了这么大量的作品,令我非常吃惊。据说,他一早就候在家里,买五万块钱的作品。当时,魏老的作品很便宜,一两千块钱一张,那么对魏老作品肯定用真金白银去表现他,李德生夫妇首屈一指。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他购置了很多作品,可以说他在是独占鳌头嘛,反映了他对文化的先知先觉。

纪念魏老,他到北京找我,我谈到魏老的时候,我当然是积极配合。纪念主题词呢——风气之先,我觉得四个字代表了我对他的基本看法,魏老的第一个作品集和第二个作品集我都写了序言的。第一个作品集是启功先生写的,我和他写的。第二个作品集呢,就是他去世前不就,他也请了于明诠、燕守谷,和赵绍刚,魏老委托我写这个序。我觉得魏老也很看得起我,我勉强说可以说是知己。陈梗桥先生,我的老朋友,你像李向东先生,他们都跟魏老都很熟,比我更了解了,那么我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一个对魏老并没有社会关系的学者,他对魏老的评价,可能觉得更公正一点。因为我也没在山东,更多的接触。我记得到济南来,发表公开谈话,我是很少很少的;而且除了济南市书协有次活动,我来过一次。

那么我想,我先解释一下风气之先这四个字。那么魏启后先生他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并没有为书坛所重视。那八十年代他能当上中国书协理事,就开始重视他了。那么在之前,他那种书风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的认同,他只是当时他和蒋维崧先生作为山东两个代表,受到我们外界所了解。对他书法的价值认识还要滞后,他本人走在我们这个社会,或者书法的史的前面。

那么我在谈到“风气之先“,他的书法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我认为20世纪末到现在的时期,中国书法史、断代史特征,就是受到简牍甲骨文影响的破体书风。那么魏启后先生,他受到这个现代考古学资料的影响,用这种资料来开拓挖掘米芾,让他的作品既像米芾,又像汉简。我认为他从八十年代开始,走出了书法创新的路子,这个路子在米芾来说,他称为叫出格。
破体书在我们古代是一个贬义词。明清以前,考试它必须规定严格的书体。就是说,你的字,你写楷书答试卷的时候,你要严格按楷书来写。如果你书写卷面的过程中间,有两三笔不是用楷书的笔法,或者用行书、草书的笔法,你的卷子就是废卷。这个卷子考官就不看你的。所以破体在当时是一个贬义词。

那么,受了甲骨文和简牍的影响——甲骨文它是让我们看见篆书的真实的一个书写过程。因为之前,我们就只看了泰山刻石,看了毛公鼎、散氏盘。这石头上、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它都是今天来说叫印刷体,叫铭石书,作铭文的刻石的书。

古来是书分三体——铭石书,行狎书和章程书,书体。那么这种铭石书风,一直影响了两千年的篆书的书写,包括隶书的书写。甲骨文的发现,在篆书的发展过程中间,以真实的书写状态,和汉简,和战国简出土,让我们看到了隶变五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中间,隶书的演变过程。

所以我们今天的时代,就开始和东汉末年的铭石书,和秦始皇长斑属,和毛公鼎散氏盘,这种书写方法,发生了很多变化。就是不是按照正体来书写了,破体了,用新的一种书写方法,改变了书法风气。那么这个风气,这个破体书风,在今天这个社会已经成了主流的书写状态了,而魏启后先生就是这种书风的先驱者。

所以,今天我们觉得他这种写米芾不奇怪了,他把汉简的笔法用到书法中间就不奇怪了。他在八十年代以前,就开始进行创作,进行创新了。在那个时候,我刚刚调进中国书协8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评书法作品,这个像颜、那个像柳,这就是写的好的字了。在这个时代,魏启后先生已经开拓发展。像王遽常、钱君匋他们,很多先生一样,在做一个新的探索,所以我认为他书法的价值在这里。

随着九十年代和21世纪开始以后,魏老的书法不断地成熟起来,不断地完善起来,写的书法像王羲之的状态一样,“末年乃妙”,他的字就越写越好了。所以他是我们当代书法领域里面,一个创新、发展、开拓的先驱者,所以我认为他是风气之先。

另外一方面呢,他也是一个最传统的文人。这个文人在我们古代清代以前,是很普通的。我们当时一个非常普通的标准,叫“以这只表儒者之耻”,就是说我们作一个中国的文人,什么样东西我都要懂。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实际上中西相同的。

我们现在的分科——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化学,这个分科那是在十七世纪以后,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他们开始对各个学科进行分科以后,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潮流。

在我们古代,中国书院制是不分科的。其实在我们西方的学校,比如近年来我常常去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它有个学院叫国王学院、三一学院。我说这个学院,比如牛津大学它有艺术史系,我经常去。

因为剑桥大学有七百年历史,牛津大学有八百年历史。学院在开始建立的时候,它们是不分科的,就是学院。这个学院里头学什么都有,学理科的、工科的、文科的都有。就是他们古代的大学也是不分科的。那么知识分子的结构,和他的知识阅历,都是在各个科里融合的进行的。所以今天它这个体制非常优越。它有艺术史系、文学系,但它有个学院。我到剑桥、牛津学院里面都去过,我到牛津大学圣玛利亚学院吃过午饭。我就餐的时候,有学物理的、有学数学的,有学文学的,什么都有。

我说这个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今天的学科分科,造就了我们艺术和各个文化的行业化。我们书法家呢,就只管写字了。那么这种书法家知识结构,和古代书法家是不一样的。所谓传统型的书法家,我认为就像魏老这样,诗词书画,什么都行。我为什么从八十年代在一起开会就跟他聊天呢,因为他的知识面非常广,阅历非常广。他跟我们聊天,所有话没有一句书面语言,全部经过他历练之后,他对各个知识,他对带着传统特征的文人,这样一个知识结构从事的书法活动,跟我们专门练笔墨结构来造就书法家,那是不一样的。

前几天我在河北美术学院,策划了一个全国的书法教育、教材的研讨会。其中一个教授,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事例,她说我们那个地方出了一个书法家,进入了全国兰亭奖。记者就采访他,书写真好。你练了多少年功夫了?他说我大概练了三四个月时间。三四个月时间练书谱,超强记忆力就把这个字吃熟了,他把每个字记得非常清楚。超强记忆力,然后他把这个字拼成一幅28个字,或者56个字,得到了中国书协的大展的一等奖,包括兰亭奖。

那么我们要问,中国的书法家,从传统苏黄米蔡这样的文人,是不是三四个月会创造的?我认为在中国美术学院四年的学习,就写书法,你的书法史肤浅的。你在美术学院的,我认为你的书法是肤浅的。你在中文系读四年,能成为文学家吗?显然是否定的。这就告诉我们,我认为这样要像魏老这样。魏老的老师呢,是辅仁大学的教授,古典文学的教授,他是有文脉的传承的。我不能做一个公式,认为你读了多少书,你能把字写好,没有这个公式。但是,成功的书法家,他能把字写好,来反证研究它的必要性。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文化,是怎样在我们大脑中间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然后支持你把艺术搞好的。

昨天晚上吃饭,有的朋友说,七十岁八十岁以后,字是不是都是越写越好呢?就发现有的朋友越写越好,有的朋友越写越差。这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朱关田先生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好像是沙孟海先生讲的,叫学以养才。少年时候靠功夫,中年时候靠天才,晚年时候靠学问。我认为像魏老这样有学问的书法家,在不断演变,他在末年的时候越写越好。我们有个生理现象,就是人到了老的时候,记忆最清楚的时候,越到近期的事,昨天的事今天就忘了。童子功,他的脑子是很清楚的。如果我们是半路出家,而远期记忆,字就越写越差了。

那么还有文化的滋养。文化会开拓你不少的诗的意境、诗的激情和创新的激情。魏老我是九十年代给他做了一次对话,零几年我做了一次对话,他的思想是非常敏锐的。我见过很多老先生,比如饶宗颐先生,他到了八十多岁思维非常敏捷的。魏老也是一个思想非常敏捷的。我去见他的时候,他认为难得找到一个谈话者。就这个朋友来谈话,能引起她的话题。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对话,一个对象。我觉得,在风气之先讲到魏老的知识结构。我觉得引起中国书法界朋友们注意和学习。怎么样让我们书法的创新和书法的路子,越走越远,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像王羲之那样“末年乃妙”。不是因为身体的年老而文化衰落了。文征明九十岁的时候写的小楷非常精致,所以我们正在研究他有没有使用眼镜,但是就是有这种超强的人,把小楷写的很好,包括董其昌。

我觉得魏启后先生,在相当长时间里头,都是一个话题。特别是山东艺术界,山东书法界的一个话题。我想我们纪念他的目的,就是研究它,讨论他,对照我们自己的创作得到一个新的体会。社会的推动,也是我们所有书法家的荣耀。魏启后先生在他去世以后,大家能够这样纪念他,我们也为他感到高兴。所以我说,我能不能代表魏老感谢李德生先生。看看作品,他就能说话了,他的诗文书画,他们还在整理魏老的诗,他的题画诗。我想,诗文书画怎么在我们书法创作中间,像魏启后先生这样的知识结构,对我们书法的发展,起到什么意义。我想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仅对我们山东,对我们当代整个书法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事儿。所以我们座谈会在我们济南市、山东省是一个文化事件,我认为在我们国家的书法界,也是一个事件。(未完待续)

(说明:本文语音实录,未经刘正成先生审阅)



发表于 2014-11-6 20: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下一部分,我要看全。
发表于 2014-11-10 1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文{:1_3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5 03:14 , Processed in 0.1647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