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86|回复: 106

【大唐中兴】刘正成甲午永州采风纪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15: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大唐中兴】刘正成甲午永州采风纪行
绿天庵的础石:绿天蕉影中的历史遗存


_DSC0247.jpg
怀素千字文草书碑前合影


书法在线 侯勇 2015年1月19日,刘正成先生借道“浙陕湘桂”四省实力派青年书家小品联展暨弘山书画院周年庆在弘山书画院讲学之机,与弘山书画院院长杨远征、副院长曹江及罗健先生一行从长沙驱车赴永州采风。此次采风的主要目的是为刘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张旭怀素孙过庭》卷考察怀素故里,因此在考察了零陵区怀素公园“绿天庵”遗址、怀素书《千字文》残碑和建的醉僧楼后,前往朝阳岩石刻、柳子街、渔溪、萍州书院、祁阳浯溪碑林,并重考察了浯溪的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摩崖刻字。

绿天蕉影与绿天庵的残垣础石

19日下午,在永州市委宣传部及永州书协同仁的引领下,刘正成先生一行来到“永州八景”之一的绿天庵。据零陵县志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1852)毁于兵,同治壬戌年(1862)郡守阳翰主持重建。原有正殿、后殿各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七十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1976年建精神病院绿天庵被毁,仅存几个残垣和鼓形础石,旁边有一碑亭,有怀素草书《千字文》残石,据记载,此碑为明代摹刻,是“绿天蕉影'唯一古代碑刻。我们去的时候,还能看到永州市精神病医院的牌子。不过这个地方已被规划为怀素公园。精神病医院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搬迁。

离开碑亭,我们去了离此三百米远的怀素公园,咸丰同治间永州知府杨翰重建醉僧楼旁,见大片蕉林,相传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_DSC0307.jpg

离开蕉天绿影后,我们又去了朝阳洞,相传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道州刺史元结“维舟岩下”,以其岩口向东,遂取名朝阳岩,岩分上下二洞,幽遂深旷,清泉潺潺,怪石嶙峋,雅致清丽。唐元结、柳宗元,宋苏轼、周敦颐、张竣、
杨万里,明徐霞客,清何绍基等历代名人都留有诗刻。因为要赶往柳子街谒柳子庙,所以匆匆而过。


刘正成微信1:
绿天蕉影与绿天庵的残垣础石。零陵怀素出家的绿天庵是唐代寺庙。永州历史名城申报处研究员、原柳子庙馆长王衡生先生:唐代静阴庵更名绿天庵,乃永州八景之绿天蕉影所在;清代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北行毁绿天庵;咸丰同治间永州知府杨翰重建醉僧楼、学书亭、种蕉亭、笔塚、墨池、书禅精舍,并重立遗碑碣。1976年建精神病医院拆绿天庵,现在仅存几个残垣础石。碑亭中有宋刻怀素大草《千字文》残石。1992召开怀素书法国际研讨会时建一高阁曰“醉僧楼”,种了大量芭蕉,掩映之中,成绿天蕉影之旧景。中午,永州巿委宣传部王部长待后直接去了零陵,拍得几张照片用于《中国书法全集—张旭怀素孙过庭》中。

无缘柳子庙,却因文寻得永州八记之三景

从朝阳岩驱车去柳子街,天已近黑,却见柳子庙铁将军把门,贴一告示谓:因景点维修,于19日起闭馆。此日正是19日,巧合耶,贵客来到,不愿以残颜相见,遂闭门不见,天意乎!虽柳子庙闭馆,刘正成先生游兴丝毫不减,与柳州书协同仁漫步柳子街,寻得《永州八记》之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刘正成先生谓然叹曰::“柳子之人之文实不欺人,虽去今已一千二、三百年犹见柳文之声色!刘正成先生还用手机录音,将小石潭之哗哗水声录下来。直谓不虚此行。柳子街出来,已数灯火阑珊,遂返。


刘正成微信2:

寻访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三景: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面柳子庙左行溯渔溪而上,便是上述三景之记。这三景约有两、三公里,经由在国土局工作、永州市书协主席唐朝朝晖率领逐一观赏,确实如柳文传神! 范成大 《骖鸾録》云:“钴鉧,熨斗也。”这钴鉧潭(第四图)转弯处确实如一柄熨斗。这潭有一石头跳蹬组成的小桥,站跳蹬上细看,这“钴鉧潭”确实如柳文所描述“全石以为砥、捲石底以出”,唐主席一边背诵《小石潭记》,一边指给我看。我们来到钴鉧潭往西的小丘,也确如柳文《小丘记》所述,在土里突兀而出的那些如牛如马的奇怪石头:“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我们再往西寻小石潭,我和唐主席异口同背颂柳文云:“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但未听见水声。唐主席觉得奇怪,解释说可能水小了无声,但他又马上自我否定说:我多次来确实听到水声的。我说,那再往前走!大家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前,在路过“小石潭”碑后不远处,唐主席突然呼道:“听!”大家住脚凝神,果然在翻起白色浪花处传来哗哗水声!我谓然叹曰:“柳子之人之文实不欺人,虽去今已一千二、三百年犹见柳文之声色!苏子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诚哉斯言!”我用手机录音两分钟以为实证。返回时,天已大黑,沿途皆见老百姓揣着碗到门前路边蹲着坐着吃晩饭了,这也是我儿时成都的街景,我连忙拍照留念!

萍山书院,绿水青山——古潇湘之水墨境界

_DSC0465.jpg

20日,刘正成先生一行驱车于柳子街码头,舟行于潇水之上,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真乃人生一大快事,此行去位于潇水与湘水相汇处之萍洲书院。

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苏桃源(今泗阳)县令眭文焕父子创建。光绪十三年(1886),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重建,周崇傅为山长。近年第三次重建。自创建至今历时274年之久。

萍洲书院清代又称白萍洲书院、白萍书院,因建于萍洲之上而得名。“萍洲”因生长白苹而得名。“白萍洲”、“萍洲”名称源于《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登白苹兮骋望,与佳人期兮夕张。”“白苹”又作“白薠”,意义相同。胡文英《屈骚指掌》云:“薠草有青白二种,青薠草似香附,生楚北平地,白薠草似藨草,生楚南湖滨。”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诗:“非是白萍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所说“白萍洲”为永州实景,“潇湘”用湘妃典故,诗句全由演绎《楚辞·湘夫人》而成。

萍洲位于潇水、湘水交汇处。水域开阔,四季澄碧,隔岸青山,旁生白鹭。明代徐霞客来访此地,称萍洲在湘口之中,潇湘潆洄,恰如龙口之含珠。

刘正成先生在参观完书院后,欣然题写“古潇湘”三个大字。并应永州市委宣传部之请,写下“和”字。

大唐中兴,浯溪碑林兴尽而归

_DSC0559.jpg

20日下午,驱车前往祁阳浯溪碑林,蒙祁阳相关领导的重视,打开铁锁,得以近观《大唐中兴颂》,及黄庭坚、米芾、何绍基、吴大瀓的跋文。幸甚。收获颇丰。刘正成先生欣然为浯溪碑林题写浯溪碑林和湘江明珠二纸。

《大唐中兴颂》为唐颜鲁公所书楷书巨字,字径15厘米,刘正成老师谓,如只看书法看石,绝对不能体会东坡之“书至颜鲁公”而备之称,黄山谷的跋文中“平生半世看墨本,摩莎石刻鬓成丝!”让人我们对拓本和石刻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对照,何子贞跋文称其十次经浯溪,手拓中兴碑,“唐人书易北碑法,惟有平原吾所师。”何子贞从鲁公这里找到了北碑法何能其言不虚。我也发微信谓:

与正成老师浯溪碑林拜观大唐中兴颂,黄鲁直附跋谓‘平生半世看墨本,摩莎石刻鬓成丝’。何子贞谓:归舟十次经浯溪,前番手拓中兴碑。外观笔势虽壮阔,中有细筋坚若丝。并跋”唐人书易北碑法,惟有平原吾所师。”其中可见拓本石刻之异,大唐中兴颂单子径15厘米书丹,如此巨字,所见者稀矣。

刘正成微信3:

浯溪碑林:从左往右书的《大唐中兴颂》。颜真此书单字硕大雄厚峻博乃颜书最大最精者!倘若只看书不看石,绝对无法认知此摩崖之雄奇而绝胜欧虞禇柳辈而为东坡“书至颜鲁公”而备矣之叹!浯溪乃湘江之小水沟也,而浯溪碑林乃书林之巨擘也!

刘正成微信4:黄山谷比傅山早五百年的“碑学”。黃山谷驾船来浯溪劈荆看鲁公《中兴颂》,提出了不看“墨本”看“石刻”的说法。如果按《傅山的世界》一书的说法,傅山写唐碑即是“碑学”的话,那么这个碑学的祖宗应该是黄山谷了!
山谷诗云:
春风吹船着浯溪,
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
摩莎石刻鬓成丝!

刘正成微信5:米䒥与吴大澂读《中兴颂》的不同看法有意思。米芾于熙宁八年二十五岁时因“便养”而路过浯溪,有诗云:      
胡羯自干纪,
唐纲竟不维。
可怜德业浅,
有愧此碑词。
只谈元结颂词夸张,而不论鲁公一字,足见早年误读鲁公贬其为“叉手立脚田家汉”之旁证。而博学如吴大澂者,巡抚湖湘十年,在浯溪留有数碑,其题《中兴颂》中不仅称“次山文字鲁公碑”,并及涪翁之题字。此来浯溪,蒙主人优待开锁触观摩崖诸极品,幸甚至哉,阿弥陀佛!

刘正成微信6:为浯溪做公益。[抱拳][抱拳][抱拳]祁阳县委书记魏湘江专程从永州赶回,为浯溪命书二纸。顾名思义,书记乃湘江人士,任职蓝山时因爱湘江而考证其源非在广东而在广西,经国务院厘定而修正原说。魏湖江先生亦书家也,所作草书亦潇洒而不俗!

两日永州采风,获得了丰富的考察成果,驱连夜返抵长沙已是凌晨。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天蕉影与绿天庵的残垣础石

19日下午,在永州区委宣传部及永州书协同仁的引领下,刘正成先生一行来到“永州八景”之一的绿天庵。据零陵县志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1852)毁于兵,同治壬戌年(1862)郡守阳翰主持重建。原有正殿、后殿各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七十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1976年建精神病院绿天庵被毁,仅存几个残垣和鼓形础石,旁边有一碑亭,有怀素草书《千字文》残石,据记载,此碑为明代摹刻,是“绿天蕉影'唯一古代碑刻。我们去的时候,还能看到永州市精神病医院的牌子。不过这个地方已被规划为怀素公园。精神病医院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搬迁。
离开碑亭,我们去了离此三百米远的怀素公园,咸丰同治间永州知府杨翰重建醉僧楼旁,见大片蕉林,相传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_DSC02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州市精神病医院大门
_DSC02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蕉天绿影 文物保护单位
_DSC025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老师一行来到蕉天绿影
_DSC01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素千字文碑亭
_DSC02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保护告示
_DSC02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老师近观怀素千字文碑
_DSC02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远征院长(右)
_DSC02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素草书千字文碑
_DSC020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5 06:02 , Processed in 0.1619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