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61|回复: 23

【对话全记录】刘正成与山东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对话会在济南荣宝斋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1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全记录】
刘正成与山东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对话会在济南荣宝斋举行
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师范学院、聊城大学、临沂大学、德州学院
于明诠主持对话会  吴玉平代表青州政协向刘正成颁发公益慈善纪念证书

150507s4xdggi31diipr4i.jpg


书法在线 侯勇 2015年1月24日上午,“ 当代书法名家近作展系列“之刘正成书法作品展在荣宝斋济南分店举办。下午,在荣宝斋二楼大厅,刘正成与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师范学院、聊城大学、临沂大学、山东理工、德州学院、曲阜师大等各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于明诠主持了互动对话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来自山东省内及北京、兰州等地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青年学子提问非常踊跃。刘正成先生就他们提出的有关当前书法专业教育现状及未来、书法经典学习与创作转换、书法学习与就业的选择、学院书法梦想与社会现实利益的矛盾、书法职业与书法家的选择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刘正成微信:

与大学生的对话:冬天里的一把火!由于明诠教授主持的刘正成与山东高校书法专业学生的对话热气腾腾地超时进行了2小时40分钟,举手要求发言的还很多,广泛、求实、高端问题的对答,让会场充满青春的激情!从教材、经典的选择与学习、读书与参展、书法专业的目标、理论热点、国际视野与交流、读书与社会游学,完全超出原先预定的五个题目。到这里参与对话除了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师范、山东理工、聊城大学、德州学院、临沂大学、曲阜师大等的学生和教师外,还有来自北京的中央美院、来自兰州的西北师大的学生,于明泉教授在总结中说今天的对话会不仅是一个创举,而且会议很成功,所涉及及领域和达到的学理深度均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力!而我在发言中认为,高校书法的学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沒有书法学科建设在社会的人材储备,书法终将在虚假繁荣之后步入民俗文化的末流。希望在学生和青年中!



134029ns2eymdv06zdz7mz.jpg

刘正成

男,汉族,笔名听涛斋主、八方斋主、松竹梅花堂主人、二味石榴堂主、泥龟梦蝶堂主、载天山人等,1946年8月生于四川成都,编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大型文学丛刊《人世间》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

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已出版69卷)。撰著《刘正成书法集》,《当代书法精品集——刘正成》《刘正成书法文集》(三卷),《书法艺术概论》《晤对书艺——刘正成书法对话录》等;历史小说集《地狱变相图》,文化随笔《英伦行色》等。

刘正成自1986年调到中国书法家协会担任副秘书长兼《中国书法》杂志负责人,从而主导“中青展”、《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成为我们中国书法30年间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  

他通过“中青展”开创了书法展览的新模式,同时,为当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他通过《中国书法》杂志把其他学科的学者和艺术家都联合起来,多学科的参与,跨学科的交流,使《中国书法》杂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通过组织编撰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为我们中国书法界培养了一批学者型书法家.

他这种对历史、对当代、对书法艺术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同时也为大家所称道。同时,他在繁忙的书法主业之余,坚持诗歌、散文、小说等创作,以及哲学上的思辨,以求不断地吸纳与融通,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不断地开拓与升华。这使得他的书法不单单在传统上寻求源头与血脉,而且更加注重个性风格的陶铸,更注意去呈现文人情怀和时代精神。近年来,刘正成先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沉潜于书法艺术之中,有得江山之助,其激昂与浪漫丝毫不逊于他英气风发的青年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45641cvilmv3wmcq66bqv.jpg


主持人:于明诠


于明诠:下面刘老师的对话活动马上开始,今天大家来这里参加刘正成老师的作品展,我叫于明诠,我是山东艺术学院的老师。

刘正成:于明诠教授,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的资深教授,我们当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你们山东老乡,也算你们老师了,请他来主持我们今天的活动。

于明诠:刘正成老师,应该说是当代书坛的大家,这是无疑的,那么他是三十多年来中国书坛影响巨大的,我认为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当代书法发展,大家喜欢书法、研究书法,所以必须了解这三十年中国书法发生哪些事情,任何一件事情,大家会发现都不能绕过刘正成先生的名字。他是及书法创作、学术研究、理论编辑、以及组织活动、组织领导,各种身份、角色于一身的。在诸多领导,刘老师领袖群伦、纵横捭阖。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这个词夸张,可能在座的很多的同学年龄小一点,如果你们仔细地看过这三十年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你一定同意我用这两个词。他应该说影响和带领了一代书法家,实际上开创了一个书法的新时代,我觉得历史会证明这一点的。

上海有一位书法理论家叫胡传海先生,也是我们的朋友,他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说,这个时代可以叫做刘正成时代,我觉得这位理论家的思考是很有道理的。这句话也就会被历史证明,或者说已经证明了。刘老师,大家看到他已经年届七旬了,您应该是六十九周岁了。

刘正成:六十九岁,六零后。

于明诠:但是刘老师今天依然是宝刀不老,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大家可能看到今天上午的这些作品,他是为当代书坛奉献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品力作,这是大家看到的。还有一点,他是不断地提出自己对书法艺术、对书法创作的新的思考。可以说通过这些著述、讲演,很多方式和渠道不断地对当下的书法创作和研究,应该是提供了非常非常有学术深度的思考和见解。

最近他有一个观点,可能有的朋友知道,有的朋友可能还不太熟悉。他讲到中国书法史近古以来三大转折、三个点。明代中晚期以来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清代道光以来碑学成为主流。当代书法创作破体书风成为主流。我觉得他这几个观点起码对我个人来说是产生非常大的启发,对我的影响很大。

刚才在路上我跟刘老师请教,我觉得他这个观点是我这几年来所看到的书法界的最有学术深度、最有学术价值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喜欢书法的朋友、研究书法的朋友,一定要关注,而且一定要关注当今,当然以刘老师为代表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一些学术观点。千万不要把书法仅仅当成一个书法技能的事,这个真的是非常关键,今天大家有幸,我们一起来和刘老师就书法创作、书法研究和书法学习的若干问题做一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我希望大家都,一个是认真地听讲,同时要主动一点提出自己的思考,一些问题,今天的机会很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明诠:

在刘老师正式开讲之前,我们的对话活动正式开始之前还有一个程序,也非常重要。刘老师这几年非常关注书法教育,他也做了很多书法教育方面公益性的事业。前不久他捐助了一些,青年学生学习的一个捐助的活动,下边我们请青州市政协的领导来给刘老师颁发一个证书。
mmexport14225178590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019x9lsl3u009ffceel.jpg

吴玉平:


在座的可能都是大学生朋友,你们可能没有这种经历,因为你们家庭条件都很好。但有一些同学,当他考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几千块钱学费没法筹措的时候会非常着急。在我们青州就有这么一批孩子,在为了学费发愁的时候,我们政协举办了一个活动是捐助百名贫困大学生。当我知道这个事后,我就跟刘老师讲了,现在一个微信名词叫秒赞,是吧?他就秒答我捐助十万块钱的作品,第一时间,没犹豫,现在我回想起来是这样。然后就是我们政协为了表达对刘正成老师这种大爱无疆的爱心,委托我,我是当地的政协委员,也是刘正成书法艺术馆的馆长,隆重地把这份沉甸甸的爱心证书颁发给刘正成老师,这是他的德行的见证。

这是当地的政协主席特意委托的,我念一下:

荣誉证书

刘正成先生在青州市政协2014年年度资助百名贫困大学生活动中,积极捐赠书法作品,惠教泽学,彰显爱心,

特发此证以兹纪念,谨致。



谢谢。
150159pva4pw0yd1g3qae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明诠:


今天下午的对话活动我们开始先请刘老师就当前书法教育方面的若干问题,先做一个简单的陈述、讲解,然后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是咱们的互动,希望大家一会儿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今天下午的讨论有五个方面的话题大家可以侧重一下,当然也不局限于这五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咱们山东书法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第二个是书法经典学习与创作转换;第三个是学习与就业的选择;第四个就是学院书法梦想与社会现实利益的矛盾;第五个是书法职业与书法家的选择。这些方面只是给大家大致上提个醒,当然大家提问题也不一定局限在这五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欢迎刘老师来做精彩的演讲!
145641cvilmv3wmcq66bqv.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45836w2i8oo11o5bi1548.jpg



刘正成


今天本来这个会场应该摆成两个对面或者圆桌的会议,因为我们今天是对话会议。于明诠先生是主持、是主席,我是跟大家对话。去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我提议在河北美术学院召开了一个全国高校书法专业教材与教学研讨会,研讨当代高校的书法教育问题,与会有全国三十来所有书法专业大学的教授们聚集一堂进行探讨。原来我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的时候,主管了各项业务,但是我就一直想召开这样的会议,因为我们书法教育在九十年代以来获得长足地发展。书法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列入我们教育的一个系里。

那么这个学科和书法艺术本身这个学科的建设基本上同步的,因为我们在八十年代初,还在讨论书法是不是一门艺术?后来经过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书法的艺术学科,这个艺术学科建成以后,它就需要它的结构性的基础。你是学科,学科的知识结构,你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组织的成分,和其他学科,和文学、美术学、其他的学科一样,要相称。但是大家是先开始进行教育,并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一些统编教材,我们的各界教师多半以书法家为主的这样一个教学状况。九十年代就想进行探讨,后来没有完成。那么十年以后我们在河北美院甄忠义院长开了这个会议,开这个会议的时候,各个大学都非常积极地来参加。我们山东的几个大学的,有书法专业的都参加了这个研讨会。

在这个研讨会上我听见了教授们对书法教育的意见,他们有什么看法,对现状,他的成就或者不满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发言,还有些论文在中国书法杂志上做过发表。我想教学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师资,一个是学生。古来孔子就讲教学相长,那么不听听学生们的教育,研究当代书法教育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今天请了荣宝斋主办单位,我们还有山东的召集人于明诠先生和王子庸先生,请了我们济南市的山艺几个大学,还有聊城的、曲阜、临沂的、德州的,我想更广泛一点。当然还有我邀请的中央美院的,也是你们山东的学生来参加这样的对话会。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以同学为主,你们有些什么想法需要和我们作为书法家和我、和于明诠教授,我们有什么探讨的问题,希望大家提出来。我想这对我们当代高校的书法专业的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没有教育,我们当代的书法的发展将会流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因为你没有学科,没有确定它的理论结构,我们这个学科建立起来以后,没有这个学科基础的软件的条件,那么书法艺术就现在这个状况,我们只能抄抄写写唐诗宋词,进行技术化的书法创作。现在我们的个展,我们的标准基本上只有技术化的标准。我想这个技术化是不是我们,我们要通过高校的教育来完善我们这个学科,这个艺术的基本构成。

熊秉明先生说过一句话,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核心的核心为什么是书法呢?书法就是代表中国伦理学特征的哲学的最好的一个范本。它既然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它不仅关系我们此岸世界,也关系我们彼岸世界。你想一个“一”字,它是一个符号,但用毛笔写在纸上以后,每一个“一”字就不同了。它的相同中间,它有不同,这就是我们书法的具有伦理学推动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它是和西方其他艺术不同的成分。我想我们今天有大量的书法学生,我们的学生还要走出国门。我经常也到巴黎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的有关专家进行交换。我就觉得我们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他不仅是,文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同时你要讲清楚,特别是我们要通过高端去交流的时候,你要说清楚书法为什么是艺术,这个艺术有哪些重要的审美特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书法的,特别是我们有四年本科教育的书法专业的学生,他们必须具备的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中国书法的发展将会流入民俗文化的领域。

虽然我不在教育阵线,但是我作为书法家,或者作为书法学者对当代书法和书法教育的担忧。因为我们古代书法都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以前书法是一个精英文化,那么书法产生于在,至少是很多官员手上的一些东西。意大利的学者,一个传教士利玛窦,经过东南亚来到中国大陆的时候,他就发现中国是个非常完美的国家,他看见北京城的建筑一点不亚于罗马城,那个规划设计宏而序。看到我们的大运河,南北交通,他就写信给意大利的朋友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国家。其中他说到一点,他说中国的官员都是学者,他说西方没有的,为什么是学者?中国当年做官要先考秀才,然后考举人,然后考进士,进士都要做策论,皇帝还得廷试。你既要做出对儒家经典的阐释,还要做出对当代国家发展的策略,所以每一个人都得写论文。你想郑板桥是小官,是个县官,是书法家,那么像他以上,当然没有做过官的人是很少的,像徐渭、文征明这样。一般都是苏东坡、黄庭坚,黄庭坚官不大,米芾官不大,但他们是精英文化。而我们今天的文化继承传统,我们的文化进入民间是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精英文化怎么保持它的精神?那么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我们大学的教育中间,如果我们大学教育,从小不培养这样的对中国文化、对精髓的认识的话,我们的发展很快就落入,就像时尚文化一样,很快就会过去。

我想这一点的话,于明诠教授这样在大专院校的教授,他们的体会会更深。我们既是艺术家,又是一个文化学者。我想这样思考问题,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虽然你们还是学生,但是你们是要担负这个历史的人。中央也提出,我们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向西方传播我们的文化,传播文化的价值观。如果问你中国书法的文化是什么?这个价值观是什么?如果你说不清楚,或者说我们经过四年的本科教育,读过研究生,还把这个事情说不清楚的话,那我们这个文化传播交流任务将不能够实现。所以我觉得利用这个机会,其实我也没机会跟同学们找到这样一个对话的机会,我想我们今天,天下收藏这个电视台也会把我们这个全程录像下来。

围绕着刚才于明诠教授提出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并没有概括全部,至少提出你们还没想到的问题,让我们进行探讨讨论。我能回答的我回答,回答不了的我请于明诠教授来回答,完成我们这样一个,就像田野考古这样一个实验,我们每个人都是实验的参与者。谢谢大家。

于明诠:刚才刘老师把当前书法教育,包括书法创作、书法研究的很多的一些问题都说到了,相信这些问题可能大家也有各自的思考,现在就想在座的各位,老师也好、同学也好,大家提出一些问题,直接跟刘老师请教对话。

刘正成
:凡是提问者,我为了表示感谢,送一本我的《书法艺术概论》的签名本,赠送给大家。

于明诠:这个非常难得,我刚从临淄赶过来,王镛先生也在临淄,在那里签名书,一本一万块钱,刘老师这个也得一本一万块钱。这是说笑话,这是很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我是齐鲁师范学院的学生,我叫赵佳(音)。我想问一下,现在文与智、技与道是历代书家一直所关注的问题,在高价收藏也是一片繁荣景象。我想问一下刘老师您是怎么看待在现代书法创作中的仁与智、技与道呢?


刘正成: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难倒了,这么高深的学问。我简单地讲几句,我们就师大的同学关心的形而上的问题,我了解他们大概想什么。我认为儒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文化,咱中国文化还有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文化。以禅宗六祖为代表的佛教的文化,称为三教,然后再加上今天的西方文化。你提的问题是在一个儒家的学术范围以内,就是我们中国古人一个士的阶层,士的阶层是一个不确切的阶层。他既可以成为一个统治阶层,也可以成为一个平民阶层。那么他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说法,就要为自己不同层次在做不同事的一个理论的说法,就想到这四句话。如果他们没有考上科举、当上官,那么他们就志与道,游于艺,如果当上官了他们就据于德,依于仁,能够游艺于经仁济世中间,这就是我们儒家知识分子的一个安身立命的依据说法。

这个跟我们书法有什么关系,跟我们当代书法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可以把儒家学者作为我们书法在学与教中间一个主要的教育成分,书法就是和这个有关的。但是我们古代书法家的时候,我们的《兰亭序》,他的思想是道家文化思想为主,因为王羲之他们的时代对道教文化的研究比较深。颜真卿的《祭侄稿》就是标准的儒家文化,我就为了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为国家献出自己生命,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代表。那么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他就把儒释道的文化进行了数名理学家的河流。所以他的《赤壁赋》也好,他的《黄州寒食诗》也好,反应了道家和儒家文化,甚至禅宗文化的共同体,所以这个文化它在每个时代是在不停地变化发展。

我们今天来说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觉得就是说,我们的书法家,或者我们中国的学生或者知识分子,他们从事艺术的时候必须关心国家命运、关心自己的道德修养。个人和国家的生活经历是我们艺术表达的重要内容,所以这句话艺术家怎么实现呢?就是你的艺术要体现它。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个对于美的定义,他说什么叫美呢?美就是生活,或者让人想起生活。所以说这四句话跟我们生活有关,那么当然跟我们艺术有关了。所以我们的书法家,或者书法的学习者、书法学生,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思想资源。

谢谢。
151046qorlz8arlwz6a78o.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刘老师、于老师你们好,我是齐鲁师范的马彦良(音),你这个内容里边有一个书法经典,什么是经典,我们应该怎样去衡量这个经典。因为随着现在大量的民间书法的出现,怎么样去评价他的书法?

刘正成:我认为经典就是这一个时代艺术的一种代表性的特征,不管他们好还是坏,我们怎么认识它,它是这样时代的代表性特征。比如说我们东晋书法的代表当然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他是经典呢?他必须具备这几个条件,他一定是在书法发展史中间起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他才称为经典。王羲之的作品,首先他的楷书创立了一个新体,而且创作今草,所以他成为书圣,他的作品成为一个经典。

颜真卿的作品为什么成为经典呢?因为他在初唐的北魏
楷书以后,创造唐代的一个楷书,这种楷书,同时又便于书写的楷书是颜真卿的特点。

我觉得我们历史的传承经典十分重要,如果说我们地球人历史,我们缩短成一天的话,人类的历史是这一天中间最后一分钟才出现的,我们这一百万年人类的历史是这个地球的四十五亿年历史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的,所以今天我们的经典实际上是在和人类短暂的几千年中间所积累的艺术。这个实际上在整个宇宙历史中间,这仅仅是一瞬间。所以我们不要轻视经典,我们不要随便地抛弃我们历史上前辈艺术家创作的经典。有一句话说的很绝对,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分,所以我觉得学习经典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那么民间书法这个说法呢,我认为是我们现在书法领域界,它的一种新的说法。刚才于明诠老师给我提到的,我讲的中国近古以来书法史的三个历程中间,我就提出了碑学书风兴起的时候那个历史状态。碑学书风的兴起不是因为发帖易坏,而实际上是由小变大的书法的时候,条幅书法出现以后要寻找新的创作资源,这个时候他们就找到了山东的碑刻摩崖,这个大的字,叫泰山经石峪。所以阮元、包世臣、包括康有为,他们就重新确定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他在他的艺术创作中间就把它比喻,比方说《刁尊志》,他就能比喻《圣教序》,他把《张孟龙》比喻钟繇的楷书。所以他确定了,把我们平时不认为它是好东西的作品确定为新的一种经典,他把它名之为民间书法。实际上北朝的造像,起码是魏墓志,北魏的墓志都是宫廷的书家书写,他不是民间的。只是姑且名之,这种新的结构形式。以前谁把《泰山经石峪》作为书法的范本经典呢?我们随时一代代人都能看到这里。我们莱州郑道昭的称为道士图,那些字他不认为那是一个优秀的书法。现在我们重新扩大视野以后,郑道昭也不是民间,他做过太守,兴县的太守。所以这种姑且名之的时候,我们重现发现了新的作品,成为我们启发的范围,确立为我们的经典。北朝的时候,因为我们写书法史写了南朝,北朝我们重新认识它。所以民间这个话题它是一个人类学的话题,或者是文化人类学的话题。

我认为这种由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他们确立新的这种经典也是可以成立的。我们以前根本不认为是优秀书法的,什么张孟龙碑、龙门造像、泰山金石与石山摩崖成为一种经典,就是我们重新认识了历史。当然有一句绝对的话,有一些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确立。等于就是一个艺术美学新的范畴,姑且名之为民间书法。如果细细研究起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你想古代不认字的人,他怎么能写碑呢?既然认字的话,他就不是一般的民间人物。北朝墓志大部份
都是宫里的书家书写的。

但是我们民间书法既然有这个说法了,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北朝大的摩岩刻石,这种东西以前不列入颜柳欧赵这样的规范以后,也是我们要启发的经典,只是我们今天重新认识了历史的经典。

我是这样看问题的,谢谢。

于明诠:刚才两个同学提的问题都很好,刘老师回答的也非常精彩。我在想,我希望大家再提一点更加尖锐的、有特别学术思考的一些问题。咱们来给刘老师出个难题好吧?谁来?
刘正成:已经很难了,再难就回答不了了。
150900mubn8zfl6m82ylou.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刘老师好、于老师好。我是德州学院司长富。古代大师还有那些近现代民国大师日常书写的手稿,还有经典书法作品的联系,这对学生现阶段研创转换的好的启示在哪儿?

刘正成: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又讲到我们三个转折点,我们明代中晚期以前,我们书法的所有书写样式基本上是按照文房(音)的规定写的,写书信、写信稿。苏东坡的《赤壁赋》楷书后面有一个跋,他的款,他落了一个下款,他说钦之,他的朋友,近来找我求近文,而不是求近书。我就把《赤壁赋》写出来了,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可示人。因为当时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是因为差点杀头贬到黄州去了以后,写的很少诗文,写了以后都不往外传,因为当时州官要把他的诗文向朝廷报告。这个人他写了,这个人求近文,而不是求近书,写了以后才深藏之,不过世人。那就说明当时书法的作用必定是和实用联在一块的。

到了明代中晚期以后,到文征明的时候,苏州出现画廊、书画市场,写字就直接通过画廊,为市场书写的。那么今天我们为展览会书写,为市场书写,这个创作的心理,因为审美功能的变化,创作心理也发生变化了。苏东坡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现在我们要去参展一个作品就是想写好,不想写好,我写这个书法干吗呢?这和古代是有矛盾的。蔡邕说了欲书先散怀抱,我们现在写个字先想结构,怎么裁纸,一大堆思想在自己头脑里面。

为什么我们现在民国以来学者书法受到追捧呢?我们去看看这些学者的写字非常自然书写,一下看出这个人的,他是潇洒的、纯朴的。而我们今天看我们的书法作品,不能说每一件作品,基本上绝大部分作品你就看见作者有一种卖弄的心理、表现的心理,非常强烈地反应在作品中间。那么我们要追寻这个艺术的本源,要看看我们的作品从哪里来的,那种自然的、非理性的美的书写,它和我们表现性的,按照艺术方式的书写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今天的书法家很少有人能写规规矩矩的行书字,能做一个很好的题跋。我参与了北京图书馆的碑帖题跋,做新的题跋。前面就有罗振玉、翁方纲的题跋,现在叫我们当代书法家做题跋,后来印了本书我看,哎呀,我们那里边可以说95%以上都不会题跋。因为在题跋的时候他就得表现,表现欲很强的写字。如果说书如其人,一个这个学者自然地书写,这个人的纯朴、高雅,自身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而今天我们书法家书法作品跟我们对这个人的了解、人的认识是剥离开的。你们看这个作品还不能看见这个人,只有少数比较优秀的书法家能看见人。我说了于明诠教授的字,他就写的很朴实的,洋洋洒洒,写点自己诗歌,你看这个人有涵养,不是张扬的人。所以一个字要能看出你的本性来,这是书法审美的最高的境界。所以我们今天重新看待我们古人的字,和我们现在表现主义的艺术创作做一个调整,不是全部抛弃我们现在艺术创作、艺术书写这种心理。而是我们要吸收古代的经典中间,他们文人创作的特点,我想这个就是书卷气。

什么叫书卷气呢?书写中间所流露的自然的美的流露,或者非理性的下意识的流动。像写小说都不需要打稿,佛洛依德、茨威格他写的小说,写人的心理,是自然流动的,不需要你先写出结构,按照意识流写出来的,他就是追寻这种自然的心理的状态,而不是作为一个,完全就是说一个美术作品的结构,这个方法去理解它。我的理解的话,我就是对我们这个,这个也是复古,复古并不是走回原路,而是对历史的经验有所取舍。

于明诠:我觉得刘老师讲的非常精彩,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人书跟古人书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古人很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今人做书老想着去征服别人的感受,其实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刘正成:讨好评委。

于明诠:对,讨好评委、讨好观众,卖弄、邀宠。最后变成一个什么?就变成一个纯粹的技艺。大家如果看看刘老师的展览,看看刘老师的作品集,刘老师有很多他在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他在一些生活交往,和朋友们一些聊天交往的过程当中,他有很多即兴的题跋,文采非常优美。我现在感觉到很多人看展览、看作品集,只关注字、只关注章法、结体,他从来不关注文字内容。今天我们在座的朋友们以后看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转换一下,刘老师今天说的这个非常重要。

151132kjyi4e1goyhoirbo.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谢谢老师,我是临沂大学的江玉雯(音),我知道可以提问,我也是想了好多,也不知道说的什么,希望长辈多包含。我想问的是,咱们的书法从它的起源到流传、到现在,一代一代大师都对它做出来很大的贡献。这样说我们书法发展到一个顶峰,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学生在学习、在临帖的时候,还要不断地往前推,甚至推到王羲之还不算,还要推到钟繇?我就想问老师,这样到底是书法的一个进步,还是它的一个退步?

刘正成:临沂大学,昨天我们艺术学院的院长会见我,研究美术学院书法系怎么开办?让我出出主意,所以临沂大学也来了很多同学,我也表示对临沂大学好几百人的书法专业的学生油然起敬。

刚才我讲到了,你的问题涉及到前面一个同学提的经典问题。康有为无疑是一个激进的政治改革者,但是他又是脱骨改制的一个先锋。他脱骨脱的什么?脱的像孔子的说法,要平天下这么一种思想。就是推行我们的仁义不惟天下这样一种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那种思想。西方意大利的十五世纪掀起了文艺改革运动,叫做文艺复兴。这都东西有贡献,他们为什么往后看?往后看的目的就是为了往前看。我们往后看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全盘地模仿,他一定是选择我们这个经典中间最优秀的一种基因。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如果你作为中国人和西方人交流的时候,他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这个文化符号,中国的汉字。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就是汉字基因。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创造,历来创造一定有各个时代的经验。比方说我们写一首诗,如果我们这个诗没有整个历史的阅历,你这个诗就会很白。为什么我们要读唐诗宋词,我们今天才能写出我们今天的新的感受呢?就是说我们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现代身体的营养,虽然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但是我们身上基因至少是三万年以前的人的基因流传,就是人的生理本身是不好克服的。我们现在调查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概是,离我们最近的小冰河时代的,就是十万年到三万年之后的这一茬人类的。我们在这之前发现的人类是伊安特利人,是在欧洲的,他们这批人在小冰河时期和长毛象同时消失掉的,这些人比我们还可能矮一点,所以我们一百万年的历史中间,可能生活了好几茬人类。我们现在看的古埃及的金字塔的文化、墨西哥那边玛雅人的文化,我们还很难知道我们人类的,三万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这个人类学还没找着。所以说我们现在,我们的基因实际上从更远的时间来的。这种基因的深厚就是我们人类进步到今天的证据,那么我们可能在五十万年以前,人类大部分还要用手来行走。但是那个时候的基因,今天肯定是在我们身体里边。艺术也这样,书如其人,和人是一样的。

你想我们中国古代这么优秀的经典,我们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并不是雷同。我举个例,王羲之最伟大的继承者,他的书法继承者,他不是智永、不是怀仁,而是颜真卿。但是颜真卿和王羲之很不相同,颜真卿为主唐代书法最伟大的继承人是苏东坡,苏东坡写的字与颜真卿完全不一样。但是那个书法的精神,他的基因最重要的部分是一脉相承的。

我觉得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我们对古代经典的学习,这种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是一种继承,但是不是一种复制、不是一种雷同,而这个最好的继承就是发展的继承。

这个是我比较理论性的理解你的问题,对你的问题还有什么深层次的思考,我缺乏了解,我只能回答到这里。你还要继续问吗?

提问
:我能再问一个吗?
刘正成:可以。

提问:各种书法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大师也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就想问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审美才是那种高水平的书法的审美?这种审美能力怎么培养?谢谢老师。

刘正成:所以这个就是要有我们的古代作为镜子来照,为什么又提到古代经典呢?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对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是很熟的说法。我们怎么鉴定谁的好和坏呢?一定要用历史的镜子来照一照。用镜子对人正衣冠,照历史可以知道我们兴亡的原理,什么样是?当然有一个,必然有一个好坏问题、精梳问题、粗细问题,一定有一个,但是所有的好坏都是比较中间出来的。那么风格,我想风格是一个美学的术语,那么具不具备一种艺术的风格呢?那还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树立一种风格的,也许有一种样式,一种风格它的价值观,这个风格的价值特征很重要,你也许与人不同,但是你这个审美价值也许低,颜真卿和苏东坡与人不同,他的风格价值高。怎么判断他的价值呢?我认为就通过历史的经典进行比较。我自己创作中间也有体会,我天天在编《中国书法全集》,在看书法作品,我写的字就经常跟他们比一比,我这张字跟张郡同(音)比较怎么样,跟王铎还差的很远,我可能比文征明要写的好一点。天天在那儿比,不然怎么去找标准呢?书法的标准是很难找的。画马你要有个马做标准,画树有个树做标准,书法的字做什么标准呢?我认为只有把经典进行对照,才能找出这种标准。

那么我们今天,我编的《中国书法全集》一百卷,实际上就做了一个书法审美价值的谱系。超一流的书法家一个人有两卷,二王、颜真卿、苏、黄、米、赵孟頫、王铎。一个人有两卷的,一定是超一流的书法家。一个人一卷的是一流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一人一卷。然后几个人一卷的二流书法家,像扬州八怪就是二流。几十个一卷的就是三流书法家。你要在这儿找自己的坐标,你的字能够放到哪一个坐标上去?我觉得这就是风格价值判断的方法。
谢谢。
151221mkjb79cbj8zj9cgk.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3 16:16 , Processed in 0.1921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