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28|回复: 3

《履霜》一曲今何在? 杭州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6 21: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伟6461 于 2015-3-26 13:56 编辑

                         《履霜》一曲今何在?
                                      杭州高伟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陆游《老学庵笔记》曰:“范文正公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陆游《剑南集》中亦咏作:“酒仅三蕉叶,琴才一履霜。”
    “履霜”本自《易经•坤卦》中的“履霜之戒”。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意为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因为霜乃冰之先兆,故寓意防患未然,晓以自警。
     为什么范仲淹只弹《履霜操》呢?此曲现在是否留传下来了呢?
     这第一问,我认为这和范的身世和《履霜操》的内容有关。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范履冰(?—689)字不详,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后载初元年。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进士,始为周王府户曹参军。武后讽召诸文士论撰禁中,履冰亦预其选,时号“北门学士”。凡二十余年。垂拱中(685—688)历鸾台、天官二侍郎。寻迁春官尚书(礼部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曌改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既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
     范履冰生于唐朝初年,正是武则天满怀雄心壮志,想要掌控国家大权的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武则天积极网罗人才为自己称帝服务。她从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学俱佳的文人学士。这批文人学士被特许从玄武门(从皇宫北门)出入禁中,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这样,在朝廷担任小官吏的范履冰因才学出众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武则天的“北门学士”之一,不仅为武则天称帝鞍前马后制造舆论,更为武则天治国安邦献计献策。
     公元689年,武则天任命范履冰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朝宰相职位的一种)。一向谨慎行事的范履冰从幕府走上庙堂之后,凡事都要揣摩圣意,即使是执行《建言十二事》(武则天根据“北门学士”的建言提出的一个政治纲领),范履冰也要呈上细则,以求武后恩准。虽然范履冰行事如他名字那样,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是,即将称帝的武则天对于将她送上帝位的功臣却始终抱有强烈的猜疑心。为了显示自己政令的清明,武则天在称帝前后,无辜诛杀了很多大臣,“北门学士”被她诛杀殆尽。当然,为她登基继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范履冰也在被诛杀的大臣之列。
     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北宋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2001年春天,辽宁省灯塔市柳河子镇上柳村农民范垂铎家发现了范仲淹家谱。从家谱“序”上可知,范仲淹家谱可溯至唐朝丞相范履冰,范履冰生二子(上面史料说是三子):长子冬芬,次子冬倩。冬芬生昆光,昆光生正始,正始生远,远生隋,隋生梦龄,梦龄生赞时,赞时生墉,墉是文正公范仲淹之父,生三子,范仲淹为范墉第三子。
     范仲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官宦家庭出生,时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淳化元年(990年),父亲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继,日昃(zè)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虽是苏州吴县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苏州。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随其母亲改嫁,来到了长山县的朱氏家中,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种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度过的。 他在博山的荆山寺刻苦攻读。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习。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生活时这样写到: " 我过去和一姓刘的同学,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都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二块。把咸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 " 。虽然范公少年时代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习勤奋,胸有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 " 我将来能当宰相吗? " 神说不能。又问: " 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 " 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 " 应天府书院 " 读书学习。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心爱的母亲。在南部应天府书院,他 " 昼夜苦学 " ,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并说: " 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 " 。就这样他在南部应天府后院寒窗苦读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 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六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古琴曲《履霜操》,相传西周吉伯奇公所作。西周太师尹吉甫公,有长子伯奇,次子伯邽。伯邽是后母所生。继室想立伯封为嫡,于是就想办法陷害伯奇,对吉甫说伯奇对她起了淫心。吉甫信以为真,于是把伯奇逐出了家门。伯奇离开家到了野外,“编水荷以为衣,采楟花以为食”。他清晨踩着寒霜,悲叹自己无罪而被逐,这《履霜操》的文辞是这样的:“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后来周宣王出游,听到伯奇弹琴作歌,曰:“此孝子之辞也。”随宣王出游的吉甫亦听罢感悟,于是杀死了他的继室。伯奇冤屈得雪。而《履霜操》也成为名曲。
     后来的文人以《履霜操》作为题目拟作很多。如:
                    《履霜操》(唐•韩愈)
    尹吉甫子伯奇无罪,因後母屡进谗言而被逐,自伤作《履霜操》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全唐诗•卷23—14》)

              听《履霜操》   (北宋•黄庭坚)
      灵宫窈窕兮寒夜永,篁打造天兮明月下影,木叶陨霜兮秋声动。我以岁莫起视夜兮,北山饮予斗柄。幽人拂琴而当予,曰夫子则锺期,尝试刳心而为之听。若有人兮亦既修,宴衽席之言兮不知其子之齐圣。嘉孝子之心终无已兮,不忍忘初之戒命人则不语兮弦则语,客有变容而涕洟,奄不知哀之来处。悲乎痛哉!葛屦翦翦兮絺綌凉凉,衣则风兮车上霜,天云愁兮空山四野,竭九河湔涕痕兮,忽承睫其更下。嫠不忧其纬兮,恤楚社之不血食。尽子职不我爱兮,终非父母之本心。天高地厚施莫报兮,固自有物以至今。雉雊鸡乳兮,麋鹿解角天性则然兮,无有要约。哀号中野兮,於父母又何求。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声。恐亲心为动兮,是以有履霜之忧。古人之骨朽矣,匪斯今也。蹙然如动乎其指,浩然如生乎其心也。声音之发,勾其深也。枯薪三尺,惟学林也。

               《履霜操》杨维桢
     霜鲜鲜兮草戋戋,儿独履兮儿宿野田。
     衣荷之叶兮叶易穿,采葶花以为食兮不下咽。
     嗟儿天父兮天胡有偏,我不父顺兮宁不儿怜。
     履晨霜兮泣吾天。

     这第二问,此曲现在是否留传下来了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我还找到了不同的版本,目前正在打谱和翻译过程中。
     我对《履霜操》的研究兴趣先是从文辞开始,后来扩展到乐曲。据我的研究,《履霜操》是中国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少有的几首有案可稽的古曲之一,而且可能还经过了孔子等孔门弟子的加工改编。
    《履霜操》的古琴曲谱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较短的歌曲版,比较简单,王迪先生已经翻出来了,我认为这是明朝的作品,不是范仲淹的版本,二是较长的古琴乐曲演奏版,前者出自《谢琳太古遗音》,后者出自《XXXXXX》琴谱,目前尚没有琴家关注演奏过,我试着在打谱。但是自己水平太低,可能要化点时间。
       在发现《履霜操》的同时,我还有了许多意外所得,发现了几个人们已经失传的名曲,未来我会一一揭示。
       据载:范仲淹素爱弹琴,曾于琴中思古 ,又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请教“琴何为是”,并问还有谁与他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
       如果有古琴演奏高手对此有兴趣,可与我联系。我也会为自己能寻到懂琴道的知音老师和朋友而快乐如孺子。
       我的电话13857150003。
发表于 2015-3-27 0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琴人,听琴者,几老描曦之。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4: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琴曲版<履霜操>从唐宋到清代一共有四个版本,此其中最后一个版本也。其余三个版本将稍后发表。

手抄清代<履霜操>古琴谱之一
PIC_20160625_144557_2E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21: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伟6461 于 2016-9-16 13:54 编辑

手抄范仲淹<履霜操>古琴谱开头局部
PIC_20160730_132353_12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21:04 , Processed in 0.1493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