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865|回复: 19

国展选秀模式是中国书协的极大错误——刘正成在4567展当代书法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0 17: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展选秀模式是中国书协的极大错误
刘正成在4567全国名家邀请展中国当代书法创作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_DSC0139.jpg



今天是一个中国当代书法创作高峰论坛,谈的是中国,不是谈的山东或者淄博,也不是谈的在座各位,是谈的中国当代书法。我们要从这个问题来谈的话,我今天上午说了作品的代表性的问题,我们的代表性是一个国家这几十年的书法历史的代表。今天上午参加展览,到现在我所想到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但是它是根据我最近几年的体会,是一些意见,我想谈两点。

第一 书法选秀与书法创作的历史选择

当代书法的创作动态和我们30年前、20多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我参加过中国书协的第一届全国展,参加过第二届全国展,和第三届全国展的评选,到第三届全国展评选的时候,展厅里面挂的作品有沙孟海、林散之,欧阳中石的作品也是挂着提供大家评选的。所以那个时候的全国展,就是我们当代书法史上最高水平的一个展览,如果我们要谈到一个时代的历史评价,那样一个展览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看过了。如果把这个对照以后,到今天的展览,我觉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我们刚刚在绍兴举办了兰亭奖的书法展,兰亭奖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国家发给我们当代中国,就是从1949年以来书法创作最高水平的一个奖励,这是国家最高奖,是中国的诺贝尔文学艺术奖。但是今天兰亭奖的获得者是什么人呢,基本就是40岁、30多岁的朋友。所以后来搞了终身成就奖,邀请几位代表以外,选的兰亭什么几子,能不能够代表像30年前,像林散之、沙孟海他们那种水平?
我觉得这种国家最高水平的展览,眼下它基本上就是一个选秀展。就像湖南卫视《超级女生》,这样的一个展览选的,这样一些展览能不能够代表我们国家水平?能不能够符合我们国家最高的奖励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说到兰亭几子,我想举行王羲之举行兰亭修禊为例子,他已经是50多岁了,当然那时候王献之年纪比较轻一点。但是王献之是在谢安这些人之后,也许还摆不到这些台子上面。所以兰亭集序四十几人的诗,或者他们这些诗写出来的书法,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而我们今天国家奖励的兰亭奖和30年前全国书法展展览的水平大相径庭,这个不是说年龄大的就行,年龄大的有写的好的,沙孟海、林散之他们就是写的好,他们参加展览的时候已经是70多岁、80多岁了,如果那样的全国展和今天的全国展,甚至比全国展更高的兰亭奖的书法展,都不能相提并论。这个要求代表当代书法最高水平的展示实际上就是一个选秀水平。选秀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回忆我们国家历史上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确实能选出优秀的人才,但这只是人才储备,而不是“最高”。当时的状元、榜眼、探花大家认为是选秀的最高水平了,选出来的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一甲、二甲、三甲进士,最多只能进翰林院当编修,或外放为七品左右有的知县。在经过官场历练和时间的淘汰,像纪晓岚啊这样的人,最后他们成了朝廷大臣和历史的人物,而并非选出来就是最高水平、“兰亭几子”。而另一方面,没有参加科举比赛或科场失利的人有没有杰出人才呢?有,像邓石如、赵之谦他们就没考上去。在明代沈周、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徐渭、陈淳这些杰出人士都是没有考上去的,非选秀出来的人材,这两部分人物构成了书法史或者中国艺术史完整的人才库。

我们今天回忆清朝以来被包世臣称为“国朝第一书家”的邓石如,他就没有进入选秀的行列,没有选上。他到北京去的时候,乾隆朝名家翁方纲根本不接见他,因为他是布衣,没有功名,当然他有可能是嫉妒邓石如的篆书比他写得好。当时只有刘石庵青睐他,称颂邓石如写的好。赵之谦也是这样,考了多少年就是考不上进士,潘祖荫出钱给他捐了一个官,才到江西去做了一个小小的捐班的一个官员。首先说我们今天的选秀能不能和当年的科举相比,那个时候的科举有到了50多岁、60多岁入选的都很多,今天我们的国展选秀主体是没有获得得中国书协会员资格的这些青年人,要争取这个资格才来参加展览选秀的。所以,我曾经多次说过“国展其实是新人展”,是中国书协会员的入会资格展览,这种展览,这种选秀的水平,是不是我们当代书法历史的最高水平水平?今天“四五六七书法邀请展”的这些作者以前都是国展精英,而这些年基本上不在国展露面了,现在国展到底什么水平当然不辨自明。另一方面,选秀以外的优秀书法家及其优秀作品又怎么认定他们?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书法发展的方向,或者中国书法家协会这么一个国家级社团组织,并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它的作用,它的表现,是和历史的要求并不相符合的。最近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学大讲堂其用意应该理解为提高书法家文化素养的举措,但去讲课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就是中国书协这些年的评委。为什么历史学不把李学勤请去讲一讲呢?古典文学为什么不请叶嘉莹去讲一讲呢,古文字学有裘锡圭,考古学有刘庆柱,哲学美学有叶朗、叶秀山,美术学有邵大箴、薛永年,当代艺术有徐冰、朱青生,都是能请到讲堂来的一流学者!为什么就总是那几个书法培训中心对国学一知半解的所谓教授兼评委来讲把持讲坛?这真是极大的讽刺!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之所以犯了这个方向的错误,就在于他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根本不了解我们当代书法到了什么水平,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倒不是说我不在中国书协领导位置上,我就批评书协,我是由此想到我们要有历史选择的责任感,我们要随时自问拿什么东西来讲这个历史。

刚才说到邓石如和赵之谦,这些没有获得功名的杰出艺术家,他们这批人在非主流的位置上,他们要承担什么责任?我们书法界以后怎么发展?我们怎么样评价历史的标准,成果怎么去看?也应该有历史责任感!主流与非主流两方面要换位思考。非主流人士也应站到主流位置上,思考如果发生艺术发展迷失的话,我们在非主流位置上的书法家又怎么样做一些东西承担一些责任?我们不是说简单去要得到或放弃什么荣誉,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当代书法的发展应该怎么走。我们今天参展的31人不仅是藐视展览体而拒绝国展选秀,而是一种历史的担当。我们不能让书法历史的书写到今天这个时候,是一批王羲之书法的复印机在填充这个时代!我们的书法断代史不能记录这些古代经典的赝品。所以我觉得我们当代书法在一些主流地位的书法家他们要思考自己创作能不能符合历史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在非主流的书法家怎么样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我没有当书协主席,但是并不等于我没有责任,我们要以祝允明、文征明、徐渭、邓石如、赵之谦为榜样,要对当代书法的发展研究和探讨从而拿出我们自己的成果。当代人不修当代史,我们到底怎么样,可能要一百年后,二百年后,别人来评价,但是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我们互相不轻视,邓石如不要去轻视翁方纲,翁方纲也不要轻视邓石如,这样才能做到历史的辩证统一,这样主流和非主流才能协调发展。当年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陈谆、徐渭、邓石如、赵之谦这群人他们最后成为历史的主流了,这也是当时未可知的情况。当时他们没有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历史的发展做出的结论。

我觉得今天这个展览,我们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系列展览,但是他们水平除了我以外,肯定超过了兰亭奖书法展和全国展,这个毫不谦虚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君若不信,可以验之!为什么出现这个状况呢?用一种幽默的说法,这也是我们的历史常态。如果赵之谦、邓石如在翁方纲的位置上的话,他们的书法发展也未必是现在的状况。所以我们都不要埋怨我们的现状,我们要极力理解历史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要猜想后人怎么去评价我们自己。怎么看呢,我们不能看见我们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看我们的从前,我天天为《中国书法全集》做编撰工作,我在创作会想到我有没有古人写得好?找找这个差距还在哪里,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用历史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这就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历史标准与历史责任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谈一谈书法市场与书法创作的新常态。

书法市场经过以山东为中国代表的书法市场,山东为什么为中国代表呢,因为我们这里是礼仪之邦,我们这里的人们他们以为物质财富不如精神财富,所以家家户户在收藏。为什么山东的经济有钱人不如广东这么多,广东这么有钱,但是我们山东人,这个地区他的文化的修养和历史积淀远远超过山东,为什么书法市场在山东呢。但是我们这十多年来书法市场,也和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是相关的,就是泡沫太多。书法市场出现了一种倒挂,我前不久到青州办了一个书法馆,办之前两个书法界很有影响的人物,一个青岛的李力笠和青州的吴玉平到家里来看望我,说服我到他们青州看看。青州我20年前去看过,那时候我们觉得青州破破烂烂的,我就没去。他说现在我们书法市场出现这个情况,就是书协主席字的价格是美协主席价格的十分之一,我们普遍的观点是好字不如赖画。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呢?那就是我们当代的,虽然我们有着收藏风气,但是对作品文化价值的理解有差异。他觉得画,画马,画猪,画牛,他觉得你像,而且五彩缤纷的。而字,不就是一个墨吗,你说墨分多少,我看就一个颜色,怎么能和画相比呢,他不知道一个书法家的创作需要几十年。出现这种好字不如赖画的情况,所以出现虽然我们书协主席字的价格也有泡沫,但是远远没有美协主席的泡沫大。这个市场反腐败以后,泡沫就开始破灭了,因为领导平以民声,所以领导大概觉悟也提高了,也不去要别人的贿赂的书画作品,这个泡沫消失掉了,书法出现了一个新的常态。这个新的常态是,泡沫太多的画家,包括书法家,字卖不掉了。没有泡沫的这些书法家,现在他还能够维持他的运作。为什么呢,他本来的价格就低,已然是一个基本上没有泡沫的书法家,所以我们能做。跟你同一个年龄,同一个档次,他是工友,他说你是一流的书法家,但是你是三流的价格,所以我们请你去做的话,说不定能够在这个市场的逆势中间可以起来,他们很有眼光。我就想前几年人家进入市场的书法卖多少钱,我就没卖这么多钱,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机会了。他说的这个四级,就是书画要经过泡沫挤掉以后,像股市一样进入新的常态,而这个常态的选择我们书法作品,要和这个市场良性的互动。什么叫良性的互动呢,我们书法市场的老板们,要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的价值在哪里,尤其是怎么样是它的文化价值。

民国书法家就是一个学者书法,虽然写的不正规,但是价钱很好,他们发现民国这些人物都是有文化的人物,都有著作下来,所以历史选择了这些人。现在买这些字,买胡适之啊,买徐志摩啊,买这些人的字。为什么呢,他们重新发现书法它的文化价值,文化名人,是保值的。反过来我们今天的书法作品怎么办,市场在挤掉泡沫,而我们书法家怎么使我们的作品会提供市场优秀的作品,我们是不是还简单的停留在抄点唐诗宋词。我手里面拿了一本作品集,这是于明诠先生和欧阳江河先生的作品,于明诠先生是中国很著名的现代史的诗人。而欧阳江河是中国诗歌界数一数二的人物,我看除了北岛以外,就算欧阳江河写的好了,我当时七八年到北京去,读他们俩办的那个杂志,那个诗很激动,当时顾城啊,他们的诗都在上面发表。我看这个时代的诗人字又写的很好,如果我是老板收藏,我觉得我要收藏这些。因为和北岛他们都是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物。
   
    (于明诠:北岛现在还画画,前几天我在北京他让我看他的画,他现在的画很多。)
   
现在我们山东的骄傲,莫言字非常紧俏,实际上他字写的不好,但是老板们要他写,我不认为莫言自己不能认识自己的水平,是老板逼着他写。为什么呢,老板有利可图啊,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他的作品可以说不符合基本的书法艺术的规范,他的字又这么紧俏呢,就是人们重新回归欣赏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趋势,就是重视文化,重视文化的含金量。以至于像贾平凹、莫言,他们写字的收入远远超过他们小说的创作。至于我们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要慢慢回归自然,所以我们今天的书法家不管你在什么位置上,要给我们市场的老板们提供作品,一定是保证质量的,一定是可以受到历史的检验的。就像我收藏一张徐志摩的,收藏一张鲁迅的作品,学者肯定他是价值连城。书法家的选择,我们书法家自身的进步,自己的文学文化水平提高,是我们当代书法家一个责无旁贷的责任。你不能够只要求市场天天给你涨价,而你自己没有进步,你的作品还是老样子,我们要贡献给市场什么样的作品呢。当然现在作品以平尺论价是很不公平的,中国字最贵的一件作品,那就是《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还没有一平尺。所以我们今天进入新常态,我们各个方面,市场方面,书法方面,都要调整自己的观念。怎么样评作品,老板们看拿了20张字,平尺够了,我这么多钱。你们知道其中中间有两件作品就相当于这20件作品的价钱。反过来说如果中间没有几个精彩的,其他作品都是水分,都是泡沫,你就是再便宜,买到也没用。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要进入新常态,我们的书法艺术创作,我们的文化事业也要进入新常态,进入我们正常的,尽量泡沫少的时代。房地产泡沫开始压缩了,把地炒的那么高,房子房价那么过,一旦出现美国两房危机的话,中国的经济肯定就崩溃了。今天我们书法,幸好比画的价钱相当于画的十分之一,我们书法的崩塌没有像画家那么厉害。最有名的画家,一平尺卖50、70万的,他们两年没有卖过一张画了。

我们站在新常态下,怎么样回归我们的平静,前面很险峻,我们要重新认识什么样好的作品,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反过来我们的书法家在这个时候要努力,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打开我们的视野。不要像中国书协现在办的大讲堂一样,老叫那几个培训中心的教授来讲书法,为什么不能叫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音乐家、画家给讲一讲呢。我在网上也专门发了言论,也没有人理睬这一件事情。还是那几个评委,技术性评委,今天的书法家完全按技术条线评定是不是优秀书法家,就是所谓点画啊,回归二王啊这些东西。那些点化早就被颜真卿、徐志摩早就否定掉了,今天还沉渣泛起。如果按照王羲之的标准,颜真卿就不是书法家,徐志摩肯定就不是书法家,还有什么郑板桥、伊秉绶,就没有了。所以说这个沉渣泛起,泡沫,包括理论泡沫,导向的泡沫,我们都要清醒的认识它,寻找我们今天书法艺术的新常态。

谢谢大家!
mmexport1432113926623.jpg
发表于 2015-5-20 17: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发表于 2015-5-20 17: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发表于 2015-5-21 0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我看是一部【心经】。
发表于 2015-5-21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4567展本身就是对国展的一个否定。刘公所言,虽然书协不爱听但又不能否认他不是事实。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将来真正的画家,很可能是民间出来的。”诚然:将来真正的书法家也可能是民间出来的。
发表于 2015-5-21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以單向展覽為指向的當代書壇,書法中做為藝術與文化本体的美麗的精神黯然流失。蘇東坡曾提出技道兩進的命題,然而今天的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卻在繼續退化。以至對於很多努力大半生的書法家仍然避免不了彷徨的心境。儘管他們一再努力讀帖,臨帖,創作,再讀帖再臨帖,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完全不讓于古人。但卻始終達不到古人的境界。不要說我們所知的古人也是古人中的優秀代表,那麼,請看一下敦煌寫經,其中有些初學者雖然在技術上存在缺陷,但那种由內而外的誠樸氣息卻很自然。書法走到今天早己到了該思考書法熱在歷史上得失的時候了。然而這种思考需要我們更深沈的迴歸到藝術與文化本体,做到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這種迴歸需要我們做具体踏實的努力。其中關于國學的問題,不應該繼續被流行講壇所誤導。比如流行的所謂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釋讀《論語》出現低級錯誤,卻能廣泛流行就應該引起小心與反省。關于學習,該怎樣利用有限的精力學無限的知識。大多研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習書該臨習經典的碑帖範本。但同樣的道理卻不能在文化的研習上運用。這里面的原因有我們當人認識不深與矛盾的邏輯。也是我們沒有把書法真正的做為終極追求而是做為娛樂所帶來的后果。同時文化由于眾所週知的原因在歷史中的演進發生位移甚至甚一度中斷,以至當代書家先天的文化細胞缺乏,以至面對文化問題的無能為力與盲從,而這其中更可怕的問題某种情續所致很多書法家心里卻在反文化。這一切不得不再次讓我們做更深的思考。不能繼續延用套話,需要重新迴歸到學術與藝術本体來思考的話。
发表于 2015-5-21 21: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建军 发表于 2015-5-21 21:28
在以單向展覽為指向的當代書壇,書法中做為藝術與文化本体的美麗的精神黯然流失。蘇東坡曾提出技道兩進的命 ...

建军兄高见
发表于 2015-5-21 2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建军 发表于 2015-5-21 21:28
在以單向展覽為指向的當代書壇,書法中做為藝術與文化本体的美麗的精神黯然流失。蘇東坡曾提出技道兩進的命 ...

建军兄高见
发表于 2015-5-21 2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建军 发表于 2015-5-21 21:28
在以單向展覽為指向的當代書壇,書法中做為藝術與文化本体的美麗的精神黯然流失。蘇東坡曾提出技道兩進的命 ...

建军兄高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5:22 , Processed in 0.1545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