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00|回复: 0

独立美与联系美——书法漫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6 16: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立美与联系美
                                                                             ——书法漫话
                                                                          郭有生
      在书法中,孤立的看,一笔有一笔的美,一字有一字的美,这自然是独立的美;但有时,我们看某一笔美,是结合其它笔画来看的,看某一字的美,是结合其它字来看的,这就是联系的美。清朝蒋和在《学书要论》中说:“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划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这儿,内气就是独立的形式美,外气就是联系的形式美。
      朱长文称赞颜真卿的书法:“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这显然看到的是独立的美,倘若联系的看,就绝不是这样,因为一个字如果这些笔画都有,那么坠石、夏云、屈金和发弩合为一体岂不是乱七八糟,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因此,同一笔画或文字,联系的看,必然有新的审美感受。这种联系,往往不只是单向联系,事实上可能有多向的联系。比如一个字,和上一字形成大小对比,和下一字形成轻重对比,和左一字形成收放对比,和右一字形成枯润对比。我们知道智永的《集字圣教序》,其字字独立的美,是一定的;但没有联系的美,没有在创作时根据其它联系因素而处理疏密、虚实、开合、大小等深层的艺术思考,这不免是个遗憾。
     联系的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一笔画与它笔画的联系,一字与它字的联系,一行与它行的联系,整体书法形式因素与文字内容的联系,整个书作与情景意旨的联系等等。但独立美,就不需要放开眼光去看,只看某个相对概念的局部就可以了。记得虞龢在《论书表》中有个王献之的小故事:“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纱裓,着诣子敬;子敬便取书之,正、草诸体悉各,两袖及標略周。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色,掣裓而走。左右果逐之,及门外,斗争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耳。”你看这个年轻人,争夺王献之书写在衣服上的书作,只夺得一个袖子,但只要有字,虽然许多联系的美欣赏不到了,不过那些字的独立美还是芬芳飘荡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衣以揜体也,则裋褐足蔽,何事采章之观?食以果腹也,则糗藜足饫,何取珍羞之美?垣墙以蔽风雨,何以有雕粉之璀璨?舟车以越山海,何以有几组之陆离?诗以言志,何事律则欲谐?文以载道,胡为辞则欲巧?盖凡立一义,必有精粗,凡营一室,必有深浅,此天理之自然,匪人为之好事。”衣服从只有实用性,渐渐变得同时富有审美性,其它烹饪、建筑、舟车、诗歌和文章,也都有这种发展趋势,书法何尝不是如此?问题是,有人认为书法现在许多作品只有审美性而没有了实用性,其实仍然有许多书作还是二者同时具备。我们附近有个“聚富皇家酒店”,开始在酒店楼顶要写这几个字来做招牌,这自然以实用性为目的,当然只用艺术字就行,但酒店老板却请来某书家来写,还要有审美性。但写的却是草书,没几个人认识,深深伤害了实用性,这样联系起来看,这草书再美,也会因实用性问题而丧失美感。后来老板发现了这个问题,还是换成了行书。联系的美,看来是联系的各方需要和谐不悖的。
​      书法的美,还有宏观的美与微观的美。我们一般宏观看同,微观看异。宏观中有独立的美,也有联系的美。微观的美,也是这样。曾见一幅隶书作品,从宏观来说,字字联系来看都结字拙朴;每一横列都略有起伏,增加了一种书势;垂直的黄色界栏线,又有一种严肃整饬感。书法有形式性格美、形式表情美和形式语言美,这里的形式有沉稳的性格、严肃的表情和拙朴的语言,这都属于一种联系的美,但和书法主旨、文字内容联系起来看,这又是独立的美。从微观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反习惯结字的艺术,如“河”一般左收右放,但此作却左放右收,三点水大,偏旁“可”小;再如“不”字倾斜,一般左低右高,但此作却左高右低;还有“中”字之间两横距离一般是左合右开,此作却是左开右合,这些独立的美都有一种新鲜感。此作,其中四句是“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你看 有连续的三字“渡河鸿”都有三点水,书者处理时把“渡”字的三点水,上两点合,下一点开;把“河”字,三点放开而显得散;把“鸿”字三点收拢而见聚,这正是因这三字的相邻联系而如此处理的,这微观中不是依然有联系的美吗?      
​      林风眠曾说:“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我们欣赏书法,不论独立的美还是联系的美,如果只是形式,那么必然是这些形式让我们联想到生活,而把我们对生活中事物的情感注入到书法的形式中,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联想,那么唤起的情感也一定有区别。也有时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或艺术修养,让我们看到某种形式,就会唤起我们的形式性格记忆,如雄浑、豪放、柔美等等,然后触发联想。或者潜意识中,由于个人或集体生活感受的积淀,让这些形式附着上了当时感受时的情感,因此只要这样的形式出现就能唤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这再一次说明,美是一回事,美感又是一回事,美感永远大于美。这样一个鉴赏结构形式,就意味着书法艺术的含蓄深邃。砚庄 、汪海权在《好风相从——在张羽翔师生书法展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说“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真正引领事物向更高级形式发展的,是形式(这里的形式也包括了动力因和目的因)。原子是质料,原子间的关系是形式,于是构成分子;分子是质料,分子间的关系是形式,于是构成物体;物体是质料,物体间的关系是形式,于是构成产品。因此,形式不是什么低级的东西,除非我们对形式有误解。”是的,我们应当关注书法的各种形式。
     总之,当独立美和联系美,都只是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时,那么形式表情一定是单调的、简单的和朦胧的。当书法形式因素和创作心境、情景主旨、应用环境等因素构成“形式+内容”的联系美时,情感才会具体、丰富、鲜明的。如黑龙江电视台台标,就是一个草书的“龙”,其蜿蜒屈曲的线条,就像黑龙江水;那笔画中蕴含的筋骨力度,就像黑龙江人的精气神;那飞动的笔势,就像腾飞的黑龙江省。“龙”既指黑龙江,也指自己是龙的传人。其形式语言丰富,形式感情——自豪、喜悦、坚毅等尽寓其中。我们的美感从形象发展到抽象,从具象发展到形式,这是历史的必然;而抽象或形式,在欣赏时只有回归形象或具象,才能尽情展示形式的魅力。贝尔在《艺术》中说:“在讨论审美问题时,人们只需承认,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按这种规律去排列、组合出能够感动我们的形式。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本书后面将要谈到的某种原因,我称这些动人的组合、排列为‘有意味的形式’。”还说:“有意味的形式充满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唤起所有能感受到形式意味的人的审美感情。”这些都值得我们结合起来思考。
​      是的,书法中,独立的美和联系的美,都因情感而熠熠生辉。
                                                                         2015.09.06写于陕北榆林(文化散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06:13 , Processed in 0.1298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