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2|回复: 1

杨晓琳|唐诗中的鹿门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3 15: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中的鹿门寺

文/杨晓琳

mmexport1499065693264.jpg


梦里苏岭山是凤凰憩息的山,是奇葩独标的山,盛开层层绿浪,潇潇洒洒,绿色纯粹;梦里苏岭山的水,是独抒性灵的水,韵致生动,恬静安然。
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句,八百年来总是令人感怀。

苏岭山也叫鹿门山。位于襄阳城东南方二十多公里。与岘山隔江相望。据传,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带领待中郎习郁,巡游苏岭山附近一带,夜间,君臣二人同时梦见苏岭山神神鹿前来护驾,刘秀遂封习郁为襄阳侯。习郁随后修建寺庙于苏岭,并刻石鹿一对,置于寺门左右,以此命名该寺为“鹿门寺”,改苏岭山为鹿门山。

鹿门寺深藏于山林之中,两脉山势左盘右旋,蜿蜒起伏,数座山峰云烟缭绕,山谷泉溪争流,天空玉润云翔,随着汉水走,真的是移步换景,目不暇接。

在我的记忆中鹿门山有两处标志性的东西。一是“暴雨池”,另一个就是唐诗。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到一次鹿门山是比较困难的,交通工具不发达,从襄城到鹿门山,穿城过镇,跋山涉水,起早贪黑得整天。但那时的感觉真好。进入鹿门山,沿着原林场不宽的山路进山,山间林木苍翠,鸟鸣啁啁,岩石嶙峋,山涧溪水湲湲流淌,幽邃寂静。

鹿门山,山泼黛,水嵌蓝,翠相挽。

沿着的山路,左攀右攀,心情欢娱。绕到鹿门寺寺庙后,只见半壁岩石突兀悬在山腰,巉石上绿茵茵的苔藓与水草相映,一片水帘瀑布,叮叮咚咚雨水般坠入池中,这就是“暴雨池”。竹枝,荆条,葛藤,松树四周密布,交相掩映。这些景致是很早以前记忆中的,只可惜现在的泉水被人工将泉引入寺庙水池之中,已没了自然生发之趣。
另一个就是我读的唐诗。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頭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正如诗之题曰:诵读声朗朗如唱歌。实际上孟浩然没有象庞德公长期隐居鹿门山,他隐居在岘山的涧南园,是在汉水西岸,岘山之南,与鹿门山隔江相望。另一首《登鹿门山》说的真切: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辑屡回转。昔闻宠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在,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当时孟浩然是乘舟到鹿门山,可见孟浩然是在岘山之南涧南园隐居,涧南园应离习家池,谷隐寺,白马寺,凤林寺相近。我注意到他居住的环境应是在山水间,这个水不仅有汉水,常伴在左右的应是泉水溪水,孟浩然在三百余首诗中随处可见。“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过融上人兰若》,同一地点的描写:“池上清莲宇,林间白马泉”,“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可见古时,襄阳城城南山涧有许多溪泉,但现在襄阳古城出南门,一路到扁山南二十多里路,公路,铁路横亘在凤林古道上,这里早已没有了泉水溪声。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地方的泉水流量很大,由于人为开发,人为凿大泉眼,反而以后没有了泉水。总之,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孟浩然从襄城乘船到鹿门山的方式,而且是木船。当年的鹿门山,岘山,望楚山,山涧之中到处都是泉流汨汨,溪水潺潺。当年到习家池,可直接乘船沿溪水到习家池池塘里: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皮日休《习池晨起》。

山中的鹿门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毁于战乱,明代时有僧房五百多间,现在规模尚不能十分之一都不足。鹿门寺与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峰叠翠,体势巍峨,沟壑纵横,烟树葱笼,泉水潺潺,五座山峰延绵起伏。呈环状分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能坐在鹿门寺中用山泉水沏一壶茶,那是很惬意的,就着暴雨池进行禅茶开悟,也许那暴雨声就是开悟的一把钥匙。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宜?如何保护好这日渐希少的泉溪水?前几日,在电视中看到一个节目《自然》,讲的是美国,美国人与河狸如何相处的故事,美国人开始只看到河狸对自然和人类的破坏和伤害,对河狸进行大势捕杀,被捕杀干净的地方,溪水断流,湿地干涸,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沙漠化,于是,美国人对没有捕杀的河狸进行研究,河狸修建的河坝,不仅能够形成河塘和湿地,有利保留水资源,并且河狸自身生存的池塘,能够有效保留地下水,而池塘四周的树木和植被,往往能够茂密生长,而且生物的多样性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美国人认识到河狸有利于自然,于是就引导河狸筑坝,人工辅助引导河狸筑的坝,对人类河道,水库形成的危害降至最小,此外河狸坝所形成的水库,也有利于调节河道流量的作用。自然地理的形成,河狸的生存方式,都是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人类在几百年里,尤其是近百年,狂妄自大,无知的成为没有觉性的人类,在破坏自然植物与动物生存与发展。所以说人类与自然应是相互依存,不是攫取,不是改变,利用,而是适应互利。

古书上讲,古人在建造房屋及寺庙时,是非常考虑因势利导自然环境的,首先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符合自然法则的。鹿门寺一千多年的古寺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的。

佛家讲,慈悲为怀。慈悲对待一切,不杀生,即使动物也超度。禅宗的禅茶一味也只有得道之人,才悟得其中的玄机。僧人的修行,是为了解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放下一切对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和谐相宜互利。这也许就是放下和空的意义。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孟浩然的诗总是令人恬静,淡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中有明禅师谈经授法,启迪人怪,诗中的山精,可能指的是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多美的诗意人生,此刻我感到微风轻拂,山籁绕耳,高山流水,已化作欢腾的泉水弥满在鹿门山的山涧之中,有一种穿越……


丁酉六月初八杨晓琳记于梅花草堂




杨晓琳书法选

mmexport1499065688962.jpg

mmexport1499065684737.jpg

mmexport1499065680176.jpg

mmexport1499065675631.jpg

mmexport1499065671450.jpg

mmexport1499065666841.jpg


发表于 2017-7-4 10: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了。::gif34::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6 23:37 , Processed in 0.1309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