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39|回复: 2

石康:漫谈佛教(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09: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三

    讲讲我学佛的事儿吧,大概是一些阅读经验,叫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人若有了信仰,多半会比没有信仰更好,于是找了一圈儿,决定硬信一个佛教吧,巧的是还真碰上一个机会,我一朋友老牛给我介绍了一个法师,于是就拜了师,信是硬信了,之后开始学习一些佛教知识,越看越疑惑,我的法师给了我很多解答,他真是一位很耐心的老师,令我非常感动,他的答案我有些满意,有些不满意,不过,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看起了佛经,从《金刚经》开看,第二本是《圆觉经》,第三本是《愣严经》,就这么一路看下去,我一般看两遍,一遍一本,图的是注解者不同,接着又看了更多的经书,多是泛读,伴以更多的相关读物,人物传记什么的,最后发展到看道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书,连介绍萨满教及诺斯替教的书都看了,然后是一些比较宗教的书,总之,近一年半的时间内,我只看与宗教相关的书,看了有一百来本书吧,最终直看得我完全迷失在宗教中了,事实上,同时看多种宗教书的结果是,叫我对哪一种宗教都很难信服,而我的佛友们比较幸运,他们只看佛经,所以多半比我更加相信,私下里,我为他们某些人找到信仰感到高兴,也许过一种有单一信仰的生活更适合他们。
    即使在信仰的海洋里,我也是个流浪汉,而且并不认为那样有什么不妥,那是我的偏好。对我来讲,多知道一些东西总是叫我高兴的。看佛经之余,不时记下一些读后感,东写西写,我整理了一下,去掉了一些我对具体一段段经文的意见,而以总体上的感受概括之,就凑成了上面三十多篇,算是一种阅读经验吧,我并不是想去讨论那些佛法教条的奥义,而只是借题发挥,说一说我的常识性意见。
   如今,我已很少阅读宗教书了,因我发现宗教对真理的解答并不能让我觉得满足,当我把宗教当作一些有关历史的知识时,才会感到有些趣味,不过,阅读宗教书使我对信仰这一词语有了更为广义的理解,之前我认为我没有信仰,现在我发现,我是有的,以前我认为信仰是由一个个信仰共同体组成的,现在我认为那是一件私事,我发现,即使是有共同信仰的人们之间,也存在着与常人一样的争执与不同,要达成一致,也像常人一样,需要制度或权威的保证,我认为,人们相信的经常不是同一种东西,拿佛法举例,如果最终的标准答案是三藏,那么谁来检验三藏是否正确呢?转了一圈儿,答案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中。
    信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理解我们与环境,以及两者的关系,但我要说,那视角略显单调与空洞,我们需要更多的视角,从而使我们的理解更加准确。
    我曾想像我是一个古人,那么我很可能是个宗教信徒,因为宗教知识在当时几乎就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它的观念也是最具概括性的,不过近五百年内,人类发现了更多的东西,宗教的地盘也许一点也没有变小,但人类生活的地盘却变大了,有了更多的内容,我有时觉得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像一种地方戏,比如昆曲,它曾经吸引过一些人,人们从中领略真理,接着人们转而去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对于信仰,我有个私人观念,以佛教来举例吧,我这么理解这件事儿:假如佛法是答案,那我便是问题,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太封闭了,我更喜欢换一种方式来想,当我把佛法当成问题时,我发现,我自己便是答案。
    我并不认为答案的对错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于问题的理解,重要的是,我会努力寻求答案,我相信,做为一种关于信仰的答案,我只可能同意自己的,我们把信仰融入自我,并从中汲取力量,使我们能够超越或进步,特别是,因为我还活着,我的信仰也因此还活着,当我面向所有的真理而活着的时候,我才是开放的,而我在头脑中不断修正的观念才是所有一切问题的答案,我很高兴人世间没有一种令所有人都信服的极终答案,要么我们简直就无事可做了,我相信,一切信仰只是向未来提供信心的,这使我们对于生活有一种冥冥中的肯定,我相信,通过生命的目光来看一看正在发生什么,猜一猜曾经或未来还要发生什么,那是太有意思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09: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康:漫谈佛教(系列)

                                       三十五

.
    即使你见证了空性并在行事中保持空性见,也只是相当于你学会了使用微积分及牛顿力学定律解决一些物理问题,那只是极简实用主义,你只是个佛法使用者罢了。
    我以为,佛陀与牛顿远为有力的影响是,让人类个体获得一种至高信念,即,通过超人的努力,人类个体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解决问题者,佛陀超越轮回获得解脱,象征着在当时超越那个社会的智者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看不到这一点的人,就没有看到佛法中真正的奥义,他们不幸地迷失在空性见当中。
    佛陀解决的问题,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问题,就如同人类观念中所有的象征性问题一样,我们得到的信念重点是在解脱与超越,我以为,佛陀已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那个象征性问题,佛教因此从印度当时的其它宗教中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从佛法中得到启示,首先是多半是关于努力的启示,解脱或超越只是结果,它相对于轮回问题的回答,佛陀的见解并不是一种终极见解,而是一种最顽强的信心的象征,即,我们能够解决我们创造出来的任何问题,而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无限的,佛陀的犀利之处,在于他发现我们做为人类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拥有智识与体力,而我们可以创造性去运用它们,要知道,在佛陀时代,佛陀手边儿什么工具也没有,仅凭内观,他认为自己也有了解自己与宇宙的机会,并得到他的答案。
    把佛教放到古印度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做考察,才能不能割断它与历史的联系,只抱着经文看来看去,如同你反复看牛顿的原稿,以现代知识及方法,指出其中不恰当之处,我以为,大乘发展了某些重要的佛教观念,但大乘之后,佛教理论与实践方法便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佛法中也再无新鲜血液注入。在这里,我要指出,内观与亲证,是古印度的文化方式,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相信人与神密切交往的雅利安人及其圣书《吠陀》,接下来是婆罗门教及数论派,《奥义书》和《薄伽梵歌》,这是所谓印度教的源头,而印度教是一个宗教综合体,在这个宗教谱系内部,不停地产生各种宗教运动,如大海产生数不清的波浪,耆那教、佛教、锡克教等等都是在运动中渐成为独立的宗教,而印度教的主流仍在发展着,毗湿奴教派,湿婆教派及性力派,我们若是从大合唱的庞大队伍中,只把焦点对准佛教,就如同离开音乐单谈一首歌曲,必然地会导致我们对于印度人的信念的产生误解,事实上,佛教与印度其它宗教一样,都希望找到一种自然的、合理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0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康:漫谈佛教(系列)

更多:
http://blog.sina.com.cn/shikang#feeds_FEEDS_11918089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16 01:40 , Processed in 0.1393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