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7|回复: 1

形式和内容融合统一是未来书法创作的亮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8 1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式和内容融合统一是未来书法创作的亮点
中国书法两千年来唯一最大的遗憾是形式和内容相脱离、相矛盾甚至相背离,书法缺少思想内涵美。书法创作往往是临时起兴,信手写来,一种笔法,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写,导致用柔美欢快的笔画写泣泪哀思的挽联,用厚重粗犷的笔墨写清新柔美的诗词,用飘逸活泼的草书写严谨庄重的诗文等等。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年人及以下基本消除了文盲。同时,随着各种书体、书风基本形成,大众书法审美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颜体庄重大方、欧体俊俏秀气、赵体端庄秀丽、魏体苍劲豪放有了共识。人们还对楷书、行书、草书以站、行、走形容,对各种笔画也以各种形象来表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厚重粗犷的笔画书写清新柔美的诗文是否还合适?
施政明先生是当代潜心研究根据主题创作,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的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学者。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点鲜明,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在施政明先生《从书法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审美角度说说书法大家的作品》一文中,他认为“传统的书法更注重的是书写的规范以及章法等,对于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还没有条件和基础做到它。”在这样的情况下,书家如果选择的书写内容恰好符合自己的书风时,书法呈现最亮丽的光彩。在文章中,施政明先生列举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秷稿》,认为在书家这么多的书法作品中选定它为天下第一、二大行书,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后人在书法审美中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的潜意识起着作用。施政明先生还列举了启功、沙孟海两位前辈的作品。启功先生书风清新,笔画隽永,所以在《月牙湾》一类的诗文中如鱼得水,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名副其实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同样,沙老书风浑厚,笔画豪迈,在书写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一类的内容时,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感情强烈,作品很有感染力。但是,如果书法形式和内容不一致时,会有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施政明先生列举了启老的书法——苏词论词绝句二十首之七。这首诗赞赏苏词气势如潮,出语不凡。然而,启老清新、隽永的笔画似乎不能达到诗中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启老常用的细瘦笔画,在这首诗的浩荡气势前显得力不从心,其诗的意境与书写笔画所含情感各行其道,大相径庭。我们站在诗的思想内容来欣赏这幅书法,确实是不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同样,沙老书写的唐代诗人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这是一首怀人诗。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而沙老浑厚峻险的笔法与诗中“古雅闲淡”的感情怎么也合拍不起来,似乎是牛头不对马嘴。虽然沙老的这幅书法字字浑厚峻险,但站在诗的思想意义角度欣赏该书法作品总觉得两者的感情不对称、不和谐。
施政明先生曾写过很多文章阐述书法形式和内容融合统一。《从杨丽萍的孔雀舞发现书法中常见却难以发现的一个大秘密》以舞蹈创作作比较来阐述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的重要性;《书法完全可以像音乐一样创作》则用《春晓》一诗提出书法可以像音乐一样根据主题创作,从而阐述书法完全可以做到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书法创作应选择与自己笔画书风相吻的题材 》则从书法与题材的关系阐述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由此同时,施政明先生还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书法作品来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可见,施政明先生在书法形式和内容融合统一的实践研究中有很深的造诣。
针对用厚重粗犷的笔画书写清新柔美的诗文在今天到底还是否合适这一问题,施政明先生认为用柔美欢快的笔画写泣泪哀思的挽联,用厚重粗犷的笔墨写清新柔美的诗词,用飘逸活泼的草书写严谨庄重的诗文等等的现象在过去条件尚未成熟时不是问题,但是在今天或在将来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书法需要形式美,更需要思想内涵美。既然书法是一门艺术,就必须从艺术追求完美的高标准来要求它。虽然书法做到形式和内容相融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两千年都不曾做到足见其难度之大。但是,在事物的发展认识过程中,我们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而且已经有人开始去研究它,这也说明了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然要求。可喜的是,施政明先生旗帜鲜明举起了“根据主题创作,什么样的笔画书写什么样的内容,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的大旗,这在中国书法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施政明先生还举办了“根据主题创作,什么样的笔画书写什么样的内容,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的个人书法展览(施政明意义书法展览),这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同样还是第一次。施政明先生还善于借鉴渗透诗文的意境修辞,中国画的写意写神,舞蹈的传情达意,音乐的情感旋律,集“诗、画、舞、歌”为一体,这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同样还是第一次。施政明先生的这一创举还得到了一大批书友的支持,纷纷点赞这一创新很有创意,很有思想,很有意义。施政明先生的这一实践研究对于中国书法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一直僵化,中国书法也如此。施政明先生根据主题创作,什么样的笔画书写什么样的内容,书法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统一这一创作理念既继承了传统——体现书法艺术形式美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凸显书法的内涵意义表现,即形式上升到内容。这一创作理念其创作要求更高,创作难度更高,艺术审美意义更高。这是中国书法近百年来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书法创新之一。我们相信,形式和内容相融合是书法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未来书法创作的一大亮点。     (海南)
启功潮来万里有情风.jpg


沙老书写的唐代诗人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0: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和内容相脱离、相矛盾甚至相背离,书法缺少思想内涵美,这是中国书法两千年来唯一最大的缺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2 06:50 , Processed in 0.1381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