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27|回复: 2

感 恩 批 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3 0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 恩 批 評
我從實踐中體味到,表揚是糖,批評是藥,兼而聽之,聽而踐行,則會大有長進。
仔細想想,學藝術的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精,這一漫長而無窮盡的過程,即是一個表揚與批評永遠交替施教的過程。除了神仙,誰的長進都少不了乃至離不開表揚與批評。
  表揚與批評,對於習藝來說,似日月水火缺一不可。只聽表揚褒獎的話,人會飄浮,滋生傲恣;只聽批評,人易萎頓,喪失自信。我從實踐中體味到,表揚是糖,批評是藥,兼而聽之,聽而踐行,則會大有長進。
  誠然,批評有著表揚不具的功效。學藝有點進步,沒有表揚也無妨,而有缺點,沒有批評,缺點就見不著,改不掉。所以“藥”比“糖”對虔誠的學人來說更緊要,不可少。人要是去掉浮躁心,就會發現一個逆耳厲色而利於用的批評,遠勝過一打甜甜蜜蜜的捧場話。鄭板橋是個精靈,他的"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是老成人的肺腑之言。
  話要說回來,“藥”總不如“糖”易於上口。記得十五歲時,不知深淺地把刻的印作去向戈湘嵐先生求教。誰知這真如小鬼撞到了佛祖。戈老一陣緊一陣的激烈有火藥味的批評,把我的習作砍得一無是處,生平第一次嘗到了被審判的滋味。當時,我只差腳底下少了個地洞,無以遁身逃脫。彼時,人雖幼稚,但卻還曉得無怨無仇的戈先生也是爲我好。感謝上蒼,這場尖厲的批評並沒使我氣餒,反倒調動了我爭強好勝的稟性。大約一年後,我又再次登門把印作放上戈先生的畫案,準備挨砍,誰知他竟忘記了先前的我,講了許多褒揚的話。尤其是當我稚嫩的的印被鈐到了戈老的畫作上,我的感覺好極了。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批評的力量、效用。我自此懂得了批評的妙處、好處,“藥”有時比“糖”還甜。身陷混沌中的學子,沒有及時且正確的批評來關懷你,那才是一種最不堪的損失和悲哀啊!
  在學藝過程中,我把批評指教過我的長者歸納爲兩類:嚴父型、慈母型。若戈湘嵐、謝稚柳、劉海粟、陸維釗諸公屬前者;方介堪、李可染、王個簃、沙孟海、陸儼少、程十發諸公屬後者。
後者送你的“藥”總是周全地包上糖衣的,不苦不澀,和風細雨,如坐春風,如灑皎月。不過,對這類的批評,需要沈靜仔細去品味、去捕捉。若是嘗到甜味就得意,將會把裹於其間的中肯批評給忽略掉,丟失掉。粗心地把藥當糖來消受,是損失莫大的。
  批評,不必是理論化的,也不可求周全。天下有的是一字之師,我就每每幸遇過。二十三歲那年,我把印作給去疾先生批評,他說了一句“你可以變啦”!一個“變”字給我的主攻方向翻了個格,由向後而撥爲向前看,真的太要害了。習藝如登山,走別人鋪好的路,做旅遊者當然也使得。但存志高遠,自己去開路,做個探險家才是更有意義的呀!記得唐雲先生對我的書法,也送了兩個字:“太實”。我理會他的意思是在力的表達上虛脫些,在意境表達上要空靈些。一針就紮在“穴道”上,我至今感恩他。
  我學習繪畫是在二十年前,稚柳師對我批評的核心是旨在追求一個“文”
                                  1
字。發老對我批評旨在追求一個“淡”字。宛若翁對我批評的要領是克服一個“露”字。其峰老對我的批評是希望保持一個“生”字。攻藝登山山入雲,接受一個批評,改正一個短處,恰如多爬了一個臺階。對批評的持久採納就是臺階的積累。百年如一日,就會使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接近於峰巔。
  批評者總是站在某一個角度,從某種審美上看問題,指點迷津。不能求全於批評者,而當苛求於自身。倘能虛心而全面地去綜合剖析批評,清醒地消化批評,汰沙取金,必會受用無窮。當然,聽不進批評,不會有大進步,不正確消化批評,同樣不會有進步。我有過許多這方面的正反教訓。
  批評,不免有欠公正,用意氣乃至更甚者。這也是尋常的事。我的態度是不計較,不上心。從萬能的辯證法角度講,批評中總有於己有補的東西。要心平氣和地對待,不作無謂爭辯,不作以牙還牙的對抗。我總固執地認爲,藝術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修煉,是一片淨土,不是武術,不是戰場。虔誠的攻藝者當專注不二地把精力、心力都用到藝事上。這是從藝時的初衷,也是我終生信奉的準則。
  沒有批評,就沒有藝術。批評是一束智慧,批評是一份愛心,批評是一片袒露的真誠,批評是一腔恨鐵不成鋼的期待與厚望。批評,始終是攻藝者強身之本。批評滋補著我,批評健壯了我。人非草木,豈能忘情,因此我深深地感恩批評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七日夜於味閑草堂 韓天衡
发表于 2004-10-13 1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 恩 批 評

读1楼文章,让我也有所悟。谢谢!
发表于 2004-10-13 17: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 恩 批 評

“沒有批評,就沒有藝術。批評是一束智慧,批評是一份愛心,批評是一片袒露的真誠,批評是一腔恨鐵不成鋼的期待與厚望。批評,始終是攻藝者強身之本。批評滋補著我,批評健壯了我。人非草木,豈能忘情,因此我深深地感恩批評。”
拜读,多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4 06:21 , Processed in 0.1644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