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8|回复: 0

王蒙﹕文化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0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蒙﹕文化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我們正進入一個“地球村”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引發了文化的不安感﹐主要體現為認同危機。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本民族﹑本地區有逐漸失去個性的危險。比如英語的學習熱持續走強﹐西洋節日對于民族節日的沖擊等。
    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資本﹑技術的擴張﹐則容易使得人文情懷逐漸淡化。許多牧歌式的人文情懷﹐往往是與農業文明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例如﹐人們對于月亮的吟詠和幻想﹐已多少被登月的實地考察“煞了風景”。又如﹐陶淵明許多名作中傳達的意境﹐也與現代的快節奏生產生活方式不搭界。我們可以吟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卻無法吟詠“敲鍵熒屏下﹐悠然新視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也不能改成“種豆溫室裡﹐轉(基)因利潤高
    經濟全球化容易使民族文化受到威脅﹐加快了文化的產業化與市場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消費型文化“蓬勃”發展﹕追星族﹑狗仔隊﹑惡搞﹑自我炒作……越來越多的“文化亂象”刺激人們的眼球﹐而民族器樂﹑民族舞蹈﹑民族戲曲等﹐在嘈雜的世界裡顯得越來越寂寥。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要坦然面對。一方面﹐要承認文化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傳統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各有各的位置﹐也都將匯合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關鍵是要加強引導﹐努力提高通俗文化的品位﹔加強管理﹐樹立規范﹐阻止惡俗文化的侵襲﹔支持和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保護傳統的同時﹐也要提高快節奏生活方式的文化品質。另外﹐也可以考慮創造新的詩性體驗與表達方式
    當然﹐從另一方面說﹐經濟全球化也是機遇。面向世界與立足本國並非截然對立﹐引進與弘揚並非截然對立﹐全球化與民族性也並非截然對立。取法先進的外來文化並結合本國實際﹐有可能使一個古老文化煥發青春。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我們需要樹立文化自信﹐坦然地建造自己的文化大廈﹐這才是對經濟全球化的最好回應。(王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16 05:59 , Processed in 0.1339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