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写大家

特邀全国草书名家微评十一届国展之草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0: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有幸参观学习了十一届国展并作为青年学者全程参与了国展论坛。我觉得本次国展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急迫要求提升书法的文化含量。以往的作品评选强调的是作品的技法表现、形式表达和情感宣泄,而今后的书法比赛中,对作品的文本选择、文字使用、文化气息,甚至书家本身的综合素养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利锋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0: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届国展草书作品整体不错,脉络清晰,各个时期,流派的作品都有体现,尤其是明清,魏晋草书有了新的发展;章草,其他流派草书相对也有好的发展态势。本届草书作品由于展览要求的对作品尺寸的完善,不断合理,大字作品明显居多,令人眼前一亮。获奖作品质朴、自然,学术性较强,以大字单色整纸居多;入展作品基本上以拼接为主,小字居多,基本以行草为主、整体来看,行书比草书更高一筹。当然,由于草书的个性语言和简练性,一些作品还存在着如字法的不准确、笔法的不到位等问题,文字内容上出现倒文,丢字,错字的一些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艺文并重,多元包容,加强学术性,思想性,提高作品的内涵比技术更重要。

——刘小龙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十一届国展中的草书据我到现场看到的印象,没有一件一下子击中我,既使现在拼命去回忆仍然如此,如果借助作品集去理性分析比照,客观地说绝大部分作者各方面基本功夫都很扎实,只是缺少一点草书(特别是大草)创作中最关键的性情的自然流露,个性、探索性都被我们这届评委给抹掉了,当然同时也很好地屏蔽掉了功底欠深、底蕴欠厚的纯炫技作品的出现。我们这个时代固然也呼唤旭素的出现,但先出现大量的孙过庭似乎更合理.当然一种风气的出现,在中国还主要取决于上面,只有中国这个地方还会以举国的方式来办各种活动.当然举国体制有诸多的好处, 比如自上而下的意志贯彻会比较彻底,比如国展可以得到无与沦比的关注度,国展中推出的书法明星甚至可以一辈子消费这种其实还是偶然的成功.所以什么样的作品会在什么时候更可能成功是有迹可寻的。从刘正成时代的人有多大胆地可能会有多高产到张旭光时代的激活唐楷到前陈洪武时代的乱象丛生到陈时代再次重提回归,虽然我个人觉得略显保守和刻板,每个时代的出现无不打着掌舵者的个人烙印。我个人对新时代的到来持总体肯定态度,认为宁要保守的传统,不要浅薄的现代;宁做书奴不要"大师",当然我们最需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而又敢自出机杼的前瞻者的出现,鲜于枢说作草者要"胆胆胆",希望现任掌门能第一步引导书坛走回深入传统之路。第二步再激活书坛的创造力,让大家拿点胆量出来写字。拉拉扯扯前言不撘后语地扯了一通,索性再预测一下下一届保守的陈必然会稍微放开一些,也许现在就该知道怎么去写十二届的作品了.祝大家十二都写的舒心还获奖!发现又错了好多字,惭愧!


——李广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届国展草书作品观后感:主旋律依然是四大格调(二王、宋黄山谷、明清、章草),如果说稍有变化的应该是二王的大大缩水了;明清一路作品大开大合,间或一两次竖画的顺势拉长,本来煞是好看,但很多作者都用上了这一狠招,似乎是同一只手同一管毛笔“拉”的;小作品偶尔有,但小情调似乎难以找到;渴望能遇见一看就知道是吕金光和或吴勇那样具有成熟的个人面目的草书作品,但只是渴望而已,依然没有遇见;评选遏制拼接做旧之风后,作者们在作品形式上少有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佳构,评委不可能堵死形式创新之路,只要有好形式,我相信评委的鼻子依然是跟着作者走的……

——单永辉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届国展草书作品拼接做旧作品明显减少,单纸成书的作品值得肯定,本届展出作品明显感觉到注重书家的内在气质,但本人认为草书作品取法方向有些单一,“二王”套路居多,若能多些即注重传统又能体现个人才情的作品那就大妙。

——修水陈云

6401.jpg

来源:草书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17 23:35 , Processed in 0.1495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