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20|回复: 0

书法展览顶层设计参考:日本书法展览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7 11: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展览顶层设计参考
日本书法展览模式
高木圣雨

(此文为日本谦慎书道会理事长高木圣雨先生2015年5月18日在河北美术学院讲学时的第一部分)

151154joymvq3bqwhox8hw.jpg



先请看图,一边看图,一边来解读一下日本现在书法界的状况。日本的书法展览比较多,有各种各样的展览,下面我对我们日本书法界现状比较大的展览作为介绍。

日展

最上面的展览也是日展,日本国展览,日展有日本画、油画、洋画,还有书法、雕刻等艺术,一共分五个部门组成的,每年一次。在日展当中的五个部门大概每年的展览作品有一万三千多件,大概书法作品展一万件。每年参加日展大概有一万件,就是一万个人,他入选的比例是十分之一,大概有一千个人能入选,它的竞争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在日本从事书法专业的人想参加展览,能进到日展是一个向往的,也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参加日展当中的展会,就是书法组织,大概是以两个大的书法组织,每日书道展和读卖书法展,由这两个组织组成成员来参加日本展览。换句话说日本的书法发展是靠读卖书法展和每日书法展来支撑书法、书道的发展,另外还有产经国际书展,还有一个东京书道展,也是由两个书法组织搞的大的书法展览。可能说法也不一定太准确或者对另外两个不太尊敬,就是我们所谓说的主流和非主流,杜曼和每日是主流。读卖书法展和每日书法展,包括产经国际书展和东京书道展,都是由日本五大新闻社其中的四大新闻社来主办的。


读卖书法展和每日书道展

读卖书法展和每日书道展在30年前是一家,后来因为机缘分开。

三十年前我们都属于同一家每日书道展,当时因为学术上有一些纷争,就是现代派和古典派之争,于是我们就分开了。三年前每日书道展参加展览的人,会员大概有三万人左右,当初最开始分开之后,杜曼和每日展平均都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发展到今天两个组织的会员每个都到三万人左右了,这也能证明日本书法界的进步和发展,大家人数的增多。参加读卖书法展和每日书法展的人数入选率大概都在60%。参加这两个书法大展,读卖书法展和每日书法展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就是参加展览的次数。我们参加这两个展览有一个规定,设几个奖项,像我们所说的一二三四五等级的奖,不叫一等奖、二等奖,叫秀逸奖或者优秀奖,或者是新闻报社奖,一个奖项几次再升一级,再得到几次再升一级,最后升到最高级的时候你在书法界的地位也就上去了。我个人认为因为我们日本的书法家为了得到这个奖项,为了书法界地位的提高,所以每次参加展览同一幅作品都要写三百张、四百张、五百张,从五百张作品当中选一张最好的去参加展览去比赛,用它来获得奖,也通过这种辛勤的努力使得我们日本书法家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日本的书法家参加的作品都用自己最擅长的草书啊,或者刑书啊,或者篆书啊,来参加展览。

中日书道20人展

大家看右边有一个中日书道20人展,这就是日本朝日新闻,最大的报社,他们组织的,每年举办一次日本现代书道20人展,这是最高水平的展览。

再解释一遍刚才说各个新闻社大的展览设各种奖项来参加,现代书道20人展,每日新闻的,它是不设奖项的,也没有评审的,就是社会书法界公认的推荐的最高水平的一个展览,它每年举办一次,在日本各个地区也巡回展,大概未来看这个展览的人数每年有十万人左右。跟另外四家报社举办的展览不同的是,现代书道20人展没有评审,没有全奖,但是它是受到社会评论和公审的,看的人如果大家都反映某一位作家的作品今年不好,你明天就有可能被退出的可能性,所以每位被选中20人展的书法家都拼命努力的保证质量,保证自己的水平,作品能参加每年的展览。

另外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参加20人展已经是九次了,我们了展览状况是什么呢,5.5米长的墙壁面积给你,自己本人的四幅作品来参加展览。另外再介绍一下日本的20人展和中国20人展曾经共同搞过三次展览,在北京、南京和扬州都搞过。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日本有这么多的书法组织,也有这么多的展览会,大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来积极参加展览,通过各种各样的展览我们书法界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数也有巨大的增加。
151307gz4226fohwxwh2kh.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16 21:55 , Processed in 0.1723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