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59|回复: 1

赵冷月先生给我们的十大启示和两点学习——胡抗美在赵冷月书法研讨会的总结发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7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此文为胡抗美先生在6月27日于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研讨会上的发言,根据主持发言和总结发言综合,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此注,侯勇。




赵冷月先生给我们的十大启示和两点学习
——胡抗美在赵冷月书法研讨会的总结发言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胡抗美



_09A9501_副本.jpg


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理论研讨会,是对赵冷月先生的书学思想及创作风格进行学术讨论与思辨,很有意义。今天这个研讨会是高规格的,不仅有书法界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批评家,还有其他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由于研讨主题具有丰富性、敏感性,也有一定高度,因此大家从不同角度来关注研讨主题。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既对赵冷月先生书学观念、思想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又在赵冷月先生书学思想及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有许多闪光的思想。我们以这种形式来缅怀赵冷月先生,是我们书法界甚至是书法史上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个不寻常的展览和研讨会实现了赵冷月先生生前的愿望,我相信赵冷月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因为时间关系,我对研讨会的总结不会更多耽误诸位的宝贵时间,我只想利用我总结的时间,把诸位发表的一些精彩语言再回放一下。

大家从赵冷月先生的艺术实践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是“书法从不会到会难,从会到不会更难”。

这是针对赵冷月先生的艺术变法难度所讲的。从会到不会如同剪断婴儿与母体连接的脐带,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会”是母体给的,“不会”是后天个人的成长。

二是有人说赵冷月先生的书法作品是文人书法,他的书法有文人气。

这种见解我觉得很有意味。怎么看待文人气?工工正正,老老实实就是文人书法,就有文人气吗?张旭作狂草,《肚痛帖》、《古诗四首》就没有文气了?文气表现在点画、结体的质感及千姿百态的变化和它们组合、对比后产生的关系上,表现在作者细腻而真实的情感上。文气涉及到书法主体的身份,同时要靠作品说话。我们说,在艺术中的大红大绿相配,稍不注意便显得俗气。在绘画中,画家们运用红和绿这两个颜色的时候都是很谨慎的。但是在我们的中国美学史上,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她把红绿搭配的非常到位,那就是李清照的“绿肥红瘦”,这是多么高的境界!赵冷月先生敢于去碰这种大红大绿,在大红大绿度的把握中表现出他的文气,表现出他内心世界的升华,他是真正理解了他要写的东西。

三是书家,首先要把内心洗干净再去做艺术。

这个观点我觉得也是很好的。艺术是无功利的,艺术家要心底干净、敞亮、纯粹,这是做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书法家也一样,如果浮躁、计较名利、不研究问题,一心钻营市场,追名逐利,艺术不会有高度,更谈不上攀登高峰了。

四是书法空间的塑造和内心世界是相关的。书法的空间变化、空间创造,空间的运用。

我认为与作者内心世界是一致的,都是他性情的情感的一种表达。比如说作品创作中的夸张、收敛等,表现形式是粗细长短,大小正侧,但这些不同的空间形态的出现与内心的活动有关,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依存。

五是曲高和寡。

艺术上的一个创新式样,往往很难附会人们的习惯审美定式。有观众在展厅说,赵冷月先生写的字,还没有我们家孩子写的好。赵先生也是从孩子时开始学习写字,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又广泛涉猎古典碑帖,在二王一路帖学上下过很大的功夫。他的书法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60岁后,再次进行变法,使自己的艺术达到了一定境界。就是展厅展现的境界。那么,他的字真的不如他们家孩子写得好吗,很值得深思。我也参观过一些书家的展览,听到的赞扬声说:“写得真好,像王羲之写的一样。”我都听不懂这是在批评还是在表扬。

六是有人说,赵先生的价值打破了书法的审美僵局。

赵先生的作品的确很震撼,实际上就是打破了审美僵局,他告诉我们,欣赏书法要多一些审美视角,审美的视野要开阔,审美的渠道要通畅。有些东西我可能不喜欢,但不能说它不好,这也是一种包容。
七是“从有法到无法,真的无法吗”?很有意思。所谓的从有法到无法是讲法的升华,不是说赵冷月书法中没有法,他只是把法融入到他的点画当中,融入到他的造型当中。赵先生的变法也是法,但变法的“法”不是技,是道。道的东西不是让人们一眼便能认出来的,要有欣赏的能力才能享受个中滋味。一个经过严格书法训练的人,无论怎么变法、用法,怎么可能没有法呢,可能吗?应当知道,此法非彼法,这是对法的发展。

八是继承和光大中国书法传统的问题。

继承是精神上的继承还是式样的再现?这是个争议不休的问题。我也看到了很多文章,批评当前书法的某些现象,如“伪传统”,“伪二王”等,有些文章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它涉及到了书法的本体问题。传统是一个系统,是一种精神和基因。所谓系统,是说它的丰富性。作为一个书法家肯定是绕不过二王的,不懂二王,没在二王上下过功夫,那叫什么书法家?但是不能说在一件作品中,看不到二王就认为不是传统。从明清之后,“二王外有书”的声音已经非常的大,大家都在讲,要回归。回归就是回归传统,把二王放在传统这个大系列去看待。

九是有人说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有写给自己的,也有写给别人的”。

这说明写给自己的与写给别人的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是赵先生的主观愿望,而是写给别人要受到别人的约束。今天在展厅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写给自己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也表现出了书法的时代特征。

十是当今的一些作品浅层次地表现技法,故而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因此提出“回望赵冷月”这个重要命题。

赵先生的意义在于变,在于古,在于深。“只看到技法,看不到技法背后的人”,两者谁重要?是法重要,还是人重要?法是人掌握的,人掌握法的目的是规范自己,规范之后,人要有作为,这个作为就是创新。技法很重要,但它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它像一座桥梁。这个桥梁一定要坚固,但是你不能老站在这个桥上,赞叹桥梁是多么的坚固,多大的水都冲不倒,可这于艺术有什么用啊?因为艺术殿堂在彼岸,要走下桥梁去进入艺术的殿堂。

以上我回放了大家的“名人名言”,诸位讲得非常好,我也非常感慨。我在思考通过这个研讨,我们应该向赵冷月先生学点什么?

第一点,我们要学习赵冷月先生永远不满足的求知欲望,活到老、学到老、变到老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近30多年的书法经历说明,那些一代一代在书法界留下来的都是不满足自己的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都是活到老研究问题到老的人。有人说,当今书法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但是有的人却一直走下来了,有些人遇到这种那种的坎坷,人家也一直走下来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永不满足。赵冷月先生的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

第二点就要学习他的永远不停歇地探索的精神,有责任敢担当的文人精神气质。

赵冷月先生没有风光一时,他留下来的是他的意义。在他的生前,并不是具有一群一群粉丝的人,他没注重宣传,也没有钱。但是他有他的执着,他有他的操守。他探索传统与现代,这是他观念上理论上的追求。他实践继承创新,这是他在创作学习过程中一直是坚持的。我们说赵冷月先生作品当中传统信息,非常的丰富,这和他的经历是有关系的。他早期学习帖学,学习唐宋,到中期开始接触碑铭,北碑这一类,都体现出对传统的修炼。只有有深厚的传统,才有创新的动力,才有创新的勇气,才有创新的能力,因此他敢说“豪华落尽见真淳”。现在我们不敢把“豪华”放下,而赵冷月先生不把“豪华”当成一回事。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懂生命的艺术家,他认为这种“豪华”的东西都是一时的,而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所以他80多岁还勇往直前,这是他的一幅对联所讲的。他还说,我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即使是丑一些,但这是我的精神花朵,是没有虚假的。这就是他的创作动机,也是他的创新动机。

发表于 2015-9-17 1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研讨会学术总结,言简意赅,发人启迪,才是有意义的!::gif88::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17 13:41 , Processed in 0.1383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