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檻外人 于 2013-3-19 02:46 编辑
作為一個自小使用正楷書寫的香港人,對"繁體字"一詞始終有種莫名抗拒.
從小學開始,就常遇到具文化使命感的老師,他們都會自發向學生灌輸傳統文化.他們告訴孩子:中華兒女寫的必然是正楷漢字,或稱正體字,卻沒有繁體字.
簡體字是有的,但學校老師們,甚至連一些南來的國學大師,都管叫它殘體字,認為靠它來學習來書寫,腦子不出問題才怪.
當年香港確是齊集了全中國的最頂尖的精英份子,包括武林的和文化的.
武林的,我最愛的王家衛導演,今年為了給中華文化傳血脈,拍出了中華影史難得一見的<<一代宗師>>,從當年有中華武林一條街之稱的深水埗大南街聚焦,把民國南北武林盛衰娓娓道來.多少中年以上的觀眾,為哪丟失了的民國風景而感慨落淚!
文化的,恰巧在大南街一街之隔的桂林街,又是另一番文人風景,新儒家諸大師如錢穆唐君毅,跟他們的同學朋友和弟子,正在籌劃搶救中華文物,復興儒家文化的大計,以抗衡馬列文化掛帥的異質大陸文化.今天新儒家哲學能在國際學術界佔一席之地,實有賴當年大師和他們弟子如余英時杜維明等人對中華文化的苦心孤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