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今天11:45在上海去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2 1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今天11:45在上海去世

沉痛哀悼!!
陈逸飞先生是当代油画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涉及服装设计、电影等多个领域的工作,英年早逝,实在令世人惋惜!!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08: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今天11:45在上海去世

陈逸飞妻子洒泪忆往事:温馨岁月 历历在目(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8:31 新民晚报

陈逸飞和夫人宋美英在一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昨天下午,当记者走进浦东“棕榈泉”陈逸飞的别墅,看见陈的妻子宋美英一身黑衣,在大幅遗像前伤心抽泣。“这个新家装修好他没来住过一天,现在成了他的灵堂!”话音未落,她已是泣不成声。
  前几天宋美英听说陈逸飞因病住院,速带5岁的儿子从美国飞回上海。而那时陈逸飞的病情看上去很稳定。陈逸飞看到她母子前来非常高兴。他笑道,以后做了肝移植手术,他就


   


变成小伙子了,还要和妻子生个女儿。
  回忆幸福好时光
  “真的是想不到……”宋美英反复念叨这句话。她说:“要知道会这样,我就不去美国,一直陪在他身边。我没照顾好他呀……”为了转移她的悲痛情绪,记者换了话题,问她:“你可记得,当初你们谈恋爱时,那可是他最幸福、安逸的一段经历。我还经常做你俩的‘电灯泡’。”
  宋美英不禁破涕一笑,脸上泛起幸福的神情。
  模特公司邀请她
  她回忆,1996年,她参加一次模特比赛,担任评委的陈逸飞竟记住了她,事后曾邀请她加盟自己的模特公司。但是宋美英说,自己刚和别的公司签了约,不可以违约的。陈逸飞由此认为她守信用,为人好。2年后,宋美英的合约期满,便打电话给陈逸飞,问他的模特公司要不要她。陈逸飞高兴地说:“欢迎你来!”
  “你当时想到会嫁给他吗?”我问。“我做梦都不会想到会嫁给这么个大名人!”宋美英回答。“还记得我们3个人一起去桂林公园吗?他还花了20块钱,坐在茶馆门口让老师傅给他推拿肩胛。”我问。“记得!记得!”小宋带着泪花的眼又出现了笑意。
  非常崇拜陈逸飞
  陈逸飞和宋美英相恋时期,恰好工作不像后来这么繁忙。他隔三岔五邀记者相聚。经常看见小宋在他身边。小宋非常崇拜陈逸飞,总是称陈逸飞为“陈先生”,甚至言行举止也有点学陈逸飞,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谦和而周到,落落大方。所以小宋和陈逸飞的朋友们关系都很好。人缘好,口碑好,这恐怕也是陈逸飞后来选择她做妻子的原因之一,因为朋友们都说小宋好。有一次陈逸飞在小宋不在时对我说:“小宋人蛮善良、天真。她不虚荣,不羡慕什么世界名牌。她只要穿我们自己做的衣服就很满足。每当我公司的服饰换季大减价时,小宋就会和朋友们一起去淘一番便宜,总是乐呵呵地买一大包回家,对着镜子穿了这件穿那件,高兴得不得了。”
  “我觉得你们会处得长久的。”记者曾说。“我也觉得会的。”陈逸飞说。
  快快乐乐一家子
  近朱者赤,小宋也曾学着画画。有一次她画了幅陈逸飞的头像,也就是儿童画的水平,陈逸飞见了乐得哈哈笑。后来他俩成了一家子,有了儿子陈天。陈逸飞非常喜欢这个幼子。经常告诉我这孩子多聪明,多懂事。说到孩子,我问宋美英:“陈天喜欢画画吗?”宋美英说,陈逸飞不要求孩子学画画,因为他自己知道走艺术这条路有多不易。“但是,这孩子的色彩感觉特别好。大概也是受父亲的遗传和影响吧。”
  留下永远的遗憾
  突然,泪水又涌上了宋美英的眼眶:“陈先生曾经说过,等电影拍好后,就带孩子一起去欧洲玩。他也好好休养休养,以后不再这么累了。但是这再也不可能了……”
  宋美英望着陈逸飞的遗像自言自语的说:“这是个多么快乐,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呀。可是他永远离开我们了。”她沉默了片刻,看着遗像中的丈夫说:“我会把儿子好好带大的。逸飞,你放心!”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发表于 2005-4-17 01: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今天11:45在上海去世

实在是可惜...人才啊...
哀 悼 中...
发表于 2005-4-20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今天11:45在上海去世

生命之不可把握~~~~~
发表于 2005-4-21 00: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今天11:45在上海去世

【张闳】陈逸飞:一个文化“理发师”的葬礼[贴图]
99读书论坛 → 农夫山庄 → 小众菜园 → 张闳 陈逸飞:一个文化“理发师”的葬礼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
陈逸飞:一个文化“理发师”的葬礼


张闳


“给忙人让路。”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艺术家陈逸飞都称得上是上海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去世,无疑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个重大损失。这个多变的艺术家,这个成功的文化商人,这个耀眼的文化明星,他的去世,将使上海主流文化界将突然变得暗淡无光。他是上海文化人的典范,也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通过他,我们可以窥见上海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质,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艺术轨迹。

《开路先锋》

陈逸飞显然是一位善于顺应时代潮流的艺术家。他的成败得失,均基于此。早在文革期间,陈逸飞就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当时,这位年轻的画家是“样板美术”的宠儿。他与魏景山等合作的油画《开路先锋》,称得上是文革时期的美术“样板”。“革命神学”的主题和概念化的构图,英雄人物夸张的形体和动作,以及明亮的神学色彩的背景,顺应了文革期间的样板美学原则。尽管如此,其娴熟的技巧使得这幅作品在诸多样板美术作品中脱颖而出。
《占领总统府》(当时似乎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我看来,是陈逸飞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我至今依然记得少年时代从某本美术杂志上看到这幅画时的新奇感受。画面上的士兵形象真实而且充满生气,仿佛能让人感觉到了他们粗重的呼吸,完全不同于通常“样板美术”中的那些沉闷笨拙、一个个如同泥菩萨般的“英雄人物”。

《占领总统府》 1976年 油画

《占领总统府》处理的依然是一个政治性主题。重大的政治事件和革命的史诗化的叙事,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陈逸飞巧妙地将这一切它处理为一个视角独特的画面。一个俯角将展现了更为辽阔的背景,但画面中心则依然有丰富的戏剧性的细节场面。风格闳放又不流于虚夸。灰褐色的背景带来的沉重的历史感与画面上方殷红旗帜所昭示的希望之光,激情动感的士兵与总统府顶冰冷坚硬的大理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
《占领总统府》在一定程度上摈弃了样板文艺千篇一律的宏大叙事和假大空的虚夸风格。虽然表现的是重大政治事件,但他借娴熟的写实手法表现出来,既符合革命艺术的政治性,又遵循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这是陈逸飞的机智之处。他能够恰如其分地在政治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对接的部位,并巧妙地粘合得了无缝隙。从某种程度上说,《占领总统府》是预示“文革后”美术风向转变的一个微弱的信号。
文革后美术风向的转变,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法问题。直到1980年代初期的罗中立、陈丹青等人那里,这一转变才告完成。这些新锐画家赋予美术更深沉的现实关怀。但与此不同的是,陈逸飞却在此时转向了现实的彼岸。陈逸飞在美国开始了艺术的第二阶段。他机敏地摆脱了在政治与艺术夹缝之间的尴尬处境,开始处理与现实相当隔膜的题材。

《浔阳遗韵》1991年 油画,1991年曾以137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拍卖最高价

陈逸飞的艺术方式的转变,可以理解为他在西方世界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行动之一部分。《上海旧梦》系列和表现古代中国女子的系列,可以看作是这一行动的后果。陈逸飞最擅长的是从想象的东方文化中,成功地分离出若干美学元素:仕女、青楼女子、团扇和绣花鞋,娥眉、皓腕和明眸……这些都构成了西方视角中的“东方性”元素,可以满足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视觉占有。陈逸飞成功了。这种成功,不仅是文化认同意义上的,同时也是商业上的。被从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剥离出来的文化元素,也能够更方便地转化为商业符号。陈逸飞也以同样的方式处理西洋题材:小提琴、大提琴、金发碧眼、连衣裙……西洋文化的诸多元素被分离,成为可以任意抽取的文化代码和标签。


陈逸飞的作品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符码仓库,可以满足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美学趣味的诉求。这些没有背景的,指代所谓“东方性”或“西方性”的文化漂浮物,可以随意安置在任何空间里,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尤其适合成为温馨家居的装饰品。
在技法上,摈弃了任何粗砺的笔触,将画面处理为静止安谧的、暖融融的温柔之乡,可以缓解现代人的时间性焦虑和现实焦虑。挂在卧室里,给人一种镇静、舒适的效果,相当于催眠曲的作用。而随着城市家居空间的改善和对室内装潢品位的提高,对陈式艺术品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他的画作的拍卖价格不断上扬。更为有趣的是,在上海的弄堂里,开始有了批量生产陈式风格的绘画赝品的手工作坊。

《上海旧梦之一·黄金岁月》 1993年 油画

毫无疑问,陈逸飞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海派特色。在殖民地背景下的旧上海,多重文化的杂乱混合,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分解为流行元素,在商业的催化作用下,混合在一起。经过精明的上海人精心的调配,将其变成一个看上去十分光滑和完整的整体。它就像是一杯通过商业的酵素勾兑出来的,有点发酸的文化鸡尾酒,在时尚场合下饮用它,与其说是对酒的爱好,不如说是一种对品位和时髦的标榜。光滑、艳丽的色彩,和谐的构图,青楼佳人的温柔芳姿,古代女子的低眉冥想,暧昧的情欲和迷朦的梦幻……呼应着上海“怀旧热”,陈逸飞的绘画将殖民地时代旧上海的妖冶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的陈旧梦想。这一点,恐怕只有王家卫的相关电影才能与之相媲美。而这些假想的上海却又是那般精致和完美,相比之下,真实的上海反而想是一个赝品。
陈逸飞的艺术行为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甚至可以说,他是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开拓者和典范,但他也开启了香艳、颓靡的画风。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艺术家,他并不刻意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从来就是时代的弄潮儿。如果说有什么是一以贯之的话,那么,这种机变就是其一贯作风。
当陈逸飞再一次成为公共人物的时候,他已不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而是身兼多重角色的人物:电影导演,文化出版商,服装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他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和奇思妙想,令人艳羡和钦佩。这些介入时尚生活领域的活动,无疑需要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需要对日常的物质生活的热爱。在我看来,这些与其说是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性冲动,不如说是出自作为上海男人的天性。事实上,上海男人天生就是“生活艺术家”,他们会生活、讲究情调和品位,精明、细致而又有耐心。在商业化的时尚生活潮流中,他们如鱼得水。当然,陈逸飞并不讳言自己的商业化倾向,这一点,似乎比他的伙伴余秋雨来得更为诚实。


对于陈逸飞的艺术转型,人们评价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陈逸飞正在通过全新的文化行动,重塑其个人形象。他正在拍摄的电影《理发师》,仿佛对其艺术转型的一个绝妙的比喻。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本人就是从艺术家蜕变为一个文化“理发师”。我们看到这个人在忙碌,从宁静、逍遥的艺术境界,奔向烦忙、纷扰的物质世界,忙于为这个时代打理一个光鲜、清爽的形象,用时尚的发型为这个蓬头垢面的时代整容,将破衣烂衫美化为古代仕女身上散发着脂粉气息的亵衣。这一点也正与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主流相吻合。他们善于将城隍庙、石库门等破破烂烂的文化废墟粉饰一新,转化为商业和时尚生活的样板。
不过,在新上海的时尚生活的快车上,已经不再有陈逸飞。这个忙碌的人终于得以安歇了。而活着的人仍在蓬头垢面地奔忙,疯狂地奔忙。

2004.4.11.午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4 17:24 , Processed in 0.1665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