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郭西樑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郭东亮书法作品-自撰联
105_105_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2: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郭东亮书法作品-书论三则
105_105_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2: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郭东亮书法作品-草书/范仲淹词
105_105_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00: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郭东亮书法-赤壁赋14屏
105_105_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0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郭东亮书法-赤壁赋14屏2
105_105_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0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郭东亮书法-赤壁赋14屏3
105_105_25.jpg
发表于 2004-12-18 2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说什么?不能这么写。
发表于 2004-12-19 1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下面引用由闻正2004/12/18 11:29pm 发表的内容:
说什么?不能这么写。

是不是他的艺术简历???
具体的请闻正兄删改!
发表于 2004-12-21 21: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其法托刘公,才情充盈溢.
入古再探幽,目穷可千里.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1 22: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东亮书法工作室

                     心托翰墨里 吟寄白云间
                                             记青年书法家郭东亮先生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天资和勤奋是缺一不可的。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幼时学习书法,它的父亲从后猛抽其笔而不脱,右军以为这个孩子将来在书法上必有大成。有一次,王羲之在王献之书法习作中的“大”字下面添加了一个点儿,王献之拿着这幅作品去给他的母亲看,母亲看后说:我儿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象羲之。
    东亮八、九岁的时候,父亲每每将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给他听。当然,这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充耳不闻,平淡无味的事,然而对于与生俱来就有着艺术情愫的东亮来说,却在他幼小的心田中深深地埋下一粒种子,从此,他萌生了要把字写好的志向:要向王羲之那样。
    东亮生长在京郊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朴实、勤劳与善良的品质深深的影响着儿时的东亮。家乡的小村庄座落在险峻的大山之巅,山下是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的滔滔白河。白云出岫、红树青山、鸡鸣犬吠、阴晴雨雪….大自然赋予了他美的感受和质朴豪放的性格以及对山外世界的无尽遐想。
    在东亮能够读到的有限的书中,其中四本书对孩提时代的他影响最大。
   《初学论说精华》是东亮的启蒙读物。从此,他懂得了爱书和刻苦读书,也懂得了尊师重友的道理,这使他终生受益。
   《诸葛亮》——绛粉色封面上,线描着一个手持羽毛扇的智者。因为书的名字中有一个和自己名字相同的“亮”字,而吸引了一个天真幼稚的孩子的好奇心,书中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心灵深处深深地烙下了朴素的英雄主义色彩的印记,使他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触发了他了解、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的情怀。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多么壮丽的秋景图啊!使人读之心驰神往,就是这样一本没有封面和封底的残本词书,使东亮在十岁左右便熟读和背诵了许多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的作品。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在上面划杠杠、圈点点,爱不释手。从那时起,东亮便开始模仿着古人的作品创作传统诗词了,尽管他对音韵和格律还了无所知。从此,他一直深爱着古典文学并有幸在十年后得到当代音韵学大师启功先生的面授。这本书就是《唐宋词一百首》。
   《王羲之四体千字文》是家中唯一的一本书法字帖,幼时的东亮如获至宝,反复临写,并在那时学会了认读草书和小篆。
    父亲是东亮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父亲仁慈而宽厚,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长长的门楹上,父亲浓郁朴拙、刚劲遒丽的大字,以及父亲乾研翰墨、提按顿挫时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亮。他心摹手追,在每年春节写给自家及村里人家的春联带给家人和别人欢乐时,父亲和邻人的赞美、小伙伴的羡慕,都极大地鼓舞、坚定着他去实现儿时志向的决心。
    东亮学书走的是一条以传统为根基,进而博采古今、融会贯通,逐渐蜕变的路子。初从晋、唐入手,继学宋、明、清各家,后来又转攻汉魏六朝碑版。
    他长期浸淫于传统之中,通过创作领悟着传统的精髓。从形质到内容的理解再到书法作品创作,他反复思索着、实践着……从二王到颜、柳到苏轼、黄庭坚、米芾、徐渭、傅山、王觉斯等。一串串灿若星辰的大师,是他们遗留下的珠玑般的文字哺育着他。使他真正感觉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无数个星期天,无数个夜晚,无数张旧报纸上他用笔和墨做桥,用心和这些大师们对话……
    八十年代后期,在参加“全国书法教师第一期讲习班”学习期间,东亮有幸得到启功先生和秦永龙先生的教诲。从此,东亮除向两位先生学习书法外,还同他们学习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诗词等。启功先生的为书、为诗、为人使他认识到,淡泊宁静于书法家是何等的重要。
    八十年代末,东亮加入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他的书法参加了《首届北京新秀书法展》、《北京教师美术书法展》(中国美术馆,一等奖)、《庆祝建党70周年书画影联展》、《98北京市篆隶—行楷—草书法艺术展》(3个展览)、《全国第八届群星奖》,1991年参加《全国中青年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并在香港、新加坡展出。
    东亮擅长草书。他的草书深受东坡、黄鲁直、徐渭、付青主以及当代启功、刘正成先生的影响,得苏轼的沉实,徐青藤的奔放,付山的质朴,黄山谷的空灵。侧锋取势,以求险绝;参合篆隶,涵蕴古意。他的草书苏轼《前赤壁赋》十四条屏,笔势雄放,缭绕恣肆,把苏轼文中所表述的旷达人生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自书诗《望黍》四屏,“法拟刘公(刘正成先生),笔追青藤;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东亮的楷书初取法唐碑。他对于唐碑的理解和学习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唐碑,不能忽略其与隋碑、北碑以至于六朝碑版的血脉关系,否则,必将写死、写俗,这对于初涉唐碑,尤其是中唐楷书者至为重要。他临习《玄秘塔》近十年,从笔法、笔势、笔意等多方面去领悟它和北碑的血脉关系。九十年代中期,他转习六朝法帖,对《爨龙颜》用功尤勤,他以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爨宝子》、《爨龙颜》、《张黑女》、《张猛龙》等碑版的比较,深刻领会到隶楷的递变关系。他的作品,简约浑朴,静穆间又含奇崛之势。笔法凝练厚重,沉实遒劲。行笔含蓄,以意取胜。     
    东亮学习古人,学习汉魏六朝的碑版,追求古人的自然书法风格。他也在苦苦寻找着自己书法的突破方向。
    2004年他拜刘正成先生为师,刘先生有着精深的书法理论造诣和极高的书法成就,刘先生所力推倡导的全国中青年书法展,点燃了无数青年书法家的热情。他仔细研读先生的书法理论,在刘先生的当面教诲下,他找到了前进方向。
    “白水千回开放去,青山百遮起伏间。”(东亮诗句)这既是东亮对家乡山川的壮述,也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东亮砚田笔耕,勤苦不辍,参酌造化,博采众长,必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之路。
文字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5-12 09:30 , Processed in 0.419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