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韩好古

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2: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24.张公者
张公者的书法创作和篆刻创作风格大概一致,说下个人感觉,这样的作品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感觉,看到他的作品,想起了古人评价张瑞图书法作品“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的话语,“然“张瑞图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张公者辈在作品里除了“一意横撑”外,还有哪些方面能望其项背呢?!
4.jpg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25.刘洪洋
刘洪洋的书作是孙伯翔的病态照,取法今人孙伯翔的痕迹异常明显,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或多或少的露出了今人书法展览中的拼接爱好,说现在书法展览中的作品是工艺品,过分吗?学书“气运有厚薄,与会有浅深,宋不如唐,唐不如晋,古人且然,又况今人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今人只写得在家腕熟,或于高远有小分印合处,若一味临摹如俗工写真,耳目口鼻,尽寸不失,生气尽而神气去矣。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
5.jpg
发表于 2012-12-28 23: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gif124::gif::gif124::gif::gif124::gif真有揭穿皇帝新衣者也::gif88::gif::gif88::gif::gif88::gif
发表于 2012-12-29 13: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韩高人::gif88::gif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4: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6.米 闹
这是从兰亭奖当中走出来的选手,写的一手规规矩矩的小行草,这些年一只没有多大变化,大字窘迫、小字局促、笔力靡弱,作为成名多年的优秀中青年选手,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4: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27.陈海良
书法界的陈海良,最近这些年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记得去年和一书友聊天,书友说陈海良的小楷和草书写的“精绝”,想去报名参加他的书法培训班,我曾经说了有那个费用还不如买点好的法帖来自己学习的话,记得当时这话还惹得那位书友很不高兴呢,扯远了,回来说陈海良的作品,陈海良这次的两幅作品,俺也是看不出好在什么地方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陈海良“精绝”的草书吗?破笔散锋、线条空洞等等,不一而足。学草书需“精神专一、奋共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若“不奋苦而求速效,则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矣”!陈海良说“ 我认为书法首先是技术的,......我常常为一个技术动作而穷尽心思”,愿久负“剩”名的他能够做到技进乎道。
7..jpg
7.jpg
71.jpg
72.jpg
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5: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好古 于 2013-1-2 13:46 编辑

28.李木教
李木教、蒋平畴、柯云瀚总是出现在一起,他们可以说是目前福建书坛入展国展次数较多的人员,说实在的,福建那里的书画家除了潘主兰、沈觐寿、郑乃珖等人耳熟能详外,其余的人是没多大的影响了,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爵位累降制度相类似,当今书坛书艺累降的状况也是非常明显,福建不能例外,广东亦是其一,谁能说广东省目前书法创作的水平超越了上一代的容庚、商承祚、秦噩生、麦华三、吴子复等人的创作水平了呢?李木教的字,“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9.刘京闻
刘京闻的字和王厚祥的有点相像,或许都是出于古诗四贴的缘故吧,但刘京闻的字比王厚祥的字少了许多缠绕和飞白,总体来说他写的不算好,也不怎么差,只能说气息尚可,可能是火候不到或者是格调不高的缘故,他的作品丝毫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人微耳,下一步该怎么走,就看造化和努力的程度了。
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0.陈加林
陈加林是贵州的,刚差点记成广东的了,抱歉抱歉,这也是一个以己为法的书法家,有书无法、率意而为是他草书的一大特点,此可谓下笔“枯涩拘挛、苦迫蹇钝、终无佳境”是也,“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疏纵无归,轻浮鲜著,风斯下矣,复何齿哉”!
20..jpg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6: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31.陈大中
陈大中的位置好,但是字儿写的却一般,为什么目前中国美院的这些博导、教授们目前的书写水平(学问先不说)就赶不上或者超越他们的老师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人呢?目前的这些教授们是不是也“书艺累降”了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弟子必不如师的典型,在这两幅“一半印屏、一半书法”的书法作品中,作者似乎在追求一种高古浑穆的气息,但一字一印的轮番镶嵌却将作品的格调降到了冰点,书法创作欲天然自工,笔圆韵胜,实不易也。
1..jpg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4 22:21 , Processed in 0.1995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