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宫恩武

【老宫评弹】书法网络要有尊严地立着——兼说某论坛封IP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3 14: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宫恩武 于 2010-3-23 14:21 发表



呵呵,如此可笑的一席话亏你还有脸说出来,丢人多矣

那我问你,你给书法人的评论那是贬损对方呢还是抬举人家呢,以你那种水平的文字真替你不齿,羞与为伍久矣。劝你最好做一下回访再自我标榜,尤其是河 ...

你写品读文章你去收钱啊,你去收字啊,会有人找你写吗?会有人给你东西吗,我回访什么,我看到的是网友的回帖,我看到的是一些书家在自己网站把我的品读放了进去,我看到的是一些书家给我短消息说我文章写得很公允,当然和你说你懂吗。就像你在公社写了一篇吹捧别人的东西也跟帖了,人家到最后发奖,怎么没有你,说明什么,当然如果你加上曹公说你书法水平如何好的话,可能你还可以在网络人家送一点东西给你。
我没有水平,我承认,那你为什么找我跟你帖还寄作品集给我【当然就是现代书法,我一个字都看不懂,谢谢了】,我没有文化,你为什么要我做你一个什么学术贴的主持人,当然我忙,没有给你的学术贴写文章,当然我没有文化,我连丑书是什么定义都分不清。呵呵。
这么大的人到今天都不明白事理,就你这水平,有人敢找你写吗。我品评文章,你看的懂吗,呵呵,自己都不会写字,你懂书法吗。
你的帖,我看不看,要是我肯定不删,放在那里让你现眼是一件好事,人家为什么删你帖。你和别人打架就是小人挑拨。你多大了,你3岁啊,看来别人说你是打手,是真的。你就是一个没有头脑的打手,哎,打手没有文化就算了,打手没有大脑,那就是社会的悲哀了。
你以为你多清高,你在书法网络做的事当我不知道吗,刚刚跟帖骂人家,就着就短消息给人家献好,有这回事吧,这样的事你都做的出,佩服你做人的品德。

你不要羞于我为伍,这句话恰恰是我想送你的,没事越混空间越小,朋友越少我都不知道这些年你是这样过来的。
发表于 2010-3-23 15: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宫恩武 于 2010-3-23 14:21 发表



呵呵,如此可笑的一席话亏你还有脸说出来,丢人多矣

那我问你,你给书法人的评论那是贬损对方呢还是抬举人家呢,以你那种水平的文字真替你不齿,羞与为伍久矣。劝你最好做一下回访再自我标榜,尤其是河 ...

回你一句,写品读文章没有收钱,但斋号是一定要题。作品没有要过,但有书家给过,

就你这水平,还给人家写品读,做你的黄粱美梦吧,你就是送钱给别人,别人敢找你写吗,呵呵。你找我写文章,我付出劳动,题一斋名我认为可以,顺便做个广告,没有斋名不写品读文章。

你有这个能力说吗,说了,有要你写的吗,呵呵。典型的红眼病。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2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0-3-23 06:58 发表

你写品读文章你去收钱啊,你去收字啊,会有人找你写吗?会有人给你东西吗,我回访什么,我看到的是网友的回帖,我看到的是一些书家在自己网站把我的品读放了进去,我看到的是一些书家给我短消息说我文章写得很 ...



李大师,真乃造谣生非之李大师也

想不到造谣是你天生的的本事,无事生非是尔高堂教就本领,真替尔高堂难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21: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0-3-23 07:05 发表

回你一句,写品读文章没有收钱,但斋号是一定要题。作品没有要过,但有书家给过,

就你这水平,还给人家写品读,做你的黄粱美梦吧,你就是送钱给别人,别人敢找你写吗,呵呵。你找我写文章,我付出劳动,题 ...




看看著名的网络毁人大师李启明的鸿篇巨制

唧咕劣文

1李啸

书法由二王入,笔尖的变化无穷,写出的线条生动活泼。作品中很巧妙的加入了墓志和碑刻的一些肆意和书写性(墓志、碑刻的恣意与书写性?如果没读过墓志铭建议找来刘正成先生95年编得那一套鞠彦云墓志的序好好读读再说话,真的有点亵渎了各位书法家)?,给人的感觉有帖学的严谨,又有民间写手的性情,能夺得二届“兰亭奖”是没有什么意外的(看来兰亭奖的获奖者大多就是写“民间写手”,获奖也纯属意外)
9 ]3 o1 P2 V) Q# |

李先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写得聪明字。这里不是说他不刻苦,我是要强调李啸先生的聪慧过人。他独辟蹊径在帖与碑中游离﹑取舍﹑嫁接(先说是墓碑的书写性,接着说是“民间写手”跟着就独辟蹊径了,简直一派胡言,奉劝尔等不懂写字千万不要涉及这些专业的东西),写出了一个具有李氏格调的书法风格(李氏格调难道就是游离、取舍、嫁接的风格?你干脆说人家无自家面目的了)。他的书法有碑的古朴﹑劲健,又有帖学的流畅﹑恣肆﹑隽永。碑帖结合,碑帖互补写成了自己灵动,飘逸,又不失质朴的书风(结果又与民间无关了,而且李啸先生在你的笔下成了中国书法第一人..........)。
很强的作品装饰感和作品的形式感(形式感就是只注重形式,没有格调内涵了?这汲故你到底是在捧人还是损人呢,奉劝你以后不要拿什么“感”唬人玩了,都不是傻子)。他知道怎样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出彩(自己的作品自己都不知道高低,那此人一定写不好字)。我曾经对他的一件书法作品产生了很深的震撼感(又"感",你可真敢“感”),至今不能忘怀。看李啸先生的许多书法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震撼感(前言不搭后语),他在这幅作品中投入了真感情,把小小的楷书写得有活力,有张力,充满了作者对地震孩子的父爱般的宽广情怀(风马牛不相及,呵呵,想象力一点不丰富,你还不如说胸怀天下苍生.....),我终于懂得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的苍茫和悲壮(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苍茫悲壮只在文学人的笔下忽悠过,祭侄文稿的关键是性情的流露,有人说血泪写成,但没听说过苍茫悲壮的),这是源自心灵的碰撞和激情(瞎说,祭侄文稿的创作何来心灵的碰撞还激情,你儿子死了你还心灵的碰撞,早就悲痛欲绝了,还激情,你知道中国初中语文课本有多厚吗,你知道那里边都讲什么的吗,这种不学无术的混人,真让人有点无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2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著名书法网络毁人大师李启明的鸿篇巨制

唧咕劣文

2、



刘绍典先生把粗头乱服,视觉效果变化很强烈的书法作品(“粗头乱服”何解知道吗,李大师,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粗头懒福吗,给我们举例看一下呗,李大师?还“视觉效果变化很强烈”?你这都什么逻辑,麻烦你不要乱用这个“主意”那个“感”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不要使用“视觉效果变化”了,好吗),变成了很精致的书法,呵呵字不如其人,人还是那么粗放胆字越写越精道线条越来越有吴带当风的感觉(吐了,基本上把钱晚上的胃酸吐干净了,先是'粗头乱服"接着就“吴带当风”了,刘先生不知道读文至此是否也昏头涨脑的了,“粗头烂服”何解啊李大师,吴带当风何解啊李大师,互为形容何解啊李大师)


此片结论——李启明,sb
发表于 2010-3-23 2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汲古,听说你又问我朋友要名家电话了??
又问哪个写了好多斋号?::gif76::gif ::gif76::gif ::gif76::gif ::gif76::gif
发表于 2010-3-23 2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转,真的,免费为我做广告,我岂有不高兴的道理。
至于何解,说了你能懂吗?你能懂你就告诉我一下,我在答复你,不然我说了就是对牛弹琴我怎么说呀。
呵呵,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看在你为我做广告的份上,免费给你说半句吧,你见过刘绍典先生的一系列作品吗,你知道他是靠什么出名的吗。不知道还在这里问我,有空我叫我一个8岁的学生附带把你给教了。

你听的懂吗,不懂就懂,不懂就不懂,要老实回答我的问题,不要怕难为情。

还有吗,接着来。
发表于 2010-3-23 2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宫恩武 于 2010-3-23 21:30 发表




看看著名的网络毁人大师李启明的鸿篇巨制

唧咕劣文

1李啸

书法由二王入,笔尖的变化无穷,写出的线条生动活泼。作品中很巧妙的加入了墓志和碑刻的一些肆意和书写性(墓志、碑刻的恣意与书写性 ...

那按照你宫大师的说法,你儿子死了,你会这样创作这样的作品,你告诉我啊。
连祭侄文稿的激情和悲悯都看不出的愚人你还在和我谈品读。
发表于 2010-3-23 2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宫恩武 于 2010-3-23 21:21 发表



李大师,真乃造谣生非之李大师也

想不到造谣是你天生的的本事,无事生非是尔高堂教就本领,真替尔高堂难过

你也有高堂,你混的这样你高堂没有教育你与人为善吗。
在网络一个人说不不好,可能是别人嫉妒你,你被别人处处指着,跟着骂就是你悲哀了。醒醒吧,把我上面的问题回答了再接着来。就你这个混混,你还能说什么,已经变得神志不清,又要骂人了。

去反省一下吧。可能会对你有利。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21: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颜涛先生没有和众人普遍把甲骨文的线条写得如刀刻的线条一样尖头瘦硬一样,线条书写中如锥划沙,如屋漏痕,线条在宣纸上重若千钧,力透纸背,追求用笔的迟和涩,不注意我真感觉是写大篆,取法不同,理解不同,制作不同,效果也就不同了在墨色的处理上,在结体的大小穿插上,在线条的对比上都把创作的激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但理性也在作品中处处闪光.....。如我们看到刘颜涛先生的第一个字【神】,一字为一篇之准,在书法作品中第一个字很重要,刘颜涛先生是浓墨重彩,笔重墨厚,接着【女】字有意偏了一点,小了一点,长了一点,和第一个字形成的一个互补交融,妙就妙在【神】下打了一方印,在【神女】之间有了一个过渡,有了一个牵线搭桥,这是这幅作品的字眼,越看越佩服刘颜涛先生的恰到妙处的画龙点睛,接着【应】墨已经有点枯了,写得有点苍老,沧桑,注意在【应】的左边,刘颜涛先生用了一个【世】字重墨和把子压扁又和右边的【应】呼应。
尤其不能容忍你写刘颜涛先生,你竟然说“众人普遍把甲骨文的线条写得如刀刻的线条一样尖头瘦硬”,可见你对当代甲骨文的诸位大家研读甲骨文作品的文字一窍不通,你真的读过书吗,你看过几篇甲骨文论述,你看过那位甲骨文书法家把甲骨文写的和你说的一样,我真想骂你了,也许你看到都是些8流的甲骨文书写着,可惜,你竟然拿这种人的东西来和刘先生作对比,甲骨文的书写今人是以软致硬,古人则恰恰相反,用力不一样,出来的效果自然不同,凭你也想品读甲骨,凭你也想评读刘彦涛......拗之极也,拗之极也)(麻烦你不要反复使用“锥画沙、屋漏痕好吗,因为你在糟蹋这几个字,其后的章法或者说构图方面的解读成了纯粹的胡说八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3 13:53 , Processed in 0.1633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