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韩好古

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2: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2: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好古 于 2013-1-3 10:10 编辑

44.吕金光
吕金光的字,俺也不会欣赏,哗众取宠吧。吕金光说“我一直很欣赏视觉形式感较强的书法作品。应该说,这一理念源于我的审美理想,我在创作上始终追求酣畅淋漓的效果,因为墨韵的变化不仅表现了书法的节奏感,而且是一种情感激越的倾吐与挥洒过程,这种墨色变化的强烈对比,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境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臻于理想的境界。”看看历代草书名家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回事呢?“字须结束,不可涣散;须自然,不可勉然。各自成像而结束者,自然也;曲直避让而结束者,勉然也。若夫交错纷拿而结束者,妖邪野狐,无足道也。”
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45.毛国典
毛国典的汉简创作这些年一直没有变化,写的好的少,运笔雷同的多,风格较为单一,但总体来说部分精品写的还是不错的,“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书法创作之路越往前走越艰难”、“我却发现想突破自己再向前跨越变得困难重重”,这是毛国典的创作手记,在创作上处于瓶颈期的毛国典如何向前走,这是他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江西书画界,有了陶博吾和黄秋园,别人想超越他们,难,难,难。
15..jpg
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46.漆 钢
这是重庆书坛继许伯建、周永健等人后与李文岗等人差不多同时出名的选手之一,但这次参展的作品实在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想来想去还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解答吧:“在书法创作上,由于目前很难有整块的时间来认真加以对待,所以,对于很多年轻作者成天津津乐道的诸如用纸、用墨、作品形式等等一概无暇讲究。此三件习作及平时的所谓作品皆不过是“情动于中”后依习惯养成的自然书写而已,观者似不必目之为“创作”也。”
16..jpg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47.仇高驰
这似乎是江苏书坛目前为数不多的写篆书的选手之一,虽然出名早,但写字的水平这些年似乎却没有长进,在创作风格上由一种极端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如果说他早年的篆书创作给人的感觉是怪怪的话,这次的篆书作品却多了几分己意,可让人仍然觉得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色,夫“ 篆法常谈铁画银钩。画易解,钩难明。唐、宋而下骨力柔弱者,此语蔽之也。篆之宛转处宜匀者勿论矣,其不必匀者,会须迭荡顿挫,始有笔意。近见镌工改而相配,便不成观”也。仇高驰要做到自己所说的“方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随心所欲,无所不宜”,何其难也!
17..jpg
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48.沈岩松
沈岩松是刻字方面的能手,是吗?在书法创作上似乎没有引起人们多大注意,看这次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正大气象,充满了靡靡之音,笔力的靡弱、结字的随意让人联想到了目前书法创作中的展览体,写到此,一个奇怪的想法突然浮现于俺的脑海,莫非这次的这个提名展有根据地域或其他方面来分配的初衷?当然,这只是臆测,就此打住。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49.汪永江
书坛上除了汪能江还有个汪永江是吗?差点搞混了,抱歉。汪永江这次参展的两幅作品,可以用痛苦的呻吟来概括,一派自我作古、自我鉴藏的手法将作品的格调带到了形而下的地步,“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若形模相似,转去转远”矣.
19..jpg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好古 于 2013-1-2 12:39 编辑

50.王 丹
王丹是辽宁书协主席是吗?记得他是搞瓷印的,还记得有次换届有这么个消息,别的没什么影响了。看这次这幅作品,王丹追求的是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某些字的运笔和祝嘉老先生的作品有点类似。王丹说“我的作品,碑而兼帖,互为体用。当然,早期之作,还是碑的味道多些。而近期所作,则有意突出帖的理趣,于流转中求变化,承接中取盘桓,力求写得刚柔相济,收放自然。不过,细论起来,作品中生辣之意还是多于婉通之处”。自己评价自己能这么到位的,不多见。作为书协主席的作品,王丹的书写水平比毕政、马少青等同样作为书协主席的人的书写水平是要高出一筹的,但如何提高作品的格调和笔墨技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2: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好古 于 2013-1-3 10:10 编辑

感谢以上朋友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韩的文章不管长短读来耳目一新,你的批评犹如农民的锄头落地有声,正是一锄一个坑,坑坑见真情。这不是那 ...
九斤老太 发表于 2012-12-31 22:17

谢谢鼓励,一家之言,请多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4 22:21 , Processed in 0.1545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