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63|回复: 5

[新闻]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友好寄赠遗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3 1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29 10:13am 第 8 次编辑]

        
     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好友寄赠遗著?
?
     本站讯(记者唐朝轶)为了感谢国内社会各界长期对熊秉明先生的支持与厚爱,熊秉明先生夫人陆丙安女士遵照熊秉明先生生前愿望特委托天津教育出版社向国内各界友人赠送熊先生遗著。?
     熊秉明先生长期旅居法国,兼学者和艺术家、教育家于一身,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事业,以其特殊的视角、敏锐的眼光,晚年提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推进中国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作出了特殊贡献。?
     熊秉明先生是巴黎第三大学教授,从1968年起担任书法教学,对书法理论与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张旭与狂草》、《熊秉明文集》问世。但其著作要么在香港、台湾发行,要么法文写成而未能翻译成中文,祖国大陆读者一直难得窥见全豹。有鉴于此,二00二年,天津教育出版社经熊秉明先生允许对已出著作各各修订,在版面、插图以及插图说明上都作了一番改善。去年六月,熊秉明先生来京参加《中国书法》杂志为他筹办的“八十华诞祝寿活动” 的间隙,还特地和天津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就再版具体事宜进行了晤谈。熊秉明先生对在国内读者中可能产生的反响怀有极大的好奇,和进一步与读者交流充满了期待。但谁也不曾想到,先生还来不及看到新版的问世,就突然离我们而去了。先生的殒落,无疑是当代文化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所幸的是,天津教育出版社策划再版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已经在京城各大书店发行并很快荣登“三联书店”销售排行榜,成为艺术类畅销图书。愿先生的著作能早日全部在国内面世,愿先生的智慧和哲思长存我们心中。我们会永远的怀念他,愿他安息。
?
     熊秉明先生于2002年12月14日因脑溢血溘世于巴黎南郊NEMOUNS市医院,享年80岁。噩耗传到国内,时北京正逢百年难遇的大雪,白雪纷飞,整整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大雅云亡,风凄巴黎;哲人其萎,雪哭燕山。”(刘正成致陆丙安女士唁函)艺术界同仁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大家所景仰、可亲、可敬、可爱的长者而深感震惊、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纷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向熊秉明先生表示深切的哀悼。此谨附上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曾经在先生身边工作过的研究生的文章,致以深切的缅怀。?
 楼主| 发表于 2003-4-7 1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友好寄赠遗著

1_1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7 1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友好寄赠遗著

  
1_10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7 1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友好寄赠遗著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4/12 02:11am 第 2 次编辑]

1_10_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7 1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友好寄赠遗著

[这个贴子最后由闻正在 2003/04/25 11:17am 第 7 次编辑]


     死而不亡者寿——缅怀熊秉明先生
     王子曰

      
     去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在教研室打文章,累了,上网,见到熊秉明先生的名字,点击——看到的竟是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怎么会?五个月以前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怎么就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呢?心里乱极了,那个晚上什么也干不下去了。
     去年六月初,《中国书法》杂志社举办先生的老年书法班,导师刘正成先生要我作为书法班的辅助工作人员,为先生服务,向先生学习。此后的五六天里,我一直陪在先生身边。万万想不到的是,相识竟成永诀!
     说实话,起初,我也不明白先生为什么要办那个老年书法班。书技班、书艺班和书道班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为什么还要去办一个老年书法班呢?这不是有些画蛇添足吗?而且,老年班上讲的真正实用的东西那么少。于是,我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是一位旅居海外几十年的老人对故土的怀恋和他僻居巴黎偏远郊区的孤寂使然。
     后来,为先生整理讲课录音,我才真正明白了他的深刻用意。对先生来说,书法只是一个载体,他真正要讲的是形而上的生与死。不知道冥冥中先生是否有什么预感。讲课时,他的思维时常会跟不上,自己也深为之苦恼。可先生吃饭走路却根本不像一个八十岁的老人。难道死亡真是上帝的一个谶语,让人难以破解?
     先生说,他后悔自己五十岁的时候没和一个七八十岁的人讨论讨论生死问题。我现在也后悔了,后悔没向先生更多地请教。不过先生在老年班上所谈的已足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先生说,生命本来是没有意义的(这乍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可想一想一切历史过客的匆匆身影和我们自己在宇宙中沧海一粟的处境,这话就不难理解了);可我们不得不赋予它意义;你觉得它有意义它就有意义,你觉得它没有意义它就没有意义(听来是有些诡辩,可我们要生存下去,就只能这样想)。
     后来整理录音时,我惊奇地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先生讲这番话时,录音中能感到一种极静又略带紧张的气氛,似乎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而且凭空多出阵阵低沉的咳嗽声。
     自古以来,所有大贤大哲对生与死的一切追问所得可曾超出先生的这三句话?想来,先生是彻悟了人生的。但愿如此——如此以来,先生就会去得坦然。
     先生定然是走得坦然的,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平静、自然、本真的人。这种生命态度是我从先生那儿得到的最大感受。他似乎从不刻意,从不苛求。先生一生的事业也反映出这一点。他“一把米喂五只鸡”,哲学、雕塑、绘画、书法、诗歌兼涉。先生对艺术“只恋爱不结婚”(吴冠中语),他从不对自己进行定位,他只注重自己心灵的感觉,追随心灵的脉络,先生要的是兴之所至。也许在先生看来,更重要的是生,而不是艺。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智慧和生存境界啊!其实,任何艺术追求到最后不都得归于人嘛!
     先生自言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后悔。正如先生所说,接受自己的生命,也就接受最后的告别。
     老年班上,先生提到了老子的话“死而不亡者寿”。是的,先生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我们心中永生。
     先生说,人生如酒,要酿出自己特有的味道。先生的味道是什么呢?借用居里夫人评价居里的一句话:他是一个高度文明的人。作为一名国际知名艺术家和学者,却没有一点架子,那么平和、谦逊和真诚。老年班期间,听到先生最多的口头语是“谢谢”(对工作人员的日常服务)和“没关系”(对工作人员的疏忽)。笔者不敢称呼“熊先生”,而以“熊老师”相称,他却将我这比他年少五十余岁的后学一直呼为“王先生”。
     先生在讲课中提到他倾心的一块印度布料,“是一种嫩的大红,一种奇妙的颜色,有种惊心动魄的美,让人想起女孩最青春的时光”。那布料想必还在。美是永远青春的,智慧是不会退色的。
     先生千古。   
                                                   

发表于 2003-4-28 22: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陆丙安女士代表熊秉明向全国学界友好寄赠遗著

这样看来,书法是生命的漫舞,心灵的长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 19:53 , Processed in 0.1568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