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39|回复: 1

冷柏青|“叛逆者”“考古学者”“变法者”“创新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2 10: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柏青|“叛逆者”“考古学者”“变法者”“创新者”

原标题为:书道何所依 蜀地觅野趣
来源:华西都市报

640.webp (58).jpg



冷柏青

1970年生于湖南祁东,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行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国际、全国重大展览并获奖。出版有《四川汉代砖文研究》《四川东汉崖墓题记书法研究》《冷柏青书法作品集》等。

6644147683646e564153ad5abaf9d64b.jpg

贾岛《寻隐者不遇》冷柏青书法作品

m_4c93a5a34ff2ccb797f1a5a3bc92b777.jpg
行书扇面曹孟德诗二首(2015年)

m_221be59ea5941da4e234700d6f954645.jpg

行书四条屏菜根谭句(2011年)

m_aa3fd53be6ee69022df572b303f7be6c.jpg

行书富贵砖题跋(2017年)
m_efaaab9a907eb1c7f566c8d8b3a51dc8.jpg

碧涧青山联179x23cmx2

m_ad7420a1af598aeb484f6aa0cd439cfa (1).jpg

行书条幅祖咏诗(2014年)

中国书法起源于上古,又存活于当代,真正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为此,它的发展应以“传承”和“创新”为准则,缺一不可。“传承”越深入、全面,“创新”就越有根基和成就。四年前,作为中国书坛青壮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冷柏青由湘入蜀,四川深厚悠久、气势充溢的文化底蕴让这位书家如鱼得水。在创作之余,他还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访于蜀地两汉时期的各个古遗址,在收集到不少汉砖与崖墓题记的实物与文献资料之后,其书法面貌也变得愈发纯粹与古拙。

9月30日上午,“巴蜀书画传承与创新工程——冷柏青书法作品展”在四川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现场展出80幅冷柏青创作的书法力作,同时他还将自己收藏的不少汉砖和崖墓题记拓片与观众分享,作为一场穿越古今的书法盛宴,开展当天不仅首发《冷柏青书法作品集》,同时由他编撰的《四川东汉崖墓题记研究》、《四川汉代砖文研究》也在现场同时首发。

大器晚成的“叛逆者”

和很多有着家学渊源的书家不同的是,冷柏青的成功更多是来自他的勤奋以及天赋。1970年,冷柏青出生于湖南衡阳市祁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我就对书法有爱好,但那时条件艰苦,无法好好学习,也没有字帖可以临摹。我真正开始学书法是参加工作以后了。”

当时冷柏青单位的同事有好几个喜欢写书法,于是他如饥似渴地跟着他们临帖写字。“那时候没什么电视看,也没什么娱乐,社会学习氛围普遍很好,很多人工作之余都在自学,目的就是考大学,周围也有很多人是中专生和高中学历,但最后都考上了本科,甚至研究生。如果我不读书写字,那些大哥哥就会说我不上进,后来我也获得了湖南省自学成才奖。”冷柏青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回忆道。

在那个崇尚文化,渴望知识的年代,冷柏青根据自己的爱好考入中国书法函授大学。200个学生的大班,当时他的基础算是很差的,可是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毕业之后,学校只挑选了两位优秀学生去北京参加书法展,其中一位就是冷柏青。他坦言,这件事对自己的触动和鼓励很大,“之后我认识到书法能有长足进步,必须要多参加各种展览,如果作品入选就会增加自己学书法的兴趣,如果落选同样也对自己是个激励。”

冷柏青的书风以野逸奇趣见长,他笑言:“我的作品好像从来就没有规矩过,当时第一次去北京参展的一件龙飞凤舞的行书作品,现在想起来还是比较幼稚。我骨子里就有种叛逆的精神,这是天生的。不过,临摹的时候要规规矩矩,但创作的时候就得放开,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点。”

书家中的“考古学者”

在冷柏青位于成都送仙桥旁的工作室衡庐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室内随处可见的汉砖,这些差不多有2000年历史的砖都是冷柏青在四川各地搜寻而来,出土自西汉和东汉时期蜀地的墓葬以及城墙。享国405年的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汉代巴蜀是富庶之地,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当时蜀人流行厚葬,墓砖上的铭文和图案也从侧面呈现出那个辉煌的盛世王朝。四川汉砖上那些古朴雄健的篆隶之文,让千年之后这位来自湖南的书法家如痴如醉。

在刚刚出版的《四川汉代砖文研究》后记中,冷柏青有一段自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送仙桥淘到一块汉代的文字砖,砖文书法所展现的斑驳线条之美,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开始四处收集汉代文字砖实物和拓片。高文先生是四川研究汉代画像砖的专家,我通过高文先生,又认识了很多藏家。短短两年时间,我的工作室里已经堆满了两百余块汉砖实物,拓片也有了一大摞。闲余时候,独自抚摩欣赏,心生欢喜。”

说冷柏青是书法家中的“砖家”,一点不为过,聊起汉砖,他侃侃而谈。“汉砖其实全国各地都有出土,各地特色都不一样,四川的汉砖是野趣,大气和浪漫,江南汉砖十分精美,陕西汉砖有庙堂之气,它们都带给人不一样的美,艺术的审美本来就需要多元化和多样化。”在冷柏青收藏的200多方汉砖中,有一部分是地名砖,这些砖大都出土于四川各地的城墙遗迹,这些汉砖上非常清晰地写着地名,比如“雒城”(今广汉),“犍为”、“金堂”、“青龙”、“资中”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四川地名从汉代一直沿用到了今日。汉砖,不仅给冷柏青提供书法的营养,同时也成为这个湖南人了解四川的“地图”。

除了汉砖,冷柏青对汉代四川的崖墓题记也有着精到研究,崖墓题记类似墓志铭,大都记载这墓主人的姓名或生平。他曾一度像个考古学者般深入到乐山一带崖墓集中的地方进行田野考察,最后成书《四川东汉崖墓题记书法研究》,此书共收录四川地区崖墓题记原石照片和拓片百余种,为我们展示了两汉时期四川民间书法的大致面貌,这些照片和拓片弥足珍贵。在冷柏青眼中,无论是汉砖还是崖墓题记,都呈现了一个丰富的民间书法世界。这些出自民间无名者之手的砖文书法,与传统出自士大夫之手的“名家书法”不同,民间书法呈现了书体演变动态过程的丰富性,因处于生发状态而富于生命力。

扎根四川的“变法者”

2013年,冷柏青从衡阳市画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被调入四川省诗书画院,成为这里的专职书法家。在成都工作、生活后,冷柏青选择了和杜甫老先生毗邻而居。四川省博物馆、送仙桥古玩市场都离他的家和工作室不远。闲暇时,冷柏青会时常走进博物馆参观,到送仙桥逛逛。在博物馆,他领略了四川古老的文明和厚重的历史。在送仙桥,运气好的话,偶尔还能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老古董。冷柏青对老物件情有独钟,特别是有关书法的古物,经常会让他兴奋半天。

早年,冷柏青曾担任衡阳市书协秘书长,连任三届,15年里他策划了不少在当代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书法活动。在没调来成都之前,他曾于2007年策展“四川、湖南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分别在成都、长沙举行,冷柏青和四川的缘分其实早已注定。“此前我还来成都做过好几次学术交流,对这座城市印象非常好。四川的气候和湖南很接近,巴蜀文化和湖湘文化也有相通之处,成都不排外,包容性很强,我来了四年竟没有一点生疏感。”

最重要的是,在四川的这四年,冷柏青的书风也有很大改变。“湖南书家,包括以前的自己,都是写行草的居多,攻篆隶的少,而四川的篆隶书家就要多很多了。我认为即使是追求行草书为归旨,那还是得重视篆隶,把篆隶线条的东西用到行草中去,才会变得深厚,为写行草而写行草,会越写越轻薄。我到了四川才对篆隶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主要得益于崖墓题记,此外还受到了身边诸如像何应辉这样的篆隶大家的影响。”

来了四川之后,冷柏青临了大量来自于民间的崖墓题记,这使得其篆隶更带有浑然天成的高古之气,这算是他近三十年书法之路的一次变法。他认为,两汉时期四川的碑刻文字、崖墓题记、砖文,可以说是四川古代书法的三大宝库。“四川古代书法资源很丰富,仅两汉这一块就足够我穷其一生去学习。”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省诗书画院的这四年,主要是在熟悉业务,还没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他希望以这次展览为契机,在下个十年真正地沉下来,重新梳理自己对书法的感悟,进一步夯实基础。“我的书法之路才刚刚开始。”他谦逊地说。

无惧争议的“创新者”

在普通人眼中,冷柏青的书法只有一个特点,就是“怪”!甚至还有人说他写的是“丑书”。不过学术界却有不少人力挺冷柏青,有人说,如果以现在的印刷体做参照物,那王羲之的《兰亭序》也算是丑书。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研究者张眠溪曾评价冷柏青的书法:“从碑学当中找到的基本的风格取向,同时又吸收了帖学的连带与流利、篆籀的方圆与意气,因此形成了他纵横有象、拙朴豪宕的自家面貌。”

冷柏青笑着说:“有一次我看到‘今日头条’上网友评价我的书法,大部分都是在抨击,他们认为这种书体太过于另类和个性,我觉得很正常,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作为一个书法家,要有抵抗力,好话坏话都应该能听进去。我的书法很多都是临摹汉砖文字和崖墓题记,很多人没见过这样的篆书,其实是少见多怪,如果他们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冷柏青的豁达和大度着实让人感到敬佩。

寂寞之道,冷柏青一直用这四个字勉励自己的书法创作。前几年,书坛刮起了一阵势头不小同时又颇具争议的“流行书风”,而冷柏青被公认是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此,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批评流行书风的多是保守人士,他们对一些创新的书法家不是很理解。头上被扣了这顶帽子,其实也无所谓,我们的书法不是你说不好就不好,而是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书家要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别人叫你什么是别人的事。”

无论是点赞抑或是争议,冷柏青的书法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他说:“我当初写毛笔字也是从漂亮和规范开始,可随着自己的审美提高,眼界提高,现在对书法的认知也会有不同。”冷柏青认为,专业书法家要通过创新来引领时尚,决不能跟风。而这个“时尚”,其实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珍贵遗产,只是如同布满尘埃的汉砖上野逸缥缈的文字,慢慢湮没在时间长河里。“越是创新,越是需要扎根传统,就像盖高楼大厦一样,楼层越高,基础就要越扎实,真正创新的书法家往往传统功力都很深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9 17:10 , Processed in 0.1356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