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49|回复: 0

试论平阴三山摩崖与各地摩崖刻经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5 13: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平阴三山摩崖与各地摩崖刻经的关系
                             
                              徐 清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便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成为我国儒、道、佛三教之一,佛教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远远超过了儒、道二教。广设寺院、建塔、画塑佛像、传抄佛教经典等等,到了东汉末期便出现了摩崖造像,至南北朝的北魏,佛教发展达到了顶峰,到了北朝末期的北齐时代,在佛教文化传播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摩崖刻经。即把某部佛经的全书或其中的一个章节书刻于摩崖石壁上、石坪上,或书刻于碑石上。这一形式,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余年,不仅丰富了佛教传播的形式,成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古代佛教的一种重要遗迹,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而且在我国的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一、摩崖刻经的分布?
   
    北朝摩崖刻经,主要分布在北齐统治区域内的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山间摩崖或石坪上。?
    河南地区:主要在河南安阳县西善应镇之小南海,位于安阳县北22公里,北齐石窟位于鳖盖山下,山光水色,名胜古迹融为一体,古往今来,被誉为豫北游览胜地。北山还散存石窟三、四洞,无论石窟规模或造像形体都很小。宝山寺位于安阳西南30公里处群山环抱的谷地中,宝山石窟有《大集经·月藏分·法灭尽品》、《胜?经》、《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明难品第六》、及乾明元年《方法师为先师镂石斑经记》及所勒的《涅睟经·圣行品》等等。?
    河北地区:主要分布在邯郸地区,一是峰峰矿区,再是由邺故城至山西古代通道必经的涉县。?
    峰峰矿区:这里有著名的南北两个响堂寺,共开17窟,大小造像4400余躯,始建于北齐。石窟开凿于纵贯矿区中心地带的鼓山上,分南北两个集中区,故称南、北响堂寺。滏水左岸的南响堂寺外,镌刻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品,《般若经》及十六佛名号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及佛说偈文,大空王佛等;北响堂寺外石窟的刻经洞内外,镌刻着《无量义经》,《无量寿经优婆提舍偈文》、《维摩诘经》、《胜?经》、《孛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及经名、佛号《涅睟经》等;在水浴寺等石窟区有《法华经》;涉县木井寺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佛说垂般涅睟略说教戒经》碑;涉县古中皇山娲皇顶,石窟内外的《华严经》中的《十地经》、《佛说思益梵天问经》、《深蜜解脱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以及涉县石河支山的原刻经等。?
   
   山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泰山经石峪及周围的新泰市徂徕山、汶上县水牛山、邹县铁山、
冈山、峄山、葛山、尖山,近年发现的平阴三山北朝摩崖刻经,是一个南北不大的活动范围,其摩崖、石坪特点也多一致。?
   
   1.泰山经石峪:位于泰山南麓一个2千余平方米的大石坪上,自东向西共刻《金刚经》文44行,每行125字不等,无题记、年月,破坏严重,刻经现存1千余字。泰山经石峪刻经,每行间有界格相隔。或10行、或9行间空1行,与邹县铁山、葛山刻经的空行相一致。?
    2.新泰市徂徕山刻经:位于泰安至新泰市之间,现有刻经石二石。一石在徂徕山林场内的一块大石上。另一石在徂徕山映佛崖,即刻在山顶最高点的一块巨石上。?
3.汶上县水牛山摩崖刻经:水牛山位于汶上、宁阳二县交界处,摩崖刻经在山之顶端。此外,还有北齐《文殊般若经碑》,该碑现已移汶上县文物保管所收藏。?
    4.邹县峄山刻经:位于邹县城东南10公里。山势挺拔、怪石嶙峋,风光尤佳,为山东名山之一。秦始皇东行邹县,上峄山立刻石,原石不存,宋、元均有复制品传世。峄山北朝刻经有两处,一在山阳半腰“乌龙石”上,为董珍陀所刻,故称董珍陀刻经,内容为《般若波罗蜜经》的其中一章节。另一处在山顶五华峰,经文刻在峭壁上,内容为《文殊般若经》,所选章节与董珍陀刻经相同。?
    5.尖山大佛岭刻经:位于邹县城东6公里。相传为尖山刻经,其实刻经并不在尖山,而分布在尖山东部1公里处大石突兀的高岭上,巨石凸出地面,星罗棋布。由于刻“大空王佛”四个字,故有大佛岭之称。?
    6.葛炉山刻经:位于邹县东13公里。经文刻在北山面西的石坪上,与铁山、泰山经石峪相似,刻《维摩诘经》,字体与铁山风格同。?
    7.铁山刻经:位于邹县城北部。刻经在铁山之阳的半山坡上,分三部分:①刻《大集经·穿菩提品》,整体观察,形如巨大的刻经碑,经上线刻六龙缠绕的图案,中间似“大集经”已漫漶不清,经下刻双龟图案,经碑南北53米,东西15.6米。②铁山刻经题记有“东岭僧安道
壹署经”。③铁山石颂。?
    8.冈山刻经:依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散刻大字《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第二部分小字《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第三部分小字《佛说观无量寿经》。第四部分为题记,其中“大象二年七月三日”是冈山刻经中唯一所见的年号。第五部分为“佛号”、“佛名”。共四处。冈山刻经皆为真书。
   9.平阴三山北朝摩崖:1995年发现,位于平阴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地处二洪顶半山腰的崖壁上。二洪顶半山腰石壁上写有1500多字的佛经片断,小者如桃,大者如“大空王佛”四字,高11米,宽4.2米,其中“佛”字高5米可谓北齐以前的汉字之最。云翠山、洪范山的崖壁上留下了“大空王佛”字迹,高约2米,字大如斗。山东平阴三山刻经的内容有佛经、佛名和题名题记类三种。与山东余处如邹城、泰山等地相同。

二、兴佛与灭佛,儒道释的融合?
   
     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尤其梁武帝的提倡,始登上历史发展高峰,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武帝抛弃老子、孔子学说,舍身佛寺,大肆兴佛,认为只有佛才是正道。在他的倡导下,各地广造佛寺,大铸佛像,开凿石窟,大译佛经,宗派林立,研究教义蔚然成风。与南朝梁武帝同时的魏宣武帝在洛阳造寺院,建佛塔,开石窟,耗尽民财。北齐佛教比魏更盛,“都下(邺)大寺,约有四千所,住僧尼将近八万。齐境内有寺四万余所,僧尼二百万以上。”①佛教的造像立寺修功德之事,对经济是起着破坏作用,但许多精通佛学的僧徒,阐发佛的宗旨,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开拓作用。北朝以佛教为主的文化,得以发展。
?
    北朝的佛教是在与儒家和道教共存和斗争中发展的,这种斗争是长期的,有时是激烈的,仅在北朝就有两次重大的灭佛事件。第一次是北魏太武帝时期,由于前二皇皆信佛教,佛教发展迅速,在社会上和朝廷内占有绝大势力,所以他大兴灭佛。他说:“朕承天绪,属当穷运之弊,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其一切荡除胡神……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②但四方沙门,多亡匿获免。第二次灭佛是在周武帝时期,他与魏太武帝不同,他避免残杀手段,用较缓和的方法,经过长期辩论来废除佛教。他说佛生在西域,我不是五胡,对它不发生敬心。这次灭佛,周齐境内佛像被破坏,经卷被焚烧,4万所以上的寺庙赐给王公作宅第,将近3百万的和尚,还俗作平民,寺院财产散给群臣,寺院奴婢得到释放。周武帝灭佛比魏太武帝的灭佛,深刻得多。佛教在中国得以存在和发展有多种原因,想用政治手段来废除它是不能生效的。所以公元578年周武帝死,周宣帝立即兴佛,佛教很快又兴盛起来。
?
    北朝的摩崖刻经大都产生于魏太武帝灭佛之后,即北齐佛教兴盛时期和周武帝灭佛时期镌刻的,是出于经主弘法和护法的目的,“缣竹易销,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北朝摩崖刻经就是在以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镌刻的经文以它特有的气势与幽静茂林,浑穆自然的环境相吻合,加以隶楷为主潇洒自然的字体和字势,有一种自然、超俗的苍茫感。它反映的是回归自然的思想,“回归自然”是道家的人和自然相融合的思想体系,“回归自然”,是让虚静之心把一切人为的造作,人文教化给虚静掉了,心要放开,心要回到它自己,这就是道心。道教强调心要超越人间的杂染,超越到一个自然境界。这个自然境界并非是真实的自然,是自我心灵的境界。它要求在书法中表现作者的性灵与气韵。它追求大山大川上的经文与整个环境浑然一体,也与人的心灵浑然一体,创出一个有生命的自然整体。摩崖刻经是为了说明佛是永存的,又与儒家的教化作用是一致的。儒家一再强调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凡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总是对所做之事充满理想与希望,儒家认为宇宙是有价值的境界,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善性和美景,启发人的伦理道德,教育人要知道道德的人格是美与善的统一。这种儒家的思想观念,对佛教的“末法”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三、平阴三山北朝刻经与各处摩崖刻经的关系
    平阴三山的北朝刻经与山东其他地方刻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平阴刻经字体较大,选择佛经的部分章节,刻出的佛名佛号都与山东余处相同,更为直接的联系是书经人的一致。在邹县的铁山、尖山有僧安道壹,如铁山石颂、题记明确记载安道壹写《大集经·穿菩提品》。这些题记中尊称安道壹为“大都经佛主大沙门僧”、“大沙门僧安”、“大沙门安法师者”。在二洪顶也可见到数处安道壹的题名,可证此处刻经也多是他的书迹,而且还有专颂他的“安公之碑”刊于其书迹旁。?
   
     从山东刻经的纪年情况看,徂徕山有刻于北齐武平元年之记,邹城尖山有刻于北齐武平六年之记,邹城铁山有刻于北周大象六年之记,邹城的葛山、冈山有刻于北周大象二年之记。泰山经石峪和汶上水牛山无纪年,但泰山经石峪之字体与邹城尖、铁、葛山一致。而1995年发现的平阴三山刻经却有北齐河清二年与三年纪年 。

    由此我们可知,平阴刻经发现最晚却是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中的最早者,仅此就可在山东刻经中占据重要地位。
?
    以前所知,尖山刻经中有“大空王佛”4字,字径达1.38米,已是摩崖大字中之绝品。但是二洪顶刻经中有“大空王佛”4字,字径达4米多,最大的佛字高5米,更是榜书大字中的极品。?
    中国的石刻佛经以房山云居寺的规模最大,从隋末经唐、辽、金迄清,刻佛经达千余部、3400余卷。但房山佛经是刻在15000余块石板之上,而房山石经与其它的摩崖刻经应属一个系统,大规模的摩崖刻经多在北齐辖境之内,时代集中于北朝晚期,个别延续至隋初。北齐邺都附近是摩崖刻经的发端与集中地,响堂山石窟,安阳的小南海,宝山灵泉寺窟都有刻经。邺都至晋阳必经的太行滏口陉处的涉县中皇山、木井寺亦有刻经;向北的曲阳八会寺刻经可上接房山,向东就是山东鲁南地区。刻经的分布主要呈邺都周围的一区。山东的一区和经曲阳达房山的一条线。?
    从现存的北朝摩崖刻经之纪年看,河南安阳小南海鳖盖山的年代最早。为北齐废帝乾明元年(560年)。涉县中皇山的刻经数量最大,有六部佛经,四部是全文。但中皇山刻经并无纪年,据推断为北齐天保末年,平阴刻经字体最大。?
    从摩崖刻经的施愿中,均流露出佛教末法思想。北朝时期,佛教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灭法之法难,信仰佛教的僧俗人众对此深有忧患,北响堂石窟第三窟的唐邕刻经碑记与邹城尖山刻石颂中对此有明确的表露。?
    但山东的刻经也有自身的特点。河北、河南刻经多刻整部佛经,篇幅很大,内容多,而字径却较小,多数仅在4厘米左右。经文都是刻在事先经过磨制的光滑石面上,岩质也多为石灰岩。而山东的刻经,多是擘窠大字,很少有4厘米的,字径在10厘米以上的居多,还有很多极大的字,佛号、佛名更以横空出世之夺人气势,刻出巨状之字,平阴二洪顶刻经中线刻碑状与佛名巨字,即为明证。而且山东刻经都在山崖坡壁峭岩,或块状巨石之上,岩面不加工,石质多为花岗岩,也有粗粒花山岗岩,因而山东的北朝摩崖刻经呈现奇崛的力度和风貌,其格调品貌尤为书家所喜爱,也是可以理解的。平阴三山刻经在山东刻经中又有一些特殊地位。平阴三山刻经不仅在山东纪年最早,其地理位置也是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之处。由于二洪顶刻经之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其石质不若花岗岩之硬,因而在平阴刻经中体现出了更多的笔味和笔意,由于字大,书丹艺术水平高,岩石略软,刻工未以刀工掩笔法,这样就为摩崖书迹传达出神来之笔创造了条件。所以平阴三山刻经中留下了一些邹城四山、泰山刻经也不能比肩的安道壹书法。?
   
    平阴三山刻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年代已说明其是山东摩崖刻经中的首开者,在周围很小的范围内亦是于佛教文化艺术深有因缘之地,在不出几十华里的范围内,有摩崖石刻,有隋唐寺院遗址,而遗址曾出土过一件“大隋皇帝舍利宝塔石函”。?
    平阴三山刻经的内容有佛经、佛名和题记题名类三种,与山东余处如邹城、泰山等地相同。此处所刻佛经有多处《文殊般若经》,其中有两处共98字的常见经文,这段经文还见刻于徂徕山映佛岩、邹城尖山、峄山董珍陀刻经等处,在邯郸南响堂的第二窟中也有同样段落出现、《文殊般若经》在山东与河北出现相同的文段,也可见两处刻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平阴刻经中还有一块巨大的摩崖碑状刻经,其碑面部分高4.5米,宽3.6米,其上部以线刻雕出六龙碑首,经名已有磨损,下部亦以线刻出龟趺形态。连同碑首及座,其高度约6米有余。经文刻在双线界格内,因其磨损非常严重,字迹极不清晰,碑首仅可见“摩诃口经”四字。此经名不见于各种经录,因而辨认非常困难,但经仔细查对,基本可认定为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的内容,此经亦称《大品般若》、《摩诃般若经》,是般若系经典中重要的一种。
?
    此摩崖线刻形态刻出的经碑,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独创的形式。在邹城铁山的刻经中,也有一块更为巨大的经碑,形式与平阴经碑完全一致,其南北长达50余米,东西宽15米,上面刻六龙缠绕,下有双龙趺座,与二洪顶经碑完全相同。二洪顶年代较早,铁山经碑则有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之记,由此可见铁山刻经所受的影响。铁山经碑的内容即是《大集经·穿菩提品》。铁山石颂中说“大沙门安法师者道鉴不二德悟一原……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九百卅字”,并且特意写出“六龙上绕口莹五彩□双龟下蟠甲负三阶之路”,可见刻出摩崖经碑的匠心。由书经者也可看出,此种刻摩崖碑的形式是高僧安道壹等人先在二洪顶刻出,再至铁山发扬光大的, 如此更证实平阴三山摩崖之刻的源头作用。?
   
     平阴刻经所刻佛名之中有“大空王佛”、“大山岩佛”(图二)、“大□□佛”、“高山佛”、“安王佛”、“安乐佛”、“具足千万光相佛”等。如果说“大空王佛”还富于般若性空之思想色彩,而“大山岩佛”等就有些民间信仰特色,而“安王佛”等似与安道壹有些关系,更有民间崇拜的意味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安道壹在当地僧俗之中的影响。这些大字题刻用笔豪放,纵情恣肆,还有数笔横头竟点成小鸟之头部,富于奇趣。有学者认为,书法可大而分为锲刻、手写两大系统,凡锲刻类皆富装饰性,摩崖刻经因有弘扬佛法的作用 ,因而也有装饰性的一面。而此处的装饰并非刻意粉饰,而是在率意中信笔写之,因而亦富于天趣。?

                              四、小 结
   
      虽然对安道壹这位高僧的行迹,至今还不能有更详尽的了解,但从北朝刻经的发现,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道壹与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情况,掌握了一批前所未知的安道壹书迹遗存。尽管此处刻经不全是安道壹的书迹,其中也有一些或弟子、或别人所写刻之迹,但此种带楷书韵致的大字隶书,已是山东刻经最有代表性的字体。平阴三山刻经使山东刻经与河北、河南等处的联系更为紧密。《文殊般若》的内容可直接与南响堂的刻经相连接,更明确的反映出刻经之间的传播关系。至于为何山东刻经多为经文内容较少的段落,经文略显零乱,字大而文少,其中原因还值得探讨。摩崖刻经自康有为以来受到书法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并未得到世人的足够重视,如尖山刻经已全毁,1995年才发现的平阴刻经在本人1998年去考察时,发现有一大片刻经已从岩壁上完全剥离不知所踪,最可惜的是“僧安道壹”(图三)的碑形摩崖中的“壹”字已成碎石片,安道壹的“道”字的最后一笔已损三分之一,无法修整复原。平阴刻经无论从佛教历史、书法、艺术、社会种种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解、探究、体味这份珍贵的遗产。?
①范文澜:《中国通史》二册,640页。?
②《魏书》3034页。?
③邹县铁山《石颂》。?
(作者为北京市文物公司庆云堂助理馆员)




                                                         转自----北京文博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8 15:49 , Processed in 0.1348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