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27|回复: 2

刘正成 | 圈外没有人表扬,圈内又没有人批评,这个艺术的发展是我们要感到忧虑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5 16: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大众对书法的批评
——在《传统与创新十人谈》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8.10.11)


刘正成

4.jpg

1.jpg

1、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大众对书法的批评

现在任何风格的著名书法家,不管多大的官,只要上到今日头条上去,一片骂声,很少有人表扬书法家的,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是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书法艺术的普及怎么引导问题。有三个要素,即人的审美心理的需求:第一个是喜新厌旧,第二个是难能可贵,第三个是曲高和寡。我们现在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一批很有创见的作品出来以后,受到业内的赏识,但却受到普通大众的批评,正好证明了这个作品的超越性。我们一方面担心群众的不理解,一方面我们又为我们书法的超越性而感到欣慰,我觉得我们要这么辩证地看待社会对书法的评论问题。

我们圈内怎么看呢?今天的座谈会有它的优点,对于我和邵岩两个作者和相关其他人的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鼓励表扬,但是,又缺乏批评。我觉得怎么样把不必在社会上开展的文艺专业的批评在书法圈内开展起来,甚至我们就对两个人的作品分成两派的观点来讨论,自己参加辩解引起专业范围的讨论,对群众的普及可能会起到正面作用。

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称赞和表扬,同时我们以后有没有更好的形式就是批评。当然批评了以后,并不等于社会上就一定会反对你,就觉得不好。欧洲丹麦一个著名的评论家、文学史家泼兰兑斯写了一本书叫《19世纪的文学主流》,他曾经举例,而且作了一个结论,一个作品问世以后,有50%的肯定,有50%的批评,历史上必定会传下去。百分之百的表扬和百分之百的否定,这个作品肯定会被历史扫下去。圈外没有人表扬,圈内又没有人批评,这个艺术的发展是我们要感到忧虑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在主编的《中国书法》杂志上搞了几次批评,第一个接受批评的是郭子旭,第二个接受批评的孙伯翔,第三个批评的是陈天然,所以说我们圈内怎么组织好书法的批评,甚至抛开名利观念,来谈谈作品到底得在什么地方,失在什么地方。而且谈的时候,一定要就作品说话,要深入地研究分析。不能像绘画一样,看一个视觉感受,然后展开讨论对话。甚至人可以少一点,可以谈得更充分一点,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当代书法的普及问题,和我们圈内怎么通过批评促进进步。作者也可以分辨,批评者也可以猛烈地批评。这是我想到的书法圈子和社会反应的矛盾问题。

2、艺术也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分,不论现代还是传统的东西都可以打动西方

第二个问题,邵岩提到了国际观的问题。最近三四年我在剑桥大学组织了剑桥国际诗歌艺术节,把诗歌和艺术放在一块,诗歌界先后请了当代伟大的诗人舒婷、北岛、欧阳江河、吉获马加等。艺术家也请了很多,书法家有很多我想请没请到的,请去的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我们在探讨一个什么问题呢?怎么样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我们在中国的书法在民众的交流中间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与错乱,又怎么去影响西方呢?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一百年中两个人,一个是用传统性打动西方,这个例子就是梅兰芳,梅兰芳40年代曾经到美国去唱了一台戏,这是中国最传统的东西,轰动了美国,《梅兰芳》这部电影也演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相距百年左右,有前卫性的东西,这个例子就是邵岩。我们展出了他的现代书法。剑桥国王学院有一个艺术节办公室,专门给了一个很大的办公室,英国方面就把邵岩留下的的作品挂在这个办公室,也没挂我们的传统派的,也没挂别人的,就是挂他的作品。就是“再别康桥”这四个字,人家就是觉得特别有趣味。现代有创新精神的,有保守主义的,实际上我觉得都能影响西方,梅兰芳和邵岩代表不同的面去影响了西方。

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时间是不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同时存在在宇宙中间的。用这种观点来看,艺术也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分。我们一方面要看看前后时代的创作联系,同时也要放在相同的审美规范上去看待这个作品。量子力学的观念也给我们打开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觉得对我们的艺术看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用历史观上去看待艺术的发展

第三,就是古今怎么处理,传统和创新怎么处理的问题。当代人不修当代史,我们今天在座的人怎么说自己坏,或者怎么说自己好,都不算数,得到了历史盖棺定论,甚至50年、100年以后会有定论。徐渭就是死了以后第五年,袁宏道看到了他的字,拍案叫绝,说超过了文征明和王宠,包括文学在内称他为“有明第一”,然后艺术史上才有徐渭。他生前“名不出越中”,只有在浙江才有名声。因乡里关系介绍,他曾经在北京和张家口“走穴”的时候,换一点钱财和皮毛,换一点金银器,带回到绍兴的路上,路过山东济南被小偷把东西偷走了。这样一个开宗立派人物,在今天是一个名声振聋发聩的人物,但是他生前是得不到认可的。

我们今天虽然还不能客观地、全面的认识自己,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历史观上去猜猜未来别人怎么去看待我们。我30年前编制了《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方案,几乎天天在考虑这个书法家会被摆在什么位置上,怎么评价他。当然我也会在想未来别人会不会把我放进哪一本书里去?这也是古来的观点,“下笔做千秋之想”,要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摆脱和超越于现实。另外一方面,也要把现在放在历史观里去看,50年、100年以后,你的作品会被别人怎么评价。所以,我们讨论,积极地吸收,哪怕是对方表扬意见中间我能听到他批评的声音,这样一个批评态度才会有可能让自己的作品加分。

4、书法并非仅仅有视觉审美意义,它的文本的意义不可忽视

第四,关于作品审美与审美价值问题。有些作品可能在三四百年以后才被偶然的认知。例如,日本东京最近准备搞一个傅山书法展览,想来借傅山的《丹枫阁记册》。这个《丹凤阁记》辽宁省博物馆藏了一幅实际是个临摹品,而民间收藏的才是真迹,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讨论。我亲自跑了山西和辽宁,去察看这两件作品的时候确认了林鹏当初的认定确实不虚。当年,山西抗清志士戴廷栻在祁县修了一个丹凤阁,顾炎武、严若璩等一大批南方来的反清士人都到这里参加聚会。这篇文章写好又请傅山把它抄写出来,傅山在抄完正文后还做了一个跋,描述了当时有反清复明气节的人物他们的抗清生活。墨迹中写到,我现在鼓励你们抗清,前面是黑洞洞的一条路,几乎没有什么胜利的可能,我们怎么办?在知道一个理想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还要鼓励人奋斗下去,那种分裂的真实心理及其悲剧性的表现力,令人感动唏嘘不已。而且那时候的山西,这几个最重要的人物是民族英雄,他们有信念和力量,但斗争是一个悲剧的宿命。读了《丹凤阁记》非常有感触,动人心魄。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画卷,就像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写他那个时代,他的哥哥和侄儿怎么在土门战斗中牺牲的悲剧故事。颜真卿派人去河北定州去找哥哥和侄儿尸体的时候,只找到了侄儿的头颅,所以回来写了《祭侄文稿》这个作品撼天恸地千古流芳。这样的作品不能能够只凭视觉去感知,而要进入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深度审美认知。

所以说书法并非仅仅有视觉审美意义,它的文本的意义不可忽视,它的文献意义和绘画是不一样的。绘画也有绝世之作,比如说我用的《地狱变相图》封面是我的设计理念要求的。封面底图是文征明根据李公麟在北宋时代画的《西园雅集图》所重绘的。苏东坡、黄庭坚、秦观、米芾等他们经常在王巩家里的西园聚会的情景,在这一群表面光鲜亮丽的贵族生活中,这些文化的精英人物却经历着炼狱般的悲喜剧。这其实就是历史小说集《地狱变相图》的主题。

从书法来说,《丹枫阁记册》它的点画结构用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运行构成对人的生活心理过程的记录,这个如实记录的意义很重要。我想如果从对过程审美的角度,或者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它会复原书法家创作的心理状态及其创造美的过程,应该是如此完美的。刚才邵岩讲到的时序问题,30年前我在中央美院讲课时也讲到了这个问题,它是书法形象审美特征之一,后来编入《书法艺术概论》第二章中。复原书法家傅山的心理状态后,可以看到他的心理状态肯定就不是像今天的职业书法们一样,其全部心神聚焦在如何构筑一个线形,构筑一个空间形态,而是就是他的心理意境和他思想的真实表达。如果复制了这个他的心理的话,这就是一个艺术的过程,美的创造过程,这一点就是梵高为什么会受到西方二十世纪艺术的追捧,就是他反映了绘画过程间的次序,反映了创造美的心理过程的状态,而不是让你只看见美的形式创造的过程。书法这一点恰恰是各种艺术中间最强的,当然与此同时还有音乐,音乐的时序性和他的心理表现某种程度和书法一样,时序无法逆转,点画无法重复。

5、书法审美中视觉判断和精神文化判断的关系

最后也就是第五个问题,关于在书法审美中视觉判断和精神文化判断的关系问题。 所以我们要讨论古今,怎么样传承它,怎么样创新,其实古代所有传统的第一个要义就是创新,我们选择了伟大的书法家都是创新的大家。我们讲传统并不等于思索不变,《汤氏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然,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可能有一百个人在创造发展,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果我们能有幸在创新群体中间成为其中成的一两个、三四个,这就是我们的幸运。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在大型拍卖会上,你的作品一定要跟前人比较,收藏家用白金白银练出来的鉴赏之眼去看,去选择。看什么呢?古今的作品,一千年以前的,五百年以前的,二百年以前的,都摆到一块去对比,去讨论。在这里,艺术作品就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分。这是艺术家要注意的两个方面,我们要新,但是要注意新和旧的辩证关系。

这是我的感想,我自己的创作也没有时间谈了,因为艺术家的创作都在他的作品之中。我这里只谈谈书法作品的两种审美观赏法,一种是展厅中扫描式的看法,这个扫描式的审美,他不是从头看到尾,他或许是看中间或者尾巴,这是绘画的审美观赏法。另外一种看法就是书房把玩式的阅读式审美,先读其诗文,在阅读中或许阅读后鉴赏。我们当代的主流方式是展厅展示书法,书法不能完全变成绘画,我觉得应该把两种审美结合在一块,才能具有多层次的递进式审美。刚刚在展厅中间作一个视觉感受层次的审美,之后回去品味一下,阅读其文本以后,让视觉审美递进到精神、文化层次的审美,这样的审美对书法是比较合适的,它和绘画有差别。十八世纪德国最重要的一个戏剧家、文艺评论家就是莱辛,他出版的《拉奥孔》一书,其副标题:“论绘画与诗的界限”。这是学习美学的经典之作。把它延伸到书法与绘画的界限讨论时,200年前的讨论,也许正是都是我们当下要在审美和评价时要注意的问题。

2.jpg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6: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部分作品

5.jpg
刘正成 “无边”“不尽”对联 纸本水墨 对联 234X34cmX2

释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款:戊戌(2018)之夏,正成
钤印:刘正成印


6.jpg
刘正成 陆游《游山西村》纸本水墨 镜心  138.9X69cm

释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款识:陆放翁《游山西村》,戊戌(2018)夏日??松竹草堂??,正成
钤印:刘正成印,松竹梅花堂

7.jpg
刘正成 戏仿杜邻狂夫诗 立轴纸本 水墨 234X52cm

释文
安顺桥头一草堂,锦水听涛即沧浪。
半生蓉城读书静,卅年燕山挥毫忙。
既删春秋苇编绝,又失老妻色凄凉。
欲罢蝶梦惟疏放,自嘲泥龟老更狂。

款识:正成。
钤印:刘正成印、二松草堂


12.jpg
刘正成 禅诗六首其一  册页 纸本水墨 50.5X40.5cm

释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东坡第一禅诗也。似乎谈琴,却谈因缘和合之理,指弦相应,妙竟天成也。
戊戌夏月,松竹草堂,正成。

钤印:刘正成、松竹梅花堂



邵岩部分作品

8.jpg
邵岩 小楷文心雕龙神思篇 34X58cm 2013

9.jpg
邵岩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20X120cm 2017

10.jpg
邵岩 卖花女  90X100cm 2016

11.jpg
邵岩 四时花开 90X100cm 20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19 11:09 , Processed in 0.1571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