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39|回复: 4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34)牡丹江上的名人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3 16: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6/26 11:24pm 第 6 次编辑]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34)



                     牡丹江上的名人之旅



     几十年阅读新华社出版的《参考消息》都有一个经验,在发生许多世界性危机,包括战争大事时,你会经常发现美国总统在戴维营休假,那是华盛顿白宫西北一百多公里的总统避暑山庄。你说你很忙,你难道比美国总统忙,美国总统也是按时休假的。可是,庸人如我们,虽然十多年前已有夏季休假制度,却从来没有使用过。别说休假,也很难有规律地享受到周日休假。仍然觉得忙不过来,当中国人不容易,当北京的中国人更不容易,当北京的中国的书法界中人尤其不容易。大家都在斗呵,看不出有什么斗的时候,心里也在斗呵!谁都会问,不斗行吗?而这一次是中宣部组织了一个文化界专家休假团,到黑龙江之牡丹江之镜泊湖避暑。这就算走出了书法圈子,度过了两周真正超脱的生活。这正是整整十年前的1993年7月。
     所谓“专家”,就是从文化界多个系统抽取的专业骨干分子,当然也包括少量专家兼行政领导人物。中国文联两人,舞蹈家协会的赵世英,他是画家,和我。作家协会是邓友梅和葛翠琳,葛大姐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化部各单位中有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著名导演徐晓钟,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王好为,解放军方面是著名演员肖雄。新闻出版系统有不少我们文艺界人士并不熟悉的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如《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丁振海,和中央编译局的一些外文编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派了记者前往,刘京山先生与我早就认识,也参加了这次即工作又休假的旅程。休假团的领队是中宣部副秘书兼干部局局长李长喜,干部局专家处的同志成了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员。对我来讲,进入这个休假团的第一感觉就是荣誉,当走了好长一段旅程,大家都熟了以后,真正的休假的感觉才来了。后来一问,左邻右舍的专家们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历程,因为很多专家跟我一样,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跨行业的、并有相当层次的人际交往活动。这与到人民大会堂开会见到首长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没有人去问你的行政级别,我们分别照过几次相,在牡丹江、在哈尔滨等,都是轮流坐前排的。这张照片,正好轮到我坐前排的时候。人与人见面,都非常关心对方的专业长处,了解一些对方知识领域的知识。因为这里不存在竞争,也没有可比性,所有人既谦虚、又显得很有尊严。我们从北京乘飞机到哈尔滨,又从哈尔滨乘火车到牡丹江,从牡丹江又乘坐大客车去镜泊湖。从牡丹江到镜泊湖那几百公里公路上,可以说几乎是五里一岗,十里一哨,都有武警军人在经过时向我们敬礼致意。当地的接待人员说,是为了保护我们这些活的“国宝”。
     出发前,在中宣部就排好了住宿小组,邓友梅先生一号,我是二号。在全部旅程中,都是我们二人住一个标准间。邓先生是我在八十年代初就非常崇拜的“京味小说”的开山祖,他的《寻访画儿韩》、《烟壶》和《那五》,真把旗下人物在琉璃厂的历史活灵活现的作了传,是继刘心武在七十年代末的“问题小说”之后的新流派代表人物。在我的追问下,他沿途都给我谈论着怎么“体验生活”,成了古董行的“专家”。邓友梅先生说,他喜欢书法,可惜就是把字写不好。正因为这一点,第二年夏天,我们《中国书法》杂志举行的“文学家谈书法”座谈会,就是请他给我们“串联”起来的。他曾在沙滩文联会议室开会时说:“作协书记处开会我们一般都不去,为了你这书法,我们都来了!”那次休假所建立的友谊,还真起了作用。
     那次休假和旅游,我也意外中发挥了作用。每到一处,为了表示对接待单位的感谢,就由我写字,赵士英先生作画相赠,使接待单位很高兴。写得最多也最热烈的是到呼兴县参观萧红故乡时,为萧红纪念馆写的。一大群文人,会到了南距哈尔滨几百公里的呼兴县看望这位文坛的传奇人物,真是有缘。在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故居那里有一株巨大的仙人掌,这是在北国寒带非常少见的。它被一个几乎五层楼高的玻璃罩保护着,渡过寒冬的。这真是人杰地灵的奇珍,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娇弱而倔强的文坛女杰萧红传奇般的一生。所以后来中宣部再组织专家休假团少不了要拉上一两个书画家了。
     镜泊湖是一个高山湖泊,湖中的水从上游吉林省流来,再北向流入松花江。江岸都是原始森林。一到那里,气温就骤然降了好几度。江两岸绿树隐映中,不时有一些别墅参差座落,很有异国风情。但最使我感到意外的,我在那里看见了唐代渤海国遗址。那是在一处很高的山林中修建的一圈城墙遗址,绵延十多公里。在这样偏僻的原始林带,竟有这样一个名噪一时的古国。可见沧海桑田,世事迁移之变。
     戏剧大师徐晓钟是一个十分安静的人,他听说我有一个历史小说集,便很有兴趣的要我送他一本,他说,说不定还可以改编成剧本。理论家丁振海最多各方面信息的人,沿途都听他侃各种时事新闻。肖雄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当然与她在《蹉跎岁月》时的知青形象大不一样了,历练而大方。大家都很想给她拍个合影,她非常随和,给大家处的很好,说照相就照相,所以大家都有与她的合影。有一回,大家步行来到一片桦树林,给美丽的如同一幅油画般灰白色调的桦树群惊呆了。中央编译局的一位女专家徐曼教授剥下一大片桦树皮,找到我要我这个“书法家”题上字作纪念。是的,这次旅行因没有事先准备宣纸毛笔,一旦发现这些能写字的树皮,让书法家题上字,哪怕不是用的毛笔,也觉得特别有一种诗意在。我分别给大家写了一些诗句在树皮上相赠,我充分体会了书法的情感意义。
     半月时间,转瞬即过就到了分手的时候。刘京山先生将全程拍制了一个专题片,后来在中央台播放了,反映了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关切之意。虽然不过二、三十个人,但想必会在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心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我这次休假的最大收获,是觉得书法应该走出自己的大门,去与其他学界交流、碰撞,让它吸取更多的营养,生长成现代的有生命力艺术。我想,这生活的启示,包括它从中获取的自信,大概就是我从第二年陆续召开的六个学界名家书法座谈会的最初萌想吧。这种跨越学科的交流,后来确实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在牡丹江拍的这张照片很快就交到我们手上,大家传递着,在每一张照片都写下了全体人员的签名。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名人之旅。
                                2003年6月22 日于松竹草堂
93_5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6-23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34)牡丹江上的名人之旅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3/06/23 05:22pm 第 1 次编辑]

  
93_54_1.jpg
发表于 2003-6-23 17: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34)牡丹江上的名人之旅

“而我这次休假的最大收获,是觉得书法应该走出自己的大门,去与其他学界交流、碰撞,让它吸取更多的营养,生长成现代的有生命力艺术。”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那种不断的互鉴与交流,这样的知识才会具有新的生命。艺术多缘化的碰撞,会产生奇异的火花,它的美丽就像群星当空一轮圆月,给以我们无限的遐思。
发表于 2003-6-23 2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34)牡丹江上的名人之旅

这周迅不是电影明星周迅。
发表于 2003-6-24 07: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34)牡丹江上的名人之旅

周迅也乐意与刘公近乎,留墨宝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6 03:51 , Processed in 0.1427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