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67|回复: 0

[推荐]刘学思的画观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7 21: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学思的画观后
     中国绘画史上,对于山水画的论述,曾经有过关于南北宗的提法。的确,就其表现的手段、风格和效果来看,有那么一幅六言联语可以蔽之曰:“骏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南宗山水的皴法多以披麻为代表,蕴涵着温情脉脉,安颐秀雅的艺术特质;北宗山水的皴法多以斧劈为代表,突出了豪情朗朗,雄阔高亢的魁伟性格。宋元至今,已历千载,优秀的画家与成功的力作,层出不穷,浩如烟海。大凡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几乎无不认真继承优秀传统,再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以至于求演变树风格,从而逐步形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鲜明的个人独特面貌。这样的绘画作品之所以是成功的,就在于它合乎正常的艺术规律,具备了共性也突显了个性,而不是某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东西。沿着这个规律,曾经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画家和真善美的作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而且很有出息的画家在茁壮成长,这一新的局面,足以令人感到欢欣鼓舞。在我所熟悉的年轻人中间,刘学思就是值得注意和称赞的一位。他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并且亲眼看着他是如何脚塌实地、孜孜不倦地走在我们这条艺术道路上的。因为尚处于初出茅庐的阶段,他又很值得向世人介绍,所以我愿意为这个好后生多说上几句话。
       刘学思,字中津,1959年5月出生于天津武清。自幼随其父刘炳森先生学习绘画、书法和篆刻,并早在少年时代即有作品发表于儿童读物,显露出艺术天赋的萌芽。1981年毕业于北京西城职业学校附属中国画专科,在学期间,先后经董寿平、白雪石、秦岭云、田世光、崔松石等诸位书画名家的指点,系统而深入地研习了中国画笔墨技法,汲取了各家所长,尤其得宋元山水之三昧,在传统技法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深造,学思于1985年东渡扶桑,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1989年,他毕业于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专攻日本画。日本画作为日本文化的一种体现,具有一种重视内在高雅甚于外表辉煌的特征;另外,日本在保持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同时,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先后受到中国大唐文化、高丽文化及欧美等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吸收与融合的特性;不仅如此,它的浮士绘还对欧洲的印象派绘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刘学思在学习日本画技法与日本绘画史之后,开始把其所学融入了自己原有的中国传统绘画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番新的个人艺术风格。于是他便辗转日本列岛,先后在广岛、德岛、京都、仙台和大阪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受到普遍好评,在这期间,曾经多次接受《京都新闻》社、关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采访和广泛的介绍。
         归国以后,学思一方面继续探索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之路,一方面在北京国际教学中心任书法、绘画和篆刻的兼职教师。在这一实践阶段,他再一次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得以进一步升华。
       刘学思的绘画艺术继承了中国宋元以来山水画的精华,并且注重深入生活,走过许多名山大川,意在“搜尽奇峰打草稿”,所以使他的绘画风格又为之一变。他的作品,既有优良的民族绘画传统,又有能够体现他那鲜明的个人审美取向,这些都渗透在他所创作的许多画幅当中,诸如白杨绿草,黄土青山,浓云薄雾,叠嶂重峦等等,就其总体感觉,大都具有沉厚、酣畅、典雅、润泽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在当今画坛的艺术形式多元化的时代,他能够坚持并且做到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实在是难能可贵。
       当然,学习传统技法和创作模式,只是必要的学习手段和过程,真正的目的和任务还是创新和发展,并且有机地融汇了日本绘画的表现手法,做到了“洋为中用”,使其作品得到超神入化的成效。可见,他是我们中国民族绘画的理想继承人,也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画家。
文字[color=#0000FF]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17:45 , Processed in 0.1552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