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中国书法网】刘正成如是说——关于书法审美标准的系列访谈之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你看啊,宣传部、还有文联这个官僚衙门,给书协配备干部,推荐主席、理事名单。文联的一窍不通的行政干部副主席要“分管”书协,于是他也成了书法专家,他管书法,坐主席台、剪彩、讲活、展览“作品”排名总是在书协主席前面。然后呢,这个方法进一步演绎下去:评审委员会,怎么办呢?大家按行政区划分摊。比如你是某个省书协的秘书长,那你当然就是评审委员了,你代表一个地区或方面嘛。至于有没有专业水平,就不管了,这样看起来公平嘛。这样一推下去,就成了一个大杂烩了。

专家,就是相对高嘛,也要有个数量限制。一个协会,两万个会员,三、五十个评审专家,不错了吧,一百个评审专家就算多了吧?现在是七个评审专业委员会,三百多个专家!专家不专么!

现在的专家呢,还有个年龄的限制,也是按行政部门的一套,过了六十岁以后,他就下岗了。这样说,那三百多个专家还不包括六十岁以上的。这样一整,你方唱罢我豋场,乱轰轰的怎么去谈艺术的标准呢?

这个中国传统艺术,还和音乐不一样。他不是很早就能成才的,需要长时间的历练,王羲之的书法也是“暮年乃妙”。你看那个青歌赛的评委,水平高的都是年龄大的。比如徐沛东,他就评的很好,还有余秋雨,评的也不错。可是有些年轻一些的评委,人家唱得非常好的民歌,分儿给的特别低,那些假、大、空的主旋律,就给高分儿。为什么,那些“星”评委没有多少文化,不懂歌曲的内涵,就知道炫技巧!

回顾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整个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也就是三、五十个人,而且搞了二十多年,为推动书法发展是立了功的。要认真总结这里面的经验,不能按政客技巧搞平衡。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Medialei:
对,我记得您上次谈过这个问题。评审,也是一种专业,需要长时间的历练。不是说你字写的好,就有评审能力的。


刘正成:
对呀!你像诺贝尔奖的评委,他很职业,多少年来就是固定的那几个人,他不会随便换人的。一个文学单项大概就是六、七个人的样子。长时间从事一种工作,他有他的经验,他在不断的总结,他也随时关注着动向。不像现在,你上来这样搞一下,他上来那样搞一下,都搞短平快,当然越搞越乱。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是撤销协会,而是“断奶”

[quote]风行客:
要是没有唐太宗这么欣赏、这么引导,唐人也不会有那样的成就。现在是主流出了偏差,书协领导层出了偏差,自然引的老百姓对这个也搞不清楚。他这个混乱,是全局性的混乱。他自己就是外行,就不会写字,他能不把大家思想搅乱么?

圈子里你们的这个共识、这个尺度,就被这样一些人给淡化了。他反而不希望你明白,大家都明白了,他就没办法混了。老百姓要是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那他们还有市场么?

Medialei:
你说的不错。有一批人,比如我吧,对最前沿的那些探索性作品,也不是一下就懂,也不是很喜欢的。但至少,我们不去轻率的否定他。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这些人之所以在圈子里有这个影响,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暂时不懂,我们会试图去了解他,接近他,我们希望这池子水澄的清一点,我们好看得清一点,不希望把它搅浑。

有些人就不同了,是故意要搅浑,搅混了一般老百姓才把他们当书法家看。

风行客:
有些人是希望把水搅混。他们是这种官僚体制的受益者,他不希望损失自己的这块利益。如果这个标准很清楚,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他们就享受不到这个体制的优越性了。虽然你在书协也任个一官半职,但是人家不再认可你的书法,不再把你当个书法家了。所以这是一个威胁到一些人饭碗的问题,很大的问题。

Medialei:
真这样的话,就会淘汰掉很多人。上次九届国展之后,网上讨论还要不要这个书协的话题。我跟了一个帖子,我说现在的各级书协,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许多人是靠着书协的这份工作吃饭的。你真要是把书协给撤了,有很多人就会失去饭碗!所以,撤书协,肯定行不通。

[/quote]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吴冠中那么激烈的批评,也不是说要撤销,他讲的是“断奶”。所谓“断奶”,就是从体制上进行调整,不把他弄成官本位的,什么局级呀、处级呀,这样就没人去哪儿争了嘛。不要由国家提供经费发工资,协会的资金从会费和社会里面解决,这样一来,他就得对会员负责了嘛!体制改革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个服务的方向问题。上面拨款把他养起来,他当然就面朝上头啰。他靠下面交上来的会费养活,他自然就会对下面负责,真诚面对协会会员这个“衣食父母”,他就没法做“官”。

像西方的民选总统,他就得对选民负责。为什么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先从选村长开始呢?一开始就选国家领导人,选不好的。村子里范围小,都认识的,我选了你,你就得对我负责。当年安徽、四川搞“包产到户”,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搞了包产到户,一下子粮食就上去了,责任不一样了嘛!原来是大锅饭,大家都饿肚皮,制度不一样了,搞包产到户了,就一年,就丰收了么!

所以,文艺体制改革,不是可有可无的,这协会也不是要撤。艺术家们也需要一个联络的地方呀,对国际上的交流也需要啊。现在都知道,你要想当这个主席、副主席,得先到宣传部门去疏通关系。你不疏通关系,写得好也没人知道你呀,你越好越可能是“丑书”啊。

吴冠中先生今年94岁,他的一生是和中国的当代文艺一块儿走过来的。有一句话叫:人之将老,其言也善。他肯定不是因为美协主席我没当上,闹情绪,绝对不是。他是发自内心的感慨,是一种对国家文艺事业的热爱与期望。

Medialei:
最早提出撤销文联的人呀,我记得是曹禺,曹禺在病床上对胡乔木说的。当时他是中国文联主席呀!


刘正成:
王蒙也提出来过解散作家协会。


风行客:
他们都是有切肤之痛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说撤,这个不太好听,就是“断奶”。其实曹禺、吴冠中他们说的就是“断奶”,撤销官僚衙门。一“断奶”,马上改观。你搞不好,你就下台嘛!现在,搞不好上面不知道,汇报总结总是“形势大好”,大多数情况下上面还在表扬他,上面听不到下面的意见哪。他只要把这个汇报搞好了,把关系搞好了,上面就认为他好嘛。他的官照做,下面你说不好,没有用。


Medialei:
对,而且类似九届国展,闹到这个份儿上,他和上面汇报的时候,仍然是个业绩呀。他看投稿量有多大,入展作品数量空前,形势大好,一片光明。

刘正成:
是呀!没有说一点缺点么。你看网上披露,审计署审出多少违规违法的钱出来。至少,你写总结的时候要提这些问题嘛!什么问题,解决了没有?有问题也不怕,谁能不犯错误呢?改了就好。可是,根本只字不提么!要不是网上公布,哪知道还有这个问题呢。

所以,这个体制问题非常重要。这样一搞,这审美标准怎么能不给搞乱呢?同样一个人,在他没有当副主席的时候,说个话他自己就要打问号:曾翔那个字怎么样?王镛那个字怎么样?当了副主席以后,他说话就是打惊叹号了:曾翔你那个字是糊涂乱抹,王镛你那个字是丑书。(大笑声)是呀,我要是不行我怎么当了书协的副主席呢?你曾翔怎么连个理事也不是呢?你比我低,那当然是你不对,不会是我不对啦。

风行客:
这个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老百姓他不管哪个。老百姓、外行、一般观众,没有分辨能力的人,只能看你的位置。这就把事情搞乱了。


刘正成:
所以说体制问题是根本问题。吴冠中到了晚年,他谈的不是艺术,他就谈文艺体制对艺术的影响。我觉得,中央有关部门是应该认真听取他的意见的。


Medialei:
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咱们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虽说是领导着一帮大老粗,可他们的国学底子,审美修养都很好。

刘正成:
大老粗,只是中层以下的干部。上面的那些领导人,哪个也都是很有文化的。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瞿秋白,那字写的多好呀!陈独秀,就批评沈尹默的字“其俗在骨”嘛。他就有很明确的雅俗观,这是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呀。毛泽东的书法就是比较雅的,沈尹默的就比较通俗一些。毛泽东没有请沈尹默吃饭,请谢无量吃饭,这有张照片啊。说明他欣赏谢无量的字,毛泽东,艺术眼界高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3、“优美”与“壮美”



Medialei:
这就又回到雅俗这个话题上了。我记得上一次我们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您说过,雅俗共赏,经历一个历史的过程是有可能的。当时是雅的,不被多数人接受,经过一段时间,五十年、一百年,慢慢被后来的俗人接受了,这是有可能、也有先例的。同一时段,雅俗共赏,是不可能的。

刘正成:
对,它是矛盾的,必须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你比如弘一法师的字,现在没人说他不好。但和他同一时代的人,就很难说出他那种字好在什么地方。他那个字,已经把技术技巧减化到很少很纯的状态了。

这就说到了艺术、它的影响力的问题。王国维早期,是研究美学的。他研究美学主要是两个对象,一个是《红楼梦》;一个是词,宋以后的词,这有一本《人间词话》。他提出了两个美学概念,一个是“优美”,一个是“壮美”。他在这里把美分成两个类型。这点和西方美学挂上钩的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悲剧、喜剧理论。悲剧,那就是壮美。奥赛罗,他怀疑他的太太跟别人私通,就把她掐死了。但是他又非常爱他的太太,爱和嫉妒交织在一起,最后他又自杀了。这种结局,剧烈地冲击人的心灵,是一种壮美。

另外一种呢,优美,它比较抒情,诉诸于视觉感受。比如李白的歌颂唐明皇宫廷的《清平乐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它给人的视觉和感官一种很和谐的美。简单的用在书法上,有一种字呢,它是比较协调的、对称的、比例合适的,显得很优美。比如王羲之、赵孟頫、董其昌这一路,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而另一部分,他不是从视觉上取悦于人,而是通过较为夸张表现力来打动你的心灵。像徐渭,像八大,像弘一法师。你看徐渭那种愤懑的激情;还有傅山那种狂放、奋发;还有弘一法师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去掉脂粉气,铅华洗尽。他都不是简单的引发你视觉的调和、愉悦就算了,而是通过制造矛盾,加大反差,形成视觉的冲击力,震撼你的心灵,这就是一种悲剧性的壮美。

他们所谓的“丑书”,往往指的就是这后一种类型。它的笔法,它的结构,它表现的那个精神气质,影响你的心灵,而不是视觉的协调性。这恰恰是审美的两个分野,这两个部分不可能互相代替。优美的就不好么?那王羲之优美,他还是书圣呢!强烈的就都好?也不是,垃圾也强烈,它是一股臭味刺鼻。诗歌、戏剧、小说、音乐,都可以做这样的分野,拿音乐来说,《命运》,就是悲剧性的交响音乐;勃拉姆斯、莫扎特的圆舞曲,它就是优美的。各有各的分野,而不是互相去代替对方。比如书法上的雄秀,你秀到骨子上以后,就成了遒媚。王羲之那个字不是一味媚俗那个媚呀,他有“遒”的风骨哇。同样,像王铎,他那个字变形比较丑怪,但是,他大俗成了大雅。

所以,文艺上的这个派别,你喜欢优美的就搞优美,喜欢壮美的就搞壮美。你要是有比的思路,那就要有相当层次的文艺审美经验才能比出他的高下。究竟是王铎、傅山高呢?还是祝枝山、文征明高呢?这也可能就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了,关键在因时论艺。日本就有“后王胜前王”的说法,他就认为王铎比二王他们都高嘛!还有这个徐渭的书法,当时的袁宏道就说了,是高于吴门的,比文征明、王宠这两位名震当世的大家高。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徐渭那种“糊涂乱抹”,怎么能比文征明无比温柔甜熟的字好呢?

看来,就是这两种审美的分野,真要分出个高下的时候,也必须得有相当高修养层次的人,在艺术审美的范围里,才能谈这个事情。也不是靠大家投票就能解决的,这是不可能有一个谁都适用的量化标准摆在那里的。

这种讨论,要放在学术的范围内去,才有意义。泼兰兑斯在分析欧洲文学史的时候举例说,你这个作品,有一半人极力反对,一半人极力赞成,往往这是最成功的。80%以上都说好,或者80%以上都说坏,那肯定就不行。现在历史承认了梵高,梵高活着的时候,他的画不是连块面包都换不上么。到现在书上写着,已有了定论,你就是不喜欢梵高的,你也无法说他不好了。

我编第一期《中国书法》的时候,做了谢无量一个专题,当时协会里就有人说,谢无量不是书法家嘛。1980年,全国第一屆展览,我们四川带的谢无量作品,就落选了么!到今天,情况变丁,大家的审美水平普遍提高了,我想即使我看不懂谢无量,我也不会贸然去说他不好,怕人家说你是外行嘛!当时书协一个负责干部,他就说谢无量不是书法家,告我们的状。这个官司一直打到启功先生那里,启功先生说,谢无量写的好哇!是我们中央文史馆的副馆长嘛!这才一锤定音,没人讲话了。(笑声)

所以说这个审美标准哪,是要讨论。也不要追求一律,不需要所有人都承认“丑书”好,这没必要。但也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像作报告发文件那种办法去反对和批判。不同的意见,审美的分野,应该容忍对立,和而不同,和谐相处。[/quote]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4、“自律和有序,是网络的生命”


Medialei:
我觉得您说这点特别重要。大礼不知你注意没有,咱们中国人呀,手里不能有权。只要掌握了制人之权,就会下意识的压制反对意见。包括许多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很强的年轻人。比如我们现在的论坛,很多时候会有激烈的发对意见,我就一直在努力啊,做大家的工作。我们能不能再难听的话也把他搁在那,不删贴,忍着。

刘正成:
只要你的权力,不是行政权力,就没有关系。我是个艺术家,我又兼着个协会的领导,我就要坚持我的观点,你要我不坚持还不行。艺术家不同于我这样编辑出身的人,可以把不同的风格都摆在这一本杂志里、一本书里。艺术家就是要坚持个性,只要人家说你好,你可以再成立一个协会,你当个头儿,搞你的观点,这就又一派起来。这才正常嘛,这才叫不同流派、不同学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

我们的制度,就是要保证文艺界内部不同意见同时共存,不同创作风格兼收并蓄,这个体制就是对的。

Medialei:
是这样,即使是网络上的版主,手里有点删帖、封人的权力,也会时不时露出压制不同意见的意向。我作为总版主,别的做不到,每当出现这种苗头的时候,我就要试着制止一下。

刘正成:
一个团体里面,都没有两种意见,那你这个团体就完了。你不要去做裁判,不要说这个对,那个错,就保证你的论坛上有对立意见存在,就行了。我看你们这个版主队伍,也可以轮流坐庄。哈!你看台湾的民进党,没上台的时候挺好,上了台就胡来。这不被选下去了?马英九上台以后,他就去拜会陈水扁,昨天又拜会了吕秀莲,这是死敌呀!结果他一上台就想,反对党的意见我还得听。民主,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接受教训,不断完善的。

反过来说,我们文艺体制改革了,不要官本位了,也不是一下子就都好了,还得有一个过程,还得乱一段时间。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动荡,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改革是在平稳中进行的。所以那个乱,是指艺术观点上的多元。

Medialei:
在应对网友、尤其是比较尖锐网友诘难的时候,其实是挺训练你的思考深度,和表达技巧的。你自己要是没想透哇,人家就是能把你难住。


风行客:
反正这种时候哇,是有几个弱点让人家给抓住了。被抓住以后,说不过人家,就急。一个网站,你得建立自己的风格,最起码你得容纳不同的意见。[/quote]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还有就是,得有那么几个审美的水准比较高的人,你要有说服力,不能简单的否定对方。而是在慢慢的讨论中间,自然那个水平高的就出来了嘛。为什么要学辩论?就是培养人们一种雄辩的能力,他能把自己说清楚。开始也许他是少数,慢慢他就变成多数了。这就需要在大的潮流中间,不断有这种水平高的人出现。只要环境是没有行政干预,真理会越辩越明的。

Medialei:
这些方面,刘老师您以后得多指导我们。中国书法网,这么大个摊子,走到今天,谁都挺珍惜的,都想把她再做得好一些。因为我在这个群体里稍微年龄大一点么,我就看这个苗头哈,往低了说,是沉不住气。往深一点说呢,就是骨子里都有那个专制的基因,压制不同意见的基因。别人压他的时候,呼唤自由,呼唤民主。或者说在没有遇到别人为难的时候,呼唤民主。一旦感觉稍微有点违背自己的初衷,就会按耐不住,就会蹦出来。

刘正成:
是的,网上有跟帖的对着我问:当初你在中国书协当领导的时候,为什么不说撤销书协呢?我想,任何人都难以超越自已的经验和个体性,所以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就是,自己要控制自己。当你有了权力的时候,如果不懂得约束,你就要出问题。要想办法用一些制度来约束自己。当換了一个位置,你也要超越性地去看问题,要尽力克服自己的局限性,在网路上千万不要使用“语言暴力”去征服别人。就像最近网上先把火炬手金晶捧为“民族芵雄”,一会兒金晶说了一句自已不愿意听的话就被咒骂成“叛徒”、“法国人的奴才”!令人心惊。

Medialei:
论坛呀,在我看来,比较起所有的传统媒体、传统平台,他的第一特征就应该是——畅所欲言、什么意见都可以发表。在这个第一特征之外,你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特征,作为你某种论坛、某个论坛的标志。但是如果没了这个第一特征,你还有什么意义呀?人家有传统媒体不就够了么?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但是呢,你自己的水平要高,可以把那些最好的帖子,固顶嘛!固顶就是一种态度。还有就是,比较专业的这一块儿,相当于专业委员会这么个机构,不要一个人说了算。艺术家么,往往比较感性,容易在判断上出现偏激。所以一定要大家商量着来,意见暂时统一不了,先搁置在哪儿。这都是些避免冲突摊牌的办法。

Medialei:
这里确实还有一个文化胸襟的问题。那次我做《张三日课探幽》,风行客和茗心堂两个人就干起来了。干起来,风行客是当事人么,他就主张,留着,不要动,让大家看。他敢于接受这个局面。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

其实我也不同意茗心堂的意见,我也在想怎么反驳他。他的漏洞很明显,许多人都明明白白看的。但是要找到一种让他服气的表达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智慧和经验的。还有更重要的,要把握一种不损害对方自尊的对话态度。居高临下、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等等,都会让争论变味儿。


风行客:
Medialei就主张,我一定要维护你发言的权利,不管同不同意你的意见。

刘正成:
这个话也就是民主的原则嘛。我可以反对你的意见,但我一定要维护你发表意见的权利。网络的自律和有序,是网络的生命!


风行客:
为了避免网上肯定会出现的这个干扰。我们这次准备从一开始,就把话题弄得深入一些。刚才您谈的,还是一下就点到要害上了,关键的问题是体制,这个谈得很好

刘正成:
借用一个军事术语啊,你是两条战线作战。一个方面,你要把那些干扰排开,主要是行政的干扰;另一方面,在学术上呢,你要讨论,这个还不能随便下结论,一定要讨论下去。

所以这位副主席,不是说反对你批评,曾翔怎么就不能批评呢?王镛怎么就不能批评呢?但你的批评,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要以理—美学理论去“自圆其说”。因为你批评的对象是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不能简单化,不能那么两句就给人下了结论。否则,别人一听你就是个外行嘛!(笑声)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5、“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

风行客:
我们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这个模仿古人。而且全国展呢,也引导了这种风气。有些模仿甚至很初级,只是外形有点像,他就能入选全国展。这样纯粹的学古人,有没有出路?我看朱新建、石开那个帖子也说了,吴琚不是学米芾么,类似他这种一心一意学米芾,我们现代人有没有意义。现在整个这个导向,都号称是回归传统,结果更多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刘正成:
这也是审美标准中间的一个问题。

怎么理解传统?现在我们的竞技性的书法比赛,强调的是,挖掘传统里边视觉效果这一部分。因为他只能从某一个技术角度去评论你。

苏东坡曾经说过:“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这是很有名的评价标准,他提出“工”和“贵”。工,就不是你这个人品德不好,你字就写得不好,要承认你工书。但是,你工书,并不贵,这个“贵”就是人文价值了。王铎他当了汉奸,在我们民族国家的历史观点上说,他就是“虽工不贵”,他工,他技术上就是好。现在我们论书呢,一般也就只能看视觉上的,大家只能有参照物的去比较它。噢,这个像王羲之,这个写得好。而没有对一个书法家的身份与作品关系的综合讨论。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呀。我们想说《红楼梦》好的时候,起码要在家里半个月的时间去读它、研究它。书法呢,评委们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就要判定他好坏的,行吗?显然,他无法“兼论其人生平”,甚至根本不想去“兼论其人生平”!这就把审美标准局限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这一点像不像米芾、那一画像不像谁……,只见枝叶,不见树林,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技术层面去做审美判断。

对传统的理解,应该是多方位、立体的理解,而不是仅仅看到这个字怎么写的。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什么好?他在兰亭集会时,用一篇序文表达了他们这一群文人超逸的人生价值观念。而且,他写的这个行书,是在锺繇那个时代之后,把行书、楷书完全从隶书中独立出来。还有,他写这个作品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感情的直接表达,没有把它当成艺术作品写呀!在原稿上就那么顺手勾、划,哎,留下许多不完美。正是这些不完美,记录了当时的思绪与情境的真实。等他第二天醒来,想再写一件完美的序文的时候,时过境迁,怎么也写不出来比原稿更好的来了!《兰亭序》这个传统,你得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把王羲之和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环境,综合做一个评价,这种体验才与传统靠得上边。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传统去理解一件作品,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好呢?它里面的人文关怀,他那种真情的投入,这才是继承王羲之的传统。

如果我们要这样的去看传统的话,那好,我们要求今天的书法家,怎么样去表达,表达的是什么东西?而且,对这种表达的评定,是不是几个评委几秒钟就可以做出判断。用这种评选方法来评定作品的好坏,尤其是评选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不是太简单化了嘛!我们现在的评审机制,只是一种适应“普及”工作的较为简单化的机制。这种机制在促进新时期书法的发动和规模性上,曾经起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但走到今天,它需要改革。如果既不改革,还要滥用,就更是南辕北辙了!

用这种简单化的机制,就不能评定像《寒食帖》这样的作品。你要是从字的大小,行距的均匀这些方面,怎么能看出苏东坡创作《寒食帖》时的人文生态环境呢?而其人文生态环境的研讨,又是理解、评价这类书法史上最重要作品审美价值的关键。

所以我们说,王羲之的最伟大的继承者有两个,一个是颜真卿,一个是苏东坡。智永,是王羲之的后人,反倒只继承了一个躯壳,而且还继承得不好。学王羲之,仅学《集字圣教序》,就仅仅学到了智永的技术层面的精华。以形貌像那一家就是继承了那一家,只有书法界才有这种浅薄和幼稚的误区。

还有一个要点,讨论艺术问题呀,还要具体化,不要脱离具体作品抽象去讨论。美的成分是很复杂的,你不能单去取一种成分。这一撇一捺像王羲之,别的你就不管了,那你是把传统风干了,成了木乃伊了。当然我们不是说,你一定要去过王羲之那种生活,而是理解他那种精神。文艺复兴就是继承古希腊的精神嘛。我们的陶渊明、李白、杜甫,就是理解和传承了屈原的精神嘛,祖先们就这样一代代,生生不息地在继承中发展着。叶秀山说:传统是一条河。他是说传统是一个流动不息、逝者如斯的一种活的精神,而不是某些个具体的一成不变的视觉规范。[/quot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7 03:36 , Processed in 0.154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