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06|回复: 1

地震与山水画变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2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与山水画变革
                                                                            向维果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山水画成为仁智者乐于所为的一种文化艺术以来,千百年间已聚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中不可缺少的独特画种。中国山水画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中,历代大师辈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使画风画貌不穷其变,不断出现具有时代特征和引领潮流新品味的作品。今天的新山水画面目,正是因为时代背景的改变,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意识的不同,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大自然自身的改造,导致生活发生变化。因此,山水画亦当随时代的变化而进步。汶川大地震就是大自然的一种自身改造,这种变化,使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得不作出从新发现,从新认识和从新估价,因此而改变过去对山水画法的陈旧观念。
一.地形地貌与皴法:
从传统皴法中可以看出地质状况。例如:斧劈皴,笔力外露的勾皴形式与用笔,已知所见,完全是在表现一种坚硬的石质;披麻皴,多用于土质山丘和表现植被丰茂现象......高耸而尖者为峰;圆顶而低矮者为峦;高远画山;平远画地等等。从地形地貌状况上看,无论高原、盆地,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它们的外貌特征也就各异。中国山水画虽然主要追求意境与笔墨,但对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描写依然有一定的讲究,十分重视“外师造化”与“形神兼备”,源于生活的实质。
二.河流与海子(湖泊):
山水画中的瀑布流水,江海河湖,在技法表现上都有着不同的准则。缓水、急流;涟漪、巨浪,其技法和笔墨处理手段都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地震而改变了流速、流量,山势与河道的变形;海拨高度不同的新生堰塞湖,对地方特征的改造,滋生了新的诗情画意;也会导致在山水绘画中所使用笔墨技法的改变,创新,给大章法代来的冲击等等。
三.气象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汶川大地震过后,龙门山断裂带长约400公里,宽70公里之间的地貌,由于大自然的造地运动,山川发生了巨大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南北气温,冷暖交流,气象与环境的改变,影响植物生长。灌乔、藤蔓、藻草之类,都可能随着大气候的改变而演化......
综述诸多因素,我们需要寻求理解,面对写生去明白一切。现实的震后现象,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亲眼所见,都面临着对山水画艺术的从新梳理,在面对新事物的理解中,把握尺度,遥想未来;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寻求新的表现手法,也就是新思想、新意境、新技法。唐.张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生活,必须以现实美为根源。当然,观查生活与思维方式的融会贯通,必须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情思的有机统一所得来的东西。大凡带有画家主观精神烙印的作品,也必然会反映出其客观现实的存在。从震后的四川走出一条中国山水画的新道路,这正是面对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的一种新的考验。
其实,在每一个时代里,都会遭遇地质变迁,地球上的造山运动,随时可能改变大地山水形象。5.12汶川大地震为千年不遇,却巧遇我们生存的时代,生长的地域。大震后,四川的山山水水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川的山水画发展新道路又将从何开始呢?坏事变好事,作为丹青画子,决不会目无现实,更没有理由无视造化之变而一层不变。探索求新,挑起这个担子,是义不容辞的事。由于“造化”的改变“外师”也自然会出现更多的山川特征,生成新的艺术语言。研究新生地质面目,我们有了新的老师,这正是带给了我们开创新山水画技法的大好契机。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九三三年的叠溪地陷,有了今天美丽的叠溪海子、松坪沟景区。时过景迁,随着生态的自然恢复,新天地新美景,应运产生。在松坪沟震中遣址周围,沿行数十公里,巨石累累,如果以皴法而论,又该是甚么皴呢?叠溪山势因地形生变而直插水面,岩壁上出现新生纹理,但决对找不到“斧劈皴”或“折带皴”之类的痕迹,震后的大量滑坡,由于岩质的不同,现象各异,这些都得用新的目光去分析,新的技法去表现。总之,新的地质变化,打破传统概念,改写历史范本。艺术需要不断出新,大自然的变化使其生态改观,风景殊异。今天的二十四处堰湖,就是末来的二十四处水上乐园或者是造福人类的生态水库。可以想象那新颖而多奇的雄峰、重峦、横岭、坡崖;云海、烟岚,树影、风声;黄红建筑、橙紫廊桥;植物的新种,各色山花,异草遍地;游舫画艇,游人如织.....
因本质的变化,其“貌象”自然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补白章法充实新的笔墨语言,改写山水画法。不管是拖泥带水皴、随勾顺点皴、勾勾点点,没头没脑皴......总之,无论何法,都可以随机变而生存。有云:“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变革是原则,创新无须理由。                      2008.9 于大方堂

<唐家山堰塞湖>68x136cm

<唐家山堰塞湖>68x136cm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唐家山堰塞湖>局部

汶川堰塞湖一景 136x68cm

汶川堰塞湖一景  136x68cm

汶川堰塞湖一景 局部

汶川堰塞湖一景  局部

汶川堰塞湖一景 局部

汶川堰塞湖一景  局部

汶川堰塞湖一景 局部

汶川堰塞湖一景  局部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2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已后看来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5 16:58 , Processed in 0.1424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