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27|回复: 6

张旭光题熊静安书法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6 1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旭光题熊静安书法作品集


熊静安作品全集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157188
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5: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5: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熊静安
157189
DSC036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5: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熊静安 简介
熊静安
(1908年-2000年),江西丰城市人,学者、诗人、书画家。1930年以国画系全科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上海美专,曾师从黄宾虹、马公愚、潘天寿、张大千等大师。其一生历经磨难,却像斑驳老松一样傲视风云,甘于清贫,耐得寂莫,一辈子无任何社会头街与荣誉,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什么展览,县级会员都不是。但他的作品却是高雅清寒。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中观白鹤
江心见明月

---熊静安翁作品读后
                    释空一 文

     记不得是哪年,在地摊上拣起一册画刊,有一两页作品非常打眼,当时尽欣赏作品了,没顾得上看作者是谁。
    去岁空觉居士送来《水墨味》杂志一册,于其间又见得当年墨迹,很欢喜,这一回便记下了作者的名姓。
    老人姓熊,名静安。
    一位清苦而坚实的老人,一生命运多舛,风霜遍尝。方寸之间的黑白照片,一股生命的诚挚与淡然就这么跃然纸上,仿佛并不是在翻一册书,而是很安静的与老人对坐。


这种感受并非修辞,而是无比鲜活的真实。
    我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老人的名字,没有丝毫的了解,仅仅只是看过几件印在画册上的小图而已,就是这几件不大的印刷品,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高度,孤独的大美。
    静安翁的孤独,不是苦涩,而是一生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所捶打后的龙泉青锋,削铁如泥的宝剑,却一生安住在剑鞘里,平静的享受黑暗,享受生命的宁静。
    无需亮剑。
     生命,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消耗在生命之外。
     静安翁的一生只属于笔墨。
     静安翁的山水,匆匆过眼,即有清气直逼心扉。
     无有多余的设色,无有多余的线条,无有多余的图章,一笔一笔,有意无意,轻浮了也好,胀墨了也罢,理会无益。静安翁笔下的山水是胸中的倾诉,是人生最平淡的总结,是对心灵写下的最好的留言,有人讲先生的字还有些老夫子的劲道,但绘画的确不敢恭维,顶多只是老年大学的水平。如若老年大学的先生们都如静安翁的境界,那中国之国学便如需忧虑了。
     静安翁一九零三年以国画系全科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上海美专,若非一生奔波无住,当年的一件日课想必也是时下所谓“高手”“大家”的终结。
    静安翁的笔墨之所以评论甚异,三个字“不献媚”,仅山水而言,随意所至,随性所发,点划不计,云水不拘,其不以笔墨为稻粮之谋,不以评论为下笔之据,故而能潇洒道绝,清然无邪。
    如此心境下的笔墨表达,自然入不了“方家”法眼,时下方家,早已是“孔方”之家也。
    静安翁花鸟作品,又是另一番风味。
    清自不必说,还奇。
    用笔沉着,构图奇绝,又非忸怩作态,刻意而为,下笔自成高格,一叶一茎,一花一木,一松一石... ...无不恰到好处。点线,浓淡,自然而然,非生硬,非套路,心中有法,手上有活,笔底出新,这已然是一线入深潭,了然无迹可寻。
    几多自信。
    静安翁用什么墨尚不知,用什么笔尚不知,但用纸可以从图片上略知一二,绝非是什么好纸。大写意用纸的确很重要,但自信似乎比纸张的质地更关乎画的气格。
    自信乃从容,乃淡泊,乃回归于心灵的自在。
    境随心转,笔下的竹自然清韵有声,笔下的荷自然清逸出尘,笔下的兰自然清新近人,笔下的松自然清峻雄浑... ...
    清净心于怀,岂有毫颠无清风徐来,何愁纸上无幽泉自在。
    清者,智也。
    静者,简也。
    大道至简,大意涂鸦,无愧纸,无愧墨,无愧心,无愧生命中安然的黄昏。
    静安翁书法是观者多为称道的。
    一来苍郁,二来畅达,三来朴质,很难从线条,结体去分析这些墨痕。细细品味一番,哪还有你的我的,哪里还有碑的贴的。
    书法写到最后,无非心法也。
    心手双畅正是此理。
    人性如何,书法就如何。
    静安翁的书法,传统乎?现代乎?
    用一个调调似乎太浅薄了些,用书法的词汇去框住一行人性的沉淀是无知者无畏。
    我不懂书法,但我喜欢静安翁的字。
    究其原因,也许是静安翁的作书“不装”之故。
    先生的学养自是深厚的,晚年安然的宁静,除了笔墨日课,自然有一些诗文。先生本来应该有很丰富的文字著作的,但历史原因,都成了清冷余灰。录下一首先生七八十年代的《自况》“此翁只事不知闲,整日沉潜纸墨间。可是画成千万幅,无非拖泥带水山。”心境,心胸,岂是常人能会。
    据熊曦先生(静安翁之孙)笔述,在静安翁九十诞辰之时,其后辈将其百余首诗词作品辑成《龙岗山房诗选》,并整理出《诗词研究》手稿,真先生家门之幸,艺坛之福也。如若机缘成熟,必将呈于诸同仁,以作学习之需。写字画画,只会些笔上功夫,必成不了什么气候。
     先生不仅诗文功底深厚,于古曲,京剧,器乐均有涉猎,在解放初期还执导过一部京剧《九件衣》,并亲自司琴,这可不是票友二字可定论的。
     完全是出于对先生作品的感动以及先生人格的震撼,才尽了些绵薄之力整理了先生的书画作品及详尽资料,以电子杂志的形式奉呈于同道,一来是对于后学的勉励,二来是对真正艺术的一种尊重。
    读静安翁,真是当头棒呵的开示。
    安静的学习静安翁,是当下我非常重要的功课。
    书画先搁一边,那一份带水拖泥的朴质,就是很纯粹的学人本色。
    本色,是最绚烂的色彩。
    静安翁离开画坛已经八年了,甚至可以说离开画坛已经一百年了。因为一个高高山顶立的“野派文人”从来没有机缘步入真正的画坛。
    不是不能,是不必要。
    正如香山居士禅诗云:
    天平山上白云泉,白云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先生是泉眼边一块顽石,润泽而坚定,云去云来,泉涌水竭,从未曾该变颜色,一位苍凉的老人,立于笔墨圈子之外,铭刻下了最撼人心魄的光明画图。
    末了,仅以一联作为对静安翁的追思:
    云中观白鹤,江心见月明。
    一位看淡了云天变幻的老人,一位看惯了风波无定的老人,他自然是卓然不群的山中白鹤,自然是无所挂碍的明月清风。
    感恩静安翁。
    感谢在这样一个纷扰的时代,一位我们并不熟知的老人,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书画人生的课程,这一课,是最好的人生范本。
    而这一课的注脚,却是那么的平淡。平淡的像水抑或是一滴久违的眼泪。
    这一滴泪不为静安翁的远去,只是当下的路是如此的清朗无余,如此的一片生机。

09.02.23
23:07
空一于一默禅房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5: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拂去百年风霜景象 未了结千秋笔墨情缘
——纪念祖父熊静安诞辰一百周年
熊曦

祖父熊静安已驾鹤西去8年了,但老人鬓须霜雪的样子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
轻柔的阳光下,“龙岗山房”门前那两棵硕大的老樟树将斑驳的叶影洒在房子的青砖青瓦上,洒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当微风徐来,老樟树散发的清香仍是那样的馨人。
站在房前的台阶上,望去是檐牙起伏的龙岗老村以及村前如织的田畴,田畴的尽端是流淌亘古的赣江。而回转身来,又是灵秀如黛的仙姑密岭,以及仙姑密岭屏障下的山房剪影。
此时却人去房空,但屋宇间似乎传出主人厚重的低颂,台痕上似乎印出主人的步履蹒跚。
祖父几乎见证了中国社会一个世纪的变迁历史,他虽窘迫半生,沉寂落寞,但平和清雅,坦荡达观的心态使得他像门前古樟一样,以硕大、坚韧的身躯傲视岁月风霜,以从容伟岸的浓荫支撑起余晖映照的天幕。
“弯背老翁倚竹杖,笑看篱伴菊花黄。时维九月头先雪,序属三秋足履霜。任是寒微有晚节,常从贫困吐清香。翻身徐步东皋望,无限风光夸夕阳。”……这是他的心态的写真。
祖父生于1908年,当时正值清朝末年,中华民族也正处在苦难深重的岁月里。曾祖父是前清秀才,以武艺出众、医术高超、且能写出一手好字而闻名乡里;当地不少读书人都纷纷与他结交,曾祖父还有一句至理名言至今还在乡梓传颂,那就是“教子不留田半亩”。并建造“不亦园”作为子孙读书的场所。祖父就是在这种家庭文化氛围中成长,从小钟情于诗、书、琴、棋、画,十几岁便闻名遐迩。
祖父幼时跟随在县城做律师的长兄起蒙读书,兄长家的一部旧版《三国演义》深深吸引了他,他不仅读文字、故事,小说中生动的插图更是让儿时祖父如饥似渴、一遍一遍地临摹下来,长兄见他临得微妙微肖,便找来一部《芥子园画传》让他临摹,并在兄长的教导下临摹颜字《大麻姑帖》。就这样,祖父的书画生涯就此开始……稍长,转入密岭书院,并拜学者、同治举人徐文忠(徐师乃祖父姻叔,其姐与徐师公子结姻)学习文史、诗词、书画。徐文忠学识渊博,收藏丰富,祖父在其门下打下厚实的国学基础。16岁生日所作《十六自度》:“虚度光阴二八年,胸中茅塞似依然。龙头地旺华韵末,麟笔春秋孔圣先。没世无名君子疾,浮生若梦古人怜。追谈往事频搔首,快向前程怒作鞭!”此诗让徐师拍案称绝!并料定:此生必有作为!
19岁那年,祖父经乡贤介绍赴景德镇学习陶瓷绘画,并备考景德镇陶艺学校。而在上海经营陶瓷生意的同乡熊可真视其书画功底深厚,且国学基础扎实,劝其放弃陶艺学校,报考上海美专,学习绘画艺术。由于入学成绩出众,被破格插入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马公愚、潘天寿、张大千等一代宗师的教诲,1930年以国画系全科第一名的成绩修完学业。
毕业后,他放弃了许多名利显赫的职业,立志教育救国。由此,开始了他漫漫40余年的从教人生。他历任中正大学、省立南昌二中、丰城中学、曲江中学等学校的教师,长期教授文、史、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他人生的90个春秋中,生命数次险遭陨灭。军阀混战时期,他被困于鄱阳湖上,几天几夜,北洋军阀险些杀了他的头,多亏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嫂相救才幸免一死。待船靠岸后,客居在南昌亲戚家中,夜间孙传芳大炮轰城,一颗炮弹正中院内,却没有炸开,待天亮才知原是一枚哑弹!在日军侵华战争时期,一次与家人一同逃难的途中,不幸被日寇所俘,逼当日军挑差。后来他和幸存的一部分差夫趁两军夜间交火正酣之时,逃出了虎穴。而这次同时被捕的一位长兄和一位表侄却永远没有回来。“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而倍受折磨。有一次悬梁拷打,不知是绳断还是人为,他被重重地摔落在地,一部板车将鲜血淋漓、昏死过去的他拖到了简陋的乡村卫生院……十几天后,他又被胁迫在受揪斗的人群中。
祖父曾说,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最使他伤心的并不是生命的困顿,而是光阴的蹉跎、家藏文物的被毁、自创作品的散失和文史研究心血的枉费!
1975年,祖父终于被还于清白,他在与家乡中学农场办完两头牛(在“文革”后期这两头牛一直由他饲放)的移交后,退休回到他出生的那个村庄—龙头岗村。1977年,靠自己的拼凑及亲戚的借支,建起了前面提到的这间“龙岗山房”,在这间四面透风的砖瓦房里一住就是20年,读书、作诗、作画、种菜,深居简出,逍遥自得,兴可乐也!他的一首《访圃》:“日出东南隅,摘我园中蔬。因鄙人食肉,甘当客无鱼,闲饮歉无味,细嚼有余滋。了却园艺后,时还读我书。日出东方白,荷锄别柴扉。清风袭我袖,寒露沾人衣。坐观云出岫,仰看鸟倦飞。携幼理荒秽,歌笑带月归。”一首《自况》:“此翁只事不知闲,整日沉潜纸墨间。可是画成千万幅,无非带水拖泥山。”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
祖父自幼视力较差,80岁后右目失明,左目仅存一丝微弱的视力。值得惊叹的是,仅靠这微弱的光线在他80岁后创作了200余幅国画作品和数百首诗歌作品,塑造了人生最后的辉煌!近90岁时,他已经双目失明,不得已而放下了他手中的画笔,然而艺术之光却没有泯灭,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还在不停地对艺术、对人生进行思考,偶有冲动便赋之于诗,然后口述旁人代为记之。
祖父学的是山水专业,在宗宋元诸家、融明清各派的同时,尤关注四僧绘画,他主攻山水也旁及花鸟,对兰、竹、松、荷等用功尤勤。他的书法初法唐楷,参以碑意,宽博雍容中又呈天真烂漫之态。他在对文史、地理长期进行研究并授课之余,还爱好古曲、京剧、器乐,在解放初期还执导过一部京剧《九件衣》并亲自司琴。祖父一生诗作无数,在其诞辰九十周年时,后辈将其百余首诗作辑成《龙冈山房诗选》。并著有一部《诗词研究》手稿存世。祖父堪称饱学之士,其博学使得他聚诗、书、画于一身。
“往事悠悠惊逝波,谁挥驻日鲁阳戈?命如蝶舞三更梦,身似蛟瘫九曲河。幸有金吾遣浩劫,敢将铁笔写天磨。此生但愿身常健,沂水春风归咏歌。”饱受坎坷、磨砺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又具备历代文人艺术家所具有的生命共性。他的出身、他的天赋、他的教育、他的苦难、他的坚韧、他的达观、他的隐世、他的盲瞽、他的高寿似乎都是上天对他的恩赐!没了这些,哪有我敬爱的祖父!没有这些,哪有今天让世人惦念的静安艺术!
作为他老人家的孙子,我不便为老人的艺术作评价和定位。这些留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已拂去百年风霜景象,未了结千秋笔墨情缘。”这是祖父仙逝时我写的一幅挽联,也在此和着这些文字,作为对祖父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5: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熊静安年表
                              
一九0八年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一岁
十月初四,酉时,出生于江西丰城曲江龙头岗村,谱名亦定,字静安,父亲熊灿坤,前清武秀才,读书、习武、行医,写一手好字。母胡氏,有五子一女,静安排行老二。静安六叔与江西都督李烈军曾为南昌讲武堂同窗。
一九一三年 民国二年 癸丑 六岁
随长兄熊陆东身边启蒙读书(熊陆东接受新学,通文史、法律,曾任教员及律师),静安在长兄身边接受新学影响,学习世界地理及中西历史。绘画临摹《芥子园》及《三国演义》小说插图,书法学习颜鲁公及初唐数家。
一九一六年 民国五年 丙辰 九岁
入家乡仙姑岭密岭书院读书并拜学者、同治举人徐文钟(徐师乃静安姻叔,其姐与徐师公子结姻)学习文史、诗词、书画。徐文忠学识渊博,收藏丰富,静安在其门下打下厚实国学基础。加之自家私园---不亦园良好的读书环境(不亦园由其父熊灿坤投资所建,主建筑为中式两层仿徽式结构,前后两进,中有天井。门前有池塘、花园,后有竹林蕉园,东边有厢房一间,园东墙外两棵千年古樟三人莫抱。此园位于仙姑岭下龙岗村东头,离山上密岭书院有三华里之遥,园内典籍书画古董收藏甚丰。因其父灿坤又是好交之人,当地官吏、文人、雅士常在此聚集。)为静安研习提供了优越条件。
此时及后来几年静安往还于两处,勤奋有佳,学业大进。其书法染晋唐诸家且受北碑影响,绘画临遍家藏及徐师所藏珍品,父亲也还常在好友处借来字画真迹以令其好。
一九二一年 民国十年 辛酉 十四岁
与根州绅士吴光华之女吴庚英盟婚。同年,吴庚英进入熊家做养媳。
一九二三年  癸亥 十六岁
就读曲江根州私塾,后因教书先生突然辞教,而静安成绩突出,由学生改当教师并胜任其职,在乡邻传为佳话。是年,作《十六字度》诗,令时人敬佩不已。
一九二四年 民国十三年 甲子 十七岁
与根州吴根英完婚,同年得长女,取名欢喜。继任教根州私熟后转教曲江小学。于本家私园“不亦园”研读文、史典籍临习书画藏品。
一九二五年 民国十四年 乙酉 十八岁
十八岁与丰城诸贤辈江曼、李香罄、杨雪斋等结盟于赣江龙头山海惠寺,成立“龙山诗社”,静安是该诗社年龄最小的社员。
一九二六年 民国十五年 丙寅 十九岁
是年,经本乡陶瓷艺人熊传真介绍进景德镇学习陶瓷绘画。途中孙传芳与北伐军开战,在过鄱阳湖及客居南昌时,险遭军阀杀害。
一九二八年 民国十七年 戊辰 二十一岁
在景德镇学习陶瓷绘画,备考景德镇陶瓷学校。而在上海经营陶瓷的同乡熊可真视其书画功底深厚,且国学基础扎实,劝其放弃陶艺学校,报考上海美专,学习绘画艺术。是年,父亲卖去一些田地,作为静安报考的盘缠及学费。但又因静安此时无中学文凭,辄借同乡熊佩清的文凭报考(入学后又更名静安),且因成绩优秀插入二年级学习,亲聆海上名家黄宾虹、方介堪、张善子、贺天健、潘天寿等一代宗师教诲,并得到诸师厚爱,艺文大进。
一九二九年 民国十八年 己巳 二十二岁
与田汉结交甚密,并与田汉同住一里弄,又经友人介绍拜见鲁迅。
一九三0年  民国十九年 庚午  二十三岁
以国画系全科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上海美专。美专本因其学业优秀,欲聘其留校任教,但毕业时其父熊灿坤突然病重,未等毕业成绩公布即赶回老家。同学代领毕业文凭,半年后才交至静安手中,此时留校任教的机会已经错过。只好一边在家乡保学任教,一边寻找出路。  
一九三一年 民国二十年 辛未 二十四岁
于根州、曲江、北坑小学任教,并担任北坑小学校长,在各校救济贫困学生。
一九三三年 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 二十六岁
入丰城县国民党党部任秘书,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一九三四年 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 二十七岁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上高会战,静安积极参与抗战后勤,在撤退途中与其兄陆东、四弟黎安、二外甥徐新治等一同被日军所俘,并被逼当日军差夫,负责抬运日军死尸,后趁两军交火正酣与其四弟逃离虎穴,而长兄熊陆东、二外甥徐新冶却惨死在日军血惺屠刀之下。
一九三五年 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 二十八岁
静安怀着抗战报国的志向,毅然报考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并被江西省政府录用,且遣广昌任区长,但其上任后发现国民政府内部尔虞我诈,腐败不堪,三个月后便不辞而别,弃官而去,返回家乡住“不亦园”研读诗书,创作书画。是年长子昌权出生。
一九三六年 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二十九岁
    经省政府工作的同窗介绍在江西武宁县任职,继续在抗战后方做服务工作,并在武宁罗溪桥与同窗摄影留别作诗一首:“身是天涯一征鸿,何须计往限西东。眼看景物如流水,人立画桥似跨虹。救国当怀千里志,锄奸伫建百年功。无情刹那分离后,南北关山各自雄。”以寄托救国之志。
一九三七年 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三十岁
其三第熊则尧开办的显汉、永安、日成等公司经营煤炭、粮食、木材、百货等业务,支持抗战,得国民政府嘉奖,并在家乡修路修桥,誉满乡邻,静安则协助三弟在“不亦园”创办显汉小学,在抗战后方培养家乡学子,并对贫苦学生减免学费,静安出任显汉小学校长。“不亦园”成为当时小学教员办公室及图书馆。
一九三八年 民国二十八年 丁丑 三十一岁
继续在武宁工作,工作之余常写生于武宁山区,研习诗文书画不辍。是年夏,得其师介绍(上海美专老师,是谁,已无从考证)有重庆某大学应招,跋山涉水,后因鬼子封锁及土匪抢夺,途中多次遇险,终未行成。同年,得次子小权。
一九四0年 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 三十三岁
回丰城县国民党党部继任县党部书记员。
一九四一年 民国三十年 辛巳 三十四岁
被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选派参加泰和青年干部训练团受训,并创作系列抗战漫画,且作自愤诗:“兴邦投笔班生先,压境强虏漫自怜。性命难全亡国后,头颅应掷故关前。感惊胡域苏公节,气壮山河祖狄鞭。且待倭氛扫尽日,普天同庆太平年。”
一九四二年 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 三十五岁
经任教南昌二中的本乡友人管本乔先生向二中校长车驹推荐,从受训团转至二中任教,历任国文、史、地教员,此时的二中已随省政府南迁至泰和。二中校长车驹看中其才华,每星期安排一天为其艺术创作日。与车驹校长常有唱和,有步车驹韵诗:“三十年来壮志违,豪虏未去漫云归。梦回巴峡猿声急,音断衡阳雁影稀。勋业久因黄卷误,心事遥逐白云飞,天涯幸识骚坛将,吟罢三更月在衣。”是年,三子立权出生。
一九四三年 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 三十六岁
继续在省立南昌二中任教员,教授文史,并在中正大学任课讲授文史书画。其间创作大量书画作品。
一九四五年 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 三十八岁
经任教于丰城中学的远亲介绍,进入丰城中学任教,任教历史、地理,结识任教于丰中的上海美专校友晏染昌、任教于樟树中学的陶博吾等,常在一起交流绘事,创作甚丰。是年,在丰城拜会大学者王晓湘教授,并有唱和,深得王先生赏识。
一九四六年 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 三十九年
与海上旧友五人在省文教厅的策划下于南昌举办展览会,书画界给予高度评价。是年小女爱喜出生。
一九四九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己丑 四十二岁
是年四月,解放军在九江渡江,五月南昌解放,静安动员丰城县长兼丰中校长徐述海以和平姿态解决丰城问题,放弃抵抗,并亲领学生欢迎解放军进城,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解放,得到进城部队的表彰。丰城解放后,他积极投入恢复办学,同年五月参加革命工作,继续在丰中任教。
一九五0年 庚寅 四十三岁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土改,当闻讯家中被划为地主时,乐观地给家中捎信,劝说亲属为了国家共和,可以牺牲些个人利益。而且告之家中,中共党内及国家许多高层领导也成分不好,五年内通过改造可取消成分。此时的“不亦园”己改做乡医院,但得知“不亦园”文物被抄被焚时,心中茫然所失。是年,主持丰中剧社,排练京剧《九件衣》,并亲自担任司琴,赢得赞誉。
一九五一年 辛卯 四十四岁
积极动员多名学生参加抗美援朝,并积极参与为抗美援朝的募捐活动。是年,三弟熊则尧因在解放前担任过保长、区长等职而被区委镇压,心生怨曲,而悲痛不止,但又无法申说。此时,自身也因在抗战期间参与过国民党党务及政务工作,正接受审查。
    是年,创作水墨作品准备参加全国美展,但因送选单位认为其创作未能表现现实生活,而被打回。
一九五二年 壬辰 四十五岁
被丰城县、江西省抽调参加阶级路线教育展览会的图片创作,绘制大量人物画,任务繁重时一天内画过三十二张人物故事连环画。
一九五三年 癸巳 四十六岁
江西省画报社欲调其入报社工作,但终应考虑离开教育岗位后三男一女的教育问题无法解决,便放弃机会。是年整理旧作近五十幅与晏染昌共同出版画集,并筹备画展,终应政审时,说其黑山黑水,不能表达新社会面貌而封杀。
一九五四年 甲午 四十七岁
长子昌权被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录取,同年又因视力及家庭问题被学校除名,去了乡下小学当代课教员。此后几年,家庭生活极度困难,连房租都无法负担,借债累累。老伴、小女做纸盒、洗衣,二儿、三儿课余做小工维持生计。
一九五八年 戊戌 五十一岁
于杭州拜会上海旧友,并拜谒杭州岳墓,作《谒岳墓》诗,借古人表达自身心情。是年二子小权高中毕业,但因家庭问题只能被江西煤矿学院入取。
一九六三年  癸卯 五十六岁
第二次参与修编《丰城县地方志》工作。是年因个人历史问题,全家由县城下放至曲江镇,静安任曲江小学教员,老伴回到龙头岗务农,此时,老屋已被村大队部所占,被迫住在祖屋的厢房内,东面便是牛棚,生活极度困苦。
是年小儿立权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却因政治问题而搏夺升学资格。
一九六四年 甲辰 五十七岁
继续在曲江小学、中学任教,长孙曦出生。
一九六六年 丙午 五十九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多次抄家,将其随身所携的作品、手稿、典籍、收藏等全部被抄或销毁,老家地板被掀起,并掘地三尺。静安打成历史反革命,长子昌权、长女欢喜、小儿立权打成现行反革命而被殴打、批斗、关押。静安在龙头山受殴打,险些致死。家庭成员均受不同程度的迫害。
一九六八年 戊申 六十岁
    静安开始劳动教养,下放曲江镇镇南西华山“五七”农场放牛,期间也常被抓去游街、批斗,并停发工资。以后数年都在劳教中度过。
一九七五年 乙卯 六十七岁
因落实政策被取消劳动改造,让其退休回老家,发放退休金。
一九七七年 丙辰 七十岁
因政策进一步落实,文革期间停发的工资给予了一定量的补发,静安用这些钱并加上亲戚拼凑、借支、在老家建“龙岗山房”(此房砖瓦结构,非常简陋),与老伴在此一直住到逝世。
一九八一年 辛酉 七十四岁
开始有热爱书画的青年拜访静安,静安就此重操画业,起初因无宣纸便在薄白纸上为学生作示范。
一九八二年 壬戌 七十五岁
丰城县文化馆画家黄席珍为曲江镇影剧院绘装饰画,经其孙曦介绍拜见静安并为其作画送来宣纸,是年作画数十幅。
一九八三年  癸亥 七十六岁
被曲江中学返聘担任高三地理老师,为教育工作发挥余热。
一九八四年 甲子 七十七岁
湖南侄孙熊卫民返乡,静安将其十几件代表作品送与卫民,之后因保管不慎而遗失。
一九八五年 乙丑 七十八岁
辞去曲江中学工作,返回龙头岗村,完成《诗词论丛》手稿。
一九八九年 己巳 八十二岁
是年,是他该生创作最丰盛的一年,作画百余件。
一九九0年 庚午 八十三岁
应丰城市教育局、文化馆、老干部协会之邀,在丰城老干部体协活动室举办个人书画展,陶博吾先生题写展标,傅周海先生赠言,丰城市委宣传部熊胜虎,文化馆黄席珍、杨才源等书画家提出由市政府出经费移至南昌办展,后被丰城市政协主要领导否决,展览也因此草草收场。
一九九一年 辛未 八十四岁
回到龙头岗村潜心作画、写诗。
一九九四年 壬申 八十七岁
终因眼力不支,渐渐告别书画,最后双目失眠。失眠后,靠听半导体度过余生,诗作凭其口述、靠旁人代为记之。
一九九八年 丙子 九十一岁
   老伴吴氏病世,终年九十,送别老伴后,静安表示要活到下个世纪。外甥徐光冶、长孙曦为其整理诗稿,孙辈集资印成《龙岗山房诗选》。
二000年 戊寅 九十三岁
   正月二十,熊静安于龙岗山房无疾仙逝。享年九十三岁,葬于仙姑岭下大坪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30 04:18 , Processed in 0.1626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