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52|回复: 18

刘正成《书谱》访谈:甲骨文•书法•汉字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15: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书谱》访谈:甲骨文•书法•汉字起源

甲骨文•书法•汉字起源
—— “十家论坛”名家采访录音稿

时间:2009年3月20日
采访对象:刘正成先生

书谱社:请问甲骨文的出现对现当代书法史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正成先生:甲骨文发现至今110年,在对书法史和书法理论产生影响之前,首先是对学术史发生了影响。在甲骨文未发现之前,史学界都认为商代以前的历史是虚构的,是传说,商史不可靠。甲骨文被发现以后,王国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叫《商代先公先王考》,在甲骨上发现了十几个商代“王”的名字,而且时间顺序和《史记•商本纪》一致。甲骨的发现首先确定了商代历史存在的真实性,中国历史因此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中国的史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商代书法是金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和商代原来的文字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人们以前写大篆取法的毛公鼎和散氏盘等都是铸造的、工艺性的,甲骨文则比较接近书写状态,这种“刻”的文字显然要比“铸”的文字更真实一些,况且,甲骨片上还有很多写了没刻的朱书。因此,波及到了书法史,20世纪以前,谈书法史的话,一般都从魏晋南北朝谈起,因为,从那个时期起才开始留下一些书家的姓名,而甲骨文的出现使书法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时间。

从书法创作的方法上讲,吴昌硕、邓石如时代还是从金文出来的,到罗振玉、董作宾时代,书法史观得到了拓展。罗振玉和董作宾他们(在看到甲骨文之后)按照甲骨文的写法去写篆书,形成了结构、用笔的自由书写的状态。他们吸收甲骨文及先秦篆书的写法以改变篆书创作的状态,这个改变是非常巨大的,书法创作的理论也相应得到了拓宽。现在,研究篆书的书家还不是很多,但甲骨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办法,我曾经举例说王友谊的篆书就和吴昌硕、邓石如时代不一样了,他们的篆书融入了甲骨文的写法。因此,可以说甲骨文的发现既改变了商代历史,也改变了书法史和书法创作理论。

书谱社:请问甲骨文的艺术表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正成先生:甲骨文时代相当于古埃及的新王朝时代(公元前1000多年前),那时埃及的文字有三种:圣书体、僧侣体和世俗体。圣书体相当于商代时的铭文,字的造型更接近于装饰化的造型;僧侣体比圣书体自由一些,这点和甲骨文很接近;世俗体则更接近于竹简,在甲骨文时期就有了竹简。《尚书•多士》有云:“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证实有竹简的存在。甲骨文的艺术性不是从装饰性,而是从书写性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甲骨文的一期到五期,包括周原甲骨,每期都不一样,每个贞人的写字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写的整饬、有的写的自由放松。甲骨文字部首的结构、刻字线条的自由度都非常自由丰富,结字和笔法从装饰性的金文中大大解放,就像古埃及的圣书体发展到了僧侣体一样。

文字产生于宗教,不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创制伊始,文字是传达“神”的意志的,是庄重神秘的,古埃及的神职人员和商代原始宗教的神职人员的工作是相近的。占卜以后刻出的文字根据每个贞人书手的方法不同而有异,这是甲骨文在艺术成分上从结构、书体、刻画用笔比金文丰富之所在,这种书写性的表现亦是最终构成书法艺术的动力和源泉之所在。还有,甲骨文里包含着的情感的灌输,依据占卜结果(丰收、出行、战争或其它所预示的期许),镌刻者当时的感受和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甲骨文和工匠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不同,这就是书写性所在,是中国一切视觉性艺术的根基所在。

书谱社:甲骨文的艺术问题是跨学科对话,您在2004年就开始主持编撰《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能否谈谈当时的情形以及目前成书的情况?

刘正成先生:《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目前已基本成书,正在进行最后一遍清样的校稿。编撰的整个过程是很困难的,书中增加了很多甲骨文研究的文章,包括甲骨文概论、甲骨文契刻、甲骨文书法艺术等等,还增加了甲骨文以前的(史前的)书法史以及迄今近10000年前的一些刻画符号图版。由于这部书是从书法角度来编撰的,所以,有些图片我们都给予放大,以触动书家的艺术神经。从体例来讲,这部书是按照时代和艺术风格的角度编撰的,为了保证尽量没有学术性“硬伤”,主要聘请了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负责编撰和担任学术顾问。这卷书由著名考古学家刘一曼、冯时任主编,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任学术顾问,今年6月份右右就能面世。

书谱社:在甲骨文书法创作中,维护古文字学的纯粹性和遵循艺术原则的创造性二者之间,您持怎样的观点?

刘正成先生:艺术和实用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通变”很重要。文字发展史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并非完全按照《说文解字》总结的规律和先后顺序来发展。甲骨文在漫长的文字发展史上是极具开放性的,比方说山东邹平丁公陶文、山东大辛庄甲骨文至今无法释读,看上去和安阳的甲骨不是一个体系。现在的创作要和当时衔接起来(就像大篆中同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只要有所本,加以必要的转借就可以采用了。但是,只有“通”才能“变”,绝不是自己去“造假”。“通”是通当时的文字源流,“变”是吸取之后加以变化,这在艺术创作中是被容许的。但是,如果一味强调文字的非可识性,而打破文字与图画的界限,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毕竟书法不能等同于美术,书法还是以文字为载体,文化涵义和形体表现均为书法的本体基因,不能与美术混为一谈。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我们要强调它的文字性和书写性。

书谱社:强调甲骨文的书写性必然会涉及到关于笔法的问题。那么,学习甲骨文书法时如何注入笔法意识?

刘正成:甲骨文是先书后刻,还是根本就不书而以刻代书?其实,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据考古发现,我们知道有很多书而未刻的甲骨文。所以,肯定是书写先于契刻,这可以通过我们看到的书写状态加上我们的艺术猜想去学习。书写性是书家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表现了书写者的情绪和艺术追求。书写性和笔法是书法重要的艺术本质。

书谱社:如何看待甲骨文书法创作的艺术评判性?

刘正成:我在新出的《书法艺术概论》第二章“用笔与结字--论书法艺术成熟的三大历史阶段”中,从笔法和节字的历史性变迁去认识。我认为,篆书的中锋用笔、圆形结字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的本源,至少经历了八、九千年左右时间。质朴、高古、雄浑、劲健的审美特点就是篆书奠定的。今天书法家的篆书不能等同于原始篆书,它是“破体”的,是经历了其后隶书发展到两种以上笔法,再经历楷书发展到八种笔法之后的产物。中国书法笔法的发展史,就如音乐的音阶发展由一两个音阶到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再增加到变徵、变羽七个音阶,如此慢慢丰富起来的,故而会掺杂历史的痕迹。今天还能写成3000年前的篆书吗?如果那样,也就不是具有主体艺术品质的当代书法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因此“通变”要有本有源、有源有流,拿捏的尺寸要靠艺术家自己的敏感神经。

佛学《唯成识论》讲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后,还有一个“末那识”,即“我”识。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是强调“我”识的,它要求创作要和别人的、前面的不一样。当然,这种唯“我”独尊的审美是不需要有标准的,或者说当标准在建立的同时就毁掉了。“当代艺术”观念主张用革命的方法,不被原有的艺术规则所束缚,自己创造规则;而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沿革”。孙过庭《书谱》云:“驰鹜沿革,物理常然。”“沿革”是一种逐渐改变发展。在中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每个时代都是有“沿”也有“革”的,这是5000年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源所在。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讲渐变,不讲突变,这就是中庸之道。当然,“变”是主题词。

现代考古学确定古代城市国家的存在的三个条件:城墙、青铜器和文字,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每个城市里面又有祭祀用的台,台上有祭祀坑,比如安阳殷墟。当时的原始宗教祭祀过程是很神圣,又很复杂的,甲骨文是传达神的意志的,所以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我们现在的书法文化走向平民化和通俗化,但並非承认痞子精神、流氓精神的正当性。现在的书法和各类艺术均缺少庄重、崇高、精緻、神秘,缺少“形而上”的精神指向。因此,通过甲骨文的研习,我们要有所思考,对这种带有神性的精英文化给予重新认识。
照片 390 副本.jpg
未标题-1.jpg
刘1.jpg
刘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现场
照片 391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现场
照片 397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现场
照片 401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现场
照片 403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先生
照片 430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谱》杂志副主编
照片 406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谱》杂志孙建先生
照片 409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谱》杂志张道兴先生
照片 415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5: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现场
照片 435 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7 01:37 , Processed in 0.1571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