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88|回复: 1

淡墨探花王文治的书法 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5 16: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淡墨探花王文治的书法
                                                                  高伟
      乾隆年间盛称刘墉(石庵)、翁方纲(覃溪)、梁同书(山舟)王文治(梦楼)四家。这些人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官员,有的是画家和金石收藏大家,著述宏富,书法虽远追晋、唐,实际上是受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较大,作品脱离不了帖学带来的气质。
     王文治(1730~1802),中国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少负奇志,诗歌和书法闻名于当时。25岁游京师,曾出使琉球。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授翰林院编修,3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因事镌级,乞病归,即游食江湖,不再出仕。乾隆南巡,在钱塘僧寺,见到王文治书写的碑石,大为赏爱,招之出,亦不答应。著有《梦楼诗集》和《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王文治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迹有很深的研究,行书效法《圣教序》和《兰亭序》,而专重风神趣味。他喜用柔毫或长毫,讲求姿态,清峻绮丽。王文治的书法理论见其《快雨堂题跋》中,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并称清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快雨堂诗翰》、《跋宋拓李邕岳麓寺碑》、《剪水山房诗序》、《行书自书诗》、《终南招鹤图歌》、《快雨堂临书》、《行楷丁香馆诗翰》、《焦山诗》、《临争座位帖》以及大量诗轴和对联等。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
王文治的先人乃为唐王摩诘。他十分追念钦佩先人的为人和文才,俩人有很多共点。例如两人都属天资异常聪慧之士,娴于文事,少年及第之前皆游于京师,文名遍天下,与异域之人又都有亲交,又都虔信佛教等。王摩诘与阿倍促麻吕是至交,两人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作,谱写了中日关系史上的动人的篇章。作为册封使从客王文治来到琉球,受到当地官方民间的热情款待。虽那时琉球尚不属日本,但他无疑在那里和许多日本人过从甚密,互相以诗文唱和,其书法艺术为日本友人喜爱,于是不少佳作就被带到日本去了。时隔千年之久,同为朝廷高官的王摩诘与王文治都同日本结下不解之缘,日本对王文治仍是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对象。
      王文治自滇归,筑“梦楼”,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尝送女装美少年给毕秋帆 ﹝毕沅﹞,有好事者载:“某太守好以奇法为淫,饰女为男作仆,饰男为女作婢。”
  昨宵僧院访名花,今到清平太守家。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饭香添石铫茶。
       偶向闲中逢富贵,依然世外梦繁华。半晌谈禅复谈艺,不觉花楦日西斜。
       明清代士大中的这种好龙阳之术之风,由来已久,王文治当然也不能免俗,作为私德,当然不值说道。但是其在诗书画艺术上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
                                    安宁道中即事 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新修订本《辞海》云:“王文治,清书法家、文学家(中略)其书源出于董其昌,兼法张即之,而得力于李邕,善以侧媚取势……”。清代有记载之书家上万人,但《辞海》在清代只选录了书家十一人,可见王氏在清代书坛上地位之重要。郭尚先跋王文治真迹云:“丹徒梦楼法书,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水飘拂,尤得天然之趣。余尝观其结构字体,皆得意于晋人及董华亭。盖其平生多临《阁帖》、《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传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书家所谓古钗脚,殆谓是欤?颜平原、苏文公、米海岳皆以雄厅峭拔见长,而根柢皆出于晋人。赵文敏、米海岳、董太史皆尤模规二王。梦楼太守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行书亦纵横排宕有致,余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大观矣。
       郭尚先也是书法和文史研究之大家,进士出身,对王文治法书的鉴赏是别具慧眼的。他特别指出王氏精于墨韵浓淡的变化,秀逸清润,可称绝诣。无论行楷草书,或大或小,疏密长短,行款自然,饶有晋人及董太史笔意。
       王文治的书法有浓厚的董书风格,用笔洒脱而飘逸,结体疏丽,墨色以淡为主,而浓淡相宜。然而,他虽忠实地禀承帖意,却无传统帖学的轻滑。其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劲的笔划兼带圆润之意,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其非比寻常的才情。因此时人把他和刘墉并誉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王文治曾自谓云:“忘寒暑,写昼夜,为书自娱其间”,其于书法之热衷勤奋,一至于此。这对他成为大书家至关重要。清代书法大体可归为两种:其一,以运动的流畅为特点。用笔时运动的中富性和连续性保证了线条的力体感及丰富的变化;其二,由于碑学的盛行而发展起来的“涩笔”,即运笔时主动地加上阻力,使线条产生微小的颤动,以求苍劲。前者更接近晋唐的运笔方式,但延至清中叶,只能出现王文治这样的路线,因此不能不促使人们去别处寻求另外的道路。王文治作为书法传统的继承者和创变者,形成个人的风格者,是有其历史地位的。
       我在编著《鼎甲鸿迹——中国状元书画集》《中国书法的形式与内容》《中国书法通史》时,大概是心之所好的原因,特别关注清代的三个书法家,分别就是陈弈禧、王文治、伊秉绶,重点收集了他们的书法作品,把他们分别编成作品集,拉出清样,以供自己清玩。
gaoweirb 15201.jpg
书法照片01591.jpg
书法照片01621.jpg
发表于 2010-6-28 09: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9 02:10 , Processed in 0.1375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