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61|回复: 4

海宁陈弈禧的书法艺术 高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5 16: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宁陈弈禧的书法艺术
                                       高伟
        在清代康熙年间,陈奕禧是书坛的的知名人物,他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被并称为康熙年间书坛四大家。
        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海宁盐官人。贡生。出身名门,自幼即爱作诗学书,其诗“斜阳一川汧水北,秋山万点盆门西”曾得当时诗坛盟主王士祯赞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户部郎中,分司大通桥。康熙帝乘船经过,命其登船,于素绢上写字,深得赞赏。虽无科举功名,破格被召入直南书房。后出任贵州石阡府知府,康熙四十七年(一七0八)擢江西南安知府,修学宫、纂府志、兴文教,卒于官(即卒于任内),年六十二。
  诗歌、书法,著名当世。陈奕禧书法专法晋米芾、黄伯思一流人,于秦、汉、唐、宋以来历代文字搜罗极富,精勤钻研,皆为题跋辨证。好作小楷亦稳称,但留心字样而不知笔法,故媚而少骨,大字条幅沉着浑融,绝无轻佻之态,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远近争求其作品,日本国天皇也出重金收购。所书《梦墨楼法帖》、《予宁堂法帖》,流传甚广。雍正年间(1723—1735)曾将《梦墨楼法帖》抚勒上石,贮于内府。他还是位金石收藏家,集有大量秦、汉、唐、宋金石,逐一辨证题跋,辑为《隐绿轩题跋》。又曾仿《文选》体例编《文海》,搜集历代诗文刊刻行世。此外,尚著有《金石遗文录》、《春霭堂集》、《皋兰载笔》、《葑叟题跋》、《小名补录》、《益州于役记》、《北解杂述》、《北行日记》、《晋阳行记》、《云中纪行》、《陈子日记》《奇花异木记》、《含香新牍》、《秋雨斋集》、《虞州集》、《笑门集》、《绿荫亭集》等。
  晏棣《国朝书画名家考略》载:“香泉,海宁望族,其家簪笏满床,香泉独以诗歌书法著名当世。其书专法晋人,所藏秦汉唐宋以来金石文字皆为题跋辩证,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康熙庚辰以户部郎中分司大通,一日东宫舟行往通州,特召之登舟,命书绢素,且示以睿制盛京诸诗,后召至大内南书房赐御书。”
  康熙本人喜爱书法,曾以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极为推崇董其昌的书风,朝中仿学董其昌书风的大臣多受到宠爱和重用,加之康熙帝为各地的题写示范,其时朝中的书风以董为主,出现了一批崇董、法董的书家。这对于当时素有“海内第一望族”的海宁盐官陈家子弟的书法取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在陈奕禧之前的陈之遴 “书近董其昌”,略早于陈奕禧的陈元龙“工楷书,法赵董”,比陈奕禧小30岁的书家陈邦彦“行草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能乱真。”
       陈弈禧精于小楷,以行草书著称于世,善于作大幅立轴。陈奕禧虽然也受家风和时风影响,但在其内心有着反董的思想。他在后期努力学习晋唐、宋人,以期达到更高的境地。而他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很明显地沿用了明代以来至清初的习惯,即并不作严格的实临,因此对于古人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可能肤浅,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代表陈奕禧书法高度的是其草书艺术,这是明代草书书风发展的延续,但是这种对于性灵抒发的书法形式在清廷的文化政策下消退,陈奕禧算是余响中的重要一位。
        我在编著《鼎甲鸿迹——中国状元书画集》《中国书法的形式与内容》《中国书法通史》时,大概是心之所好的原因,特别关注清代的三个书法家,分别就是陈弈禧、王文治、伊秉绶,重点收集了他们的书法作品,把他们分别编成作品集,拉出清样,以供自己清玩。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弈禧的书法艺术
gaoweiqjtqp 10401.jpg
gaoweiqjtqp 10501.jpg
gaoweiqjtqp 10601.jpg
发表于 2010-5-5 21: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发表于 2010-5-5 21: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发表于 2010-6-28 09: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8 14:04 , Processed in 0.1395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