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86|回复: 18

【刘正成】好书数行忆三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15: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好书数行忆三岛
---代序


刘正成

        所谓“三岛”,是日本濑户内海中的三个小岛,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叫“大山岛”,这里是已故日本著名书法家村上三岛的故乡。文人艺术家以郡望为别号,这也算是一种古风。这本书所选三轴均载入村上三岛先生1979年主编并由二玄社出版的四卷本《王铎的书法》①,后又编入我1993年主编并由荣宝斋出版的两卷《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中。村上三岛先生所主编的《王铎的书法》分卷子篇、条幅篇、条幅-册篇,这些作品大多藏于日本,我在著名书法家谷村憙斋家里和名古屋澄怀堂美术馆等处,均看过选入此书中的作品,但看得最多的还是村上三岛先生生前在故乡所建的“大三岛美术馆”中。目睹此三件从东瀛归来的“游子”—我如此熟悉珍希的钜制,尤令我忆起当年在村上三岛先生陪同下做客大三岛参观他收藏时的别样心境。   

        第一次面见村上三岛先生是在1985年秋天,那时我刚从四川作家协会调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不久,我作为陪客主人参加了在北京饭店的那个欢迎宴会上。当时,日本书坛成立了一个难得的全国性书法社团,即全日本书道教育协会,此协会由关东、关西三大巨头青山杉雨、村上三岛、上条信山为首。笠年,这三巨头就联袂访问北京。中国文联秘书长兼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陆石先生主陪三巨头坐主桌,我和研究部主任王景芬先生坐次桌陪同随行的谷村憙斋和古谷苍韵二位。青山杉雨先生我曾在成都的四川省展览馆见过,那是在1970年代末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一次入川访问时,与四川省的书坛名家举行的会见和笔会上。村上三岛先生是初次谋面,我对他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就是他尊崇王铎的艺术的故事。

        1970年代,日本对中国来说,从经济到文化都是一个神话。那时,中国书坛就流传着两个关于日本书法家的故事:一个是“书坛天皇”青山杉雨倾慕和立门于南京林散之先生家的故事,另一个就是书坛巨匠村上三岛到开封寻找王铎研究专家牛光甫的故事。于是,林散之和牛光甫在江苏和河南顿时名声大噪。村上三岛先生一生对王铎顶礼谟拜,并把自已的艺术实践与艺术精神与偶像融为一体有如王铎附身一般。他在日本创立“王铎显彰会”,他曾经多次亲赴河南孟津拜谒王铎故里,题“神笔王铎”四字匾,悬挂于王铎故居《拟山园帖》刻石厅中,并宣称“后王胜前王”!因而,1980年代初,以河南书坛领军掀起了一个王铎书坛热潮,河南书家的“中原书风”基本上是王铎行草大条幅模式的“山寨”。 我也是个“王铎迷”,不过迷王铎比一般同人要早一点,是1960年代“文革”初期我第一次看到启功先生作序的《雍睦堂法书》上那件王铎手卷时,王铎在款中自许要刻木传世 (这个手卷我也在不久前北京的一个拍卖预展上亦曾惊奇的见到),我便对王铎迷上了,并对之反复临慕而不愿释手。我主持编辑的《中国书法》1985年改版第一期时,就在重要的“法书赏析”栏目上发了王铎专题,同时还发生了一个书协有人上统战部告我宣扬“汉奸王铎”的插曲。上面查下来我也着急,便去北师大红楼找启功先生求救,我进门就看见启功先生书房赫然挂着一件他收藏的王铎大条幅,我向启功先生讲了这事,启功大笑之,我立马便有了底气。关于王铎书法的艺术价值判断,我以为颜真卿之后500年有苏东坡,苏东坡之后500年有王铎,而王铎之后500年已快到期了,尚无有出其右者。关于王铎失节降清之事,我秉持的“人品”、“书品”之论与沙孟海先生相近。正因为这个文人气节问题,王铎的书名在有清近三百年中是不显的,其作品的关于民族国家的人文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这也就是王铎在清以后直到现代中国的书名要靠日本书法家来“显彰”的原因。王铎已经接受过历史文化的惩罚了,还要咋样呢!

        毕竟,王铎书法的艺术魅力是不可抗拒的。我曾在1990年代中发表关于明代书法断代史意义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徐渭破坏了笔法、董其昌破坏了墨法、王铎破坏了章法”的论点,其实是对王铎书法在视觉形式构筑上的现代意义与开创性艺术史贡献的反向强调。在书法作品摆脱宋元以前手中把玩的审美模式之后,王铎条福作品是厅堂和展厅观赏审美模式的无与伦比的大师。我在中国书坛近些年鼓吹“回归二王”的喧嚣声中,曾多次调侃地说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并没有写作过今天这样的条幅、中堂,到底他们会写得如何也不得而知,因之我们要重视各个艺术史阶段中经典书家、书作的开创性价值。我想,村上三岛先生所宣扬的“后王胜前王”的艺术观念,应该是一种有价值的艺术发展观。

        这三件王铎条幅中,《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中由我选入二件,再由高文龙先生查证八十二卷《拟山园文集》顺治十年王鑨刻本和八十二卷《拟山园诗集》详加考订后,以编年排列先后,并分别命名为《洛州香山诗轴》和《宿江上作诗轴》。而那一件作于顺治八年辛夘的《辛夘临王献之敬祖鄱阳帖轴》未选,而选了前一年即王铎五十九岁所书的文字相同的《庚寅临王献之敬祖鄱阳帖轴》。据我的观察,王铎所书条幅、中堂幅式作品中,凡自书诗皆用行书,凡草书,尤其是大草书皆“临”《淳化阁帖》。我想,凡有创作经验者可辨之,自书诗文之作文字大多皆生,不宜用快速书写的大草、狂草,而用可从容书写的行书。王铎一生孜孜不倦临《淳化阁帖》,其文字内容和字形结构皆烂熟于心,临摹其文其字作大草条幅可谓得心应手沉着痛快字字精熟到位。《洛州香山诗轴》和《宿江上作诗轴》二作皆书自家诗文故都用行书。《洛州香山诗轴》自署书于庚辰,即崇祯十三年(1640),时年49岁。《宿江上作诗轴》自署书于乙酉,即明朝灭亡之第二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时年54岁。前者书于北京,后者书于南京;前者在李自成动乱危殆中的崇祯大朝廷,后者在清兵压境苟延残喘的弘光小朝廷。两首诗皆是王铎所历艰难时事的“诗史”,两书轴皆是王铎书法“五十自化”的艺术巅峰期的代表之作。

        所谓“五十自化” 之说,来自王铎的好友黄道周于崇祯三年(1603)为王铎的《拟山园初集》所作的序言,文中对王铎书法发展趋势的预测:

       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丰茂,俯仰操纵,俱不繇人,抹蔡掩苏,望王逾羊,宜无如倪鸿宝者。但今肘力正掉,著气太浑,人从末解其抄耳。②

        王铎书法一生 “独宗羲献”③,但实际却结胎于米芾的法体,换句话说,他是米芾所演绎出来的“羲献”,而非赵孟頫所演绎的“羲献”。而黄道周所希望和预言的这种“自化”,正是对王铎书法自家风格的期待。这两件50岁前后的作品,正是这种“自化”的实证。《洛州香山诗轴》多用侧峰近于米,《宿江上作诗轴》多用中锋而自创。大约由于所书诗文的时间、地点、境况的迥异对创作的心理暗示,两件作品呈现出风格的巨大反差。

        崇祯十一年底,王铎乞归省亲返孟津,崇祯十二年十月返北京,在河南老家滞留近一年。这一年,河南大饥,饥民从李自成起义至数十万众。这对崇祯朝经筵讲官、礼部侍郎的大臣王铎来说,他看到洛阳伊水旁白居易故居“香山别墅”这“旧日庄严地”的残破,当然有孤臣孳子般的心灵疼痛,诗歌便有白居易感时伤事般的境界。所以,当他回到北京后不久,在为人作书时仍用了这首《洛州香山作》来表达焦虑无奈的感性激情。这件作品如果说与王铎其他大量行书条幅有什么特出之处的话,就是它的涨墨墨法与侧锋腾挪结字的运用。我认为明末两大草书家徐渭与王铎的风格分野,前者在感性的激情表观,后者在理性的技巧锤炼。而王铎的这件《洛州香山作》却恰恰是非理性的。它不给人那种令人惊叹的点划缠绕有如优美旋律所表现的技术精粹的常态,而用涨墨所凝聚的几乎无点线轨迹的墨块泼撒,犹如重金属音乐般强烈的视觉节奏来表达一种反常态。这种视觉构成关系和艺术技巧,实在是前无古人的。村上三岛先生在与董寿平先生切磋研究王铎作书状态时,曾引这件作品的涨墨横向铺开为例,证明王铎不是把板绫铺在桌案上书写的,而是由侍者用手拉住绫纸两端他侧身在空中一气呵成书写出来的。村上三岛在强调王铎“一笔书”用气的流畅性,而我认为涨墨墨法是王铎这件作品的艺术匠心所在,其特出的价值正在于用墨的反常规。我可以断言,对于热爱和熟稔王铎的书家来说,这件作品会让你过目不忘,为它一反常规的非理性的艺术魅力征服。从这一点来说,它当然是王铎书法进程的一件代表作。

        《宿江上作诗轴》则是另一种心境下的作品。乙酉上元灯节,正是南京陷落前四个月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危如垒卵之际。高文龙先生考《南明纪略》卷二之“二月纪”中云:“二月二十一日,王铎六请告归。”可见,可见王铎在崇祯末年已对乱局不抱任何希望而想脱身世外。这时,他所书写的一首不久前行船于运河上后一前诗,所谓“一身无不可,清梦落何乡”,可见毫无一点上元节日的高兴心情,这与崇祯十一年《洛州香山作》感时伤事的愤疾已大相迳庭。这是王铎心为境迁的真切记录。日本汉学家福本雅一曾在村上三岛主编的《王铎的书法》中撰文《王铎的生涯与时代》,曾以“好书数行”结尾,已窥探到王铎对事业功名的逐渐淡薄和对书法的挚爱。崇祯十二年,王铎48岁,在答谢张至发推荐他任东宫侍班时说:

       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④

        王铎“五十自化”到六十一岁升仙这十来年间,笃力于书法的创变,他的浑厚圆劲沉着老辣书风转变应从此作开始呈现。这时,他已完全从米芾的跌宕姿肆之中蜕化出来,以淳厚的中锋从容书写,完全失去祟祯初年的以侧锋取势的生辣锐气。《宿江上作诗轴》是王铎入清七、八年间行书的典范格局,也即是其晚年书风的另一件代表作,与《洛州香山作》形成了风格变迁的明显分野。

         《辛夘临王献之敬祖鄱阳帖轴》虽然未选入《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中,但仍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作品,因为它是王铎去世前一年所书,堪称衰病之作。辛夘即顺治八年(1651),当年曾有王铎因病不能作书的记录。《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收《奉龚孝升书卷》,此卷自署辛夘二月书,文中记裁龚鼎孳在家中强请王铎作书,王铎因病未从夺门而逃的故事。云:

         恨吾老病,兼以数夜劳顿,女郎按筝吴歈,不放王痴出门!至臂痛脾软,作吼豹声,始得间奔入轿子中,而日晃然出扶桑矣。为告龚公曰:“我疲,龚公岂不首肯、岂不首肯!”⑤

        此卷大概是王铎不久后补写赠龚的,但已见衰病中的王铎在用笔便用墨中的失控处。此《辛夘临王献之敬祖鄱阳帖轴》并不知写于辛夘几月,但确实乃王铎垂暮之年的“绝笔”,虽笔法婉转从容,已感力有不逮,已露颓势。这一年夏四月,王铎受命祭告华山后,逰陕西三原,继而越泰岭,南下入蜀,逰峨眉山,至当年冬十二月初六才返河南孟津。旅途劳累,时已病入膏肓,但旅经西北西南各地,仰慕书名者夥,如龚公一般逼其作书者亦不少,故留下不少应酬之作,如此作一般虽有强项腕力驱笔墨,仍难掩其衰病气象,这实在也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真实记录,亦堪称代表之作。第二年即顺治九年(1652)三月十八日,王铎便逝于孟津。

        村上三岛先生在主编的四卷《王铎的书法-琅华馆帖》中,专门撰写了一篇《王铎的故乡—河南访问记》⑥,记叙了他于1981年10月下旬到中国来追综王铎足迹,从上海到郑州、孟津、邙山、洛宁、龙门石窟、开封、沁阳、洛阳、北京等地,研付王铎艺术历程的经历。他以七十多岁高龄最后一次去河南孟津时,曾不慎摔断了腿。所以,当我初次见到他时,他已柱杖而行了。1993年夏,我作为中国书协代表团秘书长与团长刘艺先生等一行5人访问日本。我们从福岗入境,去观赏了熊本县阿苏火山后,赶到濑户内海海边的一个小城,村上三岛先生柱着杖正站在一个咖啡馆前迎候我们。他招待我们喝了咖啡后,柱着杖和我们一起步行到码头上船,陪同我们去的大三岛。那时候,村上三岛先生已年届八十高龄,接替已故青山杉雨发生的位置成了日本书坛的第一号巨星。在去码头的街上,一拨一拨的路人停下来,远远地然而十分虔敬恭敬地这位艺术大师鞠躬,让我们这些只知道追歌星影星的中国文化人惊叹不已!在颇为豪华的旅游船上,我们和村上三岛先生一同浏览赖广内海的的美丽风光。下了船,村上三岛先生柱着杖迳直把我们引至大三岛豪华的美术馆。他告诉我们,这是国家资助建设起来的,他所有的藏品都收藏在这里。说着,他已把我们引到书法馆展厅。令我惊讶的是,所挂出来的古代作品几乎都是王铎,似曾相识又令人目炫神迷。这些原作我是既熟悉及陌生:陌生的是都是第一次见真神,熟悉的是我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两卷,刚刚出版,这里的许多作品我都收入书中,即便没有收入也是经过我反复篩过耳熟能详的。此书所选三件王铎作品也包括在其中,真让我饱尝了一顿艺术的饕餮大餐!这个美术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项,一项是古砚,一项是古墨,件件均是珍品。当然,很显眼的还有村上三岛先生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是草书条幅。这些享誉书坛的草书当然是胎息王铎,尤有王铎一笔书的神韵。不过,这些草法严谨凝炼的佳作令我稍有不足之感的是太熟,没有王铎的生涩且出人意表之处。因此,许多作品似有雷同之感,例如我们一起拍集体照做背景的村上三岛先生的那堂草书十条屏。

        大三岛美术馆展厅外的走廊就面对着漱户内海,村上三岛先生指着落地窗外的海天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说:“整个二战时期,我都是在这个岛上渡过的。”我想,这些话对来自王铎故国而为如此多馆藏王铎珍品感慨不已的中国书友们是别有一种弦外之音的。当然,作为第一次出国访问日本的我来说,是有备而来的。我也迷恋王铎,也熟知更为迷恋王铎的这位异国书坛前辈,出于对他的尊敬和交流的目的,我特地携来了已出版的十多卷《中国书法全集》,其中就包括刚刚出版的两卷《中国书法全集-王铎》。晚餐前,我把这些《中国书法全集》作为访日代表团的礼品赠送给了主人。我把两卷《中国书法全集-王铎》递到主人手上时,特地说道请他指教,并说明我是学习和参考了主人主编的《王铎的书法》,并收入了其中的许多作品的。作为王铎研究专家的村上三岛先生来说,他眼前一亮,很有兴致地翻开书看。这时,我便作为学术交流,向他报告了这两卷书的学术要点,就是我们在研究中找到了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拟山园选集》(文集)顺治十年王鑨刻本。这是一个海内孤本,村上三岛、福本雅一在编撰《王铎的书法》时不知道此书,只看过和引证过《拟山园选集》(诗集),所以对王铎一生经历述而不详,所作《王铎年表》便有相当多的空缺。我想,任何学术的发展都是这样由一代一代人不断接力递进的。我记得村上三岛先生当场并没有深入讨论这个学术话题,但也是说了两句赞赏的客套话的。所以,几年以后,村上三岛先生委托日本东京的著名电视公司专程来北京找我,要我协助他做一个关于铎书法的专题片。很遗憾,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我没有接受这个邀请,失去了与村上三岛先生合作的机会,前两年老人去世时,我还想起此事,并为之深感遗憾。

        我想,作为一个异国的艺术家,一生热爱、学习、研究、收藏、宣扬、彰显中国书法经典,并为之贯穿始终,是多么不容易呵!在2005年国际书协成立时,我就曾设想和建议为弘扬书法促进交流的国际书法名家颁发“终身成就奖”。当时我想这个奖对日本书法界来说,首先就应颁给时年过九十高龄的村上三岛先生。很可惜,村上三岛先生就在当年年底仙逝了,失去了书法母国的中国和国际书法界对他做出贡献所应有的表彰和感谢的机会。今天,我在重睹从海外归来的村上三岛先生旧藏三件王铎珍品,反复观赏摩挲剧迹之际,尤令我感慨系之亦喜亦忧:在国宝归来的喜悦之中,也让我想到大三岛上那个美术馆的现状。在中国,我想起了“徐悲鸿纪念馆”,以及黄胄先生生前建的“炎黄艺术馆”,如今靠家属后辈的民间力量维持起来确也不易。如何不负先贤遗意戮力于文化建设呢?我们当深长思之。

        荣宝斋拟辑集出版,嘱余序之。我想,聊掇数言,一来表达珍视和学习王铎书法之文化价值所在,二来借此以示对村上三岛先生逝世五周年的小小纪念。
        是代为序。

                                 庚寅重阳后五日凌晨于泥龟梦蝶堂灯下


注:
①该书由日本东京二玄社1979年初版、1982年再版。
②引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明刊本《拟山园选集》卷首黄道周《题王觉斯太史初集》,亦见《黄漳浦集卷一四-书品论》。
③引自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王铎书论选注》,墨迹载于同书第485页作品111《临阁帖与山水画合卷》(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 :“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不自察耳。动曰:某学米,某学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欧。予此道将五十年,辄强项不肯屈服。古人字画诗文,咸有万彟,匪深造文、于字其敝精凝神,亦可概见矣。”
④引文见谈迁《枣林杂俎-仁集-王铎》,转引自村上三岛主编《王铎的书法-条幅篇》载福本雅一《王铎的生涯和时代》。
⑤引自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62-王铎二》第548页作品127《奉龚孝升书卷》(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
⑥见注①。

插图说明:
1. 1993年夏,中国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在大三岛美术馆与村上三岛先生的合影。
2.1993年夏,作者访问日本时与村上三岛先生合影于濑户内海大三岛上。
3. 1993年夏,中国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向村上三岛先生赠送《中国书法全集》。(左起)村上三岛、薛夫彬、作者、贺寅秋、刘艺。


未标题-11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5: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作序】村上三岛藏王铎墨迹三种
未标题-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30 20:50 , Processed in 0.1727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