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75|回复: 0

[郑勤砚]夜话松竹草堂——刘正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1 1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勤砚博客]夜话松竹草堂——刘正成

    2008年7月21日

盛夏时节,每忆与刘正成先生在其寓所松竹草堂的谈话,点点滴滴都是清凉。

    其实,在这次与刘老师的见面之前,我是久仰先生之名的。刘老师曾在中国书协工作期间,曾有人这样评价其对中国书坛产生的影响:“刘对当代中国书法的贡献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其推动、引领了当代书法运动。无论是“中青展”,还是“全国展”,其功劳都不可磨灭,20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与蓬勃发展的“全国展”、“中青展”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二是其学术研究成果。三是编撰《中国书法》杂志。四是编撰《中国书法全集》…”

    说实话,如果是我早先看到这段文字,我可能除了觉得刘老师的确是位学者型的书家外真的没有其他更多角度多侧面的特别的感觉,也许还会认为评价者多有溢美之词。毕竟,关于刘老师多少有些争议,当然,有争议是好事,说明大家的关注度高。而在局外人的我看来,这些都成为他可以一访的重要理由。

    当我驾车行驶在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前的单双号限行的北二环路上时,看到夕阳下依然忙碌的人们,在下班的车流中穿行,我心中不免有些许顾虑,一方面来源于我即将要去拜访的人,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新浪。

    下午六点这个时间还去拜访刘正成老师,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我真的不太了解刘老师,虽然他久负盛名。我甚至在担心,身为学者书家的刘正成先生身上是否会有着文人的清高和故作姿态。虽然我是年轻人,晚辈,但说实在的,我更期待着真正“人书俱老”的知名学者,艺术家能以爱护和平等的姿态对待敬慕者,学习者,虚心求教者。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年轻和年少无知阅历浅薄的时候,过往人,长者,应该以宽博的心胸和善意的姿态善待年轻人。正如毛主席所说,“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只是,在今天的学术圈子中,这种姿态是少有的。

    所以,当书法圈里的一位朋友得知新浪邀我去做《水墨传奇》直播节目的嘉宾主持时,他再三向我推荐刘正成老师,再三告知我,刘老师人非常好,绝对是“学者风范”。我怀着忐忑之心给刘老师打了电话。告知来意后,刘老师连说好,我说是否晚饭时间打扰不便,刘老师连说不会不会。于是我终于行驶在北二环的熙熙攘攘的下班路上。

    其实,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我是否该接这个差事——做新浪嘉宾主持,我很久以来一直心存顾虑。我又不拿新浪的工资报酬,每次访谈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动用我的人脉关系邀请嘉宾,最重要的,我并不是爱慕虚荣,以为在媒体上露露脸就会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的女孩。我只是一个学习书画的,大学本科读过中国画专业,有点童子功的爱好者,一个攻读到美术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美术教育研究者。说实话,也许在媒体上频繁露面很可能还会招致不良后果,比如,我自认为自己不是美女,可媒体为讨人欢心,以美女之谓冠之于我,这下可能招致人们误以为此女子自我感觉良好,只是若如此便为美女,那全中国美女众矣;不仅如此,由于不可避免的才疏学浅和从未接受过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教育的缘故,很可能作为主持人的胜任度不够,因为面对镜头就是这样,将个人的缺点无限放大。而我,都还没有做好这样能够承受一切的心理准备。之所以试着做,就是因为一个原因:访谈书画名家,是一个很好的与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是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所以,怀揣着做第一期节目的忐忑和兴奋,我踏上了赴刘正成老师家的路。

    当我顺利地拐进XX胡同,看看两边长得很像的胡同平房,心中正纳闷到底是哪处楼宇时,正巧看见路边正在交谈的两位老先生。一问,便知是前面那处围墙中长有竹子的两层小楼。在路边停车,打电话报到后,我捧着鲜花来到了朱红漆的院门口。正在想是否要叩如同古老年代深宅大院的铜铁环时,我已看见门铃在一旁。朱门一开,便是满眼翠绿。

    看着刘老师道骨仙风,疾步走来,亲切问询后我们便顺着屋中回廊到了客厅。坐着正好面对屋院中苍翠的树木。

    简单自我介绍后,我奉上个人书画集请老师品鉴。刘老师问怎么我会去新浪作嘉宾主持,我一五一十讲后,我们又去电脑室看我曾经访谈过的视频节目。由此便知刘老师行事风范,他对待事情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精谨的。这期间,我丝毫没有在陌生环境中的局促不安和紧张的感觉。随后,刘老师又招呼我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席间与刘师母的一席交谈让我觉得一家人的和睦与直率善意。饭后,我们便坐在院中的树下聊天。此时方知,这院中的树是两颗果实一酸一甜的石榴树,据说每到秋天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除了这两棵石榴树外,院中还有松竹和树下青草。我夸院中灌木长得好时,刘老师说他曾经为此专门写过一句对联:松低压竹,草长碍花。后来我才深深地知道这句对联的深意——当面对人生低谷的时候,以此泻闷之余,还要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正是竹草堂内松和竹的气节。

    聊了很多关于刘老师现在的生活状态,看他每天忙忙碌碌地为编写《中国书法全集》这样的宏大工程而不懈努力,以清心寡欲的淡然态度研习书法,我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话:“人,只有在铅华褪尽后,方显英雄本色”。当我这样慨叹时,刘老师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不知不觉,我们聊天已近午夜。我匆忙起身告辞。离别前,我诚恳地请刘老师批评个人书画集中的作品,刘老师谈到书写小楷的墨色应似“童子之睛”,墨应浓而黑。这一点使我深受启发。因为原来我一直以为,书写作品时应注意到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如董其昌就十分善用淡墨,书法作品中浓淡变化明显,会使整篇作品更有生气和变化。我一直认为此法也适用于书写小楷作品,所以有的作品墨色并不是很重很黑,通篇出来反而会觉得分量不够,原来是这个原因啊。谈到侧锋和中锋运笔的问题时,刘老师连说:你的笔不好,写好字要用好笔。说着,就到楼上取了两支毛笔送给我,这笔据说是一个制笔世家专门为专业人士定制的。刘老师还特意说,下次这家笔庄再来送笔,一定给我电话。

    我再三表达谢意,怀揣两支笔拜别了刘老师。心里想着赶快回家试试,看“用好笔是否能写出好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21:40 , Processed in 0.1197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