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转)【对话名家】刘正成先生2011年7月1日20:00—22:00在线答网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溪边乘云:

刘先生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因为我是一名基层教师,教师古代谓之先生,先生无贵贱,我就斗胆讨教,中国文字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产生,书法是伴随着文字而因运而生的的一种艺术,书法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当今学生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书法,甚至说的直白点,当今的小学生连毛笔都没有见过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谈写毛笔字,就是连老师绝对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不会写,可以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小学到高中基本与书法无关,师范类教育业基本很少有书法这门,我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是,书法必须有基础,现在又大部分的书法家可说是半道出家,根本就谈不上幼功,我的问题是:

1.中国的诗词歌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璀璨明珠,可现在的学生别说写诗,就是写一副完整的对联都不会,唐诗宋词元曲,唐朝的李白,宋代的苏东坡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可到现在,至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古体诗人,很难再出现像李白、苏东坡这样的大家,这样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大家,我想与其没有足够的古文底子是有关系的,如今面对书法教育脱节,现行的教育机制它真的能培养出没有书法底子的大书法家吗?

2.现在的书法教育普及程度堪忧,国粹已然成为文化遗产,是喜是忧?不值得深思吗?是不是人类越文明,科学越发达,像书法发这样的文化哪也一天也有濒临失传的一天?你是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书法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刘正成:

1、现行的教育体制不但培养不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当然也培养不出大书法家。

2、如果中国的书法失传了,中国的文字也就失传了,中国的文明也就毁灭了,应该不要这样悲观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无一用流浪客:

刘先生:
      刚睡下,突然惊起,发短信给你:“刘老师:突然,挺想你!祝一切好!后学:流浪客”。发完一看,已过凌晨3点。心中有点后悔,怕打搅你!
      不能眠,游网于斯,知先生于今晚在线答网友,心中大恸,泪于眼圈不定去留,已是心痛难了。
      先生在此欣悲交集之际,尝能如此为,于书法、于学问、于言行、于待人,足为后世楷模!
      有几点存疑于心,这次在北京本想就教,见人多事烦,故,话也不舍得与先生多说,连朋友招呼我和你合影,我都没有走向前,还是不舍得。当时,远望你为书法快活的身影,我就笑,由心而生。
      一、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传统哲学家的终极目的不在建造一个庞大精严的思想系统,而在思维的省悟贯通之后,返回到实践生活之中。我认为从抽象思维落实到具体生活的第一境乃是书法”。这是不是熊秉明先生有关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的始说?
      二、当下有种认识:以为书法与文化无关。或是这样表述,书法的创作内容与书法所要表现的方法、情绪、文化是没有关联的。也就是说,书法是个用点画表现的纯艺术,是一种形式的构建。我不知道这样的论点是否正确?对书法的发展是否在文化上具有危险性?
      三、你的行为的书法、书法的行为,是在营造书法的形式吗?如果这样的追古、践行书法的创造,是书法的形式的话,那与型制上的形式是不是一回事?一个追求的是精神的家园,一个追求的是外在形式的表现,那个更有意义?
      四、你对当下千人一面,并自擂其技的集字式书法有何批评?你认为当下的风气与你打造的知名书法品牌“中青展”倡导的风气有没有关连?这样的书法风尚是不是不正之风?任其而发展是不是歧解了书法的本义?而对此风如何有正确的引导?
      五、如何倡导有意义的、真正的批评?
      另,说明:刘先生的作品集与对话集,我都有。如巧中奖,请另奖其他网友。


刘正成:

谢谢你的体谅与关爱!哈,自己皆可作答,无奈我简明答之


1、后面大约再加上:也是离开具体生活的最后一境。这就是熊先生“核心说”的精义。

2、这个问题,我的个展作品集序言中详谈过,危险性是显然。


3、开式有内形式和外形式之分。作为行制,样式是外形式,书法的行为是内形式,是构成书法作品内容的因素,没有形式的存在,精神何所系?没有精神的构建,形式何所用?

4、中青展是主张“百花齐放”的,从评委也可以看出。评委有王镛,王澄,但也有曹宝麟,孙晓云,基本是兼容并包的,当前的回归二王是一种文艺方针的倒退。这当然是不正之风。任其发展,书法有可能堕入民俗文化。引导靠文艺批评,但代表性书法家的创作也很重要,他能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

5、从自已做起,坚持到底,为获得真正的话语权而努力。

你不要奖品的高姿姿态,王子庸肯定欢迎!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改居:

中青展能不能重新办起来?


刘正成:

有人正在想办第九届中青展,但条件还不成熟。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起贺:

刘老师好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与名家交流的机会
我想问:
1、您对书法大众化,书法普及化有何看法?书法在中小学能成为主修课程吗?
2、对于书法爱好者要想真正步入书法殿堂,应该补哪些知识、技能?
3、您怎么评价网络书法培训?
谢谢
能得到刘老师作品集与对话集近距离学习最好


刘正成:

1、书法大众化、普及化是社会的进步,但是要注意保存它的精英文化的品质。目前,书法成为中学主修课的可能性不大。

2、要全面掌握书法艺术在内容与形式中各项要素,方能进入书法殿堂。

3、网络书法培训是一个好方法,再辅以面授课则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戈鸽:

刘老师好!
先生如何看当今书法在历史中的地位(最少拿现在和过去比),会怎么样?
先生比较欣赏那些书家的作品?
谢谢!



刘正成:

当代书法的断代史特征,就是对甲骨文和简牍书的取法,这一点是可以和清代碑学书法兴起相比较。
我欣赏的书学,你可以从《中国书法全集》所选作品的轻重中看出端睨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眼对庸书:

刘公好!::gif160::gif

1 有人说,唐以前无“信笔”,唐以后,即便大家如八大、董其昌,稍不留意也会出现所谓不受控制的“信笔”问题。刘公对此说有何评价?


2现实中,确实少有人议论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不是”,似乎说了,就大逆不道。他们真如此完美无缺吗?这不合辩证法吧?


3有杭州名师说,书法史上就两位大师:王羲之、颜真卿。刘公以为呢?大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4此次盛会,张培元先生称刘公为“大师”,刘公是欣然接受,还是私下会对张先生说:张兄,淡定,淡定,不要如此迫不及待嘛!还是让历史“赐予”我大师,更好些?


谢谢刘公!




刘正成:

1、你说的信笔,我尚不懂其义,故难以作答。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常理,但是经典的意义是无穷大的,是与不是,得看你从什么具体问题入手。

3、书法史上当然不止王,颜二位大师啰!大师没有量化标准。

4、张培元先生称我“大师”是开玩笑,别当真!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左刀郎:

先祝贺刘正成老师“江山寻绎书法展”获得圆满成功!
再引用刘正成老师两段论述:

1.“我所担心的是,由于当代书法名家的消极示范,书法艺术有可能失去在文化中的精英地位,让这门在全世界文化视野中历史最为悠久、负载人文价值最多、艺术辨识度最高的民族文化精粹,消溶于当代“书法热”这种通俗化与商业化进程之中。”

2.“學科制書法教育只是從技術標準着眼來培養人,而不是按照文化的標準。就像中藥一樣,原來是熬成湯來喝的,現在改成提取某種成份,做成成品藥,這就完全改變了。現在技術培训是大學書法的基礎教育,而文化被忽略了。”

最后请求刘老师教诲:书法之“技”可练,其“道”何存?“道可道,非常道”。于书法较寡的和者,多为精英文人,如何确立技与艺的侧重,又怎样使二者共生、统一?


刘正成

技近于道,曲高和寡是文艺史上的常态,时间又可以让高的曲变成和者众,变俗。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海权:

刘先生好!

昨天晚上,我拜读了您在《刘正成书法作品集》中的序言,我这才认识到,您6月18日的书法作品展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展览,它的背后有更为深刻的哲学、文化思考。您取的名字叫“江山寻绎”,寻绎就是探索的意思,我认为您说的谦虚了些。我没有想好该叫另一个什么名字更好,但我想到了推拿(您别笑话)。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大多得了“经络不畅”的毛病。大多数书法家也是这样,笔墨和自然之间的经络没有打通,您说这怎么能得江山之助呢!所以,写起来就谈不上神采。

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您在家里书写和在旅游的过程中书写,有哪些明显不同的感受?您这种书写状态中,有与自然同化的感觉吗?您的这种感觉和朱清时校长所说的“禅定”是矛盾的吗?


刘正成:

家中书写和旅途书写,各均有不同情境,在家中也许看到某一本书,或得到某个消息,从而有所感有所动而作书。在旅途,到不同地方,感受不同文化,接触不同的人,皆有不同的故事在作品中产生,这就是“自然”之理。“禅定”是一种境界,能有境界,便能定住,这便是风动幡动之褝理。反之,纵有身定,而心未必定也!你说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海权:人是在天地之间行走的,因此,总免不了坎坎坷坷。我觉得您是一个典型的传奇式的书法家。您的生活跌宕起伏,您的书法也是这样的跌宕起伏。
我对您的一批诗人老乡——非非诗派——比较感兴趣,主要是他们的诗歌理论。比如,周伦佑,后来才开始提倡“红色写作”,提倡介入世界和生活,提倡艺术和心脏、血肉挨近,提倡阅读生命,提倡生命与艺术同一。而一开始他们是从语言开始的,有很多实验性的作品,对传统语言发难,好像是非传统、非文化、非什么什么。
这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首先把诗歌的以往形式语言给清洗了一遍,他们已经有自己的语言方式了。然后,再将这样一种新的语言当作一面镜子,来照亮生活。
还有,我们说到诗词,我们对于历代诗歌的演变,大多都知道唐代以前是四言、五言,到了唐代七言多了起来、律诗发展起来了,宋代又发展了词,然后就是元曲。似乎,人们将艺术形式和时代挂钩得更加明显。

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
您的书法跌宕起伏如果是一种形式的话,它是生活内容的结果,还是您审美选择的结果?艺术形式和生活究竟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刘正成:

从生活内容到审美选择中间,须有一个情感过程,此所谓情动于中,而溢为艺也。再说一遍,没有生活的起伏变化,便没有情感波浪,来源情感的形式韵律、节奏便因之生出来了。故中国文论有“主气”“主韵”二说,这就是审美选择的分野。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1: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海权:

您曾经说到,现在的书法批评,往往对人不对作品。我认为这有深刻的原因。比如,书法秦汉以后名家辈出,于是我们往往就把书法家的名字作为一个标签、一个符号;我们的经典书法理论里,又有“人品即书品”一说。这样,不仅每一幅作品,甚至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代表这个人。久而久之,这个人的风格就被固化了。今天写的和明天写的没什么两样,甚至再过几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那么一些固定的符号小系统,就成了这个人的生命形式了。所以,书法批评,对了作品,也就对了人。
小说家、诗人、甚至画家都不是这样的。我们完全可以知针对某一件作品。因为,他们的许多作品之间,风格上可能有共同的地方,但内容上的不同是主要的。

我的第三个问题就是:
书法能不能从人走向作品?书法家能不能创作出一定批量的相互有较大差异的代表作,比如像杨凝式那样,有《韭花帖》、有《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有《神仙起居法》、还有《夏热帖》等(当然杨凝式可能没有创作意识)?


刘正成:人生有百态,艺术自有百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7 23:22 , Processed in 0.1543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